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2',3'-脱氧肌苷的液相色谱分离条件。采用反相色谱系统的C18分离柱、甲醇一磷酸盐缓冲液作流动相,2',3'-脱氧肌苷与其杂质能迭基线分离.建立了定量测定2',3'-脱氧肌苷含量的色谱方法,测定了不同台次合成的样品.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相对标准偏羔在2%以内,相对误差在±3%以内。

  • 标签: 2' 3'-二脱氧肌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定量分析
  • 简介:人体内细胞的正常代谢及致癌物的活化代谢均可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oxygenspecies,ROS),ROS在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适量的ROS有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及正常免疫功能,一但过量的ROS在细胞内积聚,则会影响核酸结构和代谢,引起DNA损伤。

  • 标签: 8-羟基脱氧鸟苷 DNA 氧化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的新临床应用体会。方法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目前还在临床上应用于治疗顽固性蛋白尿、肾功能不全、慢性鼻炎等方面。

  • 标签: 肌苷 应用
  • 简介:目的:研究广枣(Choerospondiasaxillaxi(Roxb.)BurttetHill的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大孔吸附树脂柱及硅胶柱分离.元素分析和波谱技术结构鉴定.结果:从广枣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一个胸腺嘧啶脱氧尿类化合物,结构为5-甲基-3′,5′-氧-(对氯苯甲酰基)-2′-脱氧尿.结论:该化合物为一新天然产物.

  • 标签: 广枣 化学成分 元素分析 波谱技术 中药材 胸腺嘧啶脱氧尿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三七总皂中三七皂R1、人参皂Rg1、人参皂Rb1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采用菲罗门Gemini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A为水;B为乙腈;梯度洗脱条件为:0~5min(23:77),5.10min(23~25:77~75),10~35min(25~40:75~60),35—36min(40~23:60~77),36~40min(23:77);检测波长203nm。结果三七皂R1、人参皂Rg1、人参皂Rb1分别在25.03—150.2mg·L^-1,101.6~609.6mg·L^-1,104.7.628.2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为0.9999,方法重复性及回收率均符合要求。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快捷,适用于对三七总皂3种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

  • 标签: 三七总皂苷 三七皂苷R1 人参皂苷RG1 人参皂苷RB1 HLPC 含量测定
  • 简介:开发了一种适用于合成气、高含量CO气、乙烯、富烃气、高纯氢气等气源的TO-3贵金属脱氧催化剂。该催化剂低温活性好、选择性高,使用空速高(-6000h-1),可将原料气中0.002%-1.0%的氧脱除至(1-10)×10^-6(V/V)以下,且与CO副反应少。多种实际工况条件下的应用表明,TO-3贵金属脱氧催化剂性能优异、稳定性好。

  • 标签: 脱氧催化剂 工业应用 贵金属 开发 高纯氢气 低温活性
  • 简介:髂腰像两根弹簧,连接在大腿和腰椎上。如果它过度紧张,就会导致骨盆前倾,也就是像水盆倒水时一样不再处于水平位置;还会导致腰椎受到过分牵连,埋下各种腰背痛的隐患。适当放松伸展髂腰,就可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 标签: 3D 过度紧张 腰背痛 腰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8-氧化鸟(8-oxo Gsn)和8-氧化脱氧(8-oxo dGsn)探讨高血压患者体内DNA和RNA氧化水平。方法现状调查。征集2018年8月至12月无其他慢性疾病的高血压患者以及健康对照者各139例,平均年龄分别为(49.6±12.4)岁和(48.5±11.7)岁。采集空腹静脉血及晨尿,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尿液中DNA氧化产物8-oxo Gsn和RNA氧化产物8-oxo dGsn。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酐、尿酸、血糖、总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尿液酐(U-Cr)等。8-oxo Gsn和8-oxo dGsn结果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使用IBM SPSS 22.0以及GraphPad Prism 5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健康对照组与高血压患者8-oxo Gsn和8-oxo dGsn的差异。结果高血压患者尿液中DNA和RNA氧化产物8-oxo Gsn和8-oxo dGsn以及其经U-Cr校正的8-oxo Gsn/U-Cr和8-oxo dGsn/U-Cr分别为14.38(10.39~19.91)ng/ml、12.97(7.92~18.96) ng/ml、1.10(0.88~1.38) μg/μmol、0.96(0.75~1.30) μg/μmo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对应的结果:11.95(7.52~18.01) ng/ml、10.12(6.42~15.04) ng/ml、0.86(0.59~1.21) μg/μmol、0.72(0.50~1.02) μg/μmol。经性别分组之后,男性高血压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尿液DNA氧化产物8-oxo Gs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74,P=0.14),女性高血压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尿液8-oxo Gsn和8-oxo dGsn均无统计学差异,但经过U-Cr校正后,无论在男性还是女性人群,8-oxo Gsn/U-Cr以及8-oxo dGsn/U-Cr高血压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高血压患者体内DNA和RNA氧化水平高于健康对照人群。

  • 标签: 高血压 DNA RNA 鸟苷 脱氧鸟苷 色谱法,液相 串联质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8-羟基脱氧(8-OHdG)对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预测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5年4月—2016年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12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脓毒症患者,其中男79例、女45例,年龄(62±15)岁。计算所有患者入院第2天及入院时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SOFA)评分及者的差值ΔSOFA评分,并将患者分为ΔSOFA评分<2分的非进展组(101例)和ΔSOFA评分≥2分的进展组(23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存活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85例)和死亡组(39例)。分别比较非进展组与进展组及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性别、年龄、住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天数、是否吸烟、有无高血压、有无糖尿病,入院时血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入院24 h内血清8-OHdG。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124例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和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和最佳阈值及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根据住院期间死亡ROC曲线中的最佳阈值将患者分为高8-OHdG组(35例)和低8-OHdG组(89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SOFA评分、入院第2天SOFA评分和ΔSOFA评分,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2组患者入院90 d内存活率差异。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Log-rank检验。结果非进展组和进展组患者性别、年龄、住急诊ICU天数、吸烟情况、合并高血压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及入院时血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相近(P>0.05)。进展组患者入院24 h内血清8-OHdG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组(Z=-2.3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24 h内血清8-OHdG为124例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6,95%置信区间为1.01~1.11,P<0.05)。入院24 h内血清8-OHdG预测124例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病情进展的ROC的AUC为0.65(95%置信区间为0.52~0.79,P<0.05),最佳阈值为32.88 ng/mL,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2.2%、79.2%。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性别、年龄、住急诊ICU天数、吸烟情况、合并高血压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及入院时血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均相近(P>0.05)。死亡组患者入院24 h内血清8-OHdG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Z=-2.3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24 h内血清8-OHdG为124例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4,95%置信区间为1.00~1.09,P<0.05)。入院24 h内血清8-OHdG水平预测124例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ROC的AUC为0.63(95%置信区间为0.52~0.75,P<0.05),最佳阈值为32.43 ng/mL,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1.3%、84.7%。高8-OHdG组与低8-OHdG组患者性别和年龄均相近(P>0.05),高8-OHdG组患者入院时SOFA评分、入院第2天SOFA评分、Δ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低8-OHdG组(Z值分别为-2.49、-3.01、-2.64,P<0.05或P<0.01)。低8-OHdG组患者入院90 d内存活率明显高于高8-OHdG组(χ2=14.57,P<0.01)。结论早期血清8-OHdG水平是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能力有限。患者血清8-OHdG水平越高,入院90 d内死亡风险越大。

  • 标签: 脓毒症 预后 病情进展 8-羟基脱氧鸟苷 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胃癌患者血清和胃癌组织中8-OHdG的水平,探究8-羟基脱氧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1月泰安市中心医院住院均经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30例,慢性胃炎患者15例。正常对照20例,来自健康人群志愿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研究对象血清中的8-OHdG的水平,同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研究对象胃组织中8-OHdG水平,并分别对胃癌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8-OHdG水平以及胃癌患者与慢性胃炎及正常对照组胃组织8-OHdG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胃癌组织中8-OHdG的表达状况与胃癌组织的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在高中分化腺癌中,8-OHdG的表达情况明显低于低分化的腺癌(p<0.05)。患者胃癌组织中8-OHdG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8-OHdG的水平变化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提示血清8-OHdG可能为辅助胃癌诊断的重要血清学标志物。8-OHdG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胃壁的深度以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等状况密切有关,可作为病理活检中辅助标志物判断胃癌病变。

  • 标签: 8-羟基脱氧鸟苷 胃癌 氧化损伤
  • 简介:【目的】基于5-乙炔基-2'-脱氧尿(5-ethynyl-2'-deoxyuridine,EdU)掺入法,比较利用荧光成像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的两种方法。【方法】细胞株采用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在六孔细胞培养板中用盖玻片爬片,EdU标记后,细胞爬片用荧光成像法,其余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率。应用Bland-Altman法检测两种方法测量细胞增殖率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nterclasscorrelationcoefficient,ICC)检测两种方法的重复性。【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呈现明亮绿色荧光的细胞为EdU标记的处于增殖状态的RAW264.7细胞,其余无绿色荧光的为非增殖期细胞。荧光成像半定量分析的结果显示,约(46.75±16.87)%的细胞处于增殖期;流式细胞术定量结果显示(49.50±3.74)%的细胞处于增殖期,与荧光成像半定量结果比较,未见统计学显著性(P=0.4120)。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表明,96.30%的点落在95%一致性区间内,偏倚为-2.750;重复性检测表明荧光成像法所得细胞增殖率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562,小于0.75;流式细胞术所得细胞增殖率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869,大于0.75。【结论】荧光成像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均可用于EdU标记法检测细胞增殖,与荧光成像相比,流式细胞术分析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

  • 标签: 5-乙炔基-2'-脱氧尿苷 细胞增殖 荧光成像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氨肽注射液的主要成份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舒血管药物,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抗心律失常等作用,临床上已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冠心病、脑梗死及其它疾病。

  • 标签: 肌氨肽苷注射液 心血管疾病 脑梗死
  • 简介:目的:分析氨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把200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以及对照组,两组均为100例患者,治疗组予以氨肽(7.84±177;1.21)ml再加入生理盐水500ml,1次/d静脉点滴,半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则使用维脑路通(0.5±177;0.1)g,加入到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点滴每天1次,半个月为一疗程。两组都采用胞磷胆碱(0.69±177;0.13)加入生理盐水250ml,1次/d静脉点滴,半个月为一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胆固醇以及血脂都有明显的改善。结论氨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十分安全且有效。

  • 标签: 肌氨肽苷 急性脑梗死 治疗效果
  • 简介:1例37岁男性患者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再活动单独应用复方甘草酸注射液60ml(含甘草酸120mg)静脉滴注。治疗12d,症状明显改善,改为口服复方甘草酸片(含甘草酸150mg,2片/次,3次/d)和水飞蓟素(140mg,3次/d)。服药2周,患者出现下肢无力,症状逐渐加重。服药25d,双下肢3级、张力减低,肌酸激酶(CK)8378U/L,血钾2.2mmol/L。当日停用复方甘草酸片和水飞蓟素,结合腓肠肌活检,诊断为横纹溶解合并低钾血症。予氯化钾、还原型谷胱甘肽和螺内酯。治疗10d,力恢复至5级,张力正常,CK459U/L,血钾5.1mmol/L。3个月后,体格检查示双下肢正常,CK156U/L,血钾4.8mmol/L。

  • 标签: 低钾血症 横纹肌溶解 复方甘草酸苷
  • 简介:目的:探讨响应面法优化哈蟆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加热提取哈蟆油核苷类成分得率的主要因素(甲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料液比)进行优化,建立影响因素与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甲醇体积分数为o,即为纯水提取,时间为67.0min,料液比(g:m1)为1:71,在此最佳条件下,得到的含量为23.31μg/g,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符.,结论:该研究可为哈蟆油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哈蟆油 肌苷 响应面分析法
  • 简介:目的建立测定降脂颗粒中的虎杖苯乙烯、橙皮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检测波长283nm、320nm,柱温30℃,流速1.0mL/min。结果虎杖质量浓度在5.12~38.4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r=1.000),平均回收率为100.13%,RSD为0.63%(n=6);苯乙烯质量浓度在1.91~19.09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r=1.000),平均回收率为99.14%,RSD为0.63%(n=6);橙皮质量浓度在9.89~74.19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r=1.000),平均回收率为99.54%,RSD为0.31%(n=6)。结论该法灵敏、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线性关系良好,可作为制剂质量控制的标准。

  • 标签: 降脂颗粒 虎杖苷 二苯乙烯苷 橙皮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抗3-羟基-3-甲基戊酰-辅酶A还原酶(HMGCR)抗体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7月深圳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例儿童抗HMGCR抗体病的临床表现、血清肌酸激酶(CK)、炎抗体、肌电图、肌肉病理、磁共振成像(MRI)、治疗等资料。结果2例均为女性患儿,例1为3岁11个月,例2为7岁9个月,2例患儿既往均体健,均无他汀类药物使用史,例1呈慢性病程,例2呈亚急性病程,主要临床表现均为进展性对称性近端为主的肌无力,均伴痛,例1有皮疹,例2无皮疹。2例患儿的血CK均显著升高,例1治疗前血CK为正常上限值的27.3~48.0倍,例2治疗前血CK升高66.7~77.4倍,2例患儿病初均被诊断为"营养不良",肌电图均为源性损伤、肌肉MRI均显示双侧大腿肌肉广泛性水肿、肌肉病理表现均以肌纤维坏死为主合并少量炎症细胞浸润。2例确诊后均予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出院后均继续口服泼尼松,例2加服硫唑嘌呤,治疗后血CK均显著下降但未恢复正常,肌无力均改善但未恢复正常。结论儿童抗HMGCR抗体病的临床特点与成人患者类似,但儿童患者通常无他汀类药物使用史,且治疗难度更大,疗效和预后较差,病初更易被诊断为"营养不良",因此,对拟诊为"营养不良"但基因检查不支持的患儿,应查特异性炎自身抗体谱以明确诊断。

  • 标签: 儿童 抗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抗体肌病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 临床特点 治疗
  • 简介:目的:检测DNA氧化损伤标志物8-羟基脱氧(8-OHdG)在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DNA氧化损伤在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在我科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的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标本35例,并收集术眼颞上方正常球结膜标本5例作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翼状胬肉标本中8-OHdG的表达,并与正常球结膜组织的标本进行对照。结果:在35例翼状胬肉组织中有24例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69%,而正常结膜组织中无8-OHdG的表达,其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7)。8-OHdG的阳性表达位于胬肉组织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棕黄色着染,上皮下的纤维血管组织及正常结膜组织无表达。结论:在翼状胬肉组织中8-OHdG呈阳性表达,而正常结膜组织中不表达,提示DNA氧化损伤在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翼状胬肉 8-羟基脱氧鸟苷 DNA氧化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