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矽肺伴急性纤维机化肺炎病例在2013年6月至2019年5月的病情演变。患者男,31岁,磨石工人,以"反复咳嗽、咳痰3年,气喘半年,加剧伴发热7 d"为主诉于2013年6月27日首次就诊。胸部CT提示纵隔及双肺门多发淋巴结肿大伴钙化,双肺见多发斑片状高密度病灶,以双下肺明显。CT引导肺穿刺病理符合尘肺合并急性纤维机化肺炎。诊断为矽肺合并急性纤维机化肺炎,给予全身糖皮质激素(激素)治疗,短期效果好,但易复发。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先后出现6次复发,胸部CT提示双肺病灶呈多发性、多形性、复发性及游走性改变。激素加量治疗仍然有效,但总体治疗效果逐渐变差。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多次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巨块型矽结节形成并逐渐加重,肺功能逐渐恶化。患者活动后气喘逐渐加剧,目前已无法耐受体力活动,基本丧失劳动能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病理确诊的21例急性纤维机化肺炎(AFO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经病理确诊的21例AFOP患者,其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41~79岁,平均(58±10)岁。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特征、治疗及转归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为亚急性起病,患者症状主要为咳嗽、咳痰、发热。9例患者可能有发病相关原因(4例感染相关、4例肿瘤相关、1例结缔组织病),12例患者暂无明确的发病相关因素。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AFOP患者C反应蛋白及ESR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降钙素原也高于正常水平;痰液病原学检查阳性者4例。影像学表现为斑片状实变影(16/21)、孤立性肿块(3/21)和两肺多发结节(2/21);病灶多呈胸膜下分布(15/21),合并支气管充气征(11/21)、胸腔积液(9/21)和空洞(4/21)。3例患者仅接受抗感染治疗,1例患者2个月内病灶吸收,1例随访3年病灶仍存在,1例失访;18例患者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约半数1个月内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明显改善。结论AFOP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发病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感染和肿瘤可能与AFOP发病相关,亚急性起病的AFOP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好,预后较好。

  • 标签: 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 机化性肺炎 纤维素球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急性纤维索性机化肺炎(AFOP)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的认识。方法对1例经过病理证实的AFOP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病理资料,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经抗生素治疗无效,呼吸困难加重,低氧血症明显进展,复查病变符合AFOP。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未见改善,病情仍进展,呼吸衰竭加重行机械通气后仍无法控制病情。结论AFOP诊断主要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对发热和影像学表现为肺部实变影的疑诊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抗生素无效时需要考虑AFOP的可能。

  • 标签: 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
  • 简介:摘要机化肺炎是一种以肺泡、肺泡管或伴有细支气管内机化肉芽组织为组织病理学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当它继发于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药物、放疗、器官移植等时被称为继发性机化肺炎。当无明确病因时为隐源性机化肺炎,隐源性机化肺炎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疾病中发病率居第三位的疾病。急性纤维机化肺炎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一种罕见病理学类型,其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大面积分布的均质嗜酸性纤维球,临床表现及胸部影像学无特异性,但预后相对较差,于2002年被Beasley等提出后,相关报道逐年增多。三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有很多相似之处,临床上容易混淆,而它们的治疗和预后却差别很大,所以现对隐源性机化肺炎、继发性机化肺炎急性纤维机化肺炎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预后作一综述。

  • 标签: 机化性肺炎 急性纤维素性机化性肺炎 影像学 预后
  • 简介:摘要机化肺炎(organizing pneumonia,OP)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间质来源疾病。在胸部CT上,OP主要表现为实变和/或结节伴支气管气相和牵拉性支气管扩张,以支气管血管束周围和胸膜下分布为著,还可见"反晕"征、条带状实变和小叶间隔旁实变等特征,可以呈现"游走"性。OP的诊断是在影像学基础上结合临床和病理的综合性评估。

  • 标签: 机化性肺炎 胸部CT 肺损伤 实变 "反晕"征
  • 简介:摘要机化肺炎(organizing pneumonia,OP)作为肺组织损伤修复的一种特殊形式,病理学上的定义为远端气道(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内有机化结节存在。机化结节由成纤维细胞和富于黏多糖的间质组成,边界清楚、圆滑,形如栓子般填塞于气道内,组织形态学易于识别,病理诊断OP并不困难。困难的是探寻其背后隐藏的病因。在此过程中,首选是区分隐源性OP(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和继发性OP。COP的诊断必须建立在严格遵循病理诊断标准和充分的多学科讨论的基础上。继发性OP的病因探究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病理医师需仔细观察与OP伴发的各种病理学改变的特点,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与临床医师充分讨论,最终寻找出能对形态学改变做出合理解释的病因。

  • 标签: 机化性肺炎 病理学 解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机化肺炎临床与影像特点及诊断要点。结果机化肺炎是一种特殊性肺炎,多发生在老年人,病理上在肺部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的基础上产生炎性感染,可形成片状、点状或小结节状阴影,少数可形成肿块状阴影。分为单灶型、多灶型与弥漫型。多反复发生,很难治愈。临床上可分为活动期与静止期。多合并肺部基础性疾病。

  • 标签: 肺炎 机化
  • 简介:摘要纤维纵隔炎是一种纵隔良性疾病,是由纵隔中纤维组织增生引起。根据受累范围,分为肉芽肿性和非肉芽肿性两种亚型。肉芽肿性通常与感染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有关;非肉芽肿性可能是特发性的,或与自身免疫有关。这两种亚型均会出现与重要纵隔结构梗阻或压迫相关的体征和症状。CT增强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纤维纵隔炎的首选检查方法。影像学特征包括纵隔软组织浸润(伴或不伴钙化),伴有纵隔血管结构和/或呼吸消化道的压迫或阻塞。当在适当的临床背景下发现这些特征时,放射科医师就可以提出纤维纵隔炎的诊断。在初始和后续的影像学检查中,仔细评估对于排除潜在恶性肿瘤、评估疾病进展、识别并发症和评估治疗反应至关重要。

  • 标签: 纵隔炎 纤维素性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以发热、气短、双肺磨玻璃影起病,最终确诊为安钠咖吸入引起的机化肺炎病例。患者男,59岁,因“间断发热2个月,活动后气短20 d”从2020年8月起反复就诊,胸部CT显示进行性加重的双肺磨玻璃斑片影,应用糖皮质激素后有所好转。2020年10月11日收入我院,经详细询问病史,患者长期烫吸安钠咖,起病前后因工作劳累烫吸频率有所增加。完善经支气管肺活检,病理提示机化肺炎。最终诊断考虑吸入安钠咖导致的继发性机化肺炎,除外感染后加用中等量激素治疗,2个月后随访症状完全消失,活动耐量恢复正常,胸部CT显示病变明显吸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灶性机化肺炎的CT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0例局灶性机化肺炎的CT特点。结果30例皆位于胸膜下,16例相应胸膜异常,4例类圆形,26例不规则形,30例密度不均,6例有小支气管像,4例有小空洞,12例边缘模糊,14例周围毛刺或索条,16例支气管血管束异常,4例病灶内低密度,8例肺间质改变,8例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有卫星灶。结论局灶性机化肺炎CT有一定的特点,但不典型机化肺炎与周围型肺癌,肺结核鉴别尚有一定困难,需病理支持。

  • 标签: 肺炎 CT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灶性机化肺炎的CT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0例局灶性机化肺炎的CT特点。结果30例皆位于胸膜下,16例相应胸膜异常,4例类圆形,26例不规则形,30例密度不均,6例有小支气管像,4例有小空洞,12例边缘模糊,14例周围毛刺或索条,16例支气管血管束异常,8例病灶内低密度,8例肺间质改变,8例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有卫星灶。结论局灶性机化肺炎CT有一定的特点,不典型机化肺炎与周围型肺癌,肺结核鉴别有一定困难,需病理诊断支持。

  • 标签: 肺炎 CT影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灶性机化肺炎(FOP)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和影像学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8年江苏省人民医院住院手术切除的40例误诊为肺癌的FO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结果(1)40例FOP患者中,男34例,女6例,年龄范围为26~82岁,平均年龄(55.55±10.52)岁。(2)临床表现中,咳嗽咳痰21例,发热6例,咯血8例,胸痛12例,体检发现14例。(3)病变在肺野外、中、内带及各肺叶均有发生。CT表现多样,除结节影和实变影外,合并有分叶状、边缘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密度不均、胸膜牵拉等。病灶范围≥3 cm的26例,<3 cm的14例。(4)共有8例患者行PET-CT检查,其中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氟代脱氧葡萄糖代谢增高,提示恶性病变可能;2例未见氟代脱氧葡萄糖代谢增高,考虑炎症后改变。(5)40例患者中,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均正常,仅有1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轻度增高,D-二聚体均正常。(6)病理提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肺泡腔扩张,腔内见纤维样黏液栓形成,间质多量淋巴细胞浸润伴淋巴滤泡形成。(7)40例手术患者中,1例患者半年后复查手术缝线周围复发;余复查均正常。结论FOP临床相对少见,因其特殊影像表现极易误诊。临床医师需不断加强对FOP的认识,通过基本信息、临床特征、影像、实验室检查、病理特征等综合诊断,以减少临床误漏诊。

  • 标签: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 临床表现 病理学特征 影像学特点 误诊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24例被误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隐源性机化肺炎(COP)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4例拟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2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抗菌治疗均无效.其中2例行支气管镜肺活检.21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1例经外科胸腔镜手术病理检查.最终均确诊为COP。所有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均有效。结论:COP患者的l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等疾病。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及经皮肺穿刺活检是确诊COP的重要手段。抗菌药物对COP治疗无效.而糖皮质激素治疗该病有效。

  • 标签: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误诊 社区获得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隐源性机化肺炎(COP)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确诊的COP患者31例,中位随访时间(P25,P75)为22.0(18.0,39.0)个月,根据患者复发情况分为COP复发组与非复发组,通过分析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表现、治疗反应性以及激素治疗后病灶残存情况探讨COP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31例COP患者中,复发组12例(38.7%),中位复发次数(P25,P75)为1(1,2)次,至首次复发的中位时间(P25,P75)为9.0(4.0,12.5)个月;非复发组19例(61.3%)。COP复发组纤维蛋白原高于非复发组[(5.93±2.38) g/L比(3.97±1.89) g/L,t=2.539,P=0.017];COP复发组影像表现为实变影者高于非复发组(83.3%比15.8%,χ2=13.780,P<0.001)。COP复发的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像学实变影是COP复发的危险因素(95%CI:2.406~160.706,P=0.005)。结论实变影可能是导致COP复发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隐源性机化肺炎(COP)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分析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29例CO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CT等资料。结果29例患者中男20例,女9例,平均年龄(53.5±14.9)岁。主要症状为咳嗽(22例,75.9%)、咳痰(13例,44.8%)和发热(6例,20.7%)。体征以病变部位湿啰音(7例,24.1%)较为常见。实验室检查以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13例,54.2%)、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12例,41.4%)、血小板计数升高(11例,37.9%)及红细胞沉降率增快(5例,31.3%)较为常见,而降钙素原正常。胸部CT呈多种形态改变,主要表现为斑片状实变影(22例,75.9%)、磨玻璃影(18例,62.1%)、含气空隙(18例,62.1%)、支气管充气征(14例,48.3%)和结节影(11例,37.9%)等,病灶常沿胸膜下(82.8%)和(或)支气管血管束(44.8%)分布。经支气管肺活检和经皮肺穿刺活检是诊断COP的主要手段。26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22例治愈,4例显效,其中4例复发,复发后对糖皮质激素仍然有效。结论COP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胸部CT表现对COP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肺组织活检病理是诊断COP的必要条件,但确诊有赖于临床-影像-病理和长期随访综合判断。COP预后良好,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胸部CT 病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