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 眼镜头视角广,但图像存在严重的桶形畸变,要使用图像的信息就需要对图像进行校正。球面透视投影模型的图像校正算法原理简单、实现方便,且视觉效果改善显著,但存在丢失图像周边物景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通过引入系数来量化选定的缩小区域,再予以加权算法,有效保留图像所有信息,提高了校正图像的质量。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增加算法运行时间前提下,改进算法能够有效改善图像校正效果,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 标签: 鱼眼图像 球面投影模型 缩小系数 校正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华 刘祖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25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中心 眼科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410008 长沙,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眼科 厦门眼科中心 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 福建省眼科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361102
  • 简介:摘要亚洲干协会(ADES)是亚洲地区影响力最大的干研究学术组织。在国际泪液与表协会(TFOS)2007年发布的DEWSⅠ、2017年发布的DEWSⅡ等干诊疗指南文件的基础上,ADES进一步结合亚洲干人群的特点对干的定义、诊断、分类及治疗方法进行了7年的系统研究,于2020年形成了新的亚洲干分类共识。亚洲干共识的发布有助于眼科医生和患者对干发病机制的理解,使得干的诊断、分类和治疗的可操作性更具体、可行,促进了干精确性治疗研究的进展。2017年ADES在The Ocular Surface发布的《关于干定义和诊断的新观点:ADES的共识报告》及2020年在Eye and Contact Lens发表的《关于干分类的新观点:ADES的建议》是亚洲地区干诊疗的指导性文件,本文对这2个文件中关于亚洲干的新定义、诊断、分类及治疗共识进行详细解读,为广大眼科医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理论和知识提供帮助。

  • 标签: 干眼 共识 定义 诊断 分类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周动静脉畸形(arteriouvenous malformation, AVM)新的临床分型和探讨相应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血管瘤与脉管畸形中心就诊,并完成治疗的32例周AVM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14例,年龄10~55岁,平均30.4岁。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及动脉供血病灶特点将AVM分为3型:1型为单侧动脉供血,视网膜中央动脉未累及;2型为双侧动脉供血,视网膜中央动脉未累及;3型为单侧或双侧动脉供血且视网膜中央动脉累及,3型根据患视力情况可分为3a及3b亚型,3a型为视力存在,3b型为视力消失。1型患者采用超选择Onyx胶栓塞动脉远端病灶供血动脉后再行无水乙醇栓塞治疗;2型患者通过双侧超选择Onyx胶栓塞动脉远端病灶供血动脉后再行无水乙醇栓塞治疗,加手术治疗;3a型患者采用无水乙醇介入联合手术治疗,3b型患者采用眼球剜除术及眼眶重建。结果本组32例,1型6例,治疗疗程为1~5次,平均2.1次;治愈5例,好转1例,发生轻微并发症(浅表组织坏死),1例自行愈合。2型8例,4例介入治疗的患者,疗程为1~7次,平均2.5次,治愈3例,好转5例,其中1例发生轻微并发症(浅表组织坏死); 4例手术治疗的患者,3例采用扩张皮瓣修复,1例局部皮瓣修复,总体疗效治愈1例,好转3例,无手术相关并发症。3a型13例,治愈3例,好转10例,其中2例患者出现介入相关轻微并发症,浅表组织坏死,后自行愈合;1例患者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皮瓣部分坏死,坏死区域较小予换药处理后瘢痕愈合。3b型5例,治愈2例,好转3例,其中1例患者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皮瓣部分坏死,坏死部分通过植皮修复缺损。结论周动静脉畸形的分型对于治疗策略的选择有指导意义,联合采用无水乙醇介入、神经介入技术和整形外科修复技术治疗周AVM,可在并发症最少的情况下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动静脉畸形 眼周 分型 无水乙醇 介入栓塞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近视是屈光不正的情况之一,是当今社会小学生患病率较高的眼部疾病,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小学生近视的发生涉及遗传、环境、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多方面的影响,为降低小学生近视的发病率,学校、家庭、社会及小学生自身需共同努力,针对近视发生的各危险因素实施落实各预防策略

  • 标签: 小学生近视成因预防策略
  • 简介:内容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学会学习”。

  • 标签: 学习方法 数学思维 自主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的原因以及治疗,以期为继发性青光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 60例 2018年 6月 -2019年 12月期间 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因外伤导致的继发性青光的患者,对其导致眼部受伤的原因、患者受伤之后的临床症状以及治疗的方法和治疗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60名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之后发现,导致患者继发性青光外伤有钝挫伤、穿通伤、化学性外伤,临床症状有前房的积血、炎症性的粘连、晶状体的异位,治疗的方法有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治疗的效果较好, 60名患者中有 56例患者的眼压恢复正常,眼压未完全恢复正常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的有 4例。 视力显著提高52名, 4名有所提高, 3名无明显提高 ,1名视力下降。 结论:外伤所致的青光具有多种原因,但是多是由眼部外伤导致患者的眼内积导致眼压的升高,但是经过药物和手术治疗,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治疗期间进行积极处理,能较好的恢复患者的功能。

  • 标签: 眼外伤 继发性青光眼 原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SITA Faster视野策略在青光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诊断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共72名测试者视野报告资料,其中正常人28人56,青光患者44例86,在正常人与青光患者中评估视野策略SITA Standard(SS)与SITA Fast(SF)、SS与SITA Faster(SFR)策略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便捷性。收集并记录被测试者每每种策略完成所需时间、视野指数(VFI)、平均缺损(MD)与模式偏差概率图中视野缺损概率<5%、<2%、<1%、<0.5%的缺陷点数量进行差异性、相关性和一致性检验。结果合并的总人群中,使用SF和SFR策略相对SS的标准化使用时间分别为(64±13)%和(44±10)%。在正常人和青光患者中,使用SS与SF策略、SS与SFR策略的VFI和MD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合并的总人群中,使用SS与SF策略、SS与SFR策略的VFI值和MD值均呈正相关(均r=0.99,P<0.01)。在正常人和青光患者中,使用SS与SF策略、SS与SFR策略的VFI、MD值一致性均较好。对模式偏差概率图中相应概率点数的比较结果显示,正常人群中使用不同视野策略的缺陷点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相关性和一致性均不高;青光患者中,除使用SFR策略模式偏差概率图P<0.5%缺陷点数比SS策略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8,P=0.02)外,青光患者使用不同策略的缺陷点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和一致性均较高。结论使用SFR策略较SF和SS策略节约了更多的检测时间,以SS为检测标准,除模式偏差图有部分差异之外,其检测的差异小,检查结果基本一致。

  • 标签: 青光眼 视野检查 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一名70岁男性患者,左前额出现痛性水疱样皮疹2天,伴左眼红肿疼痛。皮疹出现前3天,他曾感到左前额刺痛。临床诊断为眼部受累型带状疱疹。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眼外伤救治技术进步和经验不断积累,我国濒危外伤的救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既往需要摘除的外伤无光感,约30%可以获得解剖修复并恢复光感以上视力。探查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内解剖结构修复理念的提出、形成和不断推广,已使相当数量的外伤无光感得到挽救。但由于多种因素制约,在外伤无光感的救治过程中仍需对Ⅰ期合理处理和Ⅱ期适时眼内解剖修复进行规范化。为了进一步明确并规范复杂外伤无光感的救治原则和方法,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外伤学组经过反复认真讨论,达成共识性意见,以供眼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使用。(中华眼科杂志,2020,56:815-819)

  • 标签:
  • 简介:摘要干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病因众多,发病机制复杂,病情反复是其主要特点。既往认为泪液渗透压升高及表炎症是导致干的重要因素,最新的研究提出免疫反应及神经异常也参与了干的发病机制。随着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断探索,相应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完善。目前主要包括物理、药物、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占重要地位。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将治疗干的药物分为两大类。其一增加泪液质量,改善泪膜稳定性:包括泪液替代治疗(补充水液成分、黏蛋白成分、脂质成分的人工泪液,以及维生素类制剂、自体血清等),促泌剂(促水液分泌剂以及促黏蛋白分泌剂)及omega-3脂肪酸补充剂;其二针对病因治疗,改善表微环境:包括糖皮质激素类滴眼液、非甾体类抗炎药、免疫抑制剂、黏附因子抑制剂、其他新型抗炎模式、抗生素、重建微生态平衡、抗氧化剂、神经保护剂等。(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331-339)

  • 标签: 干眼 药物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主导和非主导与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PACG)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确诊为双眼慢性PACG患者44例88。采用卡洞法检查双眼的主导别,分为主导组和非主导组;采用眼部A型超声测定双眼的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轴长度以分析双眼解剖的对称性;通过视野平均缺损评估慢性PACG中的严重,并分析慢性PACG严重与主导和非主导的关联性。结果慢性PACG患者主导组和非主导组视力(LogMAR)分别为0.39±0.24和0.43±0.29,前房深度分别为(2.53±0.26)mm和(2.54±0.29)mm,晶状体厚度分别为(4.96±0.31)mm和(4.92±0.33)mm,轴长度分别为(22.58±0.61)mm和(22.73±1.11)mm,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43、-0.797、1.867、-1.345,均P>0.05)。主导组垂直杯盘比为0.55(0.40,0.80),明显小于非主导组的0.80(0.63,0.90);主导组视野平均缺损为-6.54(-16.70,-3.85)dB,明显小于非主导组的-18.77(-28.19,-8.55)dB;主导组眼压为21.00(17.00,27.75)mmHg(1 mmHg=0.133 kPa),明显低于非主导组的24.50(19.00,36.25)mmHg,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81、-3.528、-2.126,均P<0.05)。慢性PACG青光严重在非主导上的发生率为84.09%,高于主导的1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09,P<0.001),非主导与慢性PACG的严重的关联性较强(Pearson列联系数r=0.563)。结论慢性PACG的严重程度与非主导的关联性强于主导

  • 标签: 青光眼 主导眼 严重性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玻璃酸钠滴眼液点对中重度干及无干者IOL-Master 700生物测量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招募2018年8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眼科门诊就诊的中重度干患者作为中重度干组,同期选取无干者作为无干组,每组各40例,均以右眼为试验。所有受试者分别于质量分数0.1%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前、点后5、10及15 min行IOL-Master 700生物测量,分析2个组玻璃酸钠点眼前后不同时间轴长度(AL)、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曲率、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的变化。结果中重度干组CCT、K1和K2均大于无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重度干组玻璃酸钠滴眼液点后5 min和10 min,AL、CCT及IOL度数较点眼前增大,K1较点眼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点后5 min,17.5%(7/40)中重度干患者的IOL度数增大0.5 D。点后10 min,22.5%(9/40)的中重度患者IOL度数增大0.5 D或1.0 D。点后15 min,各IOL-Master测量参数与点眼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干组点后5 min AL和CCT较点眼前增大,IOL度数较点眼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点后10 min及15 min,AL和CCT较点眼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但IOL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点后5~10 min IOL-Master生物测量中重度干患者IOL度数增大,点后5 min内无干者IOL度数减小,该结果对临床上IOL-Master的正确使用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干眼 人工泪液 白内障 IOL-Master 人工晶状体度数
  • 简介:摘要黏蛋白是泪膜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功能可分为分泌型黏蛋白和跨膜型黏蛋白。分泌型黏蛋白主要由结膜杯状细胞分泌,功能包括维持泪膜稳定性、清除及抗菌作用、保护眼表;跨膜型黏蛋白主要由表上皮细胞表达,承担泪膜稳定性的维持、屏障及信号转导功能。黏蛋白质和量的异常都会引起泪膜稳定性下降,进而导致干的发生,而干可导致表上皮完整性破坏,进而加重黏蛋白的异常。黏蛋白的检测手法包括泪液蕨样变检查法、表染色法、印迹细胞学检测、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泪膜破裂模式检查及黏蛋白定量测定。临床上改善黏蛋白分泌的药物有P2Y2受体激动剂和黏蛋白分泌激动剂两类。眼科临床医生应了解表组织中黏蛋白的基本特征及功能,关注目前眼科黏蛋白的临床检测方法及其与干的关系,跟踪或参与黏蛋白相关研究和黏蛋白异常型干的精准诊疗研究,并更好地对混合型干、中重度干或免疫相关干进行综合治疗。

  • 标签: 黏蛋白 杯状细胞 干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外伤继发青光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近几年诊断为外伤继发青光的患者,损伤类型为钝器打击、化学刺激等,共计60例,患60,按1:1的配对比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研究组接受小梁切除术,对照组接受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对比(1)两组手术前后眼压及视力情况。(2)两组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情况。结果:(1)两组手术前眼压及视力情况比较无差异(P

  • 标签: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 小梁切除术 眼外伤 继发青光眼
  • 作者: 元力 万博 鲍永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15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眼病与视光医学研究所 视网膜脉络膜疾病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学院 100044 万博为硕士研究生,现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眼科 10114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近视人群中双眼间近视度数及散光度数大小与主视分布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就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近视门诊的1 503例双眼近视患者。记录患者的主觉验光球镜度数和柱镜度数,使用卡洞法确定主视别,比较主视和非主视的近视屈光度数,分析主视分布与双眼间近视度数及散光度数差异的关系。采用配对t检验及χ²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 503例双眼近视患者中男性527例,女性976例;年龄17~49岁,中位数为24岁;右眼主视者992例(66.00%),左眼主视者511例(34.00%)。主视的球镜、柱镜度数分别为(-5.01±1.91)、(-0.70±0.68)D,非主视的球镜、柱镜度数分别为(-5.10±1.99)、(-0.76±0.73)D,主视与非主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76,4.319;均P<0.01)。双眼等效球镜度数(SE)差值绝对值(|ΔSE|)≤0.50 D、0.50 D<|ΔSE|≤1.00 D、1.00 D<|ΔSE|≤2.00 D及|ΔSE|>2.00 D患者中,较低近视度数为主视的比例分别为49.37%(355/719)、51.10%(163/319)、58.48%(100/171)、65.56%(59/90);|ΔSE|越大,较低近视度数为主视的比例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1.588,P=0.009)。当|ΔSE|≤0.50 D时,双眼柱镜度数差值绝对值(|ΔCyl|)≤0.25 D、0.25 D<|ΔCyl|≤0.50 D及|ΔCyl|>0.50 D患者中,较低柱镜度数为主视的比例分别为53.94% (89/165)、65.66%(65/99)、69.70%(46/66),|ΔCyl|越大,较低柱镜度数为主视的比例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6.414,P=0.040)。结论近视人群双眼中较低近视程度更多表现为主视,这种相关性随着双眼间近视度数(SE)和散光度数差异的加大而增强。(中华眼科杂志,2020,56:693-698)

  • 标签: 近视 散光 屈光,眼 优势,眼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