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时间和影响时间的因素,探讨预防PICC非计划拔对策。[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对2016年1月1日—2016年6月30日我院PICC导管门诊置入PICC导管的469例病人进行回顾性电话访谈。[结果]PICC导管平均保留时间为(5.69±2.73)个月,非计划拔率为97.87%(治疗结束、经济困难、放弃治疗、生活不便、维护不便及出现并发症);病人文化程度、居住地、居住情况、PICC院外使用情况与时间无相关性(P〉0.05),护士出院随访、置后住院复查次数、日常活动强度与时间存在相关性(P〈0.05);加强护士出院随访、置后住院复查次数多、有PICC院外使用情况存在会增加病人保留导管的意愿,而日常活动强度越大,病人保留导管的意愿越小,时间越短。[结论]肿瘤病人PICC非计划拔发生率高,技术性问题不是影响肿瘤病人时间的关键所在,应重点关注PICC导管合理应用问题,制订相应管理对策,降低病人非计划性拔发生率。

  • 标签: 肿瘤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带管时间 影响因素 非计划拔管
  • 简介:摘要介绍了延续性护理的概念及PICC的概念,阐述了我国外周静脉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出院患者不同的延续护理方式及必要性。旨在结合我国国情建立新形式延续护理方式,更好地满足PICC出院患者的延续护理需求。从而延续护理服务作为深入优质护理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始引起全国护理工作者的关注。我国中心静脉导管(PICC出院患者不同的延续护理方式是必要可行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情况,都可以选择一款适合延续护理治疗,更好地满足PICC出院患者的延续护理需求。

  • 标签: PICC 带管出院 延续护理
  • 简介:目的:探究时间与两种封液及方法对PICC导管堵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需置入PICC的30例老年房颤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3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15例,应用10u/ML肝素钠+0.25万/支尿激酶封每周2次,周四和周六,余下时间应用10u/ML肝素钠封)、对照组(15例,应用10u/L肝素钠封每日一次)。研究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PICC留置时间、导管堵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PICC留置时间[(69.24±3.78)d]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长,对照组患者PICC留置时间[(40.19±3.61)d]P<0.05;实验组患者堵发生率(6%)相比对照组(20%)明显更低,P<0.05。结论:应用10u/ML肝素钠+0.25万/支尿激酶封的效果较10u/ML肝素钠更佳,PICC导管堵现象更少。

  • 标签: 带管时间 封管液 PICC导管 堵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肿瘤PIC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PICC患者100名,护理人员将100名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就诊日期的单双数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本次研究中,着重于对观察组的患者加强延续性护理干预,而对照组采取最为传统的简单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后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PICC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4%)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PICC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22%),而护理满意度评分(94.92±2.21)高于对照组PICC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85.42±2.33),两组数据经过分析后均具有研究意义(P<0.05)。结论将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运用于我院PICC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能有效的降低患者发生各项并发症的风险,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同时有利于提升医院、科室整体护理质量,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PICC置管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措施对首次PICC出院肿瘤患者的效果及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各病区接受PICC,且留置时间>3个月的肿瘤患者88例作为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同等置的肿瘤患者90例作为试验组,试验组实施延续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及PICC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满意度为99%,并发症发生率为2%;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5%,并发症发生率为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延续性护理工作的开展,能够对PICC出院肿瘤患者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患者的临床满意度,降低PICC期间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对提高专科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PICC 肿瘤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PICC出院患者的延续护理护理中实施静脉治疗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94例PICC出院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根据出院后所采取的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组分别为47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取静脉治疗护理干预,对比参照组和研究组导管脱落和感染几率以及导管维护依从性。结果研究组的导管脱落率1例(2.13%)以及感染率7例(14.89%)均低于参照组1例(2.13%)、8例(17.02%),研究导管维护依从性44例(93.62%)显著高于参照组34例(72.34%),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PICC出院患者实施静脉治疗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导管脱落和感染几率,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对于导管的维护依从性。

  • 标签: 静脉治疗护理学组 PICC带管出院患者 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静脉治疗护理学组在PICC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为延续护理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82例PICC出院患者,根据延续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常规延续护理的对照组(n=41)、加行静脉治疗护理学组的观察组(n=41)。对比两组延续护理干预PICC出院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组间静脉炎、穿刺点感染、滑脱、导管堵塞等总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出院患者延续护理干预中实施静脉治疗护理学组干预利于降低感染、导管脱落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静脉护理学组 PICC带管 延续护理 穿刺感染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PICC前系统评估对置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行PICC患者,并通过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最基础的常规评估,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评估,并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PICC方法、穿刺一次成功率、导管末端位置合适率、非计划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经过不同的评估方法后,观察组患者的PICC方法、穿刺一次成功率、导管末端位置合适率、非计划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PICC患者实施系统评估可以提高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导管末端位置合适率、降低非计划拔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PICC置管 系统评估 置管效果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PICC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间接收的PICC患者134例纳入课题研究,随机分为延续护理组(n=67)和常规护理组(n=67),分别接受延续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延续性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置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延续护理组患者的自我护理概念、自我护理知识、自我护理技能以及自我护理责任感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延续护理组患者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延续护理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结论延续护理能够显著提高PICC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延续护理 PICC置管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PICC)置维护及护理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4月期间于我院接受PICC的80例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结果观察组护理前准备得分(48.56±1.58)分、导管维护得分(49.60±0.03)分;对照组护理前准备得分(32.06±1.76)分、导管维护得分(36.71±2.89)分。两组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患者的PICC期间,加强对管道的维护,能够有效提高PICC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为患者的治疗恢复提供重要的支持。

  • 标签: PICC置管 维护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了解PICC再通的护理,为PICC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PICC”“堵塞”“堵”为关键词,从万方数据库、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进行PICC导管堵塞后再通的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663篇,针对堵原因多为血栓性和非血栓性;最常使用的再通药物依次为尿激酶配置液(73.15%)、肝素钠溶液(21.41%)、碳酸氢钠(5.4%);引起PICC的原因不同,选取的再通药物不同。结论最易发生PICC的原因为血栓性和非血栓性,尿激酶配置液、肝素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是PICC再通的常用药物,不同原因引起的PICC应该选择不同的再通药物。

  • 标签: PICC堵管 再通 数据挖掘
  • 简介:摘要PICC在临床的使用日趋广泛,既减少了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但在导管的使用和维护的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出现置周围皮肤发红、渗液、瘙痒、疼痛等接触性皮炎的症状,导致患者不适。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或粘膜单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资后,在接触部位甚至以外部位发生的炎性反应,所导致的湿疹样改变可促进皮肤表面细菌繁殖,不但影响导管使用,而且还增加患者痛苦和医疗负担。我科2017年1-12月共收治PICC患者32例(其中外院带入18例,科内置14例),其中有4例发生置周围皮肤发红、瘙痒,及时处理后均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小结如下

  • 标签: PICC置管 接触性皮炎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如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在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其主要是为患者提供安全且可长时间应用的静脉通路,在诸多类型患者中受到重视,其中以营养治疗、化疗中应用较多。虽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其可能伴随诸多并发症,其中以置后渗血比较常见,继而导致管道堵塞,机械静脉炎、血栓形成等,不利于患者健康及治疗效果,因此需注重PICC后渗血的预防及处理。本文主要分析了导致PICC后渗血的发生原因,阐述了PICC后渗血判断标准,并针对PICC后渗血防范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减少置后渗血的发生,保证置安全性。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 渗血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ICC后防止感染管路维护及护理改进措施。方法以本科室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0例留置PIC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0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PICC维护与护理改进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留置PICC患者实施维护与改进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置后并发症的出现,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PICC置管 管路维护 并发症 护理改进
  • 简介:摘要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技术在国内的临床具有很多的优势,这种技术安全性高,可靠,治疗手段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现象进行治疗。同时,这种治疗手段并不会造成多大的手术伤口,并且时间长,比较稳定。正是因为有这些优点,这种治疗手段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在对于患者的治疗上很有推广的必要。PICC后并不是非常稳定的,它有一定的风险性。在置后,可能会有并发症,并且发生的概率比较高,发生这种情况,为了患者的安全,就必须要去掉置。但是由于置的治疗方法的优越性,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因此,如何在治疗的时候防止并发症,是目前在置治疗技术中必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正对上述情况进行讨论,对于PICC并发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静脉炎 预防 治疗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142例行PICC的肿瘤病人,根据病人的个人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置管护理,观察组病人接受延续护理服务。随访6个月,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定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比较两组病人接受护理后的自我护理能力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ESCA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病人实行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提升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延续护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自我护理能力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