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炎切除术后感染的因素,加强术中预防及术后感染的处理,降低切口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行阑尾切除术患者500例进行总结,每例均在术中应用0.5%甲硝唑注射液冲洗腹腔、切口。结果发生切口感染2例,粪瘘1例,感染发生0.6%,比阑尾术后切口常见感染10%~30%明显降低1。结论术中甲硝唑冲洗腹腔、切口,起到预防性治疗,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阑尾炎 切除术 甲硝唑冲洗 感染率
  • 简介:目的了解HIV感染者口咽及鼻腔内真菌分离阳性。方法用无菌拭子采集口咽腔溃疡、白斑、口角炎等和咽颊区黏膜分泌物,鼻腔取下鼻甲黏膜或中鼻道黏膜分泌物,直接接种于1mL沙堡弱液体培养基中。取该离心沉淀物作真菌直接镜检,并接种于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置37℃培养48h后鉴定。如为丝状真菌,转种于察氏琼脂。25℃培养1周后根据菌落形态结合镜下结构鉴定菌种。结果94例HIV感染者在口咽腔中真菌培养阳性62例(66%),分离出65株真菌,在鼻腔中真菌培养阳性48例(51%),分离出57株真菌。结论HIV感染者免疫功能低下,易继发真菌机会性感染,口咽及鼻腔真菌的高寄居HIV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先兆症状,真菌菌种以白念珠菌比例为最高,口咽及鼻腔分别61%和33%。

  • 标签: HIV 口咽 鼻腔 真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基础护理干预降低白血病化疗后感染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至2011年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白血病患者64例,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分别对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护理效果观察。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小于对照组,感染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血病化疗期间采用基础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感染、副作用,有利于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的提高。

  • 标签: 白血病 化疗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HP感染与不同环境因素相关性,为HP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2009年8月-2012年3月在本辖区及周边地区随机抽取不同工作性质和生活环境的人群,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共620例。其中男403例,女217例;并就其职业和家庭成员中是否有HP感染者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以研究职业和家庭环境与HP感染的相关性。结果职业为工人和农民的调查研究对象HP阳性感染为50.91%,明显比人群平均感染和职员和其他行业研究对象要高(χ2分别为3.125和8.268,P值分别为0.027和0.003);家庭成员中有HP感染的研究对象HP阳性感染为80.79%,分别高于家庭成员中无HP感染者的研究对象和人群平均感染(χ2分别为74.427和32.119,P值均为0.000)。结论工作和家庭环境因素确实影响HP的感染,可为HP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6~2011年来本院就诊泌尿生殖道感染者支原体检出及耐药变化情况,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药敏试剂盒检测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对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分离、鉴定、计数,然后分析就诊患者的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6年间检测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10997例,支原体阳性为58.1%(6386/10997);Uu检出为37.7%~48.3%,Mh为0.3%~3.0%、混合型(Mh+Uu)为3.4%~18.6%。药敏试验结果表明Uu对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敏感变化非常显著,耐药呈现上升趋势,对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保持高度耐药。结论支原体感染已成为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中Uu感染占较大比例,同时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敏敏感性降低,提示临床应合理、规范用药,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及扩散。

  • 标签: 泌尿生殖道感染 支原体 抗生素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HIV感染合并HBV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采用与普通人群诊断相类似的方法进行临床诊断,配合药物合理治疗并防止耐药性发生,同时监测HIV和HBV感染。结论肝脏疾病仍然是主要的发病和病死因素,对于HIV/HBV共感染者的治疗也比较复杂。在所有免疫抑制患者中开展HBV筛查,对HbsAg阳性者予以核苷(酸)类药物预防性治疗可以有效避免HBV复发,降低肝脏相关疾病发生

  • 标签: HIV HBV 感染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艾滋病毒感染孕妇住院分娩的防护措施和护理要点,新生儿的处理以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问题,为今后同类病例积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52例妊娠合并艾滋病感染孕妇,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并进行心理护理及专科护理。结果52例艾滋病毒感染孕妇经过精心护理及合理治疗后恢复良好,如期出院。结论对艾滋病毒感染孕妇住院分娩时既要关注到孕妇分娩期的生理变化及母婴安全,又要做好对HIV的防护工作,实施有针对性护理,防止艾滋病的传播,以降低孕产妇的死亡、提高围产儿存活

  • 标签: 妊娠 HIV感染孕妇 医院感染管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HIV感染产妇的影响。方法对141例HIV感染产妇实施健康教育,进行全面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健康指导,使患者能按计划科学的喂养、用药,自我管理,自我监护及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结果100%HIV感染产妇及家属满意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了产妇及家属对HIV感染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水平和遵医行为及自我管理行为。结论健康教育应用于HIV感染产妇及家属可有效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母婴阻断成功率,保证母婴及家人的健康及安全。

  • 标签: HIV感染产妇 健康教育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IV感染患者手术过程的防护措施。方法从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HIV感染患者中随机抽取11例,进行手术治疗及手术护理防护的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HIV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医务人员未发生职业暴露。结论HIV在体内存活的时间并不长,且在30分钟56℃的高温下就能将其灭火,因此只要做好手术中的防护措施,是完全可以防止HIV的传播和感染的。

  • 标签: HIV 艾滋病 手术防护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IV感染伴发皮肤性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确诊HIV感染10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4例中伴发梅毒75例,其中显性梅毒35例,隐性梅毒17例,梅毒复查中发现HIV感染23例;伴发淋病、淋病+衣原体、衣原体+尖锐湿疣、衣原体/支原体各1例;伴发皮肤黏膜疾病20例,其中带状疱疹8例,带状疱疹+隐性梅毒3例,湿疹4例,荨麻疹、银屑病、隐性梅毒+银屑病和+药物性皮炎各2例,药物性皮炎、皮肤红斑狼疮、须疮和痔疮各1例,其特点是皮肤损害范围广,临床症状重。伴发2或3种皮肤性病15例,5例无伴发皮肤性病。结论梅毒、梅毒复查者及重症皮肤性病进行HIV抗体检测,可发现和控制HIV感染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皮肤性病 梅毒
  • 简介:摘要目的尽可能减少参与感染HIV患者手术的医务人员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机率。方法我科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对16例HIV阳性患者实施手术过程中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HIV阳性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参加手术的医务人员均未发生职业暴露。结论合理的手术防护和应对措施是避免外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有效方法。

  • 标签: HIV 手术患者职业暴露
  • 简介:目的了解桂林市HIV感染者/病人配偶间HIV传播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有效的艾滋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筛查2005-2010年所有桂林户籍的HIV确证阳性且有配偶的感染者或病人,对其个案调查信息资料中配偶HIV抗体检测结果和高危行为进行调查和核实,选择其中没有静脉吸毒、多性伴、有偿供血和输血等HIV感染的危险行为史的配偶为调查对象,对配偶HIV双阳组和HIV单阳组传播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核实与分析。结果共有345对HIV双阳或单阳配偶,HIV双阳72.8%(251/345),HIV单阳27.2%(94/345)。345对配偶中有明确配偶间传播130对,传播37.7%,其中男传女103例,占79.2%,女传男27例,占20.8%。双阳组传播方和单阳组先感染方在年龄、安全套使用率、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桂林市配偶间HIV传播较高,影响配偶间HIV传播的主要因素为安全套使用率低、年龄大、感染者体内CD4细胞计数低、病毒载量高。

  • 标签: HIV 配偶 性传播疾病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掌握我地区结核病患者的HIV感染情况和HIV/AIDS的结核病发病情况,减少结核病人中HIV感染机会,制定结核病与艾滋病联合防治策略和有效的技术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在我所接受治疗的结核病患者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共检测61例,全全部未检出。讨论原因有几个方面①临河区属于HIV低发病地区;②样本含量较小;③年龄较大的农民较多;但是,从全社会发病情况来看,HIV病毒感染者的感染状况不容乐观,一旦出现HIV和TB双重感染,其死亡将会大大地提高。结核病是HIV/AIDS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希望各级领导予以重视。

  • 标签: 结核病 hIV 双重感染 抗体检测
  • 简介:摘要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又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目前,AIDS流行形势已十分严峻,随着HIV感染者的增多,护理人员已成为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本文就护理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常见原因、防护措施及我科的防护经验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引起业内人士对HIV职业暴露和防护的重视,尽量降低护理人员HIV职业暴露危害水平。

  • 标签: 护理人员 HIV 职业暴露 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