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该论文的目的是探讨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论文方法产科护理回顾性分析本科2008年~2011年23例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论文分别对不良事件的原因、不良事件发生与护理人员的产科工作年限、职称的关系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23例护理不良事件中,由于“三查七对”落实不到位的构成比例高,占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的78.26%;不良事件发生频率与护理人员在产科工作年限和职称密切相关,其中在产科工作年限短的护理人员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比例最高,占35.73%。结论严格制度的落实,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素质培养,保持相对稳定的护理队伍,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关键。

  • 标签: 产科 护理 护理不良事件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制定有效的措施避免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加强护理管理。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护理系统中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60起进行观察,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特点以及类别。结果导致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护患之间沟通不良,评估不足,护士资历不足也会引发护理不良事件。结论医院一定要在内部充分宣传安全文化,给予护理人员针对性的培训措施,合理分配人员,从而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效降低。

  • 标签: 护理管理 不良事件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以颅脑损伤为典型病例,讨论脑外科护理的潜在风险以及不良事件,旨在防范此类事件发生。方法选择自2010-01至2011-01于我院脑外科就诊的颅脑损伤病人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R组30例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明确风险因素,制定防范措施;对S组35例患者执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随访的各项指标。结果执行风险评估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常规护理患者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根据脑外科护理中潜在的风险,制定实际而有效的防御措施,可减少纠纷发生。

  • 标签: 脑外科 护理防范措施 不良事件 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探索如何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安全管理,制订相应防范措施。方法对我科2011年发生的7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⑴护理不良事件中第一位是跌倒,⑵主要原因分别是患者的安全知识宣教不到位和环境因素,⑶护士资历与不良事件发生有关,⑷一天中发生不良事件的高峰时段在夜间。结论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护理整体的风险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按照患者的需要实行弹性排班。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 不良事件 安全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常见的差错事故原因,提出了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

  • 标签: 临床护理 不良事件 预防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针对一次不良事件讨论,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及防治措施。

  • 标签: 不良事件 讨论 分析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坠床发生的原因疾病本身,心理因素,年龄,药物的副作用,巡视观察不到位,未认识到潜在的风险,约束方法的不正确,床设施质量等。探讨减少坠床不良事件发生的干预措施首次评估的全面性,严格交班,安全警示,加强巡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强化安全意识,合理使用保护性约束,床栏的使用,适当的药物使用,患者安全管理地参与等。同时也介绍了发生坠床护理不良事件后的处理安抚患方,对症处理及作相关的检查,建立应急预案等,强调护理人员应树立安全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减少坠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 标签: 神经外科 坠床 不良事件 原因 措施
  • 简介: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50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知晓护理不良事件定义的占90.60%、管理制度的占89.80%和上报流程的占86.20%,对自己和他人发生的不良事件主动呈报的分别占49.40%和25.20%;担心报告后会受到批评与处罚占82.60%,担心影响个人发展占81.40%,认为上报后得不到表扬占80.60%,不相信无惩罚报告制度占82.20%。结论护理人员对主动呈报不良事件关注程度较高,但仍有较多顾虑。建议加强低年资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建立不良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对上报者给予保护,完善上报反馈,提高不良事件主动呈报率。

  • 标签: 护理人员 不良事件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情况及特点,促进我院药物的合理使用,提升药物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收集的19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对ADR类型、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数、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5例ADR报告中,以医师报告为主;大于60岁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37.43%,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占89.23%;抗菌物药发生率ADR最高,占21.54%。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的报告及监测工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静脉注射剂,重点关注特殊人群用药,减少ADR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门诊注射室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及时应急处理,将伤害将至最低。方法对近年的不良事件分析讨论。结果输液不良事件占最大比例,其次为输液技术,再次是服务沟通告知。结论落实核心制度,合理人员调配,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注射室 不良事件 应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海市2009-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北海市2009-2010年收集565例ADR/ADE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65例ADR/ADE中,女性多于男性;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易引发药品不良反应最多;涉及的药物种类以抗微生物药物居首位;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证公众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针对一次不良事件讨论,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及防治措施。

  • 标签: 不良事件 讨论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