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镜手术治疗阻塞及治疗前后阻力进行系统探讨。方法将2014年12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64例阻塞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方式的差异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32例;常规组采取开放式手术治疗,研究组采取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阻力的改善情况。结果通过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1.2%,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阻力有所改善,研究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取镜手术治疗阻塞,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降低阻力,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鼻阻塞 鼻阻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镜手术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局部注射浸润麻醉;麻醉准备;吸引器准备;常规手术器械和特殊器械的准备;术前要配备必要的抢救用药、可变换体位的多功能手术床和方便的通讯联络设备;配合镜手术麻醉时对手术护士的特殊要求;所有经熏蒸或浸泡的器械在使用前必须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清洗;巡回护士提前到位,检查仪器设备的性能,熟练掌握各条线路的连接方法,并能排除仪器的常见故障。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骨骨折复位的治疗方法。方法①50例骨骨折患者行单纯x线骨侧位拍片及冠状位CT检查的方法;②镜下骨骨折复位术与传统的骨复位术的对比治疗。结果镜下的方法获得良好复位。结论镜下骨复位术安全、有效,方法简便,复位准确,鼻腔损伤小,手术成功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内镜术 鼻骨骨折 鼻骨复位术
  • 简介:目的:探讨镜下行整形术产生的疗效与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88例行镜下行整形术的患者的整形治疗过程资料,并在12个月内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比治疗前后的临床证候积分。结果:经复诊与随访后,88例整形手术均成功完成,患者的偏曲等症状消失、通气顺畅、视野正常、未出现鼻中隔偏曲以及术后并发症现象,临床证候积分明显下降,手术效果满意度高。结论:采用镜下进行整形手术治疗方法,具有出血量少、操作快捷、术后并发症少以及安全实用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内镜 鼻整形术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镜下骨复位术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对206例闭合性骨骨折患者行镜下检查及骨复位,206例患者均可观察到骨骨折部位及31例伴有鼻中隔骨折,局部麻醉下复位183例,全身麻醉下复位23例。结果206例患者均一次治愈,随访5个月无复发。结论镜下骨复位术具有安全,有效,方法简便,复位准确,鼻腔损伤小的特点,有临床应用价值。镜技术是治疗骨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 标签: 鼻内镜 鼻骨骨折 鼻骨复位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阻塞在镜的手术干预治疗下效果。方法研究来自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的阻塞患者80例案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开放性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镜处理,而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阻力的治疗后改善情况上,观察组要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90%,对照组为72.5%。结论通过镜做阻塞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手术的创伤,提升手术恢复速度,同时具有较好的治愈率,更好的改善阻力情况,提升患者鼻部功能。

  • 标签: 鼻阻塞 鼻内镜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镜下源性头痛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63例源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镜下手术治疗源性头痛效果满意。结论镜下手术治疗源性头痛将最大限度地保留鼻腔及鼻窦的生理功能,纠正解剖结构异常。镜下手术治疗源性头痛优于传统方法。

  • 标签: 鼻内镜 鼻源性头痛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镜下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患者均经镜治疗,其中52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行鼻窦清除术,术中彻底清除病变组织;26例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行鼻窦清创术,将受累的鼻窦黏膜及骨壁广泛切除,术后使用抗真菌药物巩固治疗。术后6个月至1年随访78例病例均无复发。结论镜下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手术视野清楚,创伤小,并发症少,能彻底切除病变组织,伤口愈合快.复发率低,值得临尿推广。

  • 标签: 真菌性鼻-鼻窦炎 鼻内镜术
  • 简介:目的:评估镜下翻性乳头状瘤(NIP)切除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耳鼻喉科接受手术治疗,并诊断为翻性乳头状瘤的患者,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镜手术组(镜组)和传统手术组(传统组),每组50例,分别进行镜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并对患者进行2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复发、并发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术后随访2年,两组复发率比较无差异(x2=0.96,P〉0.05);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镜组,两组比较有差异(x2=4.16,P〈0.05);镜组患者手术满意度高于传统组,两组比较有差异(x2=5.02,P〈0.05)。结论:镜下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比传统开放手术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并且不会增加复发率,是治疗NIP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鼻内镜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镜手术治疗翻乳头状瘤患者的优质护理体会。方法对施行镜手术治疗的54例翻乳头状瘤患者开展优质护理。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54例患者中治愈51例(94.4%),局部复发3例。结论术前术后的细致优质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全程、全面、优质、专业化的护理服务,增进护患沟通,有效提高护理服务。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鼻内翻乳头状瘤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PD试验和结核抗体测定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2-2014年我中心门诊已确诊的53例结核病患者和同期间我中心门诊非结核患者21例作为对照,采用PPD试验和结核抗体测定患者阳性率。结果PPD试验和结核抗体测定结核病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88.7%和81.1%,两者无显著差异(χ2=1.178,P=0.278)。PPD试验和结核抗体测定结果的双阳性率达37.7%,准确率达94.3%。结论PPD试验和结核抗体测定对于结核病的测定准确率较高,两者联合测定可以减少漏诊率,进一步提高检测准确率,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PPD试验 结核抗体测定 结核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镜下揭盖术治疗前庭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3年-2013年98例前庭囊肿患者治疗过程行回顾性分析,9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8例行镜下揭盖术治疗前庭囊肿,50例行经唇龈沟前庭囊肿切除术。分析术中操作、术中损伤、手术时间、术后反应、出血情况、住院时间6项指标。结果镜下揭盖术治疗前庭囊肿较传统术式操作简单、术中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轻、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结论镜下揭盖术治疗前庭囊肿优于传统手术方式,适用于大部分前庭囊肿患者,值得推广。

  • 标签: 鼻前庭囊肿 揭盖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镜下行鼻腔泪囊黏膜吻合治疗泪管阻塞的近期及中期疗效。方法对85例(96眼)泪管阻塞患者经鼻腔行鼻腔黏膜瓣与泪囊黏膜瓣对位吻合治疗泪管阻塞性疾病,手术后定期随访分析其疗效,结果96只眼手术均一次成功,术后随访3个月,有效率为100%,1年随访有效率95.5%,并发症包括术中活动性出血及术后再阻塞等,结论在镜下行鼻腔泪囊黏膜吻合术是一种简单、安全及有效治疗泪管阻塞的方法)。

  • 标签: 鼻泪管阻塞 鼻内镜 泪囊鼻腔黏膜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前庭囊肿患者采取经镜改良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评析。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前庭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18例)和对比组(12例);对比组采用传统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镜改良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填塞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率,并用视觉模拟法(VAS)评测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5±1.7)min、术中出血量为(4.1±0.8)mL、术后填塞时间为0、术后VAS评分为(1.0±0.3)分,分别别与对比组的(31.7±3.8)min、(19.4±3.2)mL、(30.5±2.1)h、(5.2±0.8)分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经镜改良前庭囊肿切除术操作便捷,创伤小,术后不需填塞,且术后疼痛小,优于传统术式,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鼻前庭囊肿 鼻内镜 切除术
  • 简介:摘要脑脊液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颅底外科多发的疾病,对于传统的神经外科开颅修补手术来说,这种方式在临床当中的应用价值并不高。特别是在近些年来,镜技术不断地发展,从而使得镜下的脑脊液鼻翼修补术受到人们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并且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是十分突出的。本文主要对镜下的脑脊液鼻翼漏修补术的进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希望以此可以为临床的医学治疗工作提供有效地参考,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鼻内镜 脑髓液 鼻漏修补术 进展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