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老年机械小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90例机械小肠梗阻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的肠梗阻导管组(40 例)和经鼻胃管减压的鼻胃管组(50 例)。结果肠梗阻导管组患者留置时间为(91.0±33.5) h,短于鼻胃管组的(149.3±82.3)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3,P=0.002)。肠梗阻导管组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X线检查气液平消失时间及结肠造影剂显影时间均短于鼻胃管组[(55.9±40.9) h比(127.6±59.1) h,t=5.149;(69.8±42.3) h比(134.9±48.4) h,t=5.371;(104.3±35.1) h比(178.3±79.8) h,t=4.297;(106.2±36.6) h比(175.8±79.1) h,t=4.050;(101.4±37.3) h比(172.4±72.9) h,t=4.407,均P<0.05]。肠梗阻导管组住院时间短于鼻胃管组、药品费用少于鼻胃管组 [(8.1±3.8) d比(11.6±6.7) d,t=2.248;(8 236±5 451)元比(15 329±9 582)元,t=3.293,均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可快速有效缓解老年人机械小肠梗阻症状,提高保守治疗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肠梗阻 导管插入术 老年人 减压
  • 简介:【摘要】 目的:回顾分析应用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小肠梗阻的护理需求,总结护理经验用于指导临床诊疗。方法:2015年1月至2020 年1月我院共以应用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小肠梗阻156例,对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胃肠减压量(912± 205)ml/d,72h腹胀缓解率89.91%,5日内肛门恢复排气率59.85%,7日急性小肠梗阻缓解率94.02%,转手术治疗5.98%,术前平均住院时间(15±2)日,总住院时间(24±12)日;鼻咽部疼痛不适96.55%,导管相关并发症21.18%。结论:急性小肠梗阻患者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效果好,但患者鼻咽部不适几导管相关并发症较多,故临床护理需做基本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等。

  • 标签: 肠梗阻导管 急性小肠梗阻 护理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在婴幼儿粘连小肠梗阻中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到2015年12月间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7例粘连小肠梗阻患儿行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21例;年龄(343.3±279.7)d;既往腹部手术次数(1.1±0.6)次。术中顺行置管51例(76.1%),逆行置管16例(23.9%)。统计本组患儿术中情况、置管相关并发症及肠梗阻复发率。结果67例患儿均接受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院内死亡3例(4.5%)。其中1例为早产儿、极低体重儿,胎粪腹膜炎、肠穿孔患儿,术后家属放弃治疗,死于弥散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感染性休克;另2例均为早产儿、低体重儿、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术后家属放弃治疗,死于呼吸功能衰竭。余64例患儿术后平均禁食水时间2.6 d,平均置管时间21.6 d。除失访7例外,余5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8.3±12.5)个月。复发肠梗阻4例(7.0%),3例梗阻复发后均再次行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1例梗阻复发后行肠切肠吻合术、肠粘连松解术。4例均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长期随访均未再次出现梗阻复发。术后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2例(3.1%),包括拔管困难1例,给予分次拔除肠排列管;拔管后出现小肠套叠1例,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是治疗婴幼儿粘连小肠梗阻的有效手术方式,术后肠梗阻复发率及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婴儿 小肠排列术 小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急性机械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子。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住院治疗的487例成人急性机械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487例中,259例为绞窄小肠梗阻(绞窄组),228例为非绞窄小肠梗阻(单纯组)。绞窄组均经术中探查或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诊断;单纯组中167例经保守治疗痊愈而确诊,61例经术中探查确诊。比较两组术前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与体征(性别、年龄、腹痛、呕吐、压痛、反跳痛、肌卫等16项指标),CT检查常见征象(移行带、肠襻扩张征、肠壁密度增高征等15项指标),实验室检测指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水平等16项指标)共47项观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方程对47项指标进行分析,对导致绞窄小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子进行分析。结果两组47项术前指标比较, 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共15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分别是性别(χ²=4.35,OR=0.67)、反跳痛(χ²=170.98,OR=45.12)、肌卫(χ²=113.79,OR=29.32)、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3分(χ²=12.94,OR=51.58)、外周血白细胞计数≥9.5×109/L(t=6.19,OR=1.14)、血乳酸脱氢酶≥245 U/L(t=2.37,OR=1.00)、C反应蛋白≥8 mg/L(t=2.23,OR=1.01)、白蛋白水平≤40 g/L(t=2.04,OR=0.97)、肠系膜积液征(χ²=49.44,OR=5.40)、肠壁密度增高征(χ²=222.78,OR=62.66)、肠壁增厚征(χ²=43.81,OR=3.49)、腹水征(χ²=237.29,OR=43.01)、鸟嘴征(χ²=231.50,OR=56.62)、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征(χ²=242.65,OR=34.90)、缆绳征(χ²=224.79,OR=53.48)。对此15项指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肠系膜积液征(OR=12.94)、肌卫(OR=7.28)、腹水征(OR=6.42)、肠壁密度增高征(OR=4.30)、肠壁增厚征(OR=1.8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9.5×109/L(OR=1.14)共6项指标为发生绞窄小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素(均P<0.01),而男性(OR=0.50)则为保护因素。487例急性小肠梗阻患者中具有6个相关危险因素≤3个者260例,发生绞窄小肠梗阻59例(22.69%);具有≥4个相关危险因素者227例,发生绞窄小肠梗阻200例(88.11%)。结论对于成人急性机械小肠梗阻患者女性、腹水征、肌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以及CT影像呈现肠系膜积液征、肠壁密度增高征、肠壁增厚征等发生绞窄肠梗阻的可能大。

  • 标签: 肠梗阻 小肠 绞窄性小肠梗阻 危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急性机械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子。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住院治疗的487例成人急性机械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487例中,259例为绞窄小肠梗阻(绞窄组),228例为非绞窄小肠梗阻(单纯组)。绞窄组均经术中探查或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诊断;单纯组中167例经保守治疗痊愈而确诊,61例经术中探查确诊。比较两组术前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与体征(性别、年龄、腹痛、呕吐、压痛、反跳痛、肌卫等16项指标),CT检查常见征象(移行带、肠襻扩张征、肠壁密度增高征等15项指标),实验室检测指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水平等16项指标)共47项观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方程对47项指标进行分析,对导致绞窄小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子进行分析。结果两组47项术前指标比较, 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共15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分别是性别(χ²=4.35,OR=0.67)、反跳痛(χ²=170.98,OR=45.12)、肌卫(χ²=113.79,OR=29.32)、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3分(χ²=12.94,OR=51.58)、外周血白细胞计数≥9.5×109/L(t=6.19,OR=1.14)、血乳酸脱氢酶≥245 U/L(t=2.37,OR=1.00)、C反应蛋白≥8 mg/L(t=2.23,OR=1.01)、白蛋白水平≤40 g/L(t=2.04,OR=0.97)、肠系膜积液征(χ²=49.44,OR=5.40)、肠壁密度增高征(χ²=222.78,OR=62.66)、肠壁增厚征(χ²=43.81,OR=3.49)、腹水征(χ²=237.29,OR=43.01)、鸟嘴征(χ²=231.50,OR=56.62)、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征(χ²=242.65,OR=34.90)、缆绳征(χ²=224.79,OR=53.48)。对此15项指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肠系膜积液征(OR=12.94)、肌卫(OR=7.28)、腹水征(OR=6.42)、肠壁密度增高征(OR=4.30)、肠壁增厚征(OR=1.8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9.5×109/L(OR=1.14)共6项指标为发生绞窄小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素(均P<0.01),而男性(OR=0.50)则为保护因素。487例急性小肠梗阻患者中具有6个相关危险因素≤3个者260例,发生绞窄小肠梗阻59例(22.69%);具有≥4个相关危险因素者227例,发生绞窄小肠梗阻200例(88.11%)。结论对于成人急性机械小肠梗阻患者女性、腹水征、肌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以及CT影像呈现肠系膜积液征、肠壁密度增高征、肠壁增厚征等发生绞窄肠梗阻的可能大。

  • 标签: 肠梗阻 小肠 绞窄性小肠梗阻 危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9年1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7名粘连肠梗阻患者,分为比较组(27名)和研究组(30名)。比较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行肠梗阻导管治疗。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并分析。结果 比较组中15名显效(55.6%),6名有效(22.2%),6名无效(22.2%);研究组中24名显效(80.0%),5名有效(16.7%),1名无效(3.3%)。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6.7%(29/30)显著高于比较组77.8%(21/27),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肠梗阻导管 粘连性肠梗阻 临床效果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移植患者术后并发低位小肠不完全肠梗阻的护理效果。方法以肝移植术后并发低位小肠不完全肠梗阻患者78例开展研究,研究时间为2019年4月-2020年4月,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9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于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研究组明显更优(P

  • 标签: 综合护理 肝移植 低位小肠不完全性肠梗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生长抑素治疗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肠梗阻患者的有效。方法:本次研究的患者为: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肠梗阻患者;共76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19年6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进一步探究腹腔镜用于急性粘连小肠梗阻病人治疗的效果以及这种方法的临床作用,以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粘连小肠梗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病人分成两组。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降钙素原(PCT)及术后C反应蛋白(CRP)。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发现,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PCT、CRP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粘连肠梗阻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研究术后早期炎肠梗阻患者应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为研究时间范围,抽选样本为40例术后炎肠梗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方案划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样本各20例。对照组患者为基础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为优质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相关指标。结果:对比两组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炎肠梗阻患者采用经鼻插入行肠梗阻导管治疗期间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可缩短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提高治愈率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全面推广。

  • 标签: 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 炎性肠梗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炎肠梗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06月至2017年06月40例早期炎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总结。结果38例患者于保守治疗后2周内症状消失,平均治愈时间(12.8±2.5) d。另外2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无显著改善,进行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对术后早期炎肠梗阻患者应反复对其进行详细体格检查及必要相关检查,尽早做出诊断,以保守治疗为主,多可取得良好效果,对保守治疗无效、出现完全或绞窄肠梗阻及腹膜炎症状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 标签: 肠梗阻 炎性肠疾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炎肠梗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06月至2017年06月40例早期炎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总结。结果38例患者于保守治疗后2周内症状消失,平均治愈时间(12.8±2.5) d。另外2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无显著改善,进行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对术后早期炎肠梗阻患者应反复对其进行详细体格检查及必要相关检查,尽早做出诊断,以保守治疗为主,多可取得良好效果,对保守治疗无效、出现完全或绞窄肠梗阻及腹膜炎症状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 标签: 肠梗阻 炎性肠疾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综合护理应用,于粘连肠梗阻手术病人中的效果,以此为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挑选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90例入院诊治的粘连肠梗阻手术患者。所有试验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在此次研究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实行对照组基础护理之上,给予综合护理措施,比对与统计分析其试验数据。结果 经护理后,关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生活质量评分方面,研究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照其数据,能够得出,在粘连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中,选择实行综合护理措施,其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优越,更加适合被推广、应用。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手术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多发疾病之一,其防治是临床难点。外科手术虽然能解决梗阻的症状,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且容易因手术后腹腔粘连再次梗阻肠梗阻导管小肠内固定排列术,为预防术后粘连肠梗阻的发生提供了新思路。经肛肠梗阻导管的使用,为左半结肠恶性肠梗阻手术切除肿瘤后直接一期吻合肠管提供了可能,并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使用过程中随之而来的相关并发症也应引起足够重视,且需进行防治。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肠梗阻导管只是对肠梗阻保守治疗的一种方式,目前并不能完全取代手术,当经鼻肠梗阻导管置管成功后3 d、导管在肠腔内仍无明显下移或置管5 d以上,肠梗阻症状无明显改善,则仍需考虑手术治疗。

  • 标签: 肠梗阻导管 肠梗阻 预防 治疗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肠间质瘤伴肠梗阻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1月至2021年01月收治的小肠间质瘤伴肠梗阻患者64例,全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护理,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早期恢复情况,并比较两组对围手术期护理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早期恢复时间短于参照组,且患者对围手术期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肠间质瘤伴肠梗阻患者行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减少术后并发展影响,更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小肠间质瘤 肠梗阻 优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