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接受长程血透治疗的维持性血透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情况进行调查以使得血透患者感染HBV、HCV和HIV的感染率进一步降低。方法将2012年1月到2017年1月底我院收治的426例接受半年以上的维持性血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经过半年调查一次患者HBV-M、抗HCV和抗HIV情况;从2012年1月开始,把抗HCV阳性的血液透析患者和HBsAg阳性患者进行严格分区分机透析。将各患者的HBV-M、抗HCV和抗HIV三种抗体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将分区分机前后的两组患者感染HBV和HCV的情况同时做对比。结果2012年初到2017年初维持性血透患者HBeAg抗原阳转率为0;后两年比前三年的抗HCV阳转率有大幅度下降(P<0.001);426例患者均未发生抗HIV阳性;未感染HBV或HCV的血透患者比感染HBV或HCV的血透患者的肝功能异常率低(P<0.001)。结论促红素广泛应用之后减少输血,血透患者的HBV和HCV感染率明显降低,进一步对分区分机的两类HBV和HCV感染患者进行隔离血透治疗,发现血透患者感染HBV和HCV的风险大幅度降低。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 血透 随访研究
  • 简介:目的以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SIV30蛋白作为抗原诊断试剂,建立免疫梳方法(IC)用于特异性检测实验猴血清中抗SIV的抗体IgG。方法应用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SIVSIV30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并在感受态细胞BL21中表达,将该重组蛋白纯化后作为诊断抗原,建立免疫梳标准化检测程序,并应用于临床检测。结果最佳抗原包被量为0.02mg/mL;制备好的IC均能够特异性检测到相应的SIV阳性血清而不与其他病毒血清间发生交叉反应,表明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SIV30蛋白能够敏感地检测到1∶400倍稀释的SIV阳性血清;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同一样品重复检测3次,变异系数(CV)均小于10%;利用该检测方法在对10份可疑猴血清样品进行检测,IC与ELISA检测结果

  • 标签: 猴免疫缺陷病毒 SIV30蛋白 免疫梳 快速检测方法 抗体
  • 简介:目的观察抗病毒口服液对体内感染甲H1N1流感病毒模型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ICR小鼠,采用甲H1N1流感病毒FM1株及PR8株经滴鼻感染小鼠造成肺炎模型,经治疗给药后,计算各组小鼠肺指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小鼠肺组织流感病毒载量;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体外采用甲H1N1流感病毒FM1株及PR8株感染MDCK细胞,经治疗给药后,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神经氨酸酶(NA)活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抗病毒口服液在体内能明显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肺指数,降低肺组织中的流感病毒载量,降低TNF-α的含量并升高IFN-γ的含量;在体外可明显抑制NA活性,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抗病毒口服液对甲H1N1流感病毒体内感染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抑制炎性反应并抑制病毒繁殖。

  • 标签: 抗病毒口服液 甲型流感 病毒载量 TNF-α IFN-Γ 神经氨酸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宫颈乳头瘤病毒高危感染患者中应用保妇康凝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0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宫颈乳头瘤病毒高危感染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根据其意愿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的45例患者不用药,只进行随访观察;研究组的45例患者应用保妇康凝胶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滴度下降>50%的比例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乳头瘤病毒高危感染患者中应用保妇康凝胶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崇。

  • 标签: 保妇康凝胶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 高危型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时使用高危乳头瘤病毒应用价值。方法为确保最终研究结果具有准确性,选择于我院接受治疗患者56例,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均采用分检测方式,对患者体内存在乳头瘤病毒检测,分析实验检测数据。结果经过分检测之后,发现引发宫颈癌主要因素是人体感染乳头瘤病毒,其感染情况影响着患者身体健康情况。患者年龄在增长过程中,病毒感染加重,宫颈癌病发率越高。结论将乳头瘤病毒检测应用在宫颈癌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

  • 标签: 宫颈癌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分型检测
  • 简介:摘要病毒感染免疫检验,对于疾病的诊断以及预防接种和治疗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对,检验病毒的类型进行明确,同时也能够对特定抗体的浓度进行有效的测定,从而在病毒检验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对病毒感染免疫检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此来为病毒检验技术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病毒感染 免疫检验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乳头瘤病毒检测应用于宫颈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受的前来进行宫颈癌筛查的1000例患者行HR-HPV和TCT检测。结果HR-HPV检测的敏感性(94.62%)和特异性(65.83%)均高于TCT检测(67.88%)、(40%),且P<0.05;结论将HR-HPV应用于宫颈癌筛查中,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作为用于宫颈癌筛查中推广。

  • 标签: 宫颈癌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治疗后高危乳头瘤病毒转阴与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所有患者宫颈癌复发及生存情况,对患者预后与高危乳头瘤病毒(HR-HPV)转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HR-HPV转阴患者≥3年生存率94.12%较HR-HPV持续阳性患者的62.50%明显升高,复发率5.88%较HR-HPV持续阳性患者75.00%明显降低(P均<0.05)。HR-HPV转阴患者盆腔复发率40.00%低于HR-HPV持续阳性患者57.14%,远处转移率60.00%高于HR-HPV持续阳性患者42.86%,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宫颈癌治疗后HR-HPV转阴提示患者临床复发及死亡风险可能会降低,HR-HPV检查可以作为宫颈癌治疗后监测疾病复发及预后评估的一项有效方法。

  • 标签: 宫颈癌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转阴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高危乳头瘤病毒中运用实时pcr检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到2018年6月就诊的184名hpv高危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检验(HCⅡ)和实时pcr检验,然后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实时pcr检验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检验(HCⅡ)对CIN-HP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0.63%和87.50%,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于慢性宫颈炎或鳞状上皮病变的阳性检出率则依次为60.00%和33.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pcr检验与HCⅡ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1.74%、63.04%,差异显著p<0.05,总符合率为81.25%。CINⅡ期和CINⅢ期的宫颈病变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而且实时pcr检验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比HCⅡ更好。结论对于高危乳头瘤病毒的诊断,实时pcr检验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检验均可收获理想的效果,但是实时pcr检验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更胜一筹。

  • 标签: 实时pcr检验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第二代杂交捕获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6例非免疫缺陷肺隐球菌病的诊疗情况。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1月11日-2017年10月31日收治的非免疫缺陷肺隐球菌病患者26例,回顾性分析该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治情况。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发热、胸痛为主,影像学表现为阴影直径、多发结节影、斑片实变影、孤立性肿块影和结节状阴影与片状影共存,经确诊后进行治疗的治愈率高。结论对疑似非免疫缺陷肺隐球菌病患者采用经胸腔镜肺活检、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进行确诊的准确率较高,并配合手术切除和抗真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非免疫缺陷 肺隐球菌病 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联合HPV检测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及筛查宫颈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随州市高新区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400名自愿接受宫颈TCT联合高危HPV检测的妇女进行分析。结果以病理学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同时行宫颈活组织检查。结论应用TCT及HPV两样检测诊断宫颈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宫颈癌的早期防治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液基簿层细胞学 HPV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高危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检测宫颈癌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方法以及应用价值,为提高宫颈癌的检出率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以往一年之内通过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对100例宫颈癌、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与50例宫颈炎高危乳头状瘤病毒DNA实施检测。结果高危乳头状瘤病毒DNA在宫颈癌中表达阳性率为58.0%,显著高于正常宫颈上皮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表达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宫颈癌患者中肿瘤大于4cm高危乳头状瘤病毒DNA阳性率为90.0%,显著高于低于4cm患者,高危乳头状瘤病毒DNA的表达和患者的年龄、淋巴结转移以及细胞分化无关。结论高危乳头状瘤病毒和宫颈癌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利用高危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检测能够显著提升宫颈癌检出率,减少宫颈癌疾病的出现率以及患者死亡率。

  • 标签: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宫颈癌 临床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C治疗持续乳头病毒瘤感染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策略。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7年8月本院接收的274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138例)与对照组(136例)。观察组应用壳聚糖宫颈膜C行持续的治疗,对照组则使用常规的宫颈微波治疗疾病,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估持续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31.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结论针对持续乳头病毒瘤感染疾病,临床中应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C可获得一定的疗效,且安全性高。为了保证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还需相关护理人员做好患者心理疏导、用药指导等工作,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壳聚糖宫颈抗菌膜C型 持续人乳头病毒瘤感染疾病 疗效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