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PD-1PD-L1免疫治疗联合多西他赛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复治性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次调研时间在2021年度的1月至12月,所选取例数为84例,所选取病例均为前来我院进行晚期复治性NSCLC治疗病人。参与调研病人均接受对症治疗,按照治疗方案进行分组,每组所纳入病人例数为42例。按照治疗方式将2组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常规组。常规组所采用的治疗方案为多西他赛化疗,研究组则联合PD-1PD-L1免疫治疗。总结2种治疗方案实施。结果:常规组缓解率为8/42(19.05%),研究组缓解率为14/42(33.33%),常规组、研究组相比前者较低、后者高,(P

  • 标签: PD-1PD-L1免疫治疗 多西他赛化疗 晚期复治性NSCLC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靶向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及其配体(PD-1 ligand,PD-L1)的免疫治疗的疗效预测标志物,以及分析其与肿瘤免疫微环境之间的关系。方法(1)从GEO数据库中下载来源于两个独立临床队列的55例接受抗PD-1/PD-L1免疫单药治疗的NSCLC患者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和相关临床数据,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相关的基因。(2)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CICAMS)中接受抗PD-1/PD-L1免疫单药治疗前的NSCLC患者26例病理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验证筛选基因的预测价值。(3)利用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的NSCLC基因表达谱数据,分析疗效预测标志物与肿瘤免疫微环境中PD-L1和浸润性免疫细胞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T细胞表面糖蛋白CD3γ链(CD3G)在GEO数据库的两个临床队列中均为NSCLC患者PFS的风险预测基因(GSE93157:P=0.049;GSE136961:P=0.034)。进一步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CD3G高表达组,PFS显著延长(P=0.012)。CICAMS临床队列的生存分析结果也证明CD3G高表达的NSCLC患者在接受抗PD-1/PD-L1免疫单药治疗后,预后更好(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也显示CD3G是PFS的独立预测因子(单因素:P=0.002;多因素:P=0.001)。肿瘤免疫微环境分析结果显示CD3G不仅与PD-L1表达呈正相关(肺腺癌:r=0.44,P < 0.001;肺鳞癌:r=0.37,P < 0.001),而且与CD8+ T细胞的浸润水平呈正相关(肺腺癌:r=0.13,P=0.002;肺鳞癌:r=0.70,P < 0.001)。CD3G也与CD8+ T细胞趋化因子CCL5、CXCL9、CXCL10和CXCL11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D3G高表达的NSCLC患者抗PD-1/PD-L1免疫单药治疗后,临床获益更高。CD3G具有作为NSCLC患者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标志物的潜力。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抗原,CD274 基因 预后 生物标记,肿瘤 随访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免疫治疗的研究成果较为突出,已取得较大的突破。其中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为此,本文就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肺癌中的研究作简要分析。

  • 标签: PD-1/PD-L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肺癌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更是肝癌大国。随着研究者们对肝癌的进一步认识和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主的免疫治疗在肝癌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虽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独治疗肝癌的反应率远远高于索拉菲尼,但仍然不是很理想。研究发现局部区域疗法可以增加免疫抑制剂的疗效。本文拟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局部区域治疗在肝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治疗肝癌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肝细胞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局部区域治疗 联合免疫治疗
  • 简介:AbstractBackground:PD-1 and PD-L1 inhibitors have emerged as promising treatments for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Methods: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D-1 and PD-L1 inhibitors in HNSCC. Outcomes: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mOS), 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mPFS),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 and treatment-related adverse events (TRAEs).Results:Eleven trials reported data on 1088 patients (mean age: 59.9 years, range: 18-90). The total mOS was 7.97 months (range: 6.0-16.5). Mean mPFS for all studies was 2.84 months (range: 1.9-6.5). PD-1 inhibitors had a lower rate of RECIST Progressive Disease than PD-L1 inhibitors (42.61%,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36.29-49.06 vs. 56.79%, 95% CI: 49.18-64.19, P < 0.001). The rate of TRAEs of any grade (62.7%, 95% CI: 59.8-65.6) did not differ.Conclusions:Meta-analysis shows the efficacy of PD-1 and PD-L1 inhibitors in HNSCC and suggests a possible difference in certain RECIST criterion between PD-1 and PD-L1 inhibitors. Future work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se findings is warranted.

  • 标签: antibodies disease progression head and neck neoplasms humanized meta-analysis monoclon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neck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化疗联合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2年6月本科接诊非小细胞肺癌病人3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用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化疗,对照组行化疗。对比疗效。结果: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100.0%,和对照组80.0%相比更高(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联用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化疗法,效果显著。

  • 标签: 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疗效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 简介:摘要:肺癌极高的病死率使其得到了人民群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肺癌的防治也成了长久以来医学界重点的研究课题。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所占比最高,现行治疗手段难以有效提高此类患者生存几率,需要探索新疗法打破瓶颈。近年来,以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表现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可谓是医学史的里程碑事件,本文主要对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PD-1 PD-L1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以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免疫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其中,皮肤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最为常见,绝大多数的皮肤irAE属于Ⅰ~Ⅱ级,并不影响PD-1/PD-L1抑制剂的应用。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最常见的类型为皮疹、瘙痒及白癜风,而国产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特有的不良反应为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RCCEP)。临床发现,在恶性黑色素瘤与非小细胞肺癌中,皮肤irAE可预测PD-1/PD-L1抑制剂的临床疗效,特别是RCCEP可作为预测卡瑞利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肝癌及食管癌的疗效预测指标。

  • 标签: 治疗结果 皮肤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PD-1/PD-L1抑制剂
  •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伴随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流阻塞、气道重塑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许多研究表明,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与其配体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PD-L2之间的相互作用在T细胞激活、耐受和免疫介导的组织损伤中发挥关键作用。但PD-1与其配体PD-L1PD-L2在哮喘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炎症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仍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本文就PD-L1PD-L2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以及未来在该疾病防治中的潜在价值作一综述。

  • 标签: 哮喘 程序性死亡蛋白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2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相关肺损伤的主动监测规则。方法检索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收集2016至2020年收录的PD-1/PD-L1抑制剂相关肺损伤病例报道,并收集相关指南/共识及北京医院现有5种PD-1/PD-L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卡瑞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替雷利珠单抗和阿替利珠单抗)的药品说明书,经全面分析后形成PD-1/PD-L1抑制剂相关肺损伤风险信号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药品不良反应智能监测系统的用户自定义功能,采用触发器技术和文本信息提取技术,将风险信号与智能监测系统中的4个数据模块(文本模块、医嘱模块、检验模块和检查模块)进行匹配,形成初始监测规则。经1个月试运行对初始监测规则进行优化,最终形成与HIS电子病案系统匹配且贴合我院医师电子病历书写习惯的监测规则。收集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8月6日在我院住院期间使用PD-1/PD-L1抑制剂全部患者的电子病历,应用该监测规则进行肺损伤风险信号挖掘,验证其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初始监测规则涉及智能监测系统中除外检验模块的其他3个模块,文本模块确定了6个触发关键词/短语和18个排除关键词/短语,医嘱模块确定了触发药物(5种PD-1/PD-L1抑制剂和3种/类治疗或缓解肺损伤的药物),检查模块确定了进行过胸部CT检查并在CT检查报告文本中出现6个触发关键词/短语中的任一关键词/短语。在3个模块中均探测出风险信号者为预警病例。经1个月试运行后形成的监测规则增加了5个排除关键词/短语,删除了1治疗或缓解肺损伤的药物,并在文本表述方面进行了修改。应用该监测规则对设定时间内303例住院患者的电子病历进行了风险信号挖掘,检出预警病例41例,通过人工筛选及因果关系评价,最终确定15例患者(5.0%)存在PD-1/PD-L1抑制剂相关肺损伤,监测规则的识别准确率为36.6%(15/41)。结论成功建立了PD-1/PD-L1抑制剂相关肺损伤监测规则。初步应用结果表明该监测规则可行性和准确性良好。

  • 标签: 药物监测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肺损伤
  • 简介:【摘要】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易早期转移,死亡率高,预后较差。随着对黑色素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以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4,CTLA-4)为主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s)极大改变了抗肿瘤治疗方式,改善了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本文将探讨以PD-1/PD-L1抑制剂联合其他治疗方式在晚期恶性黑色素瘤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黑色素瘤 PD-1/PD-L1 免疫治疗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免疫治疗已成为一种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但仅有部分患者临床获益,其影响因素之一是恶性肿瘤PD-1/PD-L1的表达水平。使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完整单克隆抗体和抗体片段等制成靶向PD-1/PD-L1放射性核素分子探针进行显像,可无创、实时、动态地监测肿瘤PD-1/PD-L1的表达并量化其表达水平,进而筛选适宜治疗的患者、全面评估治疗疗效和预后。笔者综述了靶向PD-1/PD-L1放射性核素分子探针及其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 标签: 放射性核素显像 分子探针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B7-H1抗原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胸部放疗序贯联合PD-1/PD-L1抑制剂应用于诱导治疗后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安全性、耐受性。方法前瞻性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项Ⅰ期临床试验和1项真实世界研究中的ES-SCLC患者,两项研究均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其中确诊时为广泛期、经系统治疗(化疗/化疗联合PD-1/PD-L1抑制剂)后、经胸部放疗和序贯PD-1/PD-L1抑制剂的患者入组。结果从2019年1月到2021年3月,共纳入11例ES-SCLC患者,全组年龄52~73岁,中位数62岁。5例患者先接受诱导化疗,6例先接受化疗联合PD-1/PD-L1抑制剂,经评价系统治疗疗效后均接受了胸部调强放疗。2例患者发生了治疗相关3-5级不良反应(1例肺炎和1例放射性食管炎)。常见轻度不良反应主要包括1-2级血液系统不良反应、肺炎和食欲下降,仅1例患者因免疫性肺炎终止免疫治疗。中位随访时间12.5个月(3.5~16.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时间分别为7.4个月(95%CI为6.9~8.0个月)和14.6个月(95%CI为9.0~20.2个月)。结论诱导治疗的ES-SCLC患者胸部放疗后序贯PD-1/PD-L1抑制剂治疗安全可行。鉴于胸部放疗和免疫治疗在ES-SCLC治疗中均可带来获益,该综合治疗模式的有效性值得进一步探索。

  • 标签: 癌,小细胞肺,广泛期/化学疗法 癌,小细胞肺,广泛期/放射疗法 癌,小细胞肺,广泛期/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免疫+新辅助化疗(NAC)后手术治疗T4期食管鳞癌(ESCC)的可行性与早期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期间广西国际壮医医院确诊的5例T4期ESCC患者,对其进行2个周期新辅助化疗+抗程序化死亡因子-1(PD-1)免疫疗法后实施外科手术,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新辅助治疗时均见不良反应,行对症干预后改善。患者主要病理缓解(MPR)率达80%(4/5),这些患者中2例患者符合病理完全缓解(pCR)标准,1例患者未达病理缓解。所有患者皆成功手术,术后1例患者出现乳糜胸,1例患者疑似发生吻合口瘘。结论免疫干预+NAC用于T4期ESCC的治疗,可获得较理想的MPR,同时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手术风险可控,安全性好,远期效果尚需通过更深入研究及多中心数据来明确。

  • 标签: 食管鳞癌 抗程序化死亡因子-1免疫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肺腺癌中含SAM域和HD域蛋白1(SAMHD1)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在线数据库GEPIA和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SAMHD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AMHD1在多个肺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利用小干扰RNA转染及慢病毒感染技术分别对H1975、H1299及LLC细胞进行SAMHD1基因沉默,通过qPC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对照组、siSAMHD1-1组和siSAMHD1-2组肺腺癌细胞中PD-L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膜PD-L1的表达水平。构建小鼠肺腺癌移植瘤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对照组和shSAMHD1组移植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用CCK-8检测对照组、siSAMHD1-1组和siSAMHD1-2组肺腺癌细胞增殖活力。结果GEPIA数据库结果表明,SAMHD1 mRNA在肺腺癌中的表达较肺正常组织低(4.81±0.90 vs. 5.99±0.76,t=20.67,P<0.001)。SAMHD1高表达患者中位总生存期明显长于低表达患者(109.0个月vs. 87.7个月,χ2=26.83,P=0.002)。A549、PC9、H1299和H1975细胞中SAMHD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2、0.75±0.05、3.49±0.19和7.25±0.38(F=589.00,P<0.00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6、0.34±0.07、1.67±0.22和2.11±0.63(F=15.79,P=0.001)。H1975细胞中,对照组、siSAMHD1-1组和siSAMHD1-2组的PD-L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0、1.54±0.26、2.89±0.13(F=102.30,P<0.00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1、1.50±0.10和1.52±0.33(F=6.65,P=0.030);H1299细胞中,3组的PD-L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8、1.63±0.03和2.14±0.03(F=368.80,P<0.00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7、1.88±0.35和2.05±0.38(F=10.66,P=0.011),siSAMHD1-1组和siSAMHD1-2组PD-L1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H1975细胞中,对照组、siSAMHD1-1组和siSAMHD1-2组膜PD-L1荧光强度分别为246.83±27.59、325.60±8.00和308.93±7.60(F=17.56,P=0.003);H1299细胞中,3组的荧光强度分别为959.00±6.25、1 084.33±7.64和1 085.33±21.22(F=86.74,P<0.001),siSAMHD1-1组和siSAMHD1-2组荧光强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小鼠移植瘤模型中,shSAMHD1PD-L1的H-SCORE评分高于对照组(7.99±1.10 vs. 4.49±0.43,t=5.13,P=0.007)。H1975细胞中,对照组、siSAMHD1-1组和siSAMHD1-2组72 h细胞增殖活力分别为0.50±0.02、0.75±0.05和0.73±0.06(F=25.01,P=0.001);H1299细胞中,3组72 h细胞增殖活力分别为0.80±0.01、1.00±0.04和0.93±0.07(F=13.90,P=0.006),siSAMHD1-1组和siSAMHD1-2组细胞增殖活力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肺腺癌中,沉默SAMHD1可以提高PD-L1的表达。

  • 标签: 肺腺癌 B7-H1抗原 含SAM域和HD域蛋白1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尤其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其导致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报道也逐渐增加,其中ICI相关心肌炎发病率虽然低,但病情进展迅速且病死率高,因此备受关注。该文报道1例危重型PD-1抑制剂相关心肌炎患者经积极救治后痊愈。

  • 标签: 心肌炎 心力衰竭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99Tcm-联肼尼克酰胺(HYNIC)-αCD8/Fab(99Tcm-αCD8/Fab)探针,并探讨其用于SPECT/CT显像以预测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免疫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合成前体HYNIC-αCD8/Fab和IRDye800-αCD8/Fab(Dye-αCD8/Fab);以SnCl2为还原剂,进行99Tcm与前体HYNIC-αCD8/Fab的标记反应,制备99Tcm-αCD8/Fab探针,分析其标记率、放化纯及稳定性,并探究其与体外淋巴细胞结合的特异性。建立BALB/c小鼠CT26结直肠肿瘤模型,通过SPECT/CT显像分析99Tcm-αCD8/Fab的体内特异性结合能力;对荷瘤小鼠行抗PD1治疗,然后行近红外荧光成像及SPECT/CT显像,检测肿瘤CD8+ T细胞浸润状况,并用HE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测验证;经抗PD1治疗后的荷瘤小鼠尾静脉给予抗CD8抗体,分析其损耗抗PD1治疗疗效的情况。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差异比较。结果99Tcm-αCD8/Fab的标记率为90%,放化纯为95%,于PBS和胎牛血清(FBS)中放置720 min,放化纯仍达80%以上,稳定性良好;细胞结合实验显示,99Tcm-αCD8/Fab与小鼠脾CD8+ T细胞受体和人外周血CD8+ T细胞受体结合值分别为(10.30±0.81)和(1.78±0.61)百分加入放射性剂量(%AD)/106个细胞,过量冷αCD8抗体可导致结合值降低至(1.59±0.25) %AD/106个细胞(F=10.07,P<0.001)。SPECT/CT显像示,99Tcm-αCD8/Fab在小鼠CT26结直肠肿瘤模型中具有良好的肿瘤摄取。近红外荧光成像示,对抗PD1免疫治疗响应组小鼠肿瘤荧光强度为(8.9±1.1)%,明显高于非响应组的(7.1±0.8)%(F=4.69,P=0.024),SPECT/CT显像同样显示响应组肿瘤摄取较高;HE和免疫荧光结果表明,响应组肿瘤和淋巴结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比例明显高于非响应组。此外,CD8+ T细胞损耗显著削弱了抗PD1治疗疗效。结论成功制备了99Tcm-αCD8/Fab,该探针能对肿瘤浸润CD8+ T细胞清晰显像;CD8靶向SPECT显像对临床预测和评估免疫治疗疗效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淋巴细胞,肿瘤浸润 CD8阳性T淋巴细胞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放射性核素显像 治疗结果 预测 小鼠
  • 简介:摘要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方式多样,除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尤其是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改善了NSCLC患者的生存,部分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为一线用药。目前常用的PD-L1抑制剂有阿特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和阿维鲁单抗,联合疗法包括联合化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 标签: 肺肿瘤 免疫疗法 PD-L1
  • 简介:摘要肿瘤细胞表达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是引起免疫逃逸的主要机制,也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疗效的预测因素。PD-L1表达受多种机制调控,其中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表观遗传修饰可通过调控PD-L1的表达促进肿瘤发生发展和产生耐药。明确其调控机制可为肿瘤临床免疫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 标签: 肿瘤 表观遗传调控 PD-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