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初步研究了土壤中及代谢物的残留分析方法及其在北京和安徽两地土壤中的消解情况。样品经乙腈超声提取,盐析后取上清液,经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D)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5、0.3和1mg/kg3个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在75%-9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0%-7.8%之间,定量限(LOQ)均为0.05mg/kg,在土壤提取液及前处理过程中会部分转化成代谢产物。北京和安徽两地喷施到土壤中的会迅速转化为代谢物,且的残留浓度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 标签: 丙硫菌唑 代谢物 硫酮菌唑 土壤 残留 消解
  • 简介:摘要:是一种、广谱、内吸性三类农药,在全世界范围内用作种子处理剂和叶面喷雾,杀菌谱广,不仅活性高,而且持效期长。主要用于防治小麦、水稻、花生、蔬菜、香蕉、苹果、梨以及玉米高粱等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其在全球50多个国家的60多种作物上取得登记并广泛应用。该品用于防治油菜菌核病,不仅防效好,而且具有抗倒伏,增产作用明显等特点对病菌的作用机制为抑制其细胞膜上麦角甾的去甲基化,使得病菌无法形成细胞膜,从而杀死病菌[1]。有关的合成研究很多,其中多以对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过醛酮缩合、催化加氢、环氧化反应、加成反应等步骤制备

  • 标签: 戊唑醇 二甲基硫醚 催化加氢 环氧化反应 加成反应
  • 简介:对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cerealis具有极高的抑菌作用,EC50值仅为0.0489μg/mL.经处理后,小麦纹枯病菌除菌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外,致病力亦随处理浓度的提高而明显减弱.对小麦纹枯病菌的菌核萌发无抑制作用,但对菌体的线性生长有强烈的抑制活性.菌体经处理后,发生电解质渗漏.

  • 标签: 戊唑醇 小麦纹枯痛菌 抑菌作用
  • 简介:是高效、广谱、内吸性三类杀菌剂,多年来使用量稳居三类首位,其活性高、防治效果好、性价比高,相比同类产品具有巨大优势。市场强劲,正成为防治小麦锈病、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的替代品种。2003年至今,年销售额均超过3亿美元,2011年全球销售额超过5亿美元。近几年来,该品种在我国也是杀菌剂登记中的热点产品,目前,仅原药登记就有45个;悬浮剂38个;水乳剂16个;可湿性粉剂12个;悬浮种衣剂12个;乳油7个;湿拌种剂6个;种子处理悬浮剂6个;水分散粒剂4个;微乳剂3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种衣剂和悬浮拌种剂各1个;复配制剂45个。

  • 标签: 戊唑醇 三唑类杀菌剂 可湿性粉剂 悬浮种衣剂 水分散粒剂 市场
  • 简介:摘要:现阶段,应用于田间农作物种植区域后,表现出了较为显著的安全性,以及防病效果较理想,且增产增收较为明显的特点。但为了更好的扩大农作物使用范围,及其适应各种不同极端状况。随后通过大量试验证明,最终得到了30%可分散油悬浮剂的最佳配方,利用该配方制备出的制剂能够在不同温度的存储环境中均展现出优良的稳定特性,并且其具备悬浮效率优良、原材料分解率低等特点。最终伴随着此制剂的普及使用,更加有效的预防了小麦赤霉病快速蔓延。

  • 标签: 丙硫菌唑 可分散油悬浮剂 制备 思考
  • 简介:采用孢子萌发法进行了肟酯与不同配比组合在室温条件下对白菜黑斑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随着2种药剂不同配比组合浓度的提高对病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增强,以质量浓度为16.2mg/L效果最好。肟酯与配比为0.5:1时的共毒系数为127.62,增效作用显著。

  • 标签: 白菜 黑斑病 孢子萌发 共毒系数 毒力测定
  • 简介:拜耳作物科学公司今春计划在英国上市两个新杀菌剂。在去年英国批准用于处理谷物和油菜籽后上市Proline(250g/l)。拜耳也打算上市混剂Pandango(100g/l+氟嘧酯100g/l)。该混剂将在2月获准。

  • 标签: 杀菌剂 上市 英国 拜耳作物科学公司 氟嘧菌酯
  • 简介:环境风险在农药登记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7月,农业部发文,氟苯虫酰胺因对无脊椎动物(大型泾)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对水生生态环境存在极大风险而停止在水稻上登记;吡唑醚酯因对鱼、潘剧毒,其定向释放的微囊悬浮剂在水稻上的登记能否通过评审,仍存悬疑;而全球第一大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在产品再评价时,可能会遭遇与氟苯虫酰胺同样的命运。

  • 标签: 环境风险 新农药 水生生态环境 苯甲酰胺 无脊椎动物 微囊悬浮剂
  • 简介:为明确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苯醚甲环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种药剂对采自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95株病菌的毒力。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苯醚甲环的EC_(50)值分别在0.014-1.609和0.002-0.064μg/mL之间。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在小麦纹枯病菌群体中已出现对苯醚甲环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而对则不明显;可将其中呈连续单峰频次分布的大多数菌株群体的平均EC_(50)值(0.165±0.101)和(0.019±0.008)μg/mL分别作为小麦纹枯病菌对苯醚甲环的相对敏感基线。苯醚甲环的平均EC_(50)值是的26倍,表明该病原更为敏感。不同地区病原群体间对苯醚甲环的敏感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小麦纹枯病菌对2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之间存在着微弱的正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小麦纹枯病防控杀菌剂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小麦纹枯病菌 苯醚甲环唑 戊唑醇 敏感性
  • 简介:(阿苯达)是一种人用杀虫杀菌成分,对植物多种混发病害和病原体感染都有抑制作用。2012年,贵州道元生物植物源农药研究所联合北京中医药大学专家、南京农业大学专家和上市公司益佰制药苗药研发团队成功研制创新型绿色杀菌剂,并取得了一系列全国独家专利。2013年公司获得农药原药及制剂正式登记证号。同年由本公司独家生产的系列制剂“施宝灵”、“施道灵”、“排毒养叶”、“乐和喜”、“道元卫士”、“把根留住”正式在中国上市。

  • 标签: 杀菌剂 贵州 北京中医药大学 植物源农药 产品
  • 简介:2013年从湖北省7个小麦主产区分离获得106株禾谷镰刀,测定了其对醇和多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醇和多灵对所有供试菌株的EC50值分别为0.064~0.778和0.090~0.858mg/L。采用SAS软件的W法对EC50分布进行了正态性检验,表明106株菌株对醇和多灵敏感性的频率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其EC50平均值分别为(0.383±0.129)和(0.526±0.151)mg/L。不同地区来源的菌株对两种药剂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襄阳的菌株对两种药剂的敏感性显著低于其他6个地区的。研究结果显示:湖北省小麦赤霉病菌未出现对醇和多灵抗性群,两种药剂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仍具有使用价值。

  • 标签: 小麦赤霉菌 敏感性 多菌灵 戊唑醇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究他巴对治疗甲亢患者的疗效,能在后续治疗甲亢患者的过程中合理高效使用他巴。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随机选取来医院就诊的80例甲亢患者,并将其分为各40例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氧嘧啶药物治疗,而观察组则采取他巴药物进行治疗。一段时间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后续的不良反应。结果通过两种不同药物的治疗,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测。实验组的FT3、FT4、TSH值与对照组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并且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采取他巴药物治疗的患者康复率以及不良反应率均好于采取氧嘧啶药物治疗者,值得在甲亢患者治疗过程中推广。

  • 标签: 他巴唑 丙硫氧嘧啶 甲亢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进一步验证咪唑和螨净在山羊寄生虫病防控方面的效果,分别选取了经过,确诊感染消化道线虫病和螨虫病的患病羊30只,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划分成3个组别,分别命名为试验一组、试验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羊群,试验一组的羊群选择使用咪唑和螨净进行体内和体表寄生虫驱虫处理,试验二组的羊群选择使用左旋咪唑和敌百虫溶液进行体内和体表寄生虫驱虫处理,对照组羊群在整个试验期间不使用药物进行驱虫处理,进一步对比不同组别的山羊寄生虫病的防控效果。通过试验能够发现咪唑在去除消化道线虫病方面优于左旋咪唑,螨净在防治羊螨虫病方面效果要优于敌百虫,由于敌百虫使用不变,并且毒副作用相对较大,一旦使用不合理,很容易造成羊群出现中毒的现象,而螨净溶液使用较为安全,在整个试验期间,试验一组的羊群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临床治疗效果相对较好,值得在兽医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丙硫咪唑 螨净 山羊寄生虫病 防治效果
  • 简介:摘要:为甾制剂中的三类杀菌剂,可以影响甾的合成,对病原的细胞膜功能进行破坏,从而使得细胞死亡,具有良好的杀菌防病效果。同时,对于小麦、水稻以及花生等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具有良好效果,在农业生产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所以需要明确的合成方式,并掌握其具体表征。

  • 标签: 丙环唑 合成方法 表征分析 杀菌剂
  • 简介: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强的三类杀菌剂。研究表明,在离体条件下其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uhn菌丝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EC50值为0.509μg/mL。无论在天然培养基(LBA)还是在半组合培养基(AEA)上,均会抑制菌核的产生,且菌核的产量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虽然其对菌核的萌发无影响,但对菌核萌发后菌丝的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温室试验结果表明,立枯丝核菌碟经处理后,其对分蘖期水稻植株的致病力随着药剂浓度的提高而下降;可很好地被水稻叶片和根系吸收,并输送到水稻的茎部;对水稻纹枯病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EC50值分别为58.03和62.53μg/mL;对立枯丝核具有较长的持效期,800μg/mL处理水稻7d后再接种的防效为41.46%。田间药效试验表明,43%的悬浮剂在有效剂量116.10g/hm^2下两次喷药后15d的防效达71.97%。该药剂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安全。

  • 标签: 戊唑醇 立枯丝核菌 抑制作用 水稻纹枯病 防治效果
  • 简介: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首要病害。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麦区普遍发生,病穗率和病情都比较严重,对小麦生产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也潜在地危害了人体健康。在赤霉病的防治上,目前普遍采用多酮、氰烯酯等药剂。由于长期使用这些药剂,赤霉病已经产生了抗药性;另一方面由于剂型的不合理,药剂在麦穗上附着力不够,田间防效不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 标签: 悬浮剂 多菌灵 开发 小麦生产 长江中下游 赤霉病
  • 简介:于2013-2014年分别从重庆市及四川、贵州省的16个区县采集分离获得902株稻瘟病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中150个菌株对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其EC50值分布在0.0475~0.5996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2154±0.1497)μg/mL。菌株的不同敏感性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因此其平均EC50值0.2154μg/mL可作为田间稻瘟病菌对敏感性检测的参考标准。对菌株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值≤4μg/mL,以4μg/mL作为抗性菌株监测的区分剂量,测定了各地病原的田间抗性,发现自各地采集分离的902株稻瘟病菌多数对仍表现为敏感,仅2株为低水平抗性。

  • 标签: 稻瘟病菌 戊唑醇 敏感性基线 抗性监测
  • 简介:由交链格孢橘致病型(Alternariaalternatatangerinepathotype)引起的柑橘链格孢褐斑病(Alternariabrownspot,ABS)是柑橘上的主要病害,目前主要采用杀菌剂防治。本研究以采自中国各柑橘链格孢褐斑病发生区的54个交链格孢橘致病型菌株为供试群体,采用刃天青微平板法测定了病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对醇和苯醚甲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刃天青微平板法最佳体系中的培养基为完全培养基(CM),刃天青终浓度为40μmol/L,孢子浓度为105个/mL。醇和苯醚甲环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范围分别为0.304~0.885μg/mL和0.367~0.873μg/mL,平均值分别为0.562和0.609μg/mL。正态分布检测结果显示:这2种药剂抑制交链格孢橘致病型群体的EC50值均符合正态分布,因此认为所得EC50值可作为病原醇和苯醚甲环的敏感性基线。本研究结果可为田间防治褐斑病和监测交链格孢醇和苯醚甲环的抗药性奠定基础。

  • 标签: 刃天青微平板法 交链格孢菌橘致病型 戊唑醇 苯醚甲环唑 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