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下注射病人的心理护理

/ 1

结膜下注射病人的心理护理

李玉莲丁萍

李玉莲丁萍(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内蒙古包头01404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7-0321-02

结膜下注射法是眼科常用的一种局部给药的治疗途径,临床应用很广。如各类型的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巩膜炎等。特别是顽固性炎症,用结膜下注射法既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又能节省用药及费用,因此它是眼科局部给药的一种重要方法。

1临床资料

2005-2007年我科收治198例jiaomyan

虹膜睫状体炎。其中男87例,女111例,均单眼发病,年龄7-72岁。根据病情分别给予地塞米松2mg或/庆大霉素2万U、病毒唑50mg等药物行结膜下注射,注射疗程平均5-10天,个别病情较重的疗程达15天,均收到满意效果。

2注射方法

2.1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照明条件良好。

2.2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滴0.5%-1%地卡因或2%利多卡因于结膜囊做表面麻醉,每3min/次共2-3次[1]。

2.3取1毫升注射器,右手持针,左手用无菌棉签拉开下睑,必要时用开睑器或眼睑拉钩,嘱患者向注射一侧的相反方向注视,注射部位多选下穹隆部,避开血管。若角膜疾患,注射部位宜靠近病变部位(角膜周围)。有特殊情况按所需部位进行。

3心理护理

3.1消除忧虑怀疑心理,由于文化层次不等,年龄不同,有些患者未听说有眼球内注射,只知道有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心里十分恐慌,担心将眼睛打坏,宁愿打针(肌肉)输液也不结膜下注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给病人讲解结膜下注射给药较全身给药的优点;药液经巩膜渗透和局部血液循环进入眼内,因而在眼内的浓度比其他给药途径为高,维持时间长,消炎效果好[2]。

3.2不易透过血—眼房水屏障的药物,用此法给药较全身给药法效果好,用量小,可避免全身长期大量用药所产生的毒副作用[2]。注射局部获得物理及化学的双重刺激,因而眼球血管扩张,组织代谢旺盛,抗病毒能力增强,可促进炎症消散及药物的吸收。让患者充分认识到结膜下注射的优点及疗效。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忧虑、恐慌的心理以取得很好的配合。

3.3讲解眼睛在人体器官中的重要性,眼部疾病对视力的危害程度,及不同治疗途径对预后的影响。

3.4麻药滴在所注射的部位,注射时嘱病人放松,尽可能做到播放一些病人喜欢听的轻音乐或歌曲,与病人沟通,年龄小的讲故事转移其注意力,以热情的言辞和不厌其烦的解释,消除紧张心理,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取得配合。

3.5严格无菌操作,做到轻、稳、准,达到一次注射成功,不给病人多注射一次,减少不必要的创伤及疼痛。

4.体会

通过我们对以上病例的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使患者了解了结膜下注射的优点,卸掉了思想包袱,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严格无菌操作,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无一例造成其他部位损伤及并发症发生,愈后均良好。

参考文献

[1]李美玉.现代眼科诊疗手册.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2]邓慧娟.结膜下注射法简介.中级医刊,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