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肺癌与肺部不同类型良性肿块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45例肺癌与肺部不同类型良性肿块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DCE-MRI,以病理检查/临床诊断结果为参照,对比二者诊断结果差异。结果:DCE-MRI的诊断准确率95.56、灵敏度95.00%、特异度96.00%、阳性预测值95.00%、阴性预测值96.00%,均高于X线的77.78%、75.00%、80.00%、75.00%、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与肺部不同类型良性肿块诊断中DCE-MRI应用价值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肺癌 良性肿块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准确率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磁共振动态加强(DCE-MRI)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骨肿瘤患者82例,患者均进行DCE-MRICT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CE-MRI、CT单独及联合诊断骨肿瘤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82例患者中良性50例,恶性32例。经Kappa一致性度量,CT、DCE-MRI单独检测诊断及联合检测诊断骨肿瘤结果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424、0.520、0.717,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钼靶、CT与DCE-MRI评价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0例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对本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本组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有23例患者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现象,对其均行钼靶、CT与DCE-MRI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DCE-MR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均高于钼靶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诊断时,采用钼靶、CT与DCE-MRI三种检查方法均比较有效,但是DCE-MRI诊断的效果优于其它两种,其结果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可靠依据。

  • 标签: 钼靶 CT DCE-MRI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乳腺疾病是女性的常见病,乳腺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检查在临床诊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乳腺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中,环形强化作为一种常见的强化方式,既可见于良性病变,又可见于恶性病变,其病理类型广泛,临床上容易误诊。目前,国内外对乳腺MRI上环形强化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缺乏系统性认识。本文从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扩散加权成像特征等方面对此类病变进行综述,并分析其病理学基础。同时展望分析磁共振波谱成像、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及影像组学鉴别诊断此类病变的可行性。

  • 标签: 乳腺 环形强化 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估肝癌介入术后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行介入治疗的120例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按治疗疗效不同分为有效组71例与无效组49例,其中有效组男性52例,女性19例,年龄(53.16±8.47)岁;无效组男性31例,女性18例,年龄(53.21±8.69)岁。两组患者于肝癌介入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行肝脏常规磁共振成像(MRI)、DCE-MRI、DWI检查,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转运常数(Ktrans)、细胞外血管外空间的体积分数(Ve)、速率常数(Kep)、肿瘤体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不同疗效组的ADC、Ktrans、Ve、Kep肿瘤体积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DC差值、Ktrans差值、Ve差值、Kep差值与肝癌肿瘤体积差值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ADC、Ktrans、Ve、Kep评估肝癌介入治疗疗效的价值。结果与介入术前相比,介入术后肝癌患者ADC值升高为(1.23±0.14)×10-3 mm2/s(t=10.970,P<0.05),Ktrans降低为(0.18±0.07)min-1(t=9.090,P<0.05),Kep降低为(0.31±0.06)min-1(t=11.829,P<0.05),Ve值降低为(0.40±0.05)(t=6.252,P<0.05),肿瘤体积降低为(10.67±2.48)cm3(t=26.683,P<0.05)。治疗有效组ADC差值、Ktrans差值、Kep差值、Ve差值、肿瘤体积差值分别为(0.35±0.08)×10-3mm2/s、(0.24±0.06)min-1、(0.47±0.12)min-1、(0.46±0.13)、(10.57±2.34)cm3,均比无效组更高(t=17.525、12.355、16.285、13.835、22.747,均P<0.05)。ADC差值、Ktrans差值、Kep差值、Ve差值与肿瘤体积差值呈正相关(r=0.474、0.495、0.375、0.365,均P<0.001),ADC差值、Ktrans差值与肿瘤体积差值相关性最高。ADC差值>0.380×10-3mm2/s时,ROC下面积(AUC)为0.953,95%置信区间(CI)为0.898~0.983(P<0.001),预测肝癌介入治疗疗效灵敏度为91.84%、特异度为91.55%;Ktrans差值>0.250 min-1时,AUC为0.933,95%CI为0.872~0.970,(P<0.001),预测灵敏度为89.80%、特异度为88.73%;ADC、Ktrans差值预测肝癌介入术后疗效的效能均较高(均P<0.05)。结论DCE-MRI联合DWI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治疗反应的评价有重要临床价值,介入术前后的参数变化值可较直观地反映疗效,为疗效评估提供客观的影像学数据,可有效指导肝癌患者进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

  • 标签: 肝癌 增强磁共振 扩散加权成像 介入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正常山羊腰椎间盘软骨终板营养途径。方法选取健康24月龄山羊8只,每只山羊观察4个腰椎间盘,共32个腰椎间盘。麻醉后,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观察感兴趣区的信号变化特点。分别测量增强前及增强后0min、5min、10min、30min、1h、1.5h、2h、2.5h、3h、3.5h感兴趣区信号强度值,分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及峰值出现时间。结果椎体磁共振信号强度在0min时达到高峰后迅速下降;软骨终板区在30min时缓慢达到第一高峰后轻度下降,于2h上升达到第二高峰;髓核在5min内为负值,之后缓慢上升于2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结论正常山羊腰椎椎间盘主要通过软骨终板途径进行营养代谢。

  • 标签: 磁共振成动态增强 髓核 软骨终板区 钆卞氧丙基四乙酸盐(钆贝葡胺) 山羊
  • 简介: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动态增强扫描(DCE)序列联合应用在肝细胞癌(HC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检出复发微小肝癌(mHCC)的诊断价值。方法在43例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术后行MRI、DWIDCE扫描序列,以早期发现复发癌灶。结果在术后1年,43例HCC患者中发现54个复发病灶;DWI联合DCE对复发的mHCC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5%、97.1%94.4%,DCE单独诊断的敏感性为63.2%,特异性为88.6%,准确性为79.6%,而DCE单独诊断复发mHCC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最低,分别是60.O%,67.7%64.8%(P〈O.05)。结论在MRI检查中应用DWIDCE扫描序列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对复发的mHCC的发现率。

  • 标签: 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弥散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TOF-MRA(三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用于诊断脑血管病变的各自优势。方法对25例疑似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TOF-MRA3DCE-MRA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25例中,有2例患者未能配合作TOF-MRA检查,而只做了3DCE-MRA检查,其余病例TOF-MRA检出率略高于3DCE-MRA。结论T0F-MRA对脑血管病变的显示优于3DCE-MRA,是一种有效的诊断脑血管病变的方法;而3DCE-MRA检查耗时短,对一些配合不好的患者有着独特优势。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血管障碍/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Tim外周血管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行动态增强磁共振三维血管成像(3DDCEMRA)的特点,并研究其在老年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共78例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行3DDCEMRA,包括颈动脉19例,胸、腹主动脉14例,肺动脉8例,肾动脉11例,双下肢动脉21例,全身动脉5例.采用1.5T磁共振机,Tim外周血管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行3DDCEMRA检查(3D-FLASH自减影序列);通过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Gd-DTPA,浓度0.5mmol/ml,总量30ml,流量2.5~3.0ml/s;扫描延迟时间70例采用Test-bolus法,8例采用Care-bolus法;对靶血管作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后处理重建.其中21例经数字减影动脉血管造影(IADSA)或()手术证实;图像质量采用优、良、差三级评价.结果78例3DDCEMRA图像质量优良者74例,占94.9%.21例经手术、IADSA证实的3DDCEMRA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3%、83.3%90.5%;假阳性及假阴性各1例,病变程度低估2例.3DDCEMRA结果与IADSA或()手术符合率为83.7%,其中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病变符合率为100.0%,但较细分支病变符合率为81.8%.结论Tim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3DDCEMRA是适合老年血管疾病诊断的一种无创或微创性血管显像技术,正确掌握延迟时间是3DDCEMRA成功的关键,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对动脉较细分支的分辨率尚待进一步提高.

  • 标签: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三维成像 图像增强
  • 简介:目的探讨3.0TDCE-MRI参数与直肠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为临床提高直肠癌术前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符合条件的直肠癌患者68例,通过3.0TDCE-MRI及处理工作站测量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比值(Ve)并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比较直肠癌不同病理分期的Ktrans、Kep、Ve值及其相关性。结果在直肠癌不同病理T分期中,肿瘤Ktran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Kep及V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直肠癌不同病理N分期中,肿瘤Ktrans值、Kep值、Ve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肿瘤Ktrans值等于0.869min-1为判断直肠癌病理T分期(早/晚期)诊断阈值时,其诊断灵敏度为59.0%,特异度为99.0%。直肠癌病理T分期与Ktrans值呈正相关(r=0.403,P〈0.01)。结论直肠癌T分期与肿瘤Ktrans值呈正相关,DCE-MRI参数可为直肠癌术前诊断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直肠肿瘤 DCE-MRI 病理分期 诊断
  • 简介:目的:评价定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contrastenhanced-MRI,DCE-MRI)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34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于新辅助治疗前、后分别行DCE-MRI检查,根据肿瘤退缩分级,将其分为有反应组(mrTRG1、mrTRG2mrTRG3)无反应组(mrTRG4mrTRG5)。测量并比较治疗前后总体及两组间DCE-MRI定量参数Ktrans(容量转移常数)、Kep(速率常数)以及Ve(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的差异。结果:34例患者,治疗后K^trans[治疗前、后分别为(1.48±0.80)/min,(0.88±0.45)/min,P<0.001]、Kep[治疗前为(3.29±1.25)/min,治疗后为(2.12±1.18)/min,P<0.001]均较治疗前减低,有反应组、无反应组的K^trans、Ve值在治疗前治疗后的变化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治疗前有反应组的Ktrans值为(1.93±0.81)/min、Ve值为0.59±0.27、治疗后变化差值相应为(-1.11±66)/min、-0.14±0.16,无反应组的K^trans值为(0.82±0.49)/min、Ve值为0.35±0.16,相应的变化差值为(-0.03±19)/min、0.21±0.27。结论:定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价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直肠癌 局部进展期 新辅助治疗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灌注参数Ktrans、Kep鉴别直肠癌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ofScience、TheCochraneLibrary(2017年1期)、CBM、CNKI、VIPWanFangData数据库,搜集DCE-MRI定量灌注参数Ktrans、Kep鉴别直肠癌病理分级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1990年到2017年2月6日。由两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QUADAS-2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共计618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低分化组与中-高分化组间Ktran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123,95%CI(0.334,1.911),P=0.005],而两组间Ke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233,95%CI(–0.173,0.639),P=0.260]。结论当前证据显示,Ktrans可用于鉴别直肠癌病理分级,而Kep的临床应用价值尚需大样本原始研究进一步验证。

  • 标签: DCE-MRI 定量灌注参数 Ktrans Kep 直肠癌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渗透参数及基于Ktrans纹理参数定量评估兔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合并严重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模型骨骼肌血流灌注微血管通透性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12)假手术组(n=12)。造模后第1、2、3周对所有兔股外侧肌行轴位DCE-MRI检查,获取渗透参数及纹理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渗透参数差异。对两组第3周提取的纹理特征进行特征筛选,并进行ROC曲线分析,获得AUC。分析渗透参数、纹理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CD31)、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相关性。结果Ktrans值在实验组各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基于Ktrans纹理分析参数在实验组假手术组中有显著性差异。病理学参数与纹理参数有相关性。结论DCE-MRI渗透参数及基于Ktrans纹理分析参数在监测DM合并CLI骨骼肌血流灌注微血管通透性变化方面是可行的。

  • 标签: 糖尿病 肢体缺血 骨骼肌 渗透参数 纹理分析 磁共振成像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检测直肠癌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影像科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50例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男83例,女67例,年龄31~68(49.35±9.64)岁,均行DWI及DCE-MRI检查,以术前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t检验比较直肠癌分化程度与检测参数ADC值及Ktrans值的关系,χ2检验DWI检测、DCE-MRI检测及联合检测对肿瘤T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150例患者病理学结果显示,黏液腺癌患者16例,ADC均值为(1.179±0.173)mm2/s,黏膜性腺癌患者134例,ADC均值为(0.896±0.141)mm2/s,黏液腺癌组ADC值显著高于黏膜性腺癌组(t=4.328,P<0.05);黏膜性腺癌组ADC值随分化程度的升高而升高,Ktrans值随分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7.548、51.125,均P<0.05);术前DWI检测T1、T2、T3、T4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3.33%(10/12)、86.36%(38/44)、94.67%(71/75)、89.47%(17/19),总准确率为90.67%(136/150);DCE诊断T1、T2、T3、T4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8.57%(11/14)、88.64%(39/44)、95.95%(71/74)、94.44%(17/18),总准确率为92.00%(138/150);DWI结合DCE诊断T1、T2、T3、T4期的准确率分别为92.31%(12/13)、93.02%(40/43)、97.30%(72/74)、90.00%(18/20),总准确率为94.67%(142/150)。结论DWI结合DCE-MRI检查有助于提高直肠癌分期诊断的准确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 直肠癌 分化程度 分期诊断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DCE-MRI)与数字 X 线摄影( DR )联合诊断应用于早期乳腺癌的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12 月至 2019 年 2 月疑似乳腺癌患者 73 例为研究对象,均行 DCE-MRI、 DR 扫描,分析对比 DCE-MRI、 DR 单独及联合诊断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诊断结果与诊断价值。 结果 DCE-MRI、 DR 联合诊断准确率( 94.52% )、灵敏度( 95.12% )高于 DCE-MRI( 78.08% 、 63.41% )、 DR ( 75.34% 、 58.54% ) ( P < 0.05 )。 结论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阴性的早期非肿块型乳腺癌在钼靶及磁共振检查中的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 2018年 2月 -2020年 2月超声阴性的早期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 58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组织检查(金标准)最终确诊,术前患者均采用钼靶、磁共振检查,将钼靶及磁共振检查结果与金标准进行比较 ;统计并记录钼靶、磁共振检查患者影像学特点。结果: 58例超声阴性的早期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均完成钼靶、 MRI检查,钼靶 X线检查确诊 53例,与金标准诊断符合率为 91.38%;MRI检查最终确诊 55例,与金标准诊断符合率为 94.83%。钼靶检查中表现为钙化(区域性、段样、线样、簇点状) 30例、局灶性非对称影 16例、结构紊乱 7例、结构扭曲 5例,部分影像表现为重叠交叉,重叠部分归为其中一类。 MRI检查片状不均匀强化灶(不规则小片状、区域性、段样) 39例、线样强化灶 8例、不规则肿块型强化 11例 ;DWI序列病变均呈高信号, ADC值平均波动范围为 1.02±0.279mm2 ×10-3/s;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 TIC):流入型 15例、平台型 29例、流出型 14例,其中部分病灶曲线交叉重叠,重叠部分归为其中一类。结论: X线用于超声阴性的早期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该方法对于钙化、非对称影征象敏感,但对于致密型乳腺诊断仍受限,联合 MRI检查有助于提高早期非肿块型乳腺癌检出率,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 标签:    X线 超声阴性 早期非肿块型乳腺癌 钼靶 磁共振检查 影像学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