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探讨MRI在评价RW咬合RW-splint)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并行MRI检查的TMD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共64侧颞下颌关节的MRI图像,总结TMD的MRI特征;其中21例患者进行RW咬合治疗,治疗前、后均行MRI扫描,测量关节盘-髁突角度及关节盘长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4侧颞下颌关节中,46侧关节盘形态异常,其中可复性前移位21侧、不可复性前移位25侧;46侧髁突均可见不同程度骨质增生、骨皮质缺损,其中13侧髁突运动过度、5侧髁突运动受限;10侧关节腔内可见积液。21例患者RW-splint治疗后,可复性前移位患侧关节盘-髁突角度由(25.7±2.6)°减小至(19.1±1.6)°;关节盘长度(11.1±1.3)mm缩短至(9.1±0.7)mm,治疗前、后患侧关节盘-髁突角度及关节盘长度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角度)=2.889,P(角度)=0.014;t(长度)=2.354,P(长度)=0.023);不可复性前移位患侧盘突角度由(26.4±2.3)°减小至(24.1±2.1)°,关节盘长度(12.0±1.3)mm缩短至(11.9±1.2)mm,治疗前后患侧关节盘-髁突角度、关节盘长度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角度)=1.897,P(角度)=0.082;t(长度)=1.076,P(长度)=0.124)。结论MRI不仅能够无创、准确诊断TMD,而且能够客观评价RW-splint治疗效果。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磁共振成像 RW咬合板
  • 简介:摘要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口腔临床发病率最高的四种疾病之一(龋病、牙周病、TMD、错畸形),是口腔业界公认的疑难杂症,其发病原因不明,治疗效果不确切,还常常与心理因素相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病科通过3万余例TMD患者临床诊疗经验,总结出"序列化、微创化、数字化、舒适化、人文化"的特色诊疗模式。"序列化"即梯度治疗,一般先采用保守治疗,再采用注射治疗,进而采用微创关节镜手术治疗,最后采用开放手术治疗。临床上保守治疗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是颞下颌关节咬合,其可通过调整咬合关系、肌肉、髁突与关节盘的位置关系,从而逐渐建立起稳定的"盘髁"关系,相应地使关节腔内压力和组织应力发生改变,继而治疗TMD。其中,不同类型的咬合起到的治疗效果也有所不同。基于此,作者通过此笔谈阐述咬合对TMD的诊疗意义,以进一步为咬合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保守治疗 咬合板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应用稳定型咬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40例,采用稳定型咬合治疗,对治疗前后不同阶段对症状改善情况及疼痛指数、关节弹响缓解情况及张口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疼痛指数、关节弹响、张口度情况随戴用时间明显改善,每次复诊时均较上次复诊好转。6个月后疗效情况,显效11例(27.5%),有效24例(60.0%),无效5例(12.5%),总有效率为87.5%。结论稳定型咬合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稳定型咬合板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为构建数字化咬合系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修复科于2019年4至5月招募2名健康志愿者(1名25岁男性和1名24岁女性),用硅橡胶取模灌制石膏模型,每位受试者均采用数字化法和常规法制作咬合:用口腔三维扫描仪扫描石膏模型,建立数字化模型,借助下颌运动分析系统记录颌位关系及下颌运动参数,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并三维打印制作咬合;以常规法设计制作的咬合为对照,对两种咬合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显示数字化咬合系统具有临床可行性。临床初步评价显示,数字化咬合客观评价与主观评分总分优于传统咬合

  • 标签: 夹板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三维打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佩戴稳定咬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2018年6月—2020年2月收治的TMD患者84例,其中男9例、女75例,年龄16~70(29.5±12.0)岁,均佩戴稳定型咬合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及1、2、3个月共5个时间点,对比患者颌面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开口度及关节弹响发生率,并由此判断治疗效果。结果84例TMD患者佩戴稳定型咬合治疗3个月后,显效11例、有效49例、无效18例、加重6例,总有效率达71.4%(60/84)。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84例患者VAS评分分别为(7.9±0.8)、(6.6±1.0)、(5.7±1.2)、(4.8±0.8)、(3.8±1.1)分,开口度分别为(27.1±2.3)、(31.3±1.7)、(39.0±2.5)、(43.5±2.1)、(49.3±1.3)mm,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06、14.56,P值均<0.001);关节弹响发生率分别为76.2%(64/84)、75.0%(63/84)、70.2%(59/84)、72.6%(61/84)、69.0%(58/84),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9,P=0.748)。结论稳定咬合对于TMD具有良好的疗效,在改善关节疼痛、恢复张开度方面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并且对于缓解关节弹响上也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

  • 标签: 颞下颌关节障碍 稳定咬合板 开口度 关节弹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稳定型咬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0月之间收治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稳定型咬合进行治疗,戴用咬合6个月之后观察治疗效果,对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数值及张口度、关节弹响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治疗之后,患者VAS值及关节弹响发生率均比治疗前有了显著的降低,张口度较治疗前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稳定型咬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张口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稳定型咬合板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治疗效果
  • 简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TMD)是指诸多原因导致的颞下颌关节及周围咀嚼肌群出现的结构、功能及器质性改变.其发病率较高,约25%~88%[1].患者主要表现为咀嚼肌及关节区肌肉疼痛、开闭口关节弹响及下颌运动障碍等.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咬合板 咀嚼肌 TMD 口腔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稳定型咬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34例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稳定型咬合治疗,观察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显效10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8.23%;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VAS)、颅下颌指数(CMI)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29例出现磨耗面,占85.29%,其中主要为双侧向型,占55.17%,其次依次为小侧向型、单侧向型。结论稳定型咬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临床应用的重要价值。

  • 标签: 稳定型咬合板 颞下颌关节紊乱 疗效
  • 简介:摘要颞下颌紊乱综合症(TMD)是一个综合术语,它包括累及咀嚼肌和(或)颞下颌关节的众多临床问题,也被称为颅下颌关节病。其影响进食和语言功能,大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探讨我院收治的颞下颌紊乱综合症患者,经口腔科和针灸科通过咬合和电针针刺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发现,在解决患者张口受限咬合能迅速取得效果但是在解决疼痛方面祖国医学的电针针刺治疗效果优于咬合

  • 标签: 颞下颌 关节 咬合板 电针 疗效
  • 简介:目的:通过咬合治疗前后咀嚼运动时脑血流变化的测定,探讨咬合在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时脑血流的变化。方法:使用德国DML系列multidopX1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脑血流的改变。对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与平均峰流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行使咀嚼运动后,大脑中动脉的血流明显增加。未戴咬合和戴咬合的TMD患者咀嚼运动后,脑血流速无明显改变。结论:咀嚼运动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咬合对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影响不大。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咬合板 咀嚼 脑血流 脑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法复位联合稳定性咬合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2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TMD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常规组98例和联合组102例。常规组男51例、女47例,年龄(31.74±5.13)岁,实施稳定性咬合治疗;联合组男64例、女38例,年龄(30.65±5.28)岁,实施手法复位联合稳定性咬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外观满意度、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颞下颌关节开口指数(TOI)、颞下颌关节功能量表(Helkimo)评分、静息状态下表面肌电图[左侧颞肌前束(LTA)、右侧颞肌前束(RTA)、左侧咬肌(LMM)、右侧咬肌(RMM)]。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6.08%(98/102)]、外观总满意率[93.14%(95/102)]高于常规组[82.65%(81/98)、75.51%(74/98)](χ2=9.586、P=0.002,χ2=11.857、P=0.001)。治疗后联合组VAS评分[(2.09±0.45)分]、Helkimo评分[(1.27±0.35)分]均低于常规组[(3.26±0.53)分、(2.04±0.33)分],TOI[(3.87±0.52)cm]高于常规组[(3.35±0.48)cm](t=16.852、15.944、7.341,均P<0.001)。治疗后联合组LTA[(2.31±0.33)μV]、RTA[(2.18±0.36)μV]、LMM[(1.37±0.24)μV]、RMM肌电值[(1.25±0.25)μV]均低于常规组[(2.87±0.35)μV、(2.79±0.38)μV、(1.68±0.23)μV、(1.74±0.26)μV](t=6.639、6.646、5.314、7.746,均P<0.001)。结论手法复位联合稳定性咬合治疗TMD患者效果显著,能缓解咀嚼肌痉挛,恢复颞下颌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和改善张口受限程度,且能提高美容效果。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稳定性咬合板 手法复位 表面肌电图 美容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松弛咬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伴深覆牙合的疗效。方法采用松弛咬合治疗4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伴深覆牙合患者。结果肌肉疼痛、关节疼痛、弹响、张口受限治疗1个月后的总治愈率分别为33.00%,26.67%,18.18%,44.45%;3个月后的总治愈率分别为83.33%,73.33%,45.45%,70.37%;6个月后的总治愈率分别为94.44%,80.00%,54.55%,81.48%。结论临床采用松弛咬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伴深覆牙合是行之有效的。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咬合板 疼痛
  • 简介:目的:观察尖牙保护性咬合对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治疗效果,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在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以经临床和MRI检查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盘紊乱病盘前移位的16例患者共26侧关节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尖牙保护性咬合治疗,疗程为3-4个月,治疗前后,测量张口度评估下颌运动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VAS评分),并复查3.0TMRI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结束后,患者VAS评分平均为2.08±1.65,显著小于治疗前的7.19±1.58(P〈0.001);张口度平均为(36.13±5.97)mm,明显大于治疗前的(25.15±6.02)mm(P〈0.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后21侧关节的MRI表现变化不明显,仅有5侧关节的MRI表现有明显改变,均显示为关节腔积液减少或消失,其中3侧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关节盘回复至基本正常位置,另2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恢复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结论:尖牙保护性咬合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能明显减轻疼痛,改善下颌运动功能,MRI表现不能作为评估咬合疗效的单一标准。

  • 标签: 咬合板 关节盘移位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咬合重建治疗严重交错咬合病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严重交错咬合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单纯铸造颌垫式局部义齿修复咬合重建治疗,观察组接受固定与活动联合修复咬合重建,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颞颌关节情况改善程度以及咀嚼效率变化。结果:经过不同咬合重建治疗后,两组患者颞颌关节前间隙、上间隙和后间隙均有明显改善(P

  • 标签: 咬合重建 严重交错咬合 咀嚼效率
  • 简介:摘要:本文对咬合桩硬咬合工艺施工工效与时效展开了研究,硬咬合这种工艺手段常用于基坑支护工程施工上,通过成桩质量控制,改善施工参数,可以很好地适应各类地质施工需求,施工速度快、成本低,建设刚性和强度符合现代施工需求,同时抗渗能力比较强,稳定性程度较高,在未来具有比较广阔的适用空间。

  • 标签: 咬合桩 硬咬合 施工工艺
  • 简介:净化:我用NTICD-MakerPlus中的FileCD工具格式化明基的可擦写光盘的时候,进度到100%,但是没有格式化完毕的提示,强行关闭对话框也无法关闭,最后只好强行结束任务。用NTICD-MakerPlus再来刻这张盘,刻录完毕后,光盘放入光驱却提示无法识别光盘。怎么办呢?

  • 标签: 格式化 CD-RW 光驱 对话框 刻录 可擦写光盘
  • 简介:千元价位是目前DVD刻录机产品的一个“坎”,低于这个价位的产品对购买的刺激性无疑是巨大的。目前市场上千元级别的DVD刻录机已经不少了,我们也曾一一做过介绍,而本周又有一家新的厂商参与了这场竞争——目前国内光储业中较有实力的品牌之一美达,推出一款价格仅为988元的4倍速DVD±RW刻录机产品,它的卖点在如今的各类产品中还是非常突出的。

  • 标签: 美达4XDVD±RW刻录机 DVD刻录机 速度 兼容性 光存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