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1 个结果
  • 简介:正确的体位摆放可以预防患者的各种并发症(压疮、坠积性肺炎、痉挛、关节挛缩、畸形),中后期的康复、降低致残率、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偏瘫最常见于脑卒所致,因病程长,体位摆放则贯穿整个恢复过程中,患者住院期间,有责任和义务向他们普及康复知识提高其康复意识,做好家庭护理。

  • 标签: 脑卒 体位摆放 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髋部骨折患者的手术后的自我体位护理配合协助体位护理的模式,同时进行不断地优化护理,以提高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所收治的22例髋部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平均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协助体位护理并且同时配合患者的自我体位护理以及单一的协助体位护理,观察其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的身体状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22例髋部骨折患者全部得到了良好的体位护理,没有出现并发症以及其他意外情况,其中实验组11例患者恢复情况更为良好,实验组患者舒适度为100%(11/11),相较对照组的63.64%(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我体位护理配合协助体位护理的模式,对于髋部骨折的患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髋部骨折患者的生活上自理的能力,并且对于病患的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 标签: 自我体位护理 协助体位护理 髋部骨折
  • 简介:摘要自由体位分娩,分别从缩短产程、缓解疼痛、降低剖腹产率、提高产妇分娩控制感、降低并发症等方面在临床获益。

  • 标签: 自由体位 分娩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孕妇的生产分娩关系着人类生命的延续和社会的发展,自古以来被人们广泛关注,现今越来越多开始使用自由体位待产,本文将对自由体位待产对产程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孕妇的生产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科学化、现代化,本文将采用自由体位待产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自由体位待产能够有效规避传统分娩方式所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为孕妇的分娩过程提供了更加安全的保障,也大大减轻了孕妇的疼痛。其中在现存的众多生产方式中,自由体位生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和发展。现阶段我国医院非常注重鼓励产妇。结论选择自由体位待产,减少孕妇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全方位保障母亲和孩子的健康。

  • 标签: 自由体位 孕妇生产 有利影响
  • 简介:[摘要 ]体位管理在 OSAHS患者的应用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了优质、满意和高效的体位管理,能促使疾病早日康复,减少其心理压力【 1】和经济压力,提高床位周转率。

  • 标签: [ ]体位管理 OSAH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体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脊柱后路手术患者1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体位护理,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的心理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8%,低于对照组的17.0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的SAS评分为(32.82±2.32)分,低于对照组的(45.15±2.55)分(P<0.05)。结论体位护理可减少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值得推广与使用。

  • 标签: 体位护理 患者 脊柱后路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增强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为剖宫产产妇选择一种适宜的哺乳喂养体位,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率。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至5月随机抽样208例剖宫产术后的护理病例,分为实验组环抱式哺乳组70例,两对照组分别为坐位横抱式哺乳组70例和侧卧位哺乳组68例,比较哺乳时伤口疼痛,乳房情况和婴儿含接姿势。结果坐位环抱式哺乳法比坐位横抱哺乳法和侧卧位哺乳法优点显著,便于母乳喂养。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环抱式母乳喂养时伤口疼痛轻,婴儿含接姿势正确率高,降低乳头皲裂和乳汁淤积现象的发生,母亲喂奶舒适,母乳喂养信心提高,有效提高了护理水平,提高母乳喂养率。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哺乳喂养体位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自由体位分娩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产妇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仰卧位分娩,观察组采用自由体位分娩,观察两组产程、分娩结局以及产后母婴情况。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儿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可以有效缩短产程,减少剖宫产、产后并发症、产道损伤发生率,有利于产后母体恢复及新生儿健康成长。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 仰卧位分娩 母儿结局
  • 简介:我院是一所三级综合性医院,近年来,随着小儿外科手术的发展,0—3岁患儿逐年增多,在临床实践中,0~3岁患儿由于头小、躯体短,躺在标准的手术床上,上肢及下肢较难固定,给手术的体位安置带来了很多不便。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院于2015年设计了小“人”形体位垫用于患儿手术的体位安置,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体位垫 设计 小儿外科手术 三级综合性医院 体位安置 临床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究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技术,为我医院肿瘤治疗水平提升做出贡献。方法选择我医院于2014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53例需要进行放射治疗的胸腹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患者。对照组采取热塑膜固定技术,实验组采取负压垫固定技术,观察组采取热塑膜联合负压垫固定技术。在干预后,对各组的体位偏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进行不同的固定干预后,观察组在患者而对体位偏移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实验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胸腹部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中采取热塑膜联合负压垫固定技术具有较为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进行研究和广泛应用。

  • 标签: 肿瘤疾病 胸腹部肿瘤 放射治疗 体位固定技术
  • 简介:判断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问题包括判断某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判断某对基因是否位于X、Y同源染色体的同源或非同源区段,判断多对基因是位于一对或多对染色体上等问题.在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以及2017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和Ⅲ卷及海南卷等试卷中都考查了判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问题.有关判断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试题往往与实验设计或结果分析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因此难度较大.本文对常见的试题类型进行分析.

  • 标签: 位置考查 判断基因 基因染色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儿接种注射体位的影响与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13-17号期间进行预防接种的健康婴儿120例,按照数字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婴儿60例和对照组婴儿60例。对照组婴儿进行预防接种时采取传统坐位,观察组婴儿在进行预防接种中采取斜卧位,比较两组婴儿的疼痛反应、监护者的舒适度程度。结果观察组婴儿疼痛反应较对照组婴儿减轻,且观察组婴儿监护人舒适度程度高于对照组婴儿,两组婴儿数据指标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进行预防接种采取斜卧位有效的减轻婴儿疼痛,提高婴儿监护人的满意程度,促进护患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预防接种 体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中不同体位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属于我中心管理的行剖宫产的产妇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术后母乳喂养体位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0例。其中指导对照组产妇采取坐位横抱喂养体位,指导试验组产妇采用坐位环抱喂养体位。比较两组产妇术后伤口疼痛情况,并对两组喂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产妇术后伤口疼痛分级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喂养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中坐位环抱体位的应用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剖宫产 母乳喂养 体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不同分娩体位对产程进展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住院阴道分娩的足月妊娠单胎头位的初产妇120例作为观察对象,用随机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第一产程采取站立位、蹲位,第二产程选择半卧式膀胱截石位。对照组第一产程选择平卧式,第二产程选择仰卧式膀胱截石位。观察两组初产妇产程进展速度的变化。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第一产程明显缩短(p<0.01),第二产程缩短(p<0.05),试验组产程进展速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在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中,初产妇采取站立位、蹲位,第二产程采取半卧位膀胱截石位,有利于产程进展。

  • 标签: 分娩 产程 体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自由体位分娩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作用。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住院分娩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孕妇选择传统平卧位进行分娩,观察组孕妇根据自由体位分娩,可以进行直立位、坐位、俯卧位以及蹲位和侧卧位等的选择。比较两种分娩体位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只有体位分娩对促进自然分娩有积极的意义,能够有效的减少产妇的疼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 自然分娩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体位对患者压疮的影响,探究体位干预在危重患者压疮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危重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30°左右半卧位交替,对照组患者4小时交替一次,研究组患者2小时交替一次,观察两组患者压疮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为15.56%,研究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为2.22%,对照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为重患者压疮的发生率,2小时交替一次比4小时交替一次效果更佳。

  • 标签: 体位干预 压疮 危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