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测定了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菌丝生长、菌核产生和菌丝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药剂处理浓度在1.0μg/mL时能显著抑制其菌核产量。旁路氧化酶专化抑制剂水杨肟酸(SHAM)对的抗菌活性有显著的协同作用,协同增效系数达到3.27~14.13倍。药剂处理后48h内,抑制菌丝生长的剂量曲线与抑制菌丝呼吸的耗氧速率曲线趋势相似;48h以后,单位质量菌丝耗氧速率上升,且高于空白对照,而菌丝的生长量并没有增加,表明菌丝体正常呼吸作用受抑制48h后会发生耗氧增强的生理应急反应。水杨肟酸在处理后1h内对菌丝呼吸没有抑制作用,但在处理1h后对菌丝呼吸表现为抑制作用,表明油菜菌核病菌菌丝在以细胞色素为载体的呼吸链的电子传递受到阻断后,可以诱导耗氧更高的旁路氧化途径。

  • 标签: 嘧菌酯 油菜菌核病菌 呼吸作用 旁路氧化
  • 简介:摘要:本文概述了MVR蒸发技术在生产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与挑战,并重点探讨了高效MVR蒸发处理技术的设计与优化。通过选择适宜的蒸发器类型、提升热量回收效率、模拟优化系统流程,以及研究关键工艺参数对蒸发效果的影响,有效提高了废水处理的效率。文章还评估了该技术对COD、BOD等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出水水质及能耗成本。研究结果表明,高效MVR蒸发技术在生产废水处理中具有显著优势,为工业废水处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 标签:
  • 简介:以18.7%丙环悬浮剂防治葡萄白腐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白腐病发病的初期喷18.7%丙环悬浮剂2mL兑水1500mL,隔10d喷1次,连喷3次,可取得较好防效。

  • 标签: 18.7%丙环嘧菌醋悬浮剂 葡萄白腐病 药效
  • 简介:建立了测定茶叶中残留量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样品经乙酸乙提取,正己烷液液分配,GCB/NH2固相萃取柱净化,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方法的定量限为0.01mg/kg,线性范围为0.01-0.50mg/kg,加标回收率为105.8%-111.5%,相对标准偏差为3.4%.

  • 标签: 气相色谱 串联质谱 嘧菌酯 茶叶 残留量
  • 简介:摘要:以乙酚和二甲胺基磺酰氯为原料反应合成乙酚磺酸。分别以NaOH与Na2CO3,做缚酸剂。甲苯做溶剂。发现NaOH作为缚酸剂时产物杂质较高,含量为90%,收率偏低为80%。Na2CO3做缚酸剂产物收率91%,含量95.5%。通过工艺的优化大大节约了成本。使反应条件易于控制,便于工业化。

  • 标签: 乙嘧酚磺酸酯乙嘧酚 杀菌剂 合成
  • 简介:以多灵和福美双为对照药剂,测定了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的抑制活性,并用离体叶片法测定了对该病原引起的扁豆纹枯病的物理作用方式及其生物动力学特性。、多灵和福美双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0.0724、1.1344和1.2026μg/mL。施药后立即接种,250μg/mL、500μg/mL多灵和1000μg/mL福美双对扁豆纹枯病的保护效果分别为95.61%、99.88%和81.45%;施药3d后再接种,、多茵灵和福美双对扁豆纹枯病的保护效果分别为92.27%、100%和46.96%;接种36h后再施药,3种药剂对扁豆纹枯病的治疗效果分别为90.40%、95.75%和61.94%。表明对扁豆纹枯病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持效性和治疗作用。在叶片基部施药后在顶部接种,、多灵和福美双对扁豆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7.81%、42.09%和7.24%;在叶片背面施药后在正面接种,3种药剂对扁豆纹枯病的保护效果分别为87.30%、37.00%和16.15%。表明在扁豆叶片中具有很好的木质部输导和跨层转移活性。

  • 标签: 嘧菌酯 物理作用方式 生物动力学特性 立枯丝核菌 扁豆纹枯病
  • 简介:目的将100g/L顺式氯氰菊悬浮剂和8.5%甲·高氯卫生杀虫泡腾片按不同比例混配后研究对家蝇的防治效果,为提高单剂对家蝇杀灭效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药纸接触法测定比较顺式氯氰菊与甲·高氯及其不同比例混配剂对家蝇的毒力;采用共毒系数法确定混配剂的联合作用;采用药纸接触法测定家蝇抗性倍数;按照农药登记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方法,测定比较混配剂不同比例对家蝇的表面触杀和空间喷雾杀灭效果。结果混配剂对家蝇的击倒效果较单剂有明显提高。混配剂中顺式氯氰菊和甲·高氯浓度比为1∶10和1∶15时,共毒系数分别为317.92和297.70。混配剂对抗性家蝇进行表面触杀时宜使用的有效成分浓度为顺式氯氰菊0.33g/L、甲·高氯5.0g/L,空间喷雾时宜使用的有效成分浓度为顺式氯氰菊1.0g/L、甲·高氯15.0g/L。结论顺式氯氰菊和甲·高氯不同比例混配剂对家蝇有明显增效作用。混配剂对抗性家蝇有良好的击倒和致死作用,能够提高防治效果。

  • 标签: 顺式氯氰菊酯 甲基嘧啶磷 高效氯氟氰菊酯 混配 家蝇 共毒系数
  • 简介:摘要:深入研究橄榄果实黑星病发生原因及有效防控措施,试验组采取增施有机肥、钙镁硅肥、喷施高效杀菌剂等技术措施设置试验,试验结果显示,通过喷施糖醇硅、海藻低聚糖钙镁、苯甲1000倍液,分5次喷雾,二个橄榄品种平均优质果比重26.75%。普通果占比大,劣质果比重大。清榄2号优质果只有35%左右,明显偏低。虽然试验区橄榄黑星病比对照区明显减少,糖醇硅和苯甲等对降低橄榄黑星病有较好的防控效果,但优质果比重低,更多的是普通果,甚至还有不少劣质果,商品价值不高。

  • 标签: 糖醇硅 苯甲嘧菌酯 橄榄果实黑星病 防治效果
  • 简介:摘要比洛芬(Flubiprofen)系日本科研制药株式会社、Daicel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及绿十字株式会社共同研制开发的非甾体类镇痛抗炎药,是比洛芬的前体药物,其活性代谢产物比洛芬是一种强效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比洛芬注射液于1992年在日本上市,规格为5ml50mg,商品名Ropion,临床用于术后及癌症的镇痛。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经日本转让Ropion技术研制了比洛芬注射液并已获批在国内上市。目前,日本AraiPlantDaicelCorporation公司的比洛芬原料药获准进口,国内已有武汉大安制药有限公司和上海中西三维药业有限公司的比洛芬原料药上市,但无法购得,我们对本品进行了试制。

  • 标签: 合成路线 工艺 制备
  • 简介:是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中惟一对水稻具有高度安全性的品种,和该类其他品种一样,也是内吸传导性除草剂。由植物体的叶片和叶鞘吸收,韧皮部传导,积累于植物体的分生组织区,抵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使脂肪酸合成停止,细胞的生长分裂不能正常进行,膜系统等含脂结构破坏,最后导致植物死亡。从氰被吸收到杂草死亡比较缓慢,一般需要1—3周。杂草在施药后的症状如下:四叶期的嫩芽萎缩,导致死亡。二叶期的老叶变化极小,保持绿色。对水稻等具有优良的选择性,选择性基于不同的代谢速度,在水稻体内,氰可被迅速降解为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无活性的二酸态,因而对水稻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因其在土壤中和.典型的稻田水中降解迅速,故对后茬作物安全。主要用于防除重要的禾本科杂草。氰对千金子高效,对低龄稗草有一定的防效,还可防除、马唐、双穗雀稗、狗尾草、牛筋草、看麦娘等。对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无效。

  • 标签: 氰氟草酯 乙酰辅酶A羧化酶 禾本科杂草 芳氧苯氧丙酸类 脂肪酸合成 莎草科杂草
  • 简介:自70年代光稳定性拟除虫菊-二氯苯醚菊研制开发后,80年代含氰基和溴素的拟除虫菊相继问世,功能基团的引入,大大提高了拟除虫菊的药效,使拟除虫菊杀虫剂的优异性能得以更充分、全面的展现,但由于长期使用,害虫已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在这种背景条件下,德国拜耳公司研制了含拟除虫菊氯氰菊,它不仅有较高的药效,且与含氯、溴的拟除虫菊有较小的交互抗性,继而在氯氰菊

  • 标签: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 氟氯氰菊酯 二氯苯 溴素 德国拜耳公司 药效
  • 简介:摘要:通过试验筛选出30%吡唑醚·腈唑悬浮剂的最佳配方:吡唑醚10%,腈唑20%,Ethylan NS 500LQ 5%,Ultrazine NA 2%,硅酸镁铝1%,黄原胶0.14%,乙二醇6%,XIAMETER ACP-1000 0.3%,苯甲酸钠0.2%,水补足至100%。

  • 标签: 悬浮剂 腈菌唑 吡唑醚菌酯 配方
  • 简介: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具有抗炎、止痛及解热作用,临床用于疼痛或炎症疾病的治疗.目前市场上NSAIDs制剂多为口服剂或栓剂.由于已经发现口服NSAIDs后易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副作用,而且在治疗术后疼痛或因癌症引起的疼痛时,多数无法口服药物,因此,有必要研制NSAIDs的静脉给药剂型.

  • 标签: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 临床应用 胃肠道功能紊乱 非甾体抗炎药 静脉给药 化学结构
  • 简介:摘要比洛芬(Flubiprofen)系日本科研制药株式会社、Daicel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及绿十字株式会社共同研制开发的非甾体类镇痛抗炎药,是比洛芬的前体药物,其活性代谢产物比洛芬是一种强效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比洛芬注射液于1992年在日本上市,规格为5ml50mg,商品名Ropion,临床用于术后及癌症的镇痛。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经日本转让Ropion技术研制了比洛芬注射液并已获批在国内上市。目前,日本AraiPlantDaicelCorporation公司的比洛芬原料药获准进口,国内已有武汉大安制药有限公司和上海中西三维药业有限公司的比洛芬原料药上市,但无法购得,我们对本品进行了试制。

  • 标签: 合成路线 工艺 制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淀湿敷联合红光治疗尿道尖锐湿疣的治疗效果和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尿道尖锐湿疣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CO2激光治疗及护理,实验组采取淀湿敷联合红光治疗及护理。观察治疗6个月后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淀湿敷联合红光治疗尿道口尖锐湿疣效果显著,且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氟脲嘧淀湿敷联合红光治疗 尿道尖锐湿疣 护理干预。
  • 简介:为评估·噻呋酰胺4%展膜油剂在我国稻田水溢出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风险,本研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2882.2—2016《农药登记环境风险评估指南第2部分:水生生态系统》,采用TOP-RICE暴露模型分别单独评估了和噻呋酰胺2种有效成分稻田滴撒方式应用时水溢出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风险。其中,TOP-RICE初级暴露模型中有我国连平和南昌2个水稻-地下水暴露场景,每个场景都对分蘖期和拔节期进行分别评估。分析结果显示,·噻呋酰胺4%展膜油剂中的按照申请的良好农业规范(GAP)使用,生物富集风险可接受,初级风险评估对无脊椎动物(急性)和无脊椎动物(慢性)风险不可接受,但经中宇宙研究后,在连平和南昌2个场景点,均为拔节期用药对无脊椎动物的风险可接受,但分蘖期用药对无脊椎动物的风险不可接受;·噻呋酰胺4%展膜油剂中的噻呋酰胺按照申请的GAP使用,生物富集带来的风险可以接受,经初级风险评估风险均可接受。在忽略2种有效成分相互间作用时,初步认为·噻呋酰胺4%展膜油剂在我国稻田拔节期按照GAP要求施用时水溢出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风险可接受,但应避免在分蘖期用药,以免其中的有效成分对水生无脊椎动物产生不良影响。

  • 标签: 嘧菌酯 噻呋酰胺 展膜油剂 水生生态系统 TOP-RICE模型 风险评估
  • 简介: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的规定,测定了溴对7种环境生物的毒性。结果表明:其对鸟类、蜜蜂和蚯蚓的毒性较低;对鱼类属中等毒性;对B045类、藻类和家蚕属高毒性。由于溴用量少,在环境中降解快,因此在田间使用时对水生生物的实际危害要小得多,但要严格防止对邻近桑树的污染。

  • 标签: 杀虫剂 溴氟菊酯 环境生物 毒性 安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