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天然是一种高效、优质、清洁的能源,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和环保政策的实施,对天然的消费量大幅度提升;但从实际角度出发,我国的三大能源形势是"煤多、油缺、少",自然界天然的开采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利用煤制合成天然就成了重要的获取途径。从物理构成角度来说,天然是一种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因此,甲烷合成技术是煤制合成天然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煤制合成天然气 甲烷化合成技术 煤化产业
  • 简介:采用氢溴酸催化的双吲哚甲烷合成反应.仅使用2mol%的HBr(40%水溶液)作催化剂,剛噪与羰基化合物便以极高的效率缩合,并生成活性分子双吲哚甲烷.该反应催化剂用量极低却多数在瞬间完成,且条件温和、经济高效、底物适用范围广.

  • 标签: 氢溴酸 双吲哚甲烷 吲哚官能团化 溴效应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扩大的工业生产向空气中排放着大量污染物,这就需要准确的检测数据以实现有效的环境管理。相色谱法能够迅速、准确的测定废气中的甲烷、非甲烷总烃,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就此展开探讨,供同行参考。

  • 标签: 气相色谱法 甲烷 非甲烷总烃
  • 简介:摘要基于分析法及黑箱模型理论,针对规模为14亿m3/a的煤制合成天然的工艺设计,对其主要工段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不同工段及整个工艺的损失状况.结果表明气化工段的普遍效率最低,甲醇洗工段的普遍效率最高,分别为84.75%和98.90%,系统的损失主要发生在气化工段,占整个工艺损失的77.78%;变换、甲醇洗和甲烷化工段分别占整个工艺损失的5.49%,4.04%和12.68%;在气化工段,增加副产蒸汽压力对于提高效率效果并不明显,提高效率应着重改善气化炉和洗涤冷却器的操作条件;对于甲烷化工段,增加副产蒸汽压力能明显提高效率,同时也能增大副产蒸汽量.

  • 标签: 煤制合成天然气,加压气化,粗煤气变换,低温甲醇洗,甲烷化,分析,能量转换
  • 简介:摘要特定的优化色谱条件下,测定合成中甲醇含量。产生的分离效好,同时分析时间短,操作据有简便性和快速性,相对标准偏差小于百分之八点三九,回收率在百分之九十五到一百分之百零一点八之间,此类方法准确可靠,适合甲醇生产中间控制分析。

  • 标签: 气相色谱 合成气 甲醇
  • 简介:我们经常在食品包装袋中看到一小包装有白色小颗粒的干燥剂,那是硅胶颗粒。人教版必修1第76面对硅胶有如下描述:硅酸凝胶经干燥脱水后得到多孔的硅酸干凝胶,称为硅胶。硅胶多孔,吸附水分能力强,常用作实验室和袋装食品、瓶装药品等的干燥剂,

  • 标签: 硅胶 乙酸 食品包装袋 合成 催化 硫酸
  • 简介:摘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设计以“PET显像剂碳核素标记乙酸盐合成工艺方法”为基础,通过四氢呋喃环和反应环的双环法设计合成装置。采用THF环冲洗稀释反应液,以便在微酸性溶液加入终止反应时,不再出现管道堵塞现象,方便可靠,符合临床要求。

  • 标签: 11C-乙酸盐 合成模块 研究
  • 简介:摘要中国实施天然能量计价已势在必行,计量单位和计价方法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实施方案应具有可操作性。为此,提出天然按能量计价的实施方案以及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如何适应从按量(体积)计价向按质(能量)计价的过渡。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该天然能量计价实施方案可为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也可为天然生产供应企业、天然销售和消费企业、广大天然用户实施天然能量计价提供认识指导。

  • 标签: 煤制合成天然气 加压气 甲烷化 分析 能量转换
  • 简介:乙酸癸酯是一种广泛用于食品和医药品的芳香添加剂。因天然提取量少,不能满足需求,通常利用合成方法制备乙酸癸酯。由于化学法污染环境严重、产率低且杂质多,而非水相酶催化合乙酸癸酯是一种绿色合成途径,而且副反应少、产率高、产物易于分离提纯。所以,选用假单胞菌脂肪酶(Pseudomonascepacialipase,PCL)为生物催化剂,在37℃和160r/min的条件下,通过物理吸附,将PCL固定在脱脂棉上,制备脱脂棉固定化PCL,并用于催化正癸醇与乙酸乙烯酯反应,合成乙酸癸酯。结果发现,酶与棉的质量比为10∶12时,脱脂棉固定化PCL的活性最高,在37℃和160r/min,催化反应6h,转化率达95%以上。在同样条件下,PCL酶粉仅能催化29%的底物反应。如果重复利用这种固定化酶,每次催化6h,第3次的转化率仍可达到92%。在25℃和静置条件下,6h后,固定化酶依然能转化底物89%。可见,脱脂棉固定化酶PCL的催化活性明显提高,且具有低碳催化特性。

  • 标签: 乙酸癸酯 固定化脂肪酶 酶活性 酶稳定性
  • 简介:采用常规水溶液法在低热环境下得到了一种新的基于砷钨酸和Mn-Ⅲ的夹心型化合物,该化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2.04126(8)nm,b=3.22758(8)nm,c=1.32535(5)nm,β=94.427(3)°,V=8.7058(5)nm-3,Z=4;分子式为(NH4)(10)[(MnH2O)2WO2(AsW9O(33))2]·3.5H2O.性质分析表明,标题化合物对Hela细胞具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可以作为潜在的抗肿瘤药物模型.

  • 标签: 夹心型多金属氧酸盐 MN Ⅲ离子 晶体结构 抗肿瘤活性
  • 简介:摘要甲醇是一种有机化学原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甲醇被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中,特别是在交通领域作为燃料使用,更是加大了甲醇的需求。目前,甲醇合成主要是通过石油提炼而成,但随着石油价格的逐渐飙升,以煤炭、天然为原材料的甲醇生产转换工艺得到发展和应用。为促进甲醇生产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以天然和煤为原料生产甲醇的转化工艺进行深入探讨,希望对相关领域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帮助。

  • 标签: 天然气 甲醇 转化工艺
  • 简介:摩丹的原料选择系统确保了每一个原料输送管能够快速可靠地连接到生产机器并且不产生任何污染。固定好生产过程的管道连接,直到下一次原料更换,以此来确保最大的安全性。

  • 标签: 选择系统 原料 管道连接 生产过程 输送管 安全性
  • 简介:本文采用柱切换-反吹气相色谱技术分析检测汽油中含氧化合物(醇类和醚类)的含量。该方法利用强极性的微填充TCEP不锈钢柱作预切柱,放空挥发性轻烃,保留醇醚类含氧化合物,并将其反吹至石英毛细管WCOT柱进行详细分离。分析了阀切换时间可能影响定量准确性的原因,通过调节分流比和阻力阀阻力建立最佳实验条件。在25min内,用内标法定量可以完成汽油中可能存在的13种醇醚类含氧化合物的分析。准确度实验表明,含氧化合物的回收率在95.2%~100.7%之间,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0.55%。

  • 标签: 气相色谱 汽油 柱切换-反吹技术 含氧化合物
  • 简介:摘要化学合成制药中的绿色有机合成,是指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催化剂和溶剂,选择具有高选择性、高转化率,不生产或少生产副产品的对环境友好的反应进行合成,其目的是通过新的合成反应和方法,开发污染最低、能源消耗最少的先进合成方法,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环境污染。本文对药物合成中的绿色合成进行了研究探讨。

  • 标签: 化学制药 绿色合成 环境友好
  • 简介:目的设计合成新型烷氧基联苯类化合物,并评价其抗肿瘤多药耐药和转移活性。方法以联苯双酯为先导物,在保留其烷氧基联苯药效团的基础上,借鉴前三代P-gp抑制剂的构效关系设计合成烷氧基联苯脲类化合物6a~l。通过细胞毒实验、流式实验、肿瘤MDR逆转实验等评价化合物抗P-gp介导的肿瘤MDR活性;此外采用划痕实验初步评价前述P-gp抑制活性较好的化合物的抗肿瘤转移活性。结果合成了12个目标化合物。细胞毒实验表明化合物的安全性较高;流式和逆转实验,表明目标化合物6h和6k具有较好的P-gp抑制活性,可以部分逆转P-gp介导的肿瘤耐药,且好于先导物联苯双酯;划痕实验表明化合物6h和6k具有一定的抗肿瘤转移的活性。结论烷氧基联苯脲类化合物6h和6k具有较好的抗肿瘤多药耐药和肿瘤转移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肿瘤多药耐药 P-糖蛋白抑制剂 肿瘤转移 烷氧基联苯脲类化合物
  • 简介:目的建立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左西替利嗪中有机溶剂残留量。方法采用安捷伦公司Agilent7890A相色谱仪,毛细管柱:AgilentDB-624(1.80μm,30m×0.32mm),载:氮气,流速:2mL·min^-1,程序升温,起始温度为30℃,保持5min,20℃·min^-1升温至200℃,保持5min。测定丙酮、乙醇、二氯甲烷、丁酮、甲苯。结果5种溶剂均能得到良好的分离,空白无干扰;检测浓度在所考察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960~0.9997,平均回收率为90.5%~102.6%(RSD均小于5.0%,n=6)。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精密度好,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回收率高,可准确控制制剂中有机溶剂的残留量。

  • 标签: 气相色谱法 盐酸左西替利嗪 有机溶剂残留
  • 简介:南非:《南非制材业》(SawmillingSouthAfrica)最新一期载文指出,由于国内木材资源不足,南非的制材业面临困境。

  • 标签: 南非 原料短缺 制材 木材资源
  • 简介:采用水热法以不同配比的2-磺酸基对苯二甲酸单钠(或2-胺基对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三氧化铬为原料合成了两系列共10个MIL-101(Cr)类化合物.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物理吸附仪等手段测定了这些化合物性质.比表面积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对于MIL-101(Cr)-SO3H系列化合物,当2-磺酸基对苯二甲酸单钠和对苯二甲酸摩尔比1∶3时,BET比表面积为3011m2/g(Langmuir比表面积为4420m2/g),孔容为1.634m3/g,达到该系列最大;对于MIL-101(Cr)-NH2系列化合物,当2-胺基对苯二甲酸和对苯二甲酸摩尔比3∶1时,BET比表面积为1752m2/g(Langmuir比表面积为2526m2/g),孔容为0.8724m3/g,达到该系列最大.比较这两个系列的吸附性能,引入胺基基团不利于MIL-101(Cr)材料吸附性能的提高.

  • 标签: 水热法 MIL-101 吸附性能
  • 简介:用溶液法合成了一个有机-无机杂化聚合物Bi2I8(5-NH3-phen)2(5-NH2-phen)(DMSO)2(H2O)21,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并测试了荧光光谱.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21.674(4),b=8.7484(17),c=20.146(4),β=116.08(3)°,V=3431.0(14)3,Z=2.化合物1通过π-π堆积作用和氢键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荧光光谱表明其荧光发射包含有机和无机的贡献,实现功能复合.

  • 标签: 1 10-邻菲罗林 晶体结构 碘化铋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甲烷化反应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主要体现在催化剂的种类、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催化反应机理等方面。在催化反应机理方面,大多数的研究认为有CO中间体生成,在不同组分的催化剂上形成的反应中间物种主要有碳酸盐、甲酸盐或羰基化合物。从环境保护和能源化学两个方面上考虑,甲烷化反应过程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 标签: 甲烷化 催化剂 反应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