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其中合成异常和细胞内运输异常是HERG基因错义突变导致LQT2最常见致病机制,  KCNE2是LQT6的致病基因,    目前已发现27个KCNJ2突变可引起Andersen综合征(即LQT7)

  • 标签: 相关突变基因 综合征相关 长综合征
  • 简介:氧疗组病情稳定与非稳定患者治疗0.5月时QTd减小显著,配合氧疗的实验组QTd参数值治疗各期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极显著减小(P<0.01),病情稳定患者除治疗各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外

  • 标签: 氧疗高原 离散影响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应用缬沙坦和依那普利对于 QT 间期离散度及室性早搏的具体影响 。 方法:抽取院内自 2017 年 6 月~ 2019 年 3 月止诊治的 78 例 高血压 并心律失常患者并以数字法随机分组。 观察组患者应用缬沙坦治疗, 对照组患者应用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 结果:两组治疗前 QT 、校正 QT 间期、 QT 间期离散度 对比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 QT 、校正 QT 间期、 QT 间期离散度 均低于对照组( P < 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 SBP 、 DBP 、 RR 、室性早搏、 左室心肌质量对比无显著差异 ( P > 0.05 )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SBP 、 DBP 、 RR 、室性早搏、 左室心肌质量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 ( P < 0.05 ),观察组治疗后的 室性早搏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 ( P < 0.05 )。 结论:应用缬沙坦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及 QT 离散度,有利于降低室性早搏发生风险,其应用价值优于依那普利 。

  • 标签: 高血压 QT间期离散度 室性早搏 缬沙坦 依那普利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增加,对海洋的探索和开发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声呐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声呐成像技术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基于 Qt5 和 OpenCV 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前视声呐显控软件,该软件可在 Windows 或 Linux 平台上使用。

  • 标签: 多波束前视声呐 显控软件 Qt5 OpenCV
  • 简介:摘要为了实现移动机器人运行过程状态数据的可视化,以面向对象的C++编程语言,设计了一款基于跨平台的Qt图形库框架的上位机监测软件;该软件对接收到的状态数据进行解码、分离并绘制移动机器人实时运行轨迹和状态信息波形曲线等功能;首先概述了自行设计搭建的移动机器人硬件平台的结构和原理以及软件的实现流程;然后简要介绍了上位机软件的开发环境,并阐述了软件的各项功能以及其设计与实现过程;最后以移动机器人路径跟踪运动控制作为实验对象,验证了所设计上位机软件的有效性。

  • 标签: Qt 上位机 移动机器人 路径跟踪 数据可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并分析其对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本院门诊收治的104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接受厄贝沙坦治疗的34例为A组,单纯接受氨氯地平治疗的34例为B组,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的36例为C组。治疗结束后评价三组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患者血糖、血压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结果A、B、C三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為82.35%、88.24%、100%,C组显著高于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血糖、血压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C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A、B两组,B组降压效果显著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QT间期、校正QT间期、QT间期离散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低于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较好,不但能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有效降压,更能帮助改善患者左心室肥厚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氨氯地平 厄贝沙坦 糖尿病 高血压 QT离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