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低血软病又称为“棉酚中毒”。与食用粗制棉籽油引起慢性中毒有关。癔病瘫痪的发生一般多有明显的精神因素,多见于青年女性,二者瘫痪的特点明显不一样,血及心电图等有助于鉴别。

  • 标签: 低血钾软病 癔病性瘫痪 鉴别浅析
  • 简介:摘要讨论低性周期瘫痪病人发作期对心肌、骨骼肌的影响,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血浓度、肌力、肌酶水平,心电图改变和肌电图改变对低性周期瘫痪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低钾性周期性瘫痪 心肌 骨骼肌 心电图 肌电图
  • 简介:摘要大脑瘫痪是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不可逆转脑损伤所致中枢神经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我国发病率估计在0.2—2‰,每年新增病例约4.6万。其中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各约占55%和25%。此二型为骨科矫形手术主要对象。对于经严格正确的功能锻炼或肌腱手术,关节畸形改善不明显的患儿可考虑行骨科矫形治疗,以改善身体稳定性和肢体功能。

  • 标签: 大脑性瘫痪 骨科矫形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婴儿脑瘫患儿进行早期诊断。方法患儿常规进行围生期高危因素、Vojta反射、脑干诱发电位、智能、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36例婴儿具有高危因素的16例(57%)、Vojta姿势反射异常28例(100%)、听觉诱发电位异常2例(2/6,33.3%)、头颅CT或MRI异常13例(46.4%)、智商低下3例(3/6,50%)。结论Vojta姿势反射检查对于早期诊断ZKS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合围生期的高危因素等项检查可提高其特异性。

  • 标签: 婴儿 脑瘫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总结了85例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和护理体会,包括康复运动功能训练和智力语言功能训练、家庭指导训练、日常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认为早期有针对的做好脑瘫患儿的综合康复措施和护理,采用医院康复结合家庭训练相配合,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使患儿最大程度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 标签: 小儿 脑性瘫痪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脑瘫痪语言障碍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小儿脑瘫语言障碍采用语音训练、听理解训练、口语表达治疗。结果经康复训练治疗年龄越小,疗效,总有效率85%。结论通过对小儿脑瘫言语障碍患者合理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早治疗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小儿脑性瘫痪 语言障碍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瘫痪患儿头颅CT检查结果,为脑瘫患儿进行临床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至8月入我院治疗的75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行CT检查后,对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75例脑瘫患儿中,CT检查结果中表现异常者51例,异常率68.0%;CT异常表现脑软化、脑积水、硬膜下积液、脑萎缩、脑裂畸形、脑皮质发育不良例、基底节钙化、白质钙化、脑室扩大、蛛网膜囊肿、巨脑回等;临床不同分型脑瘫患儿中的CT异常率不同;有合并症脑瘫患儿CT异常率高于无合并症患儿。结论在对脑瘫痪患儿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中,头颅CT检查至关重要。

  • 标签: 脑性瘫痪患儿 头颅CT 检查 分析
  • 简介:目的:探索制作稳定且成功率的大鼠脑卒中痉挛瘫痪模型。方法:分别运用文献报道的电损毁内囊法及线栓法制备大鼠脑卒中痉挛模型。结果:电损毁内囊法造模失败,且在改变内囊定位、减小电流量及刺激时间后动物死亡率仍然为100%;线栓法造模存活动物神经系统损伤症状评分、肌张力评分均符合要求,成活率为80%。结论:线栓法制作大鼠脑卒中痉挛瘫痪模型较稳定,且成功率,有一定的可行

  • 标签: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 线栓法 电损毁内囊法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低型周期瘫痪的患者诊治加以总结,提高对低型周期瘫痪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低型周期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因其发病原因,机制不清,常由于累及呼吸肌、心脏而致死,补是治疗的关键,故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 标签: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临床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周围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针刺6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5例周围面瘫患者经针灸治疗,痊愈60例好转5例。结论针刺治疗周围面瘫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且经济实用,几乎无毒副作用。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针灸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脑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脑瘫痪患儿,使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观察子午流注针法治疗治疗脑瘫痪的疗效。结果30例脑瘫患儿中,显效16例(53.33%),有效11例(36.67%),无效3例(10%),总有效27例,总有效率为90%。结论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脑瘫痪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子午流注 脑性瘫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情志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康复指导等)对周围面瘫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2010-2011年收治的周围面瘫患者137例,在常规治疗下合理运用中医护理,回顾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本组137例患者,平均住院日13天,痊愈15例,显效120例,有效2例,无效0例,治愈率11%,总有效率100%。结论正确运用中医护理对提高周围面瘫治愈率和减少后遗症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中医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电针刺激患侧面部穴位,观察患侧面部肌肉跳动情况,来判断周围面瘫预后。方法取患侧面部下关与地仓一组穴位接一组电针仪电极,选用连续波形,频率3Hz,急性期用轻刺激,恢复期电刺激以耐受即可。电刺激后,面部跳动情况可观察到面部跳动全面;跳动局限;无跳动。结果71例患者中电刺激面部跳动全面的有56例,痊愈50例,好转6例;跳动局限的有12例,痊愈3例,好转9例;无跳动的有3例,好转1例,无效2例。将痊愈的称为预后佳,将好转和无效的称为预后差,将跳动局限和无跳动的合称为跳动不全面,进行统计学处理,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刺激患侧面部穴位,观察患侧面部肌肉跳动情况,能够判断周围面瘫的预后跳动全面的预后佳,跳动局限尤其无跳动的预后差。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阑尾周围脓肿的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方法选择阑尾周围脓肿患者43例,切除阑尾,局部正确处理。结果40例愈合良好,3例经处理后愈合良好。选择阑尾周围脓肿患者14例,保守治疗,9例治愈,5例未能有效控制,行手术治疗后愈合良好。结论阑尾周围脓肿行I期手术治疗较保守治疗更为积极、有效。

  • 标签: 阑尾 周围脓肿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周围神经选择切断治疗脑瘫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回顾收治的380例脑瘫患者,根据痉挛部位不同,选择相应周围神经进行部分切断,包括腰骶段脊神经后根、坐骨神经、闭孔神经和胫神经。结果术后痉挛缓解率100%,其中82例患者肌力下降,142例患者出现肢体麻木、感觉减退,随访期间,均见好转。随访6个月至3年,随访期间痉挛缓解率为95%。95%患者行走步态好转。结论周围神经选择切断术是治疗脑瘫下肢痉挛的安全、有效的神经外科方法。

  • 标签: 周围神经 脑瘫 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找出常见病因,总结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发病病因。结果病因从多到少依次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65%),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6.7%),肾小管酸中毒(8.3%),用糖皮质激素后(3.4%),柯兴氏综合征(3.4%)原因不明(3.4%)。结论低性周期麻痹常见原因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 标签: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性周期麻痹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45例低性周期麻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原发性低性周期麻痹27例,继发性18例,其中继发于甲亢者13例,肾小管酸中毒3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例,发病前多有明显诱因,多在夜间及凌晨清醒后发病,经口服及静脉补、补充门冬氨酸镁后全部患者肌力恢复正常。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低性周期麻痹抢救成功的关键,补充门冬氨酸镁是重要措施。

  • 标签: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