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带状孢疹后遗神经采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观察比对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经护理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疼痛减轻效果显著(P<0.05)。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接受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3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两组在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上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总有效例数上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能够有效缩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能够在医学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中西医治疗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6年2月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研究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个30例患者,其中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上进行相应的综合护理法,对照组患者则运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研究组患者运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后总有效率为96.67%,而运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能够让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实践运用。

  • 标签: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者的有效护理干预方式。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入院后行常规护理,以此为基准,观察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为93.33%,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相关结果显著较好,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者,为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药物护理,疼痛护理和饮食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个性化护理 效果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的临床护理心得与体会。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2015年我院收治的61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30例患者,干预组31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形式,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护理体会。结果干预组的SAS和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形式,能提升患者满意度,临床护理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护理方式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至今我科收治的1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选择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对其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过20天治疗,后痊愈1例,明显好转5例,好转7例,无明显减轻者2例。结论选择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对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效果突出,可推广。

  • 标签: 活血化瘀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益气养阴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神经根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在2012年3月~2015年3月期间进行,按照一定要求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有3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神经根阻滞治疗,对比分析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疼程度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根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带状疱疹 神经痛 神经根阻滞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带状疱疹后神经带状疱疹发病后留下的以感觉神经系统损伤为基础的严重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性质多为持续性烧灼痛、阵发性刺激痛。中医称腰缠火丹、蛇串丹、蜘蛛疮等,以簇集状丘疤疹、局部刺痛为特征。本文通过研究近年来中医对于本病的治疗,现主要将针灸与中药治疗方式加以总结,与同道共商。

  • 标签: 带状疱疹 蛇串丹 针灸与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西南地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6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患者的临床及心理调查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西南地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的抑郁等指标SCL-90评分、SDS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西南地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患抑郁的危险因素包括抑郁状态加重、对社会不满、轻生及拒绝治疗(P<0.05)。结论西南地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会出现多种心理障碍,临床应针对性采取相应心理治疗以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为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提供前提条件。

  • 标签: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 抑郁 心理健康
  • 简介: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1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使用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试验组51例,使用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HAMD、HAMA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各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比单用针刺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针刺 穴位注射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疗效。方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60例患者使用甲泼尼龙40mg、利多卡因40mg局部痛点多点封闭,三黄青冰散局部痛点外敷、辨证中药汤剂内服。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疼痛症状对比。结果两组止痛起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VAS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第1、2、3周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8个领域中治疗组PF、BP、GH、VT、RE、MH评分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PF、VT、MH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4例退出治疗,观察组1例终止治疗。所有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使用能有效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并且缩短疼痛时间,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 标签: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甲泼尼龙 利多卡因 三黄青冰散 辨证中药汤剂内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西药、微波联合应用到带状孢疹后遗神经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带状孢疹后遗神经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各35例,联合应用西药及微波对观察组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西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明显较对照组80%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将西药与微波联合起来应用到带状孢疹后遗神经治疗中可实现良好的临床效果,使患者疼痛得以有效缓解,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带状孢疹 神经痛 西药 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