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黏膜下注对于大多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等内镜治疗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生理盐水仍是使用最多的也是相对安全的黏膜下注液,但由于其不能维持较长黏膜抬高时间,对于较大病变需要反复注射。目前已经有了多种黏膜下注液的方案,其中包括甘油果糖溶液、葡萄糖溶液、透明质酸、纤维蛋白原、琥珀酰化明胶、羟乙基淀粉以及新型复合凝胶。笔者对这些不同黏膜下注液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分析了他们的优缺点。此外还简要分析了黏膜下注液中加入的肾上腺素和染料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展望。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下剥离 黏膜下注射 黏膜下注射溶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黏膜下注切除大肠息肉的安全性。方法对215例316枚大肠息肉经黏膜下注后再切除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所有病例均镜下完全切除,未并发严重的消化道大出血以及穿孔。结论经黏膜下注后切除肠道息肉,能够提高肠息肉内镜下治疗的安全性,是治疗结肠息肉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黏膜下注射 大肠息肉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频电切结合黏膜下注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方法:选定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患结肠息肉患者84例开展本次课题研究,依据就诊单双号将患者分入常规组和实验组,治疗方式分别采取高频电刀切除术和高频电切结合黏膜下注,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治疗安全性及术后相关指标数据。结果:经比较,实验组治疗实施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于常规组,(P<0.05),统计两组术后相关指标,实验组各项数据比较常规组可见显著治疗优势性(P<0.05)。结论:将高频电切与黏膜下注进行结合,对结肠息肉进行临床治疗,能够有效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性,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 标签: 高频电切 黏膜下 注射 治疗 结肠息肉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黏膜下注塞替派对非肌层侵犯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选择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非肌层侵犯膀胱癌患者66例,随机分为注射组和常规组,各33例。注射组:先在膀胱镜下将塞替派注射到肿瘤基底部和膀胱黏膜下,30min后行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切除术(PKRBt),术后1周起用卡介苗(BCG)27mg定期行经尿道膀胱灌注;常规组:PKRBt+BCG灌注。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期内注射组肿瘤复发5例,复发率15.2%;常规组复发9例,复发率27.3%,两组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黏膜下注塞替派、PKRBt、BCG灌注联合治疗非肌层侵犯膀胱癌具有简单易行、安全、不良反应少、费用低等优点,为有效降低非肌层侵犯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实用方法。

  • 标签: 膀胱肿瘤 药物疗法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肿瘤复发 局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65岁。因"间断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2周"入院。泌尿系B超检查示膀胱右侧壁低回声实性占位2.4cm×1.9cm,考虑膀胱癌。泌尿系CT检查示膀胱右上壁结节状软组织影,大小约2.0cm×1.8cm,考虑膀胱癌可能性大。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可见部分异型性尿路上皮细胞。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右侧壁大小约2cm菜花样肿物,表面有钙化,基底宽。

  • 标签: 膀胱部分切除 术后肿瘤复发 黏膜下注射 膀胱灌注 沙培林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颞部皮下注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对眼科复方樟柳碱颞部皮下注的患者,采用垂直进针法注射并进行观察。结果患者顺利接受颞部皮下注治疗,注射进针时患者疼痛减轻。结论垂直进针颞部皮下注患者恐惧心理减轻,疼痛减轻,患者对该项操作依从性较好。

  • 标签: 垂直进针 颞部皮下注射 护理
  • 简介:摘要本研究选取巴拿马小型猪进行体内实验,比较3.3%羧甲基淀粉钠(SCMS)溶液和上市产品Eleview™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影响。结果显示黏膜下注3.3% SCMS溶液所形成的黏膜抬举高度和维持效果优于Eleview™。3.3% SCMS注射组中,ESD所需注射液总量、黏膜切除时间均低于Eleview™组,且整块切除率更高,出血情况更轻。两组的成功切除率、穿孔、创面愈合、注射液残留、病理分析等均未见明显差异,表明3.3% SCMS溶液是一种较为有效、安全的黏膜下注液。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羧甲基淀粉钠 黏膜下注射 泊洛沙姆188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黏膜下注分离技术辅助针状电极剜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T)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7例NMIB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三组:其中行传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患者设为对照组(23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TUERBT)患者设为观察A组(21例),行黏膜下注分离技术辅助针状电极剜除术患者设为观察B组(23例)。比较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三组患者的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膀胱刺激征等手术并发症情况及术后二次活检阳性率和预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B组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膀胱冲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膀胱刺激征及血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A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膀胱冲洗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B组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及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观察A组(均P<0.05)。观察B组和A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活检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黏膜下注分离技术辅助针状电极剜除术治疗NMIBT相比TURBT和TUERBT更加安全有效,且并发症较少,复发率低,设备门槛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膀胱肿瘤 吡柔比星 针状电极 膀胱切除术
  • 简介:下注法以往的教科书中的要求为:左手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角,过瘦者可提起注射部位的皮肤,迅速将针头的2/3刺入,放开左手固定针柱,抽吸无回血,即可推注药物,注射完毕,以棉球轻压进针处,快速拔针。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感到教科书中的皮下注

  • 标签: 皮下注射法 教科书 注射部位 注射器 皮肤 针头斜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膜下注曲安奈德联合介入治疗对结核性气道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 ,将 2015年 1月~ 2018年 4月我院收治的结核性气管支气管狭窄患者 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 ,分别 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介入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黏膜下注曲安奈德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 9个月 ,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结束 3月、 9月时观察患者主要气道直径、气促指数、空腹血糖、临床症状及安全性。结果:在治疗结束 3个月 ~9个月的观察期内 ,在改善气促、扩张气道等方面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黏膜下注曲安奈德联合镜下介入治疗结核性气道狭窄是一种方便、经济、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黏膜下注射 曲安奈德 介入治疗 结核性气道狭窄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膜下注曲安奈德联合介入治疗对结核性气道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15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结核性气管支气管狭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介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黏膜下注曲安奈德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9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结束3月、9月时观察患者主要气道直径、气促指数、空腹血糖、临床症状及安全性。结果在治疗结束3个月~9个月的观察期内,在改善气促、扩张气道等方面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黏膜下注曲安奈德联合镜下介入治疗结核性气道狭窄是一种方便、经济、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黏膜下注射 曲安奈德 介入治疗 结核性气道狭窄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改进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的方法,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方法选择使用低分子肝素的病人86例,随机分为改进组和对照组,各43例,改进组在注射前不用排气,针筒内留有0.1mL空气、垂直进针注射、30s间期注射及3~5min压迫时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排气注射法。观察两组病人注射部位有无皮下出血及出血程度。结果改进组出血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出血程度轻。结论采用改进注射方法可降低病人穿刺部位的出血发生率。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注射方法 皮下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切+黏膜下注对结肠息肉治疗价值。方法:以随机方式划分本院住院登记60例结肠息肉患者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行常规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切+黏膜下注,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皮质醇及去甲肾上腺素等后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炎症反应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无痛肠镜 高频电切 黏膜下注射 激反应 炎症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可注射性人胎盘胶原的理化性质及临床应用特点。方法将实验豚鼠随机分为两组,并将浓度为8mg/ml及30mg/ml的两种胶原分别注于两组豚鼠的皮下和皮内,以生理盐水作对照。实验鼠分别在注射后1、3、5、7、14、28、49、91、196天作大体观察和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显示可注射性人胎盘胶原不引起明显的过敏反应及炎症反应。注入宿主皮内后,能较长期稳定留存,并逐步被宿主的自身胶原替代,共同进入宿主的生命代谢过程。它还能使真皮的胶原纤维增加,真皮增厚,延缓了真皮的衰老。结论可注射性人胎盘胶原在整形美容外科中作为改善皮肤衰老中出现的皱褶及修复皮肤浅表凹陷性缺损具有实用价值。

  • 标签: 可注射性 人源型 胶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二次经尿道电切加术中粘膜下注吡柔比星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首次接受电切术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每周进行1次灌注治疗,6周后延迟至每月1次,治疗1年,观察组术后5周左右进行二次经尿道电切加术中粘膜下注吡柔比星,后续治疗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情况,以及大量出血、电切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都取得了成功,膀胱肿瘤切除率达到了100%,在随访期间内,观察组仅有8例患者复发,占22.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48.57%)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电切术相比,二次经尿道电切加术中粘膜下注吡柔比星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同样安全、有效,肿瘤的复发率更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二次经尿道电切 粘膜下注射 吡柔比星 表浅性膀胱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