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化性肺炎(COP)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研究。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确诊的COP患者31例,中位随访时间(P25,P75)为22.0(18.0,39.0)个月,根据患者复发情况分为COP复发组与非复发组,通过分析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表现、治疗反应以及激素治疗后病灶残存情况探讨COP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31例COP患者中,复发组12例(38.7%),中位复发次数(P25,P75)为1(1,2)次,至首次复发的中位时间(P25,P75)为9.0(4.0,12.5)个月;非复发组19例(61.3%)。COP复发组纤维蛋白原高于非复发组[(5.93±2.38) g/L比(3.97±1.89) g/L,t=2.539,P=0.017];COP复发组影像表现为实变影者高于非复发组(83.3%比15.8%,χ2=13.780,P<0.001)。COP复发的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像学实变影是COP复发的危险因素(95%CI:2.406~160.706,P=0.005)。结论实变影可能是导致COP复发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机化性肺炎(COP)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分析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29例CO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CT等资料。结果29例患者中男20例,女9例,平均年龄(53.5±14.9)岁。主要症状为咳嗽(22例,75.9%)、咳痰(13例,44.8%)和发热(6例,20.7%)。体征以病变部位湿啰音(7例,24.1%)较为常见。实验室检查以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13例,54.2%)、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12例,41.4%)、血小板计数升高(11例,37.9%)及红细胞沉降率增快(5例,31.3%)较为常见,而降钙素原正常。胸部CT呈多种形态改变,主要表现为斑片状实变影(22例,75.9%)、磨玻璃影(18例,62.1%)、含气空隙(18例,62.1%)、支气管充气征(14例,48.3%)和结节影(11例,37.9%)等,病灶常沿胸膜下(82.8%)和(或)支气管血管束(44.8%)分布。经支气管肺活检和经皮肺穿刺活检是诊断COP的主要手段。26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22例治愈,4例显效,其中4例复发,复发后对糖皮质激素仍然有效。结论COP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胸部CT表现对COP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肺组织活检病理是诊断COP的必要条件,但确诊有赖于临床-影像-病理和长期随访综合判断。COP预后良好,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胸部CT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化性肺炎胸部C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将朝阳医院于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收治疗的机化性肺炎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共20例,对所有患者均采取胸部CT检查,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分析可见,机化性肺炎患者的胸部CT影像特征包括了病灶形态(支气管气象实变影、磨玻璃影、线带状影、结节影)、病灶分布(双肺下叶近胸膜部位、支气管血管束、随机分布)、病灶征象(支气管气象、累及胸膜、游走、反晕征)。结论:机化性肺炎患者其胸部CT影像特征多变,多以支气管气象实变影、支气管气象征象、双肺下叶近胸膜部位等病变,临床可通过CT 加强对患者的检查,确定病型方便治疗。

  • 标签: 隐源性机化性 肺炎 胸部 CT 影像学表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探讨机化性肺炎的肺部CT及病理特征;方法给予7例患者进行开胸活检或胸腔镜活检的病理学检查方法获取检验标本,给予11例患者进行经由支气管镜肺活检法取得检验标本,由检验科进行光镜检测观察;给予所有机化性肺炎患者进行了高分辨率的胸部CT扫描,以及各项免疫系统的检查;结果病理学检验呈现为肺泡组织病变,胸部CT表现为支气管充气的病症阴影等影像;结论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将肺部CT与病理学检验特征相结合,对诊断机化性肺炎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 标签: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肺部CT 病理特征
  • 简介:自1983年Davison首先提出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organizingpneumonia,COP)以来已有30年。以往认为.COP是一种少见疾病,但随着对本病认识的逐渐深入.近年来在我国教学医院诊断的COP病例并不少见。然而,COP常被误诊为肺炎、肺结核和其他肺部疾病等.这些患者往往接受了较长时间的抗菌药物治疗,误诊时间长.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由于未能及时得到诊断,部分COP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可发生严重的肺间质纤维化.甚至并发呼吸衰竭而死亡。因此,临床医师应进一步提高对COP的诊治水平.使更多的COP患者能够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 标签: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的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出血原因进行总结分析,从而提升诊治水准。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12月同期于我院进行的消化道出血患者36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患者实验室的检查指标及临床表现为基准,选择内镜、血管造影、气钡双重造影其中一项或多项检查手段。结果36例患者中例钩虫病4例,憩室5例,十二指肠溃疡2例,糜烂性急性胃炎4例,缺血肠病4例,血管畸形5例,小肠部位肿瘤12例。对小肠肿瘤和憩室患者采取内镜切除手术治疗;血管畸形患者使用热探头凝固术进行治疗,对糜烂性急性胃炎局部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对钩虫病患者开展驱虫治疗。所有患者的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的消化道出血原因很多,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选取多种或单一检查手段能够有效提升诊断的正确率,选取合适的治疗手段是病人得以康复的关键。

  • 标签: 治疗 诊断 病因 隐源性 消化道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24例被误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机化性肺炎(COP)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4例拟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2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抗菌治疗均无效.其中2例行支气管镜肺活检.21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1例经外科胸腔镜手术病理检查.最终均确诊为COP。所有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均有效。结论:COP患者的l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等疾病。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及经皮肺穿刺活检是确诊COP的重要手段。抗菌药物对COP治疗无效.而糖皮质激素治疗该病有效。

  • 标签: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误诊 社区获得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咯血和非咯血的DSA表现分析不同栓塞治疗策略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8月—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行数字显影血管造影对50例患者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咯血组(31例)和非咯血组(19例),分析其DSA差异,使用单纯明胶海绵栓塞(方法1),单纯栓塞微球栓塞(方法2)、明胶海绵加弹簧圈混合栓塞(方法3)治疗,比较治疗差异。结果咯血和非咯血患者的责任血管主要为支气管动脉异常,两组患者DSA表现基本一致,增粗、迂曲、肺内异常染色等无显著差异;栓塞治疗策略中方法2及3疗效显著优于方法1。结论咯血和非咯血患者责任血管主要是以支气管动脉为主,咯血患者使用永久栓塞剂栓塞异常责任血管后效果显著。

  • 标签: 隐源性咯血 非隐源性咯血 数字显影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 机化性肺炎 ( 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 是指没有明确的致病原(如感染)或其他临床伴随疾病(如结缔组织病)情况下出现的机化性肺炎,过去也被称为特发性闭塞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由于 COP 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 影像学表现变化多样 , 临床上很容易误诊 , 现将我们收治的一例机化性肺炎报道如下。

  • 标签: 隐源性 肺炎  讨论分析
  • 简介:摘要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民众生命安全,近年,该门类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且青年患者的占有比例也大幅度提升。青年人一旦罹患此病,其生活质量就会严重下降,同时也会给生活以及家庭造成严重负担。全面分析青年卒中的可能病因,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卒中占所有卒中发生率的30.00%,其引致原因复杂。为了分析青年卒中的可能病因,制定出具有针对的临床方案,本文分为8个方面,对上述命题展开分析,旨意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 标签: 青年患者 隐源性卒中 引致原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为临床上主要的缺血性卒中亚型之一,卒中病因复杂多样,包括阵发性心房颤动、房心脏病、卵圆孔未闭、颈动脉蹼、非狭窄动脉粥样硬化和癌症等疾病,需要进行详细、针对的评估,并需高度重视其复发风险。来源不明的栓塞卒中(ESUS)概念的提出,使之成为一种治疗相关性疾病,应针对不同病因采用抗血小板、抗凝、介入和手术等治疗,以降低其卒中复发率。

  • 标签: 心房颤动 隐源性卒中 来源不明的栓塞性卒中 卵圆孔未闭 二级预防
  • 简介:摘要机化性肺炎是一种以肺泡、肺泡管或伴有细支气管内机化性肉芽组织为组织病理学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当它继发于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药物、放疗、器官移植等时被称为继发性机化性肺炎。当无明确病因时为机化性肺炎机化性肺炎是特发性间质肺疾病中发病率居第三位的疾病。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一种罕见病理学类型,其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大面积分布的均质嗜酸性纤维素球,临床表现及胸部影像学无特异性,但预后相对较差,于2002年被Beasley等提出后,相关报道逐年增多。三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有很多相似之处,临床上容易混淆,而它们的治疗和预后却差别很大,所以现对机化性肺炎、继发性机化性肺炎和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预后作一综述。

  • 标签: 机化性肺炎 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 影像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卒中(CS)和卵圆孔未闭(PFO)的临床相关。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患者为此次相关研究,其中分为对照组和CS组各40例,给予常规化验检查、常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头颅MRI检查及TCD发泡试验(c-TCD),比较两组生化检验、TCD发泡试验、多普勒超声结果。结果CS组PFO发生率(55%)显著高于非CS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圆孔未闭是引发卒中的高危因素,临床可针对有FPO的CS患者进一步诊断会诊。

  • 标签: 隐源性卒中 卵圆孔未闭 病情相关性
  • 简介:摘要代谢相关脂肪肝病(MAFLD)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最终可进展至肝硬化、肝癌和肝功能衰竭。脂肪肝病曾被认为是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MAFLD新定义的提出,表明MAFLD相关肝硬化不再是一种肝硬化,两者隶属两个不同概念,它们可能具有不同的肝脏和肝外不良结局。现就MALFD相关肝硬化和肝硬化的定义、流行病学、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方便临床实践、提高临床研究效率,使临床医师和患者获益。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隐源性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患者卒中(cryptogenic stroke,CS)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回顾纳入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外科行PFO封堵治疗的患者。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卵圆孔形态学特征和右向左分流(right to left shunt,RLS)。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FO患者C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03例PFO患者,年龄(41.9±14.3)岁,男性116例(57.1%);CS组102例,非卒中组101例。CS组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男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吸烟的患者构成比高于非卒中组,偏头痛患者比例低于非卒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S组PFO通道更长、更宽且更多合并静息RL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优势比(odds ratio,OR)1.06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22~1.111;P=0.003]、PFO长度(OR 1.124,95% CI 1.004~1.258;P=0.043)以及静息RLS(OR 5.449,95% CI 2.283~13.004;P<0.001)是PFO患者C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收缩压、PFO长度以及存在静息RLS是PFO患者CS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卒中 卵圆孔,未闭 超声心动描记术,经食管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