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感染易感个体侵犯皮肤和外周神经,晚期可致残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是受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性难题。由于该病可致畸残,人们对该病的恐惧和偏见一直存在,将麻风病一直视为“不治之症”,直到20世纪40年代砜类药物的发现和使用,麻风病才成为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目前,麻风病的药物治疗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包括氨苯砜、利福平、乙硫异烟胺等,但是中药在麻风的预防、诊疗以及护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中药治疗麻风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 中药 麻风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麻风结节性红斑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 2018 年 5月 -2020年 5月来我县麻风病治疗定点医院 治疗的 3 例 麻风结节性红斑反应的患者进行研究,患者以选择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即为单独西医治疗组( 1例)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2例),对比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来看,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 2例患者疗效佳,分别有 1例显效与 1例有效,单独西医治疗组的 1例患者判定为治疗有效。就两组患者的治疗见效时间与症状消退时间来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平均治疗见效时间与症状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单独西医治疗组,两组数据差异对比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 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麻风结节性红斑反应能帮助患者改善其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麻风结节性红斑反应 治疗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麻风结节性红斑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 2018 年 5月 -2020年 5月来我县麻风病治疗定点医院 治疗的 3 例 麻风结节性红斑反应的患者进行研究,患者以选择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即为单独西医治疗组( 1例)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2例),对比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来看,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 2例患者疗效佳,分别有 1例显效与 1例有效,单独西医治疗组的 1例患者判定为治疗有效。就两组患者的治疗见效时间与症状消退时间来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平均治疗见效时间与症状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单独西医治疗组,两组数据差异对比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 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麻风结节性红斑反应能帮助患者改善其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麻风结节性红斑反应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浙江武康疗养院由始建于1887年的杭州广济麻风医院演变而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浙江省麻风病防治中心。现居疗养院的麻风病患(休养员)大多于20世纪60年代陆续进院。由于氨苯砜单疗法的局限和生活条件艰苦,休养员需要长期接受隔离治疗,从事集体生产。改革开放后,疗养院的医疗和生活水准得到显著改善,社会治疗取代隔离治疗,休养员逐渐融入社会;联合化疗的推广缩短了疗程,也大大降低了麻风畸残率;政府持续加大对麻风病人的财政补助,他们的生活来源基本得到保障;广泛普及的麻风防治知识也使麻风病人逐渐摆脱了被"污名化"的困境。在"后麻风时代",武康疗养院由注重疾病治疗转向加强病人的心理建设,其职能从隔离防疫转向休憩养老,麻风病人的身份也从"病人"转变为"休养员"。这一系列的变迁反映了麻风防疫事业由防治向养老转变过程中的人文关怀与"去污名化"的价值引导。

  • 标签: 麻风病 麻风休养员 武康疗养院 口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