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张菡偌 白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兰州 730000;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血液病专科中心,兰州 730050,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血液病专科中心,兰州 730050
  • 简介:摘要2019年美国血液学会年会关于各阶段多发性骨髓的临床研究有较全面地报道。文章对高危冒烟型多发性骨髓(HR-SMM)、新诊断多发性骨髓(NDMM)及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RRMM)的治疗,特别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的关键研究进行介绍,以指导临床选择更好的治疗方案,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数为Ⅰ~Ⅱ期研究,并且观察时间尚短,需要通过长期随访及扩大样本的Ⅲ期研究结果进一步确定各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治疗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MM)患者骨髓细胞膜表面Notch1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9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38例MM患者,同时选取18例轻度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M患者初诊时(治疗前)、缓解期(治疗中达最好疗效的时期)、进展期(疾病进展期)骨髓细胞表面以及对照组正常浆细胞表面Notch1表达水平。分析疗效,并对MM患者各期与对照者Notch1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38例MM患者中,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6例(15.8%),完全缓解14例(36.8%),非常好的部分缓解10例(26.3%),部分缓解6例(15.8%);2例(5.3%)在第1个疗程结束后死亡,故36例患者进行了Notch1检测。MM患者初诊时、缓解期、进展期骨髓细胞表面及对照组正常浆细胞表面的Notch1表达率分别为(13.1±3.9)%、(2.7±1.2)%、(5.4±1.7)%、(2.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1.4,P<0.01),MM患者初诊时、进展期Notch1表达率高于缓解期(均P<0.01),而缓解期骨髓细胞表面Notch1表达率高于对照组正常浆细胞表面Notch1表达率(t=2.219,P=0.038)。结论Notch1信号通路在MM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检测Notch1对MM的监测、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浆细胞 Notch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多发性骨髓的要点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金域医学研究所有限公司实验诊断室2019年1-6月确诊的多发性骨髓患者14例(男性6例,女性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要点,随访14例确诊患者治疗后疾病转归。结果14例患者中,血红蛋白最低为47 g/L,最高105 g/L,平均73 g/L;患者年龄范围54~85岁,平均67岁。根据欧洲血液学会议分型标准确诊为小浆细胞型(Ⅰ型)4例,幼浆细胞型(Ⅱ型)6例,原浆细胞型(Ⅲ型)2例,网状细胞型(Ⅳ型)2例。确诊对症治疗后,14例患者症状、体征、血常规相关检验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好转,骨髓细胞百分比均下降或明显下降,符合部分或完全缓解的标准。结论多发性骨髓患者常伴有贫血,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部分患者起病慢、首发症状不明显、无典型体征,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可检出异常浆细胞,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多发性骨髓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浆细胞 白血病,浆细胞 骨髓检查 红细胞 贫血 诊断,鉴别 体征和症状 回顾性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IgE型多发性骨髓非常罕见,预后不良。本文结合文献复习报告一例IgE-κ型多发性骨髓诊断及治疗过程,通过规范治疗,获得了较好反应。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IgE
  • 简介:摘要多发性骨髓的生物学异质性使患者临床预后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根据预后因素进行危险度分层从而实现个体化治疗相当关键。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预后标志物不断更新,从最初的Durie-Salmon分期和国际分期体系(ISS)到细胞遗传学和荧光原位杂交,并进一步随着基因表达谱和二代测序、蛋白质组学和糖代谢组学领域的发展逐渐深入。但日新月异的技术和临床实际应用仍存在一定偏差,"双打击"或"三打击"骨髓的提出,在识别超高危患者上有一定优势,相信未来随着更多预后分子标志和用于治疗反应预测标志物的发现,多发性骨髓的精准预后分层将日益成熟。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多发性骨髓(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第2位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目前仍无法治愈。随着新药不断问世及检测手段的提高,MM的诊断和治疗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次指南修订中增加了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治疗部分及相关注意事项,在难治复发性MM部分增加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强调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适合移植患者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指南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多发性骨髓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随着靶向治疗、CART细胞免疫、自体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新方法的引入,多发性骨髓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期有了显著提升。同时,针对多发性骨髓的诊断技术,尤其是深层次的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的要求不断提升,对临床检验方法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多发性骨髓的诊断、预后评估标准和实验室检查方法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实验室技术 预后
  • 简介:摘要骨髓和转移均为脊柱常见的恶性病变,它们的临床症状和影像表现相似。当患者仅以腰痛就诊时,正确的诊断对患者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尤为重要。作者从CT、PET-CT和MRI在多发性骨髓及转移鉴别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脊柱 多发性骨髓瘤 转移瘤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降低多发性骨髓患者便秘的发生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我院多发性骨髓患者 60例,随机分为 2组,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显效 12例,有效 23例,护理有效率 87.5%,对照组显效 2例,有效 24例,护理有效率 65.0%, P< 0.05。②观察组便秘发生率 30.0%,重度便秘几率 16.7%,对照组便秘发生率 75.0%,重度便秘几率 46.7%, P< 0.05。③观察组疾病认知( 15.3±2.4)分、健康认知( 14.2±1.8)、自我护理( 15.3±3.3)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④观察组一般健康( 82.5±12.0)分、社会状况( 84.5±14.3)分、心理状况( 81.3±14.0)分以及躯体状况( 80.9±11.0)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综合护理能有效降低多发性骨髓患者便秘发生率,值得肯定。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便秘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多发性骨髓患者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80例医院收治多发性骨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量表(VAS评分)和卡氏评分(KP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症状以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两组护理前VAS评分与KP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护理后VAS评分以及KP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的实施能够改善多发性骨髓患者的疼痛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护理 多发性骨髓瘤 疼痛
  • 简介:摘要多发性骨髓(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性疾病。蛋白酶体抑制剂(PI)的应用使MM的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中伊沙佐米是新一代PI,在临床研究中体现出了其在一线治疗、维持治疗和复发难治患者治疗中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主要体现在延长无进展生存期、较低的外周神经不良反应及长期用药无蓄积毒性等方面。文章综述了伊沙佐米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临床研究及不良反应,以期为MM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伊沙佐米 口服 蛋白酶体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的效果,为治疗多发性骨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挑选我院于2017年10月~2020年5月接诊治疗的66例的多发性骨髓病患,应用双盲均等法则平均设定33例的参照组和33例的实验组,参照组应用常规的化疗药物治疗模式,实验组应用以硼替佐米为主的治疗模式,通过比照两组的治疗数据及相关指标,分析应用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相比于参照组病患要显然更加优异,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多发性骨髓的研究中,应用以硼替佐米为主的治疗模式,可以获取更佳的疗效,不良反应显然降低,病患的日常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均有所提升。

  • 标签: 硼替佐米 多发性骨髓瘤 静脉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伊沙佐米治疗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的疗效。方法:以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的时间基准,收集保山市人民医院10例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及研究主体,根据动态随机分组法,分成研究组5例,参照组5例。研究组给予伊沙佐米治疗,参照组给予常规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总有治疗效率。结果:参照组的总有治疗效率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 伊沙佐米治疗 常规化疗 总有治疗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分泌型(M蛋白阴性)多发性骨髓(MM)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7年11月收治的1例不分泌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存在典型高钙、肾功能不全、贫血、骨质破坏,乳酸脱氢酶显著升高,血和尿中无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胸腔积液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高度提示浆细胞,最终经骨髓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证实为不分泌型MM。结论不分泌型MM临床较罕见,极易漏诊误诊,若合并胸腔积液,胸腔积液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可为疾病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流式细胞术 免疫表型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Ki-67在初诊多发性骨髓(MM)患者骨髓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24例初诊MM患者的骨髓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骨髓细胞中Ki-67的表达情况。使用X-tile软件选取Ki-67的cut-off值并将患者分为Ki-67高、低表达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及生存情况。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法进行单因素、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共纳入124例初诊MM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根据Ki-67阳性细胞占异常浆细胞的比例量化Ki-67表达,以20%为cut-off值分组,阳性细胞比例<20%属低表达组[97例(78.2%)],阳性细胞比例≥20%属高表达组[27例(21.7%)]。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i-67高表达组总缓解率(ORR)为59.3%(16/27),低表达组为83.5%(8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0,P=0.007)。Ki-67高表达组中达非常好的部分缓解+完全缓解率为33.3%(9/27),低表达组为66.0%(64/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97,P=0.002)。Ki-67高、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分别为12.0和31.0个月,3年PFS率分别为10%和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P=0.002);中位总生存(OS)时间分别为39.0和56.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Ki-67高表达是影响PFS(HR=3.592,95% CI 1.921~6.719,P<0.01)及OS(HR=3.511,95% CI 1.537~8.022,P=0.00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Ki-67高表达是影响初诊MM患者疗效及生存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Ki-67指数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输血对首次诊断多发性骨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6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的 76例首次诊断多发性骨髓患者为对象展开回顾性分析,将接受输血的 38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将未接受输血的 38例患者设为参考组;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状况。结果:患者是否输血与患者的 OS、 PFS均无显著关系,不是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否使用沙利度胺是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首次诊断多发性骨髓患者来说,输血对于患者的预后影响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沙利度胺药物能 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输血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并发带状疱疹的护理方法,对比使用 阿昔洛韦和 1%聚维酮碘湿敷治疗时的疗效。 方法 对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72例 多发性骨髓并发带状疱疹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36例采用 阿昔洛韦药物治疗,观察组 36例采用 1% 聚维酮碘湿敷治疗,配合其他护理方法,统计两组患者 3d、 6d、 10d的治疗率、治疗期间症状改善情况和预后患者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在 3d、 6d、 10d的治疗有效率为( 52.7%、 72.2%、 94.4%),对比组在 3d、 6d、 10d的治疗有效率为( 33.8%、 55.6%、 69.4%),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要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在症状改善的几个维度上,时间均小于对照组,疱疹治愈平均时间为 7.02±3.29 d,小于对照组 8.32±2.63 d( 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观察组 100%,对照组 97.2%( P<0.05)。 结论 多发性骨髓并发带状疱疹是一种免疫力低下引起的病毒感染,需要从药物治疗、饮食运动、个人卫生、心理护理等多方便综合性护理,采用聚维酮碘进行药物治疗,疗效优于阿昔洛韦,值得推广。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带状疱疹;阿昔洛韦;聚维酮碘 【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methods of multiple myeloma complicated with herpes zoster, and to compa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yclovir and povidone iodine. Methods 72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complicated with herpes zoster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9,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yclovir,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olyvidone iodine, combined with other nursing methods, the treatment rate of 3d,6d and 10d was counted, the improvement of symptoms during treatment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ith prognosis.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52.7%、 72.2%、 94.4%, and that in the contrast group was 33.8%、 55.6%、 69.4%.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time wa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in several dimensions of symptom improvement, the mean cure time of herpes was 7.02±3.29 d, and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two groups was 8.32±2.63 d in the control group,10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97.2%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Multiple myeloma complicated with herpes zoster is a kind of virus infection caused by low immunity, it needs more convenient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re from drug treatment, diet exercise, personal hygiene, psychological care and so on. 【 Key words】 multiple myeloma; herpes zoster ;Acyclovir; Povidone Iodine 多发性骨髓 (MM, Multiple Myeloma)[1-2]是骨髓中浆细胞异常增生引起的一种恶性肿瘤,其表现主要为血液中异常免疫球蛋白增多,临床上表现为溶骨性疾病 [3]。由于患者免疫细胞存在缺陷,极易发生细菌和病毒感染,产生并发症 [4]。带状疱疹为其中的一种。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 [5],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如护理不当会加重皮损,造成病后留疤,加重患者痛苦 [6-7]。临床上常采用阿昔洛韦或 1%聚维酮碘湿敷进行处理 [8]。本院在 2018-2019年纳入 72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药物处理,观察组采用 1%聚维酮碘湿敷处理,配合以其他护理方式,对比两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来自于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在本院就诊的 72例多发性骨髓并发带状疱疹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36例为 2018年 1月至 12月入院患者,观察组 36例为 2019年 1月至 12月入院患者。其中对照组男 16例,女 20例,年龄范围为 ,平均年龄 (47.8±2.32)岁;观察组男 18例,女 18例,年龄范围为 ,平均年龄 (48.6±3.03)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疱疹发病部位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除外用药物处理方面不同以外,其他方面如治疗方案,病房环境卫生、饮食运动调节、疼痛护理、心理护理、个人卫生护理和出血预防均采取相同的护理方法 [9]。详述如下:( 1)药物处理。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软膏处理。疱疹出现初期,采用碘伏消毒患处后,涂抹阿昔洛韦软膏,每日 3-5次。观察组每日用聚维酮碘湿敷 20分钟, 3到 6次,避免水泡破裂,对于大的水泡影响到患者功能体位,或者肘窝等易破位置,消毒局部,采用 1ml注射器从下方抽出水泡,避免擦破引发感染,出现溃烂的水泡可以采取 1%聚维酮碘湿敷后,采用紫外线治疗仪照射消毒,灭菌,每日一次。( 2)病房环境卫生。带状疱疹的起因是因为多发性骨髓化疗导致的免疫力下降,病菌侵入,抵抗力不足所致,因此应特别注意病房的卫生。应以 500mg/L的氯消毒溶液擦拭桌椅,病床,器具等;诊室应保持通风,地面经过严格消毒。护理人员在操作时,应戴上口罩、手套等,确保操作无菌化。带状疱疹病人应该严格隔离,防止传染性扩散。( 3)饮食运动护理。为增强患者抵抗力,鼓励患者多吃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易消化的食品,同时每日应大量饮水,以抵消化疗对患者造成的肾功能受损、尿酸过高等副作用。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适当进行运动,增强免疫力。( 4)个人卫生护理。保持衣着宽松、透气,应多着棉质材料,少穿化纤尼龙质料衣物,减少因为摩擦加重患处细菌感染;在病床上采取合适体位,避免造成患处压迫性损伤。应特别注意不要因伤口结痂而去抓挠、挤压而造成创口破损或二次感染。( 5)疼痛护理。带状疱疹患者普遍伴有一定疼痛 [10],在更换纱布和湿敷处理时,动作应轻柔,避免撕扯;指导患者使用一些技巧如音乐疗法或意向疗法,分散注意力,减轻痛感;指导患者保持合适的体位,减少因体位造成的患处疼痛。( 6)心理护理。由于多发性骨髓疾病的确诊和化疗对患者造成的心理上的压力,加上带状疱疹对皮肤的损坏,患者极易陷入焦虑、紧张的情绪当中。应关爱患者,适当引导,增加患者对于疾病及并发症的认识,加强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 7)预防出血。由于多发性骨髓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极易发生全身性的出血 [11]。应密切关注患者身体指标,在血小板 时应保持绝对性的卧床,防止牙龈出血、不能抠鼻,避免静脉穿刺。 1.3 观察指标 ( 1)统计两组多发性骨髓合并带状疱疹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 3d、 6d、 10d治疗情况,对比其疗效。( 2)在治疗期间统计两组患者停出新疹时间、疱疹减少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疱疹结痂时间、疱疹愈合时间,进行对比。( 3)满意度调查表包含几个维度:医院环境及卫生情况、医护人员专业水平、及时响应患者需求、与患者互动情况、指导的全面性。在患者出院时由患者进行评定,分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率 =(非常满意例数 +比较满意例数) / 总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 SPSS20.0软件进行检测分析,以 (n,%)标识统计资料,同时 采取 表示 , 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取 t检验,以 P< 0.05或 P< 0.001代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 3d、 6d、 10d后的疗效对比 两组 多发性骨髓合并带状疱疹患者中,对照组 3天治疗有效率为 38.8%,低于观察组 52.7%( P <0.05) ;对照组 6天治疗有效率 55.6%,低于观察组 72.2%( P <0.05) ;对照组 10天治疗有效率 69.4%,低于观察组 94.4%( P <0.05)。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在 3d后疗效的比较( n=36例 %) 组别 痊愈 有效 无效 并发感染 有效率 对照组 5( 13.9) 9( 25) 15( 41.7) 3( 8.3) 14( 38.8) 观察组 8( 22.2) 11( 30.6) 12( 33.3) 2( 5.6) 19( 52.7) χ2 3.576 P值 0.001 表 2 两组患者在 6d后疗效的比较( n=36例 %) 组别 痊愈 有效 无效 并发感染 有效率 对照组 10( 27.7) 10( 27.7) 13( 36.1) 3( 8.3) 20( 55.6) 观察组 13( 36.1) 13( 36.1) 9( 25) 1( 2.8) 26( 72.2) χ2 4.190 P值 0.001 表 3 两组患者在 10d后疗效的比较( n=36例 %) 组别 痊愈 有效 无效 并发感染 有效率 对照组 16( 44.4) 10( 27.7) 8( 22.2) 2( 5.6) 25( 69.4) 观察组 20( 56.7) 14( 38.9) 2( 5.6) 0( 0) 34( 94.4) χ2 5.324 P值 0.001 2.2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的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在停出新疹时间、疱疹减少时间、疼痛缓解的时间、疱疹结痂时间、疱疹愈合时间几个维度上,对照组时间均长于观察组 (P<0.05)。见表 4。 表 4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对比分析( n=36, ) 组别 停出新疹时间 (d) 疱疹减小时间 (d) 疱疹结痂时间 (d) 疼痛缓解的时间 (d) 疱疹愈合时间 (d) 对照组 3.03±1.21 3.12±3.24 5.29±3.34 4.32±2.64 8.32±2.63 观察组 2.54±4.22 3.07±3.24 4.87±5.25 3.42±2.76 7.02±3.29 t 3.25 4.61 1.76 5.33 2.25 p <0.05 <0.05 <0.05 <0.05 <0.05 2.3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观察组为 100%,要稍高于对照组 97.2%( P <0.05);见表 5。 表 5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n=36例 %) 组别 十分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率 对照组 25( 69.4) 10( 27.8) 1( 2.8) 35( 97.2) 观察组 25( 69.4) 11( 30.6) 0( 0) 36( 100.0) χ2 2.214 P值 0.02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化疗过程中白细胞数量降低,机体抵抗能力差,极易并发感染其他疾病如带状疱疹 [12]。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皮肤病,是由一种急性疱疹病毒引起的,其初始症状是珍珠链样簇集型疱疹,如不经过治疗,可在短时间内转化为水泡,水泡破裂溃烂会引起继发性感染,加重病情 [13]。有研究表明,阿昔洛韦在治疗病毒性疱疹方面,有很大疗效,应用较广 [14]。 1%聚维酮碘湿敷作为另一种治疗疱疹的手段,其疗效逐渐被认可 [15]。本研究中,选取多发性骨髓并发带状疱疹患者各 36例,分别用作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 1%聚维酮碘湿敷进行治疗,其他护理工作均相同 [16],在治疗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和患者满意度。其结果是,观察组在 3d、 6d、 10d的治疗有效率为( 52.7%、 72.2%、 94.4%),对比组在 3d、 6d、 10d的治疗有效率为( 33.8%、 55.6%、 69.4%),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要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在症状改善的几个维度上,时间均小于对照组,疼痛缓解时间为 3.42±2.76,小于对照组 4.32±2.64,疱疹治愈平均时间为 7.02±3.29 d,小于对照组 8.32±2.63 d( P<0.05),也即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要比对照组快,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的时间要快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观察组 100%,对照组 97.2%( P<0.05)。由统计数据可知, 1%聚维酮碘湿敷在对带状疱疹的治疗过程中,要优于阿昔洛韦。聚维酮碘由聚维酮和碘结合而成,在应用在带状疱疹病毒治疗中,能迅速释放出大量游离碘,能碘化病毒或细菌细胞胶质,使得病毒及细菌蛋白酶被氧化失活而丧失复制能力,从而杀灭细菌和病毒,且能维持较长时间。 综上, 1%聚维酮碘湿敷在多发性骨髓并发带状疱疹的治疗中,疗效优于阿昔洛韦,伤口处疼痛缓解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均比阿昔洛韦快,配合其他护理工作,能够快速杀灭病菌,获得较好的患者满意度,是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Yoon YH, Cho WI, Sen SJ. Case of multiple myeloma associated with extramedullary cutaneous plasmacytoma and pyoderma gangrenosum.[J].Int J Dermatol,2006,45(5):594-597. [2]Requena L. Specific cutaneous involvement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A clinicopathological,immunohistochemical and cytogeneti study of 40 cases. [J].Actas Dermosifiliogr,2005,96(7):424-440. [3]叶任高,沈清瑞 . 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 [ M ]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 : 310. [4]沈志祥,欧阳仁荣 . 血液肿瘤学 [ M ] . 北京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 : 429-430. [5]陈妍蓉 . 带状疱疹疼痛原因的评估与护理对策 [J].当代护士, 2004(4): 27. [6]李红 . 整体护理模式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分析 [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8,37(11):5057-5062 [7]董立群 . 护理干预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3(50):78-79. [8]仲迪,陈君英,周瑾碘伏治疗白血病口腔溃疡病人的临床观察 [J]中华护理杂志, 1999, 34(7): 438 [9]刘捷 , 杜净红 , 汪延斌 . 舒适护理在带状疱疹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 [J]. 中外医学研究 ,2018,16(25):52-54. [10]马擂 , 冀春萍 , 赵鸿 . 综合干预护理对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疗效以及神经疼痛程度的影响 [J]. 山西医药杂志 ,2017,46(24):3077-3079. [11]周秀华 . 内外科护理学 [ M ] . 北京 :北方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 2214. [12]Jegou J, Derancourt C,Coindre JM, et al. Skin location of multiple myeloma mimicking a vascular tumor.[J]. Ann Dermatol Venereol,2001,128(6-7):753-755. [13]朱璇璇 . 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疼痛管理及护理进展 [J]. 全科护理 ,2018,16(36):4516-4519.. [14]张晓冰 .微波配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 20例疗效观察 [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3, 25(12):316. [15]朱美朵 .聚维酮碘湿敷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J] .护理研究 ,2004,18(5A):820 [16]刘捷 , 杜净红 , 汪延斌 . 舒适护理在带状疱疹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 [J]. 中外医学研究 ,2018,16(25):52-54.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