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将心理护理用于传染病住院患儿的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将74例患儿分成两组,37例对照组、37例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儿普通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除了采取普通护理外,配合实施心理干预,并且对患儿家长也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出院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传染病 心理护理 满意度调查 住院治疗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调查儿科住院患儿家属心理需求,然后制定护理策略。方法:在2021年05月至2022年05月期间随机抽取我院儿科住院的患病儿童家属100例为试验组,随机选取同期100例健康儿童家属进行调查,为参照组,对两组家属采用SCL-90量表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试,对试验组患儿家属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心理需求调查,结合上述结果提出护理策略。结果:两组心理健康水平测试为试验组各指标均比参照组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试验组中,各位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要求中医护工作者的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心理指导措施、用药合理性等需求较高,在疾病相关知识需求方面,对患儿病情发展、疾病保健知识、药物使用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知识需求较高。结论:儿科住院患儿家属心理健康度较低,需要根据其心理需求实施相应护理策略来提高心理健康状态。

  • 标签: 儿科住院;患儿家属;心理需求;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住院幼儿的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方法:选取某一医院一年度儿科门诊患儿200例,按常规护理管理原则,将其纳入对照组100名,并纳入健康风险管理的试验组100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儿的护理矛盾、伤害事故次数明显减少,实验中患儿及其父母的照顾程度明显超过对照组(P

  • 标签: 儿内科 住院患儿 护理风险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住院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为了能够获得精准的调研结果,我们需要选取部分真实病例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共计选出了100位实验患儿。依照相关分组方式对其加以对照探究,将100位病患划分为两个小组,为其实施差异化护理对策。设置对照组,为该组病患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设置实验组,该组病患除采取常规护理对策外,还需要增添护患沟通技巧。在实施不同的护理对策后,需要从综合性的角度对两组小儿病患的表现加以分析阐述。结果:调查护理满意度,实验组的情况更理想(P<0.05)。计算两个小组中分别出现的护患纠纷例数以及所占的比例,从该方面进行组间对照,实验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在为小儿病患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除了必要的常规护理外,掌握合理有效的护患沟通技巧可改善小儿病患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态度,是确保相关护理工作顺利完成的关键所在,同时有利于构建良性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争议的出现。

  • 标签: 儿科 护患沟通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临床中,对住院患儿采用护患沟通技巧,观察其作用情况。方法:2022年1月1日--2022年1月31日为本组研究的观察时间,采用数字表方的分组方式,将370例患儿分为ROU组和COM组,ROU组采用临床常规干预,COM组采用护患沟通技巧,观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ROU组和COM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照中,ROU组不满意数例占比为17.29%、COM组为1.62%,ROU组投诉数例占比为1.62%、COM组为0.00%,(x2=16.031,p=0.018),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对儿科临床中,对住院患儿采用护患沟通技巧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 标签: 儿科 住院患儿 护患发沟通技巧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新冠疫情下新生儿科住院患儿家属的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家属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全部患儿家属焦虑情况进行调查,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s回归分析影响患儿家属焦虑的因素。结果 100例患儿家属SAS平均评分为(65.45±6.37)分。多因素Logistis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担心对被疫情感染的恐惧、对住院期间不能探望的担忧是影响新生儿家属焦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新冠疫情影响下,新生儿科住院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可受多种因素影响,医院应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以消除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

  • 标签: 新冠疫情 新生儿科 住院 患儿家属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山东省31家公立医院儿科、呼吸科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导致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在秋冬季节,不同地区、性别和年龄的感染情况,进一步分析儿童MPP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并汇总2021年9月1日至12月15日山东省31家公立医院儿科、呼吸科住院患儿的基本信息、MPP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及病原学检测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结果2021年9月1日至12月15日31家医院共收住院患儿39 970例,其中确诊MPP患儿17 613例,患病率为44.07%。胶东地区的MPP患儿患病率较其他地区高。血清学检测为确诊病例的主要方法(16 730例,76.06%),且MPP合并其他感染的患儿中以合并乙型流感病毒和肺炎链球菌感染为主。33.03%(5 817/17 613例)的MPP患儿行支气管镜检查,检查适应证主要为肺不张,多数患儿镜下可见黏膜糜烂/溃疡。MPP患儿的主要并发症为肺不张(23.47%,4 133/17 613例),同时也发现了坏死性肺炎(0.53%,94/17 613例)、肺栓塞(0.16%,29/17 613例)等较为严重的肺内、外并发症。结论秋冬季节山东省儿童MPP患病率呈较高态势,应及时关注MPP入院患儿各项临床检查指标,对MPP患儿进行积极的诊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MPP的康复。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横断面研究 流行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情景游戏护理模式使用在神经外科住院患儿的护理上所取得的效果及影响。方法:抽取神经外科患儿共80例,分为两组:实验A组和实验B组。实验A组采取常规护理,病例40人;实验B组采取情景游戏护理模式,病例40人。两组比较患儿的SCAS以及FPS-R评分以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A组患儿的SCAS以及FPS-R评分均大于实验B组患儿的SCAS以及FPS-R评分,则实验B组患儿的心理状态与穿刺时的疼痛感相对于实验A组患儿要好一些;实验A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82.5%,实验B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7.5%,则实验B组的满意度高于实验A组的满意度。结论:情景游戏护理模式应用于神经外科住院患儿的护理可降低患儿对疾病的害怕以及焦虑心理,使得患儿在放松舒适的环境下进行治疗可有效增加患儿治疗的主动积极性,患儿家属也放心满意,值得推崇。

  • 标签: 情景游戏护理模式 小儿神经外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危重患儿住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危重住院患儿74例(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7例)与应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的观察组(37例),观察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恢复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恢复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危重患儿住院护理中应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患儿身体恢复,值得借鉴。

  • 标签: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危重 住院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离住院患儿流感嗜血杆菌血清型、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型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临床培养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148株,应用乳胶凝集法进行荚膜血清分型,PCR法检测荚膜基因。E-test和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株对氨苄西林等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χ2检验进行耐药率的比较。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检测细菌产β-内酰胺酶表型,PCR法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TEM-1和ROB-1的携带情况。结果148株流感嗜血杆菌荚膜血清分型均为不可分型,未扩增出荚膜基因。菌株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呋辛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8.9%(102/148株)、40.5%(60/148株)、53.4%(79/148株)和56.1%(83/148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的耐药率最高,达91.9%(136/148株)。分离株对头孢曲松、美罗培南和左氧氟沙星100.0%(148/148株)敏感。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占64.8%(96/148株),基因型均为TEM-1。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β-内酰胺酶阴性菌株(χ2=123.222,27.973,70.273,均P<0.01)。结论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是当前儿童临床感染分离株的主要型别。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主要耐药机制为携带TEM-1基因。头孢曲松和美罗培南对流感嗜血杆菌保持着高度抗菌活性。

  • 标签: 流感嗜血杆菌 儿童 血清型 β-内酰胺酶 耐药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儿科住院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diarrhea,AAD)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02/2020-08月在某院儿科住院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有无AAD将患儿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可能引起患儿AAD的因素,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纳入的231例儿科住院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共有58例(25.11%)患儿出现AA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OR=0.685,95%CI:0.480~0.979)为儿科住院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AAD的保护性因素;抗菌药物使用时间≥5天(OR=1.435,95%CI:1.018~2.022)、二联用药(OR=1.468,95%CI:1.036~2.081),三联用药(OR=1.379,95%CI:1.021~1.861)、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OR=1.505,95%CI:1.096~2.068)及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OR=1.429,95%CI:1.018~2.006)为危险因素(P

  • 标签: 住院患儿 抗生素 相关性腹泻 影响因素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不同型别腺病毒感染临床特征,明确腺病毒分型的临床必要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9 022例次患儿呼吸道标本,经直接免疫荧光(DFA)和(或)核酸检测确定为腺病毒阳性者进行五邻体、六邻体及纤维蛋白基因扩增并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区分腺病毒型别。收集并分析腺病毒主要型别感染患儿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等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U检验、χ²检验进行型别间临床特征差异的统计学分析。结果9 022例次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腺病毒阳性检出率为4.34%(392例次),成功分型205例,其中男131例、女74例,年龄22.6(6.7,52.5)月龄,3型腺病毒阳性102例(49.76%),7型86例(41.95%),1、2、4、6、14、21型共17例。7型与3型腺病毒感染患儿临床特征比较,在出现喘息[10例(11.63%)比25例(24.51%)]、白细胞计数>15×109/L[4例(4.65%)比14例(13.73%)]、白细胞计数<5×109/L[26例(30.23%)比11例(10.78%)]、降钙素原水平>0.5 mg/L[43例(50.00%)比29例(28.43%)]、多肺叶浸润[45例(52.33%)比38例(37.25%)]、胸腔积液[23例(26.74%)比10例(9.80%)]、危重症腺病毒肺炎[7例(8.14%)比2例(1.96%)]比例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5.11、4.44、11.16、9.19、4.30、9.25、3.91,P=0.024、0.035、0.001、0.002、0.038、0.002、0.048);住院时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11(8,15)比7(5,13)d,Z=3.73,P<0.001]。结论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腺病毒感染以3、7型为主要型别。与3型感染比较,7型感染炎症反应更明显,肺部症状更重,住院时间更长,区分腺病毒型别具有临床必要性。

  • 标签: 儿童 呼吸道感染 人腺病毒 基因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检出情况、流行规律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10 51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病史及鼻咽分泌物,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RV。结果HRV总检出阳性率为14.2%(1 493/10 514),男、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6,P=0.157);2013年至2019年HRV各年检出率分别为9.7%、14.6%、19.1%、18.6%、18.1%、11.0%、11.4%,HRV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580,P<0.001);HRV全年散发,具有明显季节性,以夏秋两季检出率最高(6月~11月),其次为春季,冬季最低;28 d~6月龄、~2岁、~7岁、>7岁组HRV检出率分别为14.2%、15.5%、13.5%、9.8%,各年龄段HR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24,P<0.001);2岁以下儿童HRV阳性检出率较高(χ2=7.711,P=0.005)。HRV引起呼吸道感染可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以支气管肺炎为主(68.9%),其次为支气管炎(13.2%),混合其他病毒感染比HRV单一感染更易出现喘息及肺部啰音(χ2=9.483、10.821,P=0.024、0.013),混合支原体感染比HRV单一感染更易出现发热及大叶性肺炎(χ2=51.585、96.060,P均<0.001);57.8%患儿白细胞升高,CRP增高者(CRP>15 mg/ml)占15.6%,白细胞、CRP增高在2岁以下儿童更为明显(χ2=26.097、55.973,P均<0.001)。结论HRV是近七年来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重要病原之一,全年均可发生,流行高峰在夏秋季,2岁以下儿童多见,临床表现多样化,混合其他病原感染的患儿临床症状更重。

  • 标签: 儿童 鼻病毒 呼吸道感染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儿照顾者手卫生依从性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品管圈改进我院住院患儿照顾者手卫生依从性,纳入住院患儿照顾者267例,通过现况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等步骤实施。结果 开展品管圈后,运用SPSS25.0软件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患儿照顾者手卫生依从性由原来的40.4%提高到76.8%(P

  • 标签: 品管圈 住院患儿照顾者 手卫生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方案对小儿支气管肺炎住院患儿的就医成本和疾病知识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2月-2021年2月选取12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抽签分组法分为2组各60例。其中开展常规临床护理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开展优质整体护理患儿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和就医成本,同时对两组患儿进行干预前和出院时的疾病知识认知水平的调查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且就医成本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认知水平评分高于干预前和同期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不同护理方案 小儿支气管肺炎 住院患儿 就医成本 疾病知识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众所周知,音乐、尤其是莫扎特的作品可以改善一些生理参数,而噪音则有害。该研究旨在评估隔离环境噪声和(或)听音乐对住院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病程的短期影响。方法这是一项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将患儿分为三个干预组:1-莫扎特奏鸣曲、2-器乐、3-无声,音乐通过媒体播放器和隔音耳机播放。使用改良的Tal评分评估干预前后疾病的严重程度。结果研究共纳入70段音乐(莫扎特奏鸣曲n=23,器乐n=22,无声n=25)。三组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平均分数都下降了1分,从7.1分(CI 95%:5~9.2)下降至6.1分(CI 95%:4.3~7.9),P<0.001。三组之间的评分变化在干预前后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毛细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隔离儿科病房内的噪音可能是一种简单的非侵入性干预措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评估这种干预的长期影响以及音乐的具体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DCA循环结合心理干预在小儿内科住院患儿护理干预中的效果。方法:我院80例小儿内科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两组各40例均是随机划分,观察效果。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依从性较高(P<0.05)。结论:小儿内科住院患儿护理干预中采用PDCA循环结合心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满意度与依从性。

  • 标签: PDCA循环 心理干预 小儿内科 住院患儿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患儿合并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检查检验结果、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部战区总医院NICU住院、且检验出合并流感病毒感染的新生儿病例资料,对患儿临床症状、检查检验结果、治疗方法及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11例NICU住院患儿合并流感病毒感染,其中甲型流感2例、乙型流感9例;10例(90.9%)患儿出现呼吸道症状(需升级氧疗8例、并发肺炎7例、呼吸困难4例、呼吸暂停2例),7例体温波动(发热6例、低体温1例),5例有循环系统症状,5例有消化系统症状,3例有泌尿系统症状,8例合并其他全身症状(精神反应一般或反应差3例、黄疸加重3例、体质量下降3例、血糖增高2例、水肿和硬肿1例)。治疗上,采用静注人丙种球蛋白免疫治疗10例,血浆免疫支持治疗2例,帕拉米韦抗病毒治疗1例;8例升级氧疗,其中上调无创呼吸机参数或模式4例、上调鼻导管给氧浓度2例、无创改为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1例、鼻导管给氧改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1例;4例患儿接受抗休克和/或增强心肌收缩力治疗。结论NICU住院新生儿合并流感病毒感染以呼吸系统症状、发热为主要表现,并发肺炎比例高,多系统同时受累时常导致严重疾病状态,需采取综合支持治疗;应关注相关症状,尽早检测流感病毒,明确诊断、及时隔离是防止暴发的关键。

  • 标签: 流感病毒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9年我国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星状病毒(Astrovirus,AstV)感染的流行特点,为AstV腹泻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各监测哨点医院的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样本及临床信息。采用RT-PCR检测AstV,描述AstV感染的流行特征。结果采集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共4 918份,检测4 531份,AstV阳性检出率为5.30%,四川省AstV阳性检出率最低(1.23%),甘肃省AstV阳性检出率最高(14.36%);AstV在男性患儿和女性患儿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14%和4.52%,无明显性别差异(P>0.05);AstV感染无明显年龄、城乡差别和季节特征(P>0.05);AstV阳性病例中,常见临床表现为腹泻伴呕吐等症状,腹泻次数多为0~2次,粪便性状常为水样便。结论AstV是我国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的主要病原之一,临床诊疗时须予以考虑,需持续开展监测。

  • 标签: 病毒性腹泻 星状病毒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儿护理中采取俯卧位对其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的对象均为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儿,共90例,随机将患儿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即45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与护理,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仰卧位进行排痰护理,观察组采取俯卧位进行排痰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咳嗽缓解时间、气促缓解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PSQI评分的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儿采取俯卧位体位方式能取得良好效果,促进患儿的恢复,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其具有的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俯卧位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儿 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