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这件西服5块钱,皮鞋3块,衬衣2块,领带1块,都是二手货,只有我的诗是一手的。前段时间一位外国朋友对我说,中国现在的社会氛围特别像美国上世纪20。这让我觉得很惊讶,就问他为什么不是像60。他解释道,美国的20和60有一些相同点,都是年轻人追求自由、张扬个性的年代,但在背后有着本质性的不同。上世纪20,一战刚刚结束,社会财富迅速积累,人们压抑已久的消费欲望得到释放,整个社会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20的典型肖像是一个瘦得有些病态的美女,穿着貂皮大

  • 标签: 年代精神 美国年代
  • 简介:<正>写这篇评论之前,我试图寻找关于郁郁的评论。有些意外的是,只找到两篇文章,一篇是对《郁郁短诗选》的评论,这本诗集收入了郁郁2000的20首诗,一篇关于"郁郁其人其诗","其人"为主,"其诗"为辅。①对于一位见证和参与了"文革"之后当代诗歌整个进程的重要诗人而言,这无疑是一种忽略。

  • 标签: 诗歌流派 后朦胧诗 话语方式 海上诗群 当代诗歌 《无题》
  • 简介:<正>20世纪80可以说是中国美术的现代主义时期,基本文化特点是二元对立,反对即进步。雕塑创作由于材料坚固、制作缓慢和建造的公共性,在个体意识急剧批判集体主义的新潮美术中,难以崭露头角。当时的创作精力大多投入城市雕塑,而城雕从创作体制到工程投标,都囿于学院主义标准和惯性审美要求,很

  • 标签: 雕塑创作 城雕 中国美术 工程投标 城市雕塑 性审美
  • 简介:樱桃在我们的全部生活中,唯有樱桃可以奢侈一点。且每年都可以奢侈一点。樱桃不属于集体,属于各家各户。在那个大公斗私的时代,樱桃的私有属性算是对我们每一个家庭的确认。每一个院子都有几百,每一个院子里的每一个家庭都是从几百的家族衍生出来的。用从涪江边背回的鹅卵石垒砌的院墙上面,青苔干了一层又一层。墙根碗口大的樱桃树,一排排蓬向院墙外面的石板路,蓬向石板路外面的麦田。初春开的樱桃花,仲春繁茂、婆娑的枝叶,都是各家各户私有的风景;最为亮丽的,最有诱惑力的,还是枝叶掩映下的红透了的樱桃。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子,到了四月底五月初,门前屋后的院墙里都是繁盛

  • 标签: 樱桃树 太阳 声音 七十年 山羊 胡家坝
  • 简介:关于80诗歌精神,已经作为一份遗产在展开讨论,听起来是有点反讽意味的事。说明80诗歌精神在今天可能巳然失去了。在80诗歌运动风起云涌时,就有过两种截然不同的争论和评价,一派说“好得很”,一派说“糟得很”。有人认为这是西方“迷茫的一”、“垮掉的一”在中国的重演,嘲讽得有点像抬举,有人冠之以后现代主义文化掮客等等。我在想,这

  • 标签: 诗歌精神 80年代 “垮掉的一代” 后现代主义 反讽意味 文化掮客
  • 简介:在1990新的历史语境中,安徽诗歌克服物质主义与意识形态的巨型主题,展现出创新和先锋的特质。以《诗歌报月刊》、江南诗社、余怒为代表,共同构筑九十安徽先锋诗歌的独特风景。

  • 标签: “九十年代 安徽 先锋诗歌
  • 简介:从学理上说,1920醒狮派的公民教育思想既是一种以国家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以国家主义为灵魂的政治理想。醒狮派在对当时中国自由主义公民教育进行反动的同时,更希望通过公民教育的的形式唤醒国人的国魂与国性,重树国人的自尊与自信,规范国人的信仰与道德,以便为"全民革命"提供精神支持。这种公民教育思想由于过分重视国家、民族的神圣性与至上性,而相对忽视了个人、社会在国家中的应有地位,因而是一种狭义的、不完整的公民教育思想。但由于它暗合了近代中国要求民族解放的时代节拍,因此也不乏一定的合理性,并对以后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醒狮派 国家主义 公民教育 中国青年党
  • 简介:在本田的摩托车家族中,有这样一个车系:它性能出众,种类繁多,几乎涵盖了最常见的所有排量,而且,它还是两用车中的佼佼者。从70到新世纪的几十间,它用不断更新的技术传承着自己独有的运动精髓,书写了一页又一页堪称经典的篇章。它就是本田的XL系列。

  • 标签: 本田 家族 年代 摩托车 两用车 排量
  • 简介:台湾问题,在中共建国以后的对外政策上,从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之所以重要,除了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确信它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外,还在于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中共才能够名正言顺地宣布它已经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毛泽东成就其历史辉煌的最后一步,受阻于19506月朝鲜战争的爆发。

  • 标签: 毛泽东 50年代 炮击金门 1950年 台湾问题 对外政策
  • 简介:李广田20世纪30乡土散文的创作是一个师承、借鉴和创新的过程。周作人作为李广田乡土散文创作的引路人。他的文学理论与小品文创作在文学观念、文章内容、文体样式、文章风格、取材方式上对李广田30乡土散文的创作影响很大。在周作人的影响下。李广田的散文集在乡土想象中以风景、风情、人物为基本内容创造了一个富有诗性的乡土画廊。李广田师承周作人,但他30的乡土散文绝不是简单地去重复周作人的散文,而是在师承中创新。自成一家。

  • 标签: 李广田 乡土散文 周作人 师承
  • 简介:<正>一共和国文学经过几十的探索,经历了几番思潮发展到今天,在诗中表现"自我"这个主题已经带不起最初的感动。但在乌托邦政治刚刚解体的上世纪80,"表现自我"与"如何表现自我"是十分郑重而高贵的、带给人兴奋与动力的、被激烈探讨的问题,那个时代也是诗的书写方式及其把握世界的方式发生变革的时期。

  • 标签: 诗歌传统 诗歌创作 王小妮 海蓝色 新乡土诗派 诗探索
  • 简介:解放初期,北京市政府开始规划兴建影剧院等文化设施,到1957,北京城里建有电影院20多家、戏院20家、30几家说书馆、曲艺社和露天剧场各两三处,另外各区都有工人俱乐部,不少单位的礼堂也演出戏剧和放映电影。从195712月刊《本市剧场一览表》中可看到有名的演出场所就有36家。

  • 标签: 北京市政府 娱乐场所 50年代 演出场所 解放初期 文化设施
  • 简介:陈染(1962-)是崛起于后新时期的女性作家,她1990的小说创作,多带有自传色彩,透过第一人称娓娓道出成长经验和内心世界,呈现性别书写和个人书写的双重特质,本文从这两种特质,析论陈染1990小说的性别关系描写和叙事语言运用,探讨她如何以女性议题和个人主义等边缘写作,建立个人风格,与男性和群体的主流写作对抗。

  • 标签: 陈染 小说叙事 女性书写 个人书写
  • 简介:苏州评弹进入上海以后,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发达的媒介环境下进入新的发展期。除繁荣发达的大报外,上海小报亦一枝独秀,尤以40后期戏剧专业小报《罗宾汉》为代表,报中大量刊登评弹消息及评弹艺人演艺生活和日常生活情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苏州评弹在都市上海的文化场景。一方面,小报文化推动了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发展,同时,大众媒介之于苏州评弹艺人群体,亦重塑了他们的社会形象。从传播学视角看,苏州评弹在近代上海的勃兴与大众媒介的传播不无关系。

  • 标签: 苏州评弹 大众媒介 上海《罗宾汉》报 社会文化生活 民国
  • 简介:目前对20世纪80“人学”问题的研究状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80“入学”问题讨论的资料收集与整理;二是文论史、学术吏中“人学”问题的研究;三是文论家、美学家个案中“人学”思想的研究;四是思想史对人道主义思潮的研究。研究80文论中的“人学”问题主要有两条思路:一条是“新启蒙”的思路,一条是解构“新启蒙”的思路。

  • 标签: 新时期文论 人道主义思潮 人学 当代思想文化 20世纪80年代
  • 简介:20世纪60,在中西方都爆发了大规模的青年运动,不仅震动了全世界,还牵引了世界的未来走势。迄今,关于"60"(TheSixties)的研究,在全世界仍是热门的话题。然而,中西方青年运动在发生机制、运动特征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异同,存在着相当宽阔的探究空间,并可引发广泛而深刻的讨论,本文尝试一谈,属抛砖引玉。

  • 标签: 1960年代 中外青年运动 异同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为加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人民解放军遂开展向苏联军队学习先进建设经验活动。本文在对这一历史过程进行详细考察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人民军队在学习苏联建军经验中出现的偏差和意见分歧,对1958军委扩大会议有关反“教条主义”主题的确立进行了分析,从当时的国内、国际因素,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探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处理党内不同意见方法上的缺失等不同层面,剖析了1958全军开展反“教条主义”斗争的原因,也对这场斗争的消极影响进行了理性思考。

  • 标签: 20世纪50年代 苏联建军经验 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 教条主义
  • 简介:1990以来的女性自传体小说叙事的形式技巧呈现开放的态势,"展示"与"叙述"的整合,在"经验自我"中穿插"叙述自我"的自传体小说,在经验视角与叙事视角的统一、多种叙事人称的共存以及个人化叙事与宏大叙事的遇合等三个方面,女性自传体小说的叙事艺术得到升华。

  • 标签: 展示 叙述 自传体
  • 简介:20世纪30前期,棉花成为河北农村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在棉花运销过程中,中间商人往往通过压低价格,运用掺杂掺假等手段,牟取暴利。此外,因资金不足,农民往往依靠私人借贷筹集生产销售资金,又受到高利贷剥削。鉴于此,各合作指导机构开始组织棉花产销合作社,对棉花进行统一收购运销,介绍商业金融机关发放合作贷款。在有效的贷款担保与相关制度保障之下,商业金融与棉花生产运销实现了良性结合,为棉花产销合作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保障了农民利益。

  • 标签: 河北棉花产销 合作社 合作贷款 运销
  • 简介:城乡差别、农民待遇主题在二十世纪八十和九十农村题材小说当中得到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重视和反映。在八十年代的农村题材小说中这一主题"常常被简化为文明与愚昧的冲突从而获得叙事的完满并极大地缓解了主体的内在焦虑"。①进入九十,随着社会改革与现实

  • 标签: 九十年代农村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农村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