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过去了,我们很有幸能站在今天来面对刚刚逝去的上个世纪新诗.在动荡不安的20里,新诗从诞生到成长经历了种种曲折,留下了无比丰富的新诗史料,但也使史料的收集、整理成为一个难题.本文拟就近一个世纪新诗史料工作进行粗略的梳理,并对现状做出一些初步的分析.

  • 标签: 新诗 诗史 史料 梳理 述评 丰富
  • 简介:<正>中国诗歌的自然主题,植根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华文明在类型上属于早熟的农业文明,定居田土、依岁时节令耕作获藏的生产、生存方式,使得上古的中国人即与大自然建立起一种密不可分的联系,对大自然产生一种天然的依赖与亲和感。正是早熟的农业文明,孕育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

  • 标签: 中国诗歌 诗探索 山水田园诗 徐志摩 诗学研究 岁时节令
  • 简介:论文从审美批评的角度,选择中国现当代诗人中对于美的“夭亡”的书写具有代表性的新诗文本,侧重从命运角度和社会批判角度,对20中国新诗中死亡想像所包含的悲剧内涵作出具体的解读与分析。

  • 标签: 20世纪 中国新诗 死亡想像 审美之维
  • 简介:本文是对20中国的非洲研究的概述。作者将中国的非洲研究分为四个阶段,即感受非洲(1900-1949)、支持非洲(1950—1965)、了解非洲(1966-1977)、研究非洲(1978年至今),对涉及历史学、政治学、文化研究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并对影响中国非洲研究的历史环境和客观因素进行了分析。20中国的非洲研究颇有成就。非洲研究正逐步由政治取向转为学术取向,研究领域由窄到宽,研究水平逐步提高,与实际部门的交流也在加强。中国的非洲研究也存在缺陷,如研究者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研究范围过于宽泛,少有国别或个案研究,与国外交流不多,研究成果很少以外文出版。中国国力的提升和对外交往的需要将大大推动非洲研究。

  • 标签: 非洲研究 地区研究 中国 20世纪 学术概览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7-24
  • 简介:如经过政治化的散文批评的批评,他们的散文批评 和,20 30年代逐渐形成了以言志说散文批评、社会学散文批评和文本说散文批评为标志的三足 鼎立的批评格局

  • 标签: 中国散文 批评概观 散文批评
  • 简介::20中国写作理论经历了四个时期:世纪初:传统写作理论的集大成时期;20年代至40年代末:白话“文章作法”时期;50年代至70年代末:“写作知识”时期;80年代至2000年:现代写作学的勃兴时期。其理论高潮有两次:一次出现在本世纪初;一次出现在80年代后期。从逻辑角度看,20中国写作理论有古代形态、近代形态和现代形态。它是沿着“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轨迹演变、推进的

  • 标签: 传统写作理论 白话文章作法 写作知识 现代写作学 理论高潮 理论形态
  • 简介:中国音乐历史上,20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和意义。百余年间,顺应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全面转型的历史潮流,几代音乐家上下求索、勤于创造,审慎而又智慧地处理了一次次迎面而来的中—西、古—今、雅—俗等多重关系,目标如一地致力于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接.

  • 标签: 器乐艺术 作曲家 中国艺术研究院 音乐会 民族管弦乐队 乐器改革
  • 简介:本文的中心议题,是探讨“诗歌”一词使用背后的意义以及与之有关的新诗发展方向,围绕“诗歌”在新诗产生之初至2020年代的被使用来展开。首先列述“诗歌”一词被使用的情况,选择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探析使用原因的分歧与共同点。“诗歌”被使用背后的主张是:创作新诗应该即兴而发;以民歌为参考向民歌学习;新诗应入乐歌唱;新诗的即兴而发,可以直陈诗情,获得不同于古典诗歌的新的审美模式;向民歌学习的“民众化”在2020年代没有成功;诗与音乐各有自己的表达方式,诗不必人乐歌唱。最后讨论,新诗音律的实践:胡适倡导“自然的音节”,郭沫若的“内在律”,新月派创新诗格律的努力。

  • 标签: “诗歌” 新诗 格律
  • 简介:本文论述了20中国画的特点,认为寻找传统的山水景观,保持传统的文化底蕴,追求内心的理想价值,是中国山水画家始终不变的一条主线.

  • 标签: 20世纪 山水画 创意
  • 简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创的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中国的发展和社会转型意义深远。文章从西方现代历史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的深层关系简要描述和探讨了中国当代改革,特别是从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和历史意义。

  • 标签: 邓小平 20世纪 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
  • 简介:[摘要]文中以20初期、20末期这两个时期的留日热潮为背景,从留学的社会原因,在日的留学活动和生活,以及回国后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等对两个不同时期的留学活动进行了比较分析。

  • 标签: []留日学生留日热潮留学活动
  • 简介:与以前的诸世纪相比,20产生了许多极端.在世纪之初的那些年内,它延续了19的平静.但这只是暴风雨前暂时的安宁.接踵而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共产主义、高通货膨胀、法西斯主义、大萧条、种族灭绝、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子弹以及东欧的被占领.在那以后,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间或被冷战、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非殖民化所打断.当接近世纪末的时候,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东欧走上了民主化的道路、美国摆脱了萧条,欧元诞生.了解这个世纪的线索在于它与上下两个世纪的连接点,即它的第一个10年和最后一个10年.

  • 标签: 国际货币体系 黄金 美元本位 通货膨胀 供给经济学 浮动汇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认为20中国文献学的发展成就主要体现在古典文献学、专科文献学、现代文献学、文献学科体系的构建、文献学的专门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文章还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学者的主要著作和观点,并对未来文献学的发展前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20世纪 中国 文献学 发展成就 古典文献学 专科文献学
  • 简介:    三 外国美术研究  中国学者对外国美术的研究,  80年代特别是80年代后期所出现的外国美术研究热潮是空前的,对外国美术介绍和研究的意义

  • 标签: 中国美术 美术研究
  • 简介:拟对中国美术史研究、美术理论研究以及对外国美术的介绍和研究等三个方面,中国美术研究受到西方艺术研究方法的影响,在中国古代美术研究中

  • 标签: 中国美术 美术研究
  • 简介:盐一直是中国古代最稳定、最重要的一种专卖商品,是封建时代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盐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与国家政治、军事、文化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20以来海内外一大批专家、学者致力于中国盐业史研究,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研究内容和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改进。对20以来中国盐业史研究作一回顾,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不断扩展新方向,提出新课题。温州盐业史研究是一处急需开发的处女地。

  • 标签: 中国 盐业史 专卖制 灶户 盐政 温州
  • 简介:20是世界范围货币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由金属本位制度演变为纸币流通制度。中国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早在20初就提出了实行纸币流通制度的主张。1912年12月,鉴于袁世凯政府的严重财政困难。针对沙俄炮制蒙古的假独立事件,孙中山发表了《倡议钱币.革命对抗沙俄侵略通电》。这里的“钱币”即现在所说的货币。所谓“钱币革命”也就是货币革命。孙中山从西方国家的货币流通实际情况感悟到将来必定是纸币的世界。主张中国取消金银货币。实行纸币制度。他说货币从布帛刀贝到金银,再从金银到纸币是“天然之进化。势所必至,理有固然”,中国尚未到纯用纸币的时期。现在要人为地加速这种进化,所以叫做“革命”.

  • 标签: 20世纪中国 纸币制度 制度演变 货币制度 简论 金银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