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中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中风后患者遗留的功能障碍也是复杂多样的,像肢体功能障碍、认知障碍、吞咽障碍等更是中风后常见的后遗症,为患者及家庭、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经济负担,而中医针刺运动疗法对中风的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小,价格低,疗效佳。

  • 标签: 针刺运动 头针  中风 卒中
  •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对单纯性肥胖患者实施针刺疗法配合音乐疗法和芳香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为单纯性肥胖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研究资料选取于2019年3月份至2021年3月份收治的76例单纯性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的方式对这些患者进行分组,按照1:1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人数分别38人。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针刺疗法,而研究组患者则是实施针刺疗法配合音乐疗法和芳香疗法,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以检验针刺疗法配合音乐疗法和芳香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在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都有所变化,其中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更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和对照组患者相对比后数据差异显著,即:P<0.05。讨论: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运用针刺疗法配合音乐疗法和芳香疗法,要比单一的针刺疗法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在治疗期间因为针刺而产生的痛苦、紧张、害怕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保证针刺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针刺疗法 音乐疗法 芳香疗法 单纯性肥胖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针刺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2022年接收治疗肩周炎患者5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针刺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将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与疼痛度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优于治疗前,疼痛评分结果低于治疗前,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针刺疗法 关节松动术 肩周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刺疗法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在2020.1至2020.12期间选择94例因耳石症前来我院就诊病人进行调研,参与本次调研病人均接受治疗,按照治疗方案进行分组,每组所纳入病人例数为(47)例。按照治疗方案进行命名,分别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所采用的治疗方案为常规治疗,研究组则采用针刺疗法配合手法复位治疗。总结治疗效果。结果:常规组治疗有效率为80.85%,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87%相比较低,差异明显,(P

  • 标签: 针刺 手法 耳石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急喉痹患者使用针刺放血疗法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20.01~2022.06时间段内于我院中选择80例符合要求的急喉痹患者,将其进行随机平均分组,使用西医药物治疗的为对照组,观察组则进行针刺放血疗法。在治疗效果以及体征积分方面实施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体征积分相差不大(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征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刺放血疗法治疗急喉痹可帮助患者有效缓解并控制症状,获得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针刺放血疗法 急喉痹 治疗效果 体征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藏医涂擦疗法针刺疗法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疗效,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本次研究选取在 2020 年3 月 ~2020 年9 月于XX藏医医院就诊的48例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藏药涂擦疗法,涂擦部位为腰背部。藏药涂擦疗法按7天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连续治疗2~4个疗程。研究组患者在涂擦疗法的基础上采取藏医针刺疗法针刺疗法一天一次,以20次为一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结果,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个月、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分别为(5.31±1.44)分和(3.22±0.98)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藏医涂擦疗法 针刺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VAS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中风后痉挛使用针刺配合康复疗法的具体疗效,为该类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方法 使用多个数据库搜索关于针刺配合康复疗法在中风后痉挛的临床应用中的研究,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评价。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共计15个,进行Meta分析,得到使用针刺配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的主要穴位为曲池、肩髃、合谷、天井、外关、足三里、三阴交、尺泽等,且该种联合疗法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OR=3.13,95%CI(2.00,4.89),P<0.00001]、基本治愈率[OR=2.42,95%CI(1.53,3.83),P=0.0002]、MAS评分[MD=-0.48,95%CI(-0.62,-0.35),P<0.00001]、FMA评分[MD=5.58,95%CI(4.96,6.20),P<0.00001]、BI指数[MD=10.46,95%CI(7.19,13.74),P<0.00001]及NDS评分[SMD=-0.68,95%CI(-0.91,-0.44),P<0.00001]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针刺联合康复疗法,对于中风后痉挛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必要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但是在纳入研究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更多高质量研究的支持。

  • 标签: 针刺疗法 康复训练 肌痉挛 系统评价 中风后遗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三尖(耳尖、屏尖、对屏尖)针刺放血疗法在阳盛发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82例阳盛发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采用三尖针刺放血疗法)和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经过不同治疗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刺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受损程度、自理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Bl 指数及 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疗法治疗效果明显,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 标签: 中风后遗症 针刺疗法 补阳还五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刺疗法对代谢综合征脂代谢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抽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未病中心收治的68位代谢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组方式:抽签法,实验组:针刺疗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指标评估包括入组前后的体重指数、血脂相关指标数据。结果:数据汇总可知,实验组治疗后的体重指数、血脂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临床采取常规治疗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基础上,增加针刺疗法的治疗干预,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者脂代谢功能恢复,抑制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升高,同时对高密度脂蛋白起到促进作用。针刺疗法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脂代谢功能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表面肌电图指导下针刺疗法治疗面神经炎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开封市中医院收治的面神经炎患者142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疗法,研究组在病程前15 d进行常规针刺,15 d后结合表面肌电图重新选穴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面肌自主功能Portmann评分、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瞬目反射潜伏期波幅、均方根(RMS)参数。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8.73%(63/71)高于对照组的73.24%(52/71),P<0.05。治疗后,研究组Portmann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瞬目反射潜伏期波幅短于对照组(t=14.429,P<0.05)。病程第20、35天,研究组额肌群、鼻肌群、颊肌群、口轮匝肌群RMS参数高于对照组,且RMS参数差值高于对照组(t=11.305、6.259、9.958、10.658,P<0.05)。结论表面肌电图指导下针刺疗法治疗面神经炎效果显著,可缩短瞬目反射潜伏期波幅,促使RMS参数恢复正常,改善面肌自主功能和面神经功能。

  • 标签: 面神经 炎症 表面肌电图 针刺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蒙医针刺疗法结合微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实验组采取蒙医针刺联合微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理状态改善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水平,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理状态改善水平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实施蒙医针刺联合微波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面部功能改善,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品质。

  • 标签: 蒙医针刺疗法 微波治疗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腰扭伤患者在院内接受治疗过程中,实行针刺、运动疗法后所产生的作用及成效。方法:研究在我院骨科患者中选取并执行,且均出现急性腰扭伤,具体时间为2020年5月-2022年5月,研究人员的总数量为100例,后续比对中依据抛币法,将研究人员划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依次实施针刺疗法和加用运动疗法,以对照组、研究组作为本次研究中的组别名称,记录治疗后的最终结果。结果:研究组对该治疗措施的选择倾向性及综合成效评价,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针刺疗法对局部疼痛的缓解作用显著,同时在运动疗法的调节下,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可以被广泛推广。

  • 标签: 针刺疗法 运动疗法 急性腰扭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在治疗中合用柴胡疏肝散以及针刺疗法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为西医疗法+柴胡疏肝散+针刺疗法治疗。结果: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2组相比差异甚微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中医症候积分为观察组更低P<0.05;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中,观察组97.22%、对照组86.11%,P<0.05。结论: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合用柴胡疏肝散以及针刺疗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浅表性胃炎 柴胡疏肝散 针刺疗法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中风后上肢肌痉挛患者应用针刺运动疗法、温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于2021年1月-2022年3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中风后上肢肌痉挛患者68例,随机划分组别,即对照组、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针刺运动疗法结合康复治疗治疗,研究组接受针刺运动疗法、温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评价及对比两组的痉挛分级情况、上肢运动功能。结果:研究组的痉挛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风后上肢肌痉挛患者应用针刺运动疗法、温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可明显降低痉挛程度,增强上肢肌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 标签: 中风 上肢肌痉挛 针刺运动疗法 温针灸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风后患侧上肢肌痉挛患者采用针刺运动疗法、温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本院2018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中风后患侧上肢肌痉挛患者分组(各组30例)探究,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结合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运动疗法、温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观察两组FMA评分、MA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FMA评分、MA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较对照组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MAS评分较对照组低,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刺运动疗法、温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缓解患侧上肢肌痉挛,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针刺运动疗法 温针灸 康复治疗 中风 上肢肌痉挛
  • 简介:【摘要】 目的 基于骨盆环力学结构评价针刺疗法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妇科门诊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克霉唑栓剂,治疗组采用针刺疗法配合克霉唑栓剂,比较两种方法治疗结束后7天及停药3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差异。治疗组复发率为3.6 %,对照组复发率为 26.1%,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疗法配合克霉唑栓剂有助于降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复发率, 提高远期疗效,可能与疏通冲任二脉经络,加强带脉的约束,恢复肌力有关。

  • 标签: 针刺疗法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远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按照神经干刺激疗法配合普通针刺共同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结合对比治疗观察的方式展开探究,所选入患者为38例,为本院在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所接诊,通过组内盲选的方式,取其中的18例,以常规针刺治疗,即对照组,剩下患者则需要在对照组治疗的层面上以神经干刺激疗法进行治疗,即观察组。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 结合对两组整体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存在明显优势,P

  • 标签: 神经干刺激疗法 针刺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针刺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HKD、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及万方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7月期间关于针刺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报道;并采用RevMan5.3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共有患者507例),均为中文文献。通过Meta分析发现,针刺运动疗法在改善脑卒中患者Fugl-Meyer量表(FMA)总分[MD=9.13,95%CI(6.73,11.54),P<0.001]、上肢FMA评分[MD=5.22,95%CI(2.82,7.61),P<0.001]及下肢FMA评分方面[MD=3.70,95%CI(1.97,4.83),P<0.001]均显著优于传统针刺联合运动训练。关于针刺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影响各研究间存在显著异质性(P=0.002,I2=87%);经敏感性分析并剔除异质性文献后,发现针刺运动疗法在改善脑卒中患者MBI评分方面显著优于传统针刺联合运动训练[MD=10.45,95%CI(7.72,13.18),P<0.001]。结论与传统针刺联合运动训练比较,针刺运动疗法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针刺运动疗法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