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CT重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4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CT重建和X线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CT重建检查,所有患者均可确诊,准确率为100%,X线检查,4例疑诊,1例不能确诊,准确率为87.8%,CT重建的诊断准确率要显著高于X线检查(P<0.05);经过手术治疗后,有2例预后较差,优良率为95.1%。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CT重建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以为手术治疗提供指导性的建议,提高预后效果。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CT三维重建 X线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及后处理系统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总结各种螺旋CT后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并在临床检查中合理运用,以利于提高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肋骨骨折 螺旋CT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所收治的60例肋骨骨折患者为例进行实验分析,所有患者均实行两种检查技术,一种为X线片,另一种为CT重建技术。对比两种检查技术的确诊结果。结果所选60例患者中,单根肋骨骨折患者31例,多根肋骨骨折患者29例。经过诊断,X线片总共诊断出55例患者患有单根或多根骨折,总骨折诊断率为91.67%;GEBrightSpeed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总共诊断出60例患者患有单根或多根骨折,诊断率为100%,两种技术的诊断率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EBrightSpeed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肋骨骨折有着更高的诊断价值,能够更加直观、准确、清晰的发现细微骨折,必要时发现细小病变,其在肋骨骨折的诊断当中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 标签: CT三维重建技术 肋骨骨折 诊断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成像(MPR,SSD)在上颈椎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我院64排螺旋CT对24例上颈椎损伤的患者,进行后处理MPR及SSD重建,从各个方向显示病变的立体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并评价重建技术的优势。结果检查正常4例,寰椎侧块骨折6例,枢椎椎体骨折6例(其中4例伴寰齿关节脱位),齿状突骨折6例,寰椎旋转脱位2例。结论上颈椎损伤的螺旋CT扫描和重建,其能直观、清楚的显示病变的立体形态,在骨折的畸形表现的空间关系上具有优势

  • 标签: 上颈椎损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在考古工作中的重建不仅能更好地展示考古遗址、遗迹与出土文物,还能对其空间信息进行全方位的采集与存档,为后续考古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等工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因此,本研究以带有精细纹理的青铜鼎复制品为例,运用多视角影像重建技术,制作模型;通过设置控制点建立平面坐标系,生成正射影像图、侧视图、断面图、等值线图等数字成果。研究成果可满足考古发掘现场绘图、后期展示与定量空间信息的分析等需要,在考古研究及文物保护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考古 三维重建 多视角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肋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17例胸部外伤患者,对其实施16层螺旋CT扫描,并将原始数据传输工作站做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等重建技术检查,观察肋骨损伤情况,并统计多层螺旋CT对肋骨损伤诊断的准确性。结果617例患者合计检出1380处肋骨骨折,骨折多位于4-10肋,其中5-7肋发生率最高;骨折类型包括粉碎性骨折、错位骨折、线性骨折、凹陷骨折及肋软骨骨折5种。结论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可清晰、直观的观察患者肋骨及肋软骨的受损情况,临床应合理应用重建技术对胸部外伤患者进行诊断,这有助于提高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率,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螺旋CT 三维重建 肋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重建技术应用在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接诊的PE病患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用螺旋CT诊断方式的不同,分为螺旋CT造影组和螺旋CT重建组,并以病理学结果做参照,分析两组方式诊断PE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的效果。结果螺旋CT重建组直接征象检出率(88.89%)较螺旋CT组(72.22%)占明显优势(P<0.05)。螺旋CT重建组间接征象检出率(86.11%)较螺旋CT组(63.89%)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在PE的诊断中应用螺旋CT重建技术是一种及时、无创、较为准确的检查方式。

  • 标签: 螺旋CT 三维重建 临床价值 肺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的CT重建和测量,为该病的诊断和鉴别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纳入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间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的患者共计60例。分析患者的CT成像情况,并对CT各指标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影像学特征。结果纳入的60例患者均表现为典型的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特征,CT检查的主要特征为眼球突出、眼外肌肥大。其中眶内脂肪改变75(62.5%)、眼球突出112(93.3%)、累及内直肌86眼(71.7%)、下直肌88眼(73.3%)、上直肌62眼(51.7%)、外直肌30眼(20.0%),视神经增粗12眼(10.0%),眶间密度增高20眼(16.7%),泪腺增大6眼(5.0%),眼上静脉增粗12眼(10%),斑点状高密度58眼(48.3%)。结论通过CT检查可发现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的影像学特征,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信息与依据。

  • 标签: 甲状腺 眼部疾患 CT三维重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64排GE希捷重建技术在骨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因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到我院治疗的100例骨关节损伤患者对其进行医学研究,其进行骨关节治疗的患者全部都经过手术证明其患有骨关节损伤,通过普通常规CT技术对这些患者进行检查,在检查之后再利用64排GE希捷重建技术对其进行检查,比较不同的骨关节损伤的患者采用常规CT和64排GE希捷重建技术进行检查之后的准确率。结果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检查之后,发现患者使用普通常规CT的检查结果远远不如64排GE希捷重建技术检查之后的结果准确,其两种检测结果存在的差异明显,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64排GE 希捷三维重建技术 骨关节损伤 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影像解剖学以对X线、CT、MRI以及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技术的教学为重点,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人体结构的正常状态与表现,具备判断异常影像学征象以及评估各类病变的能力,在此基础之上为后续影像诊断学的学习奠定基础。本文基于对影像解剖学教学现状的分析,研究CT图像数据及重建的操作方法与效果,对将CT图像数据及重建应用于影像解剖学教学实践中的优势与价值进行分析,希望对刚从事医学影像教学的年轻教师有一些帮助。

  • 标签: 影像解剖学 CT 三维重建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骨关节创伤患者66例,按诊断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X线摄片诊断)33例,观察组(给予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33例,对比2组诊断准确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对骨关节创伤患者进行诊断,能够显著提升诊断准确率,可以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骨关节创伤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R内听道像及多层螺旋CT重建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效果评估,指导临床是否再手术及康复训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6例已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影像检查及相关的声学检测。所有患者均行DR内听道像及耳镜检查,其中8例行CT重建。结果43例DR内听道像显示工作电极全部植入且沿耳蜗螺旋自然弯曲,无滑脱、扭曲,术中、术后的声学检测正常;2例DR內听道像显示工作电极未植入完全,术中检测声阻抗正常,术后恰当刺激神经反应遥测可引出;1例患者内耳先天发育为Mickel型,其多层螺旋CT重建显示蜗内电极位置过深,部分自鼓阶滑脱,部分在底圈与中间圈移行处扭曲,且电极不工作,声学检测不能引出,需行再植入术,另3例CT显示蜗内电极连续,最后一对电极位于圆窗开口处,形态、走行无异常。结论DR内听道像廉价、直观监测蜗内电极位置、形态,应作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常规检查;CT可以提供确切的异位信息及内耳、中耳畸形的情况,两者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效果评估和康复训练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人工耳蜗 内听道像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后处理技术在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2016万方数据库中与多层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诊断骨肿瘤有关的文献。纳入标准主题内容与骨肿瘤重建相关、针对性较强、相关度高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较为陈旧的文献,综述和Mete分析类的文献。结果与结论每一种重建图像均显示骨肿瘤,其中多平面重建准确显示了肿瘤骨的骨破坏、骨膜的改变、骨破坏的范围及肿瘤对周围软组织的侵犯情况,最大密度投影及表面遮盖重组图像和容积漫游技术能立体显示骨改变;表面遮盖重组图像和容积漫游技术在增强的基础上可以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静脉和肿瘤血管。

  • 标签: 骨肿瘤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 应用
  • 简介:摘要在当前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下,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城市建筑的数量也随之增多。在进行城市重建中,经常会出现单体化困难、数据量庞大以及泊松重建表面起伏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提出一种重建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相关研究人员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出基于倾斜摄影、Patch-basedMulti-viewStereo(PMVS)和泊松表面所得密集角格网座位数图。本文主要结合基于倾斜摄影的城市建筑重建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其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标签: 倾斜摄影 建筑物提取 精简 锐利特征 聚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肿瘤予以多层螺旋CT重建后处理的诊断意义。方法以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我院72例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完全随机基本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MRI诊断,观察组实施多层螺旋CT重建后处理检查。观察两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结果可知,观察组诊断符合概率为94.44%,误诊概率为5.56%,漏诊概率为0,较对照组指标明显更优,P值小于0.05。结论多层螺旋CT重建后处理应用于骨肿瘤患者中,临床价值较高,可准确检出病情,避免漏诊、误诊等现象贻误病情。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后处理 骨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骨肿瘤影像诊断中多层螺旋CT重建后处理的诊断效果。方法本研究样本选择我院收治的骨肿瘤患者55例,以2015.10~2016.10为样本选取时段,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重建后处理,并行MRI检查,对2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与MRI诊断准确率(70.91%),多层螺旋CT重建后处理诊断准确率(89.09%)显著提升,2组比较存在P<0.05的差异,统计学形成意义。结论在骨肿瘤影像诊断中多层螺旋CT重建后处理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将诊断准确率提升,在临床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骨肿瘤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影像诊断
  • 简介:目的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在处理鹿角形结石遇到诸多难题,CT扫描后重建构建结石与肾脏的3D影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位置关系,辅助PCNL术中超声定位提高穿刺精度,降低穿刺难度,提高结石清除率。方法CT重建组纳入25例诊断为鹿角形结石患者,术前均行泌尿系CT平扫+重建,通过3D立体旋转,设计最短穿刺距离、直达肾盂、操作角度最广、最方便的通道,行斜仰卧位联合截石体位16F单通道PCNL术;CT组纳入30例,术前仅行泌尿系CT平扫,通过平面CT片预先设计通道,行同样术式做对照组;并讨论2例典型鹿角形结石案例。结果CT重建组与CT组在术中出血量[(108±24)mlvs(156±45)ml]、手术时间[(109±20)minvs(121±23)min]、结石清除率(91.21%vs85.73%)以及造瘘管留置时间[(6.5±1.9)dvs(7.7±1.7)d]的比较中,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住院时间[(13.0±1.8)dvs(14.5±3.0)d]、术后输血(0VS6.67%)和行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0vs6.67%)的比较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重建技术构建个体化鹿角形结石和肾脏的3D影像,为PCNL术的通道建立提供更精准的定位,从而实现手术风险的“最低化”,结石清除效果“最佳化”。

  • 标签: CT三维重建 肾结石 经皮肾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胸部CT重建与食管吞钡在食管异物诊治中的差异。方法选取本院自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食管异物102患者,对其进行分组研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吞钡方法进行诊治,而观察组采用胸部CT重建进行诊治,比较两组方法诊断差异和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成功发现食管异物的发现率为94.12%,对照组成功发现食管异物的发现率为82.35%,观察组的成功发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胸部CT重建可以有效发现食管异物,其诊断成功率相对较高,但是临床诊治还应根据患者情况作出相应判断,选择合理诊断方法,以实现快速诊治。

  • 标签: 胸部CT 三维重建 吞钡 食管异物诊治 差异
  • 简介:古建筑重建已成为历史遗迹保护与修复的重要内容.为了探讨激光扫描数据的获取流程、数据处理方法,以激光扫描获取的大雁塔海量点云数据为例,研究了古建筑重建中点云数据获取与处理的详细过程.联合Cyclne、AutoCAD和3D一Max软件的优点构建了大雁塔真实的横面、剖面、立面模型,其中重点研究了海量点云数据在Cyclone软件中分块建模的方法.结果表明:将拼接好的大雁塔海量点云数据分块建模,不仅加快了数据处理的速度,而且符合精度要求.在点云数据拼接时采用标靶拼接和同名点拼接相结合及测站间两两拼接之后再整体拟合平差的方法,减少了拼接中的误差,使每站拼接误差都不超过3cm.在建模过程中的墙体拟合是上万个点云经过平差计算得到,精度高达2mm.最后在3D-Max软件中组合、渲染和贴图,真实地构建了大雁塔立体模型.为古建筑数字化存档和后期的修缮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标签: 大雁塔 三维重建 三维激光点云 海量数据 古建筑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