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沈阳中科靓马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TP荧光生物(细菌总数)快速检测系统”项目,已于近日通过了沈阳市科技成果鉴定。除了能够广泛应用于饮料、水处理等行业的细菌总数快速检测外,还可用于血、尿、等样品中污染微生物量的检测以及抗菌素抗菌活性、抗癌药物对恶性肿瘤细胞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检测。

  • 标签: 快速检测系统 细菌总数 微生物量 荧光法 ATP 自主知识产权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干预手段提升医院公共区域环境清洁消毒执行率与合格率。方法 利用生物荧光酶检测技术对本院重点公共区域100个点位进行检测,观察环境清洁前后的执行率与生物荧光酶检测(ATP)蛋白残存量。结果 生物荧光检测干预后医院公共区域环境效果执行率从17.5%%提高至87.5%,生物荧光酶检测合格率从26.25%提高到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生物荧光检测 保洁人员 医院公共区域 清洁消毒
  • 简介:目的:应用ATP生物荧光监测医务人员手机清洁度情况,观察酒精、湿巾清洁消毒手机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医院180名医务人员的手机清洁情况进行ATP检测;随机用75%酒精对30部手机消毒,比较消毒后5min、10min、20min的消毒效果;随机抽取60部手机分为两组,比较普通湿巾和卫生湿巾清洁消毒手机的效果。结果:医务人员手机的清洁合格率为5.56%。特殊科室(重症监护室、感染科、血液净化科)医务人员手机ATP值明显低于内科和外科医务人员的手机。在使用手机前洗手或用一次性薄膜套袋保持手机清洁的效果优于其他清洁消毒的方法(P〈0.05),酒精消毒手机ATP值明显低于未清洁消毒的手机ATP值(P〈0.05);每日清洁消毒手机的清洁度明显优于每周清洁消毒手机(P〈0.001)。酒精消毒的起效时间在10min以上,消毒后10min、20minATP值为(271.40±157.76)RLU、(344.30±147.79)RLU,达到清洁的标准(ATP值〈500RLU)。普通湿巾、卫生湿巾清洁消毒手机后ATP值为(2129.90±1344.91)RLU和(444.75±228.47)RLU,卫生湿巾的清洁效果明显优于普通湿巾(P〈0.001),且接近清洁合格标准。结论:医务人员手机污染严重,应养成使用手机的良好卫生习惯,接打手机前洗手,每天用75%酒精擦拭待干10min或卫生湿巾对手机进行清洁消毒,使用一次性套袋,以减少病原体污染,保持手机的清洁。

  • 标签: ATP生物荧光法 医务人员 手机 清洁度
  • 简介:荧光探针的广泛应用,对于研究水溶液中生物大分子的分子结构是一条有效途径。引入具有光学性质的物质,利用荧光光谱技术,可以测定水溶液中生物大分子的有关信息。本文综述了有机荧光探针技术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荧光猝灭 荧光加强 给体与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采用生物荧光在院内感染控制风险防范的作用。方法:我院于 2020年 1月至 2020年 6月采用物体荧光标记检测方法于我院总院门诊区域与各科室、病区、工作区域接触表面进行检查,并基于检查结果与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 5W整改,对比检查前后的检查总合格率,探讨采用生物荧光在院内感染控制风险防范的作用。结果:数据统计完成后,检测前组的检查总合格率为 27.29%,其中中医综合楼 33.33%,内科楼 24.18%,外科楼 33.33%,东院区 34.51%,门诊医技公共区域 25.12%;检测后组的检查总合格率为 87.17%其中中医综合楼 79.48%,内科楼 84.74%,外科楼 91.38%,东院区 93.36%,门诊医技公共区域 69.16%,组间差异明显( P< 0.05)。结论:采用生物荧光在院内感染控制中,能够有效的针对于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的针对性 5W整改,从而指导院内感染工作的推进,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生物荧光法 感染控制 风险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ATP荧光应用于医务人员的手部卫生状况评价的效果,探讨ATP荧光检测在医疗卫生监控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应用ATP荧光检测我院42例医务人员洗手前后的RLU(P50)值,并统计和比较观察不同性别医务人员的手部清洁卫生合格率。结果检测结果显示总合格率为76.2%,且女性受检工作人员在洗手后的手部卫生合格率明显高于男性受检者(P<0.05)。结论采用ATP荧光检测和评价手部卫生情况方便、快捷,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及时反映医疗卫生状况和及时发现卫生隐患,在医疗环境监测评价中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ATP荧光 手部卫生 检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荧光对微生物快速检验的应用效果。方法 针对上呼吸道微生物感染性疾病,于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在本院随机选取研究对象180例,对其上呼吸道进行微生物快速检验,收集鼻咽部分泌物,采用免疫荧光,统计免疫荧光对病毒感染率和病毒感染种类的检测结果,并进行检测效果分析讨论。结果 结果发现,在180例患者中有155例为病毒感染者,其病毒感染率达86.11%,其中所检测出的病毒感染种类共有8种,以流感病毒A感染率最高为26.45%,其次流感病毒B感染率为18.71%、腺病毒为18.06%、副流感病毒2为10.97%、副流感病毒1为7.74%、呼吸道合胞病毒为7.10%、肠道病毒为5.81%、间质肺病毒为5.16%。结论 免疫荧光可快速检验出上呼吸道感染者的病毒感染种类,并有效检测出各病毒感染种类的感染率,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上呼吸道感染 免疫荧光法 病毒感染 微生物 快速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ATP生物荧光监测和评价腔镜器械人工清洗与机械清洗质量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7、8月份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和卵巢手术所使用的腔镜器械,用简单随机抽样(抽签)随机抽取30套腔镜器械,包括分离钳及管腔、5mm穿刺器各30件。按国家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要求进行人工清洗与机械清洗。在清洗前、初步冲洗后、酶液浸泡刷洗后、超声清洗后、干燥后等5个时间点,分别采用ATP生物荧光测试管中专用棉拭子沾湿无菌水进行取样,测定相对光单位值(RLU)。RLU值≤2000为清洗合格判断标准。结果清洗前不同腔镜部件的RLU值存在统计学差异(X2=11.265,P=0.000),其中操作钳齿RLU值最高。完成清洗干燥程序后与清洗前比较,3种不同腔镜部件的RLU值均减少,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机械清洗组的操作钳齿和钳柄管腔,其RLU值均低于人工清洗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而穿剌器在两组清洗方法中RLU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清洗后,90个内镜部件的清洗合格率为84.4%,不合格率为15.6%(X2=69.091,P=0.000)。三种不同部件的清洗合格率存在统计学差异,清洗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钳柄管腔(93.3%)、操作钳齿(90%)、穿剌器(70%),(X2=6.948,P=0.031)。通过清洗和干燥后,三种腔镜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均比清洗前提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腔镜器械采用机械清洗的清洗效果优于人工清洗。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体外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以筛选出敏感性较强的化疗药物。方法收集33例新鲜人胃癌标本,采用ATP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敏检测技术(ATP-TCA),分别检测其对11种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33份胃癌标本中,31份标本成功进行ATP-TCA检测,可评估率为93.9%。胃癌组织体外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敏感性自高到低依次为紫杉醇(PTX)、多西紫杉醇(DOC)、氟脲嘧啶(5-Fu)、顺铂(DDP)、丝裂霉素(MMC)、奥沙利铂(L-OHP)、阿霉素(ADM)、表阿霉素(EPI)、长春地辛(VDS)、长春新碱(VCR)和足叶乙甙(Vp-16)等。结论胃癌组织对化疗药物的敏感程度相对较低,且存在明显个体异质性。ATP-TCA可为胃癌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胃癌 ATP生物荧光肿瘤药敏检测技术 化疗药物敏感性
  • 简介:<正>应用国产RFA-B型落射荧光装置,对结核病医院331例肺结核病人痰标本进行荧光染色法(金胺O)和抗酸染色法(Z-N)对比检查,以检测该装置用于抗酸菌的检出效果。上表331例肺结核病人中,荧光检出抗酸菌阳性者为177例,检出率为53.5%;抗酸检出阳性者105例,检出率为31.7%。荧

  • 标签: 抗酸杆菌 荧光法 痰标本 肺结核病人 检出率 抗酸染色法
  • 简介:赤潮藻样品中往往包含着各种复杂的非藻沉淀物,为解决这些微藻的探测和分析的问题,可以利用微藻类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会产生荧光的特性,对裸甲藻等多种赤潮藻类进行荧光实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对藻类的荧光图像和灰度图象进行图像分割,轮廓和纹理分析及图象识别等后继图象处理.实验证明,荧光可以有效的去除背景噪声,保留藻类信息,使得后继的图象处理工作更加容易和有效,从而解决了探测和分析包含复杂背景的沉淀物样品中微藻的问题.

  • 标签: 赤潮藻 图象分割 荧光 图像分析
  • 简介:摘要:下面简要接受了紫外荧光监测方法,并分析了在汽油中硫含量的检测中,使用紫外荧光的设备参数、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望以此为提升汽油质量,减少污染排放,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供有效参考。

  • 标签: 紫外荧光法 汽车汽油 硫元素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荧光在微生物快速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免疫荧光进行微生物快速检验,对比年龄及病毒感染类型分布。结果:检测结果显示,68例检测结果呈抗原阳性,阳性率为85.00%;流感病毒A型为7例,占比8.75%;呼吸道合胞病毒41例,占比51.25%,;腺病毒12例,占比15.00%;副流感病毒2例,占比2.50%;副流感病毒2型1例,占比1.25%;流感病毒B型2例,占比2.50%,混合型3例,占比3.75%,不同年龄段的病毒抗原阳性率对比为6个月内的患儿感染率最高。结论:采用免疫荧光在微生物快速检验中,可以快速检测出抗原阳性率,同时可以鉴别病毒感染类型,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免疫荧光法 微生物快速检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呼吸机管路清洗质量在进行检查时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5月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采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消毒的220套呼吸机管路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和菌落计数进行清洗质量检测。结果: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呼吸机管路在表面、活检孔以及管腔3个部位的合格率分别为为99.1%、99.5%、98.2%,采用菌落计数检测呼吸机管路的表面、活检孔以及管腔3个部位的合格率分别为98.6%、99.1%、97.7%,3组数据分别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呼吸机管路在清洗消毒的过程中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可获得与菌落计数法相同的检测结果,可作为呼吸机管路清洗质量检测的方法之一推广应用。

  • 标签: ATP生物荧光检测法 呼吸机管路 菌落计数法 合格率
  • 简介:目的:探讨ATP荧光检测用于医院感染管理现场监测督导的效果。方法某院2015年各季度采用生物荧光检测仪对医务人员手、环境物体表面,以及清洁工具的污染情况进行检测,及时反馈检测结果,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共检测1294份标本,合格率为62.75%。医务人员手、环境物体表面,以及清洁工具的检测合格率分别从第一季度的54.35%、50.30%和60.26%,提高至第四季度的76.42%、64.80%和79.52%,经趋势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务人员手、环境物体表面,以及清洁工具对应的相对光单位值(RLU)中位数分别为20.00、85.00和35.00。结论ATP荧光检测用于现场督导,作为评价清洁效果的手段,可以促进手卫生和环境清洁度的持续质量改进。

  • 标签: ATP荧光检测 手卫生 医院感染 现场监测 清洁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微生物快速检验中,选择免疫荧光进行检验的价值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对145例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予以选取,就诊区间为2018年05月-2020年05月。采用免疫荧光对纳入病例鼻、咽、喉部分泌物标本展开微生物快速检验,对纳入患者的病毒感染率及种类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5例患者中,检出病毒感染共计132例,病毒感染率为91.03%;其中腺病毒感染所占比率为30.30%;流感病毒A、B所占比率依次对应为19.69%、15.15%;呼吸道合胞病毒所占比率为12.12%;副流感病毒1、2、3例所占比率依次对应为6.06%、7.57%、9.09%。结论:免疫荧光可对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病毒感染情况及种类分布特点进行快速检验,有利于临床医师为患者疾病进展与预后判断提供可靠性依据。

  • 标签: 上呼吸道感染 免疫荧光法 微生物 快速检验 有效性
  • 简介:摘 要:随着汞及其化合物的广泛使用,汞的污染也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发展越来越严重,国家更加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了对大气、水、土壤等汞元素的测试。汞元素具有易生成原子蒸气的特性,因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测试得到广泛应用。在原子荧光测试汞元素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对其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提高原子荧光光谱仪测试的质量,发挥原子荧光光谱在检验检测中的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对妇用类器械(窥阴器)的清洗效果。方法本院的消毒供应中心随机抽样已清洗的器械,共24件。采用ATP荧光仪监测ATP值,评估清洗效果。结果手工清洗的妇用类器械(窥阴器)表面ATP值高于机械清洗的妇用类器械(窥阴器)表面的ATP值。结论妇用类器械(窥阴器)消毒前采用机械清洗(全自动清洗机)效果较好,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ATP荧光仪 妇用类金属窥阴器 手工清洗 机械清洗 清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影响原子荧光测水中砷的因素展开了探讨,通过结合具体的实验实例,对实验的方法原理、仪器及试剂作了说明,阐述和讨论了实验所得结果,并分析了实验中的影响因素,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 标签: 原子荧光法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