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APTT、DDI及Fbg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输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T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DDI(D-二聚体)及Fbg(维蛋白原)水平以及CG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观察组APTT、DDI及Fbg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输血后,观察组APTT、DDI及Fb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CG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输血后,观察组CGS评分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输血来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以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输血 颅脑损伤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为甲型血友病的诊断寻求一种简便可靠的实验方法。方法用自制“普通冰冻血浆”和新鲜血浆对凝血因子VIII缺陷的标本,同时进行APTT纠正实验,新鲜血浆能纠正而“普通冰冻血浆”不能纠正的为凝血因子VIII缺陷。结果实验检出全部凝血因子VIII缺陷的标本。结论通过实验可以轻易判断病人凝血因子VIII缺陷,对基层医院诊断甲型血友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甲型血友病 普通冰冻血浆 APTT纠正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前凝血标本(CS)质量对凝血项目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的影响,为本实验室凝血指标(CI)检查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本科室410例CS,从采集到用日本希森美康(Sysmex)全自动血凝分析仪(CS5100)检测全过程的临床资料。结果CS抗凝比例不匹配可导致APTT和PT时间延长,与重新采集合格的CS间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检测Fib结果低于重新采集合格的CS有差异(P<0.05)。离心3000r/min,5min的CS检测APTT和PT结果均短于离心10,15min的CS,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对Fib检测结果无差异(P>0.05)。3000r/min离心10min或4000r/min离心5min的CS检测APTT、PT和Fib结果,与3000r/min离心15min的CS间无显著差异(P>0.05)。CS溶血对PT检测结果影响最大,长于重新采集合格的CS,组间有差异(P<0.05),CS溶血对APTT和Fib检测结果与重新采集合格的CS间均无差异(P>0.05)。结论CS分析前易发生如抗凝比例不匹配、离心异常、溶血等环节的质量异常,均对CI的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影响。

  • 标签: 凝血标本 分析前质量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原地区抗凝血标本离心后存放温度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抽取门诊患者静脉全血抗凝血标本50例,无脂血、无溶血和无黄疸,立即以3000转/min离心10分钟分离血浆,上机测得的结果分别与在室温(20~25℃)和4℃放置2小时、4小时和6小时的血浆样本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无论室温下还是4℃冰箱,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随血浆样本放置时间延长而延长。结论凝血标本采集后要及时离心并检测,2小时不能及时检测的标本离心后密闭保存于4℃冰箱。

  • 标签: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不同类型肝脏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监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所起到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健康患者与84例确诊为肝脏疾病的患者,对于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进行测量。结果在各类肝脏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与PT、APTT以及FIB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指标中肝脏疾病PT增高程度为重症肝炎>肝癌>肝硬化>慢性轻、中度肝炎>急性黄疸性肝炎。结论在肝脏损伤的观察中血浆PT是一项比较敏感的指标之一,在临床上对患者肝脏的损伤判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肝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