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和评价应用钻花结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1例采用钻花结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随访3~18个月,平均(7.1±5.1)个月,1例感染,1例切口裂开,锁骨骨折均获得了临床愈合,临床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2.5±0.7)个月。结论应用钻花结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锁骨中段骨折 重建钢板 骨折固定术 骨移植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自体在锁骨骨折中的疗效及治疗价值。方法 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期间我科收治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自体术。术后1、3、6、12个月复查X线,观察患者的康复及骨折愈合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收集情况。结果,随访持续了一年,一年后,所有患者都实现了愈合,没有并发症。观察组和对照组总疗效分别为95%和92.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两组数据不同,术中出血量与术中持续时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采集的量与常规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锁骨 粉碎性骨折 切开复位 钢板 内固定 自体骨泥 植骨
  • 简介:目的:比较内镜下犬上颌窦内提升与不的成效果。方法:随机将6只比格犬(共12侧上颌窦)分为2组,A组为上颌窦内提升+即刻种植(3.5mm×8mm),B组为上颌窦内提升+Bio-Oss(0.8mL)+即刻种植(3.5mm×8mm)。利用CT、Micro-CT以及组织学评价2组术后上颌窦内和种植体周围成情况。采用SAS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A组术后即刻、3个月的CT数据重建上颌窦内成体积和密度显著低于B组。Micro-CT和组织学切片均证实,A组的成仅在种植体周围的下部,而中部和上部未见明显骨质;而B组的种植体周围均包绕着适量骨质。2组中上部和中部新面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部新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颌窦内提升不时仅在窦底有一定量的新形成,为了达到良好的术后和远期效果,建议在行内提升术时适当植入骨粉。

  • 标签: 上颌窦内提升 植骨 成骨
  • 简介:摘要在临床与关节结核病中,脊柱结核所占比例最高。因其多累及青壮年男性患者,其对家庭及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担。目前,脊柱结核通常需要手术治疗。移植和内固定相结合的治疗模式是目前国内外主要的治疗模式。本文主要从胸腰椎结核颗粒与块状的目的、疗效等方面进行回顾性介绍,为临床胸、腰椎结核的外科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腰椎,结核,块状骨,颗粒骨
  • 简介:背景:对于成人CroweⅢ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考虑到臼杯覆盖率和翻修时骨质缺损的风险,在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时利用提升储备量是明智的。目的:探讨成人CroweⅢ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在全髋关节置换中,利用自体颗粒结合打压治疗髋臼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40例(45髋)成人CroweⅢ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其中男8例,女32例,年龄31-68岁,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过程中,全部采用于真臼处加深髋臼、旋转中心内移和下移的方法,利用自体颗粒结合打压技术修复髋臼缺损。术后随访观察髋关节Harris评分、肢体长度、旋转中心位移、假体覆盖率及并发症等。结果与结论:术后平均随访32.7个月,所有患者髋臼旋转中心都恢复(接近)正常,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假体周围感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髋关节假体稳定,性覆盖良好,处可见整合、骨质硬化带消失,未见螺钉断裂、假体周围透亮线等,患髋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患侧肢体长度平均延长(2.31±0.18)cm,假体覆盖率为78.1%,治疗后旋转中心水平距离与垂直距离明显低于治疗前(P=0);结果表明在成人CroweⅢ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全髋关节置换中,采用自体颗粒结合打压修复髋臼缺损,可有效恢复髋臼覆盖率,维持臼杯初始稳定性并增加储备量,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人工假体 自体颗粒打压植骨 骨泥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 简介:目的:讨论骨膜鱼鳞状治疗骨折不愈合的效果。方法:随访采用鱼鳞状内固定治疗骨折延迟愈合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对其中11例随诊平均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其中2例切口感染,1例患肢关节屈曲受限。结论:本方法简单易行,骨折愈合率高,经济实用,是治疗骨折不愈合时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骨不连 鱼鳞状植骨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跟板联合同种异体治疗跟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跟骨折患者3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计算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6例,对照组选择跟钛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同种异体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优良率进行比较,对照组低于治疗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跟骨折采用跟板联合同种异体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借鉴和使用推广。

  • 标签: 跟骨骨折 同种异体骨植骨 跟骨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跟板联合同种异体治疗跟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跟骨折患者2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盲选平均分方法将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给予跟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跟板联合同种异体治疗。手术后跟踪随访12个月,并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①患者手术后优良率对比,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②患者手术后MARYLAND评分指标对比,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③患者手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应用跟板联合同种异体治疗跟骨折的疗效显著,手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跟骨板 同种异体骨植骨 跟骨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跟骨折予以跟板与同种异体联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8例跟骨折患者,选取时段为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采用抽签分组方式进行平均分组,其中予以跟板与同种异体治疗的44例患者命名为实验组,而予以跟板治疗的44例患者命名为对照组,治疗后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经过1年的随访,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较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Maryland评分明显较优,两组对比差异均P<0.05,形成了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跟骨折予以跟板与同种异体联合治疗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跟骨骨折 同种异体骨植骨 跟骨板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开放性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行开放性颗粒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5例接受开放性颗粒治疗的开放性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实施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等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25例患者创面均成功修复,骨折均顺利愈合,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接受开放性颗粒治疗的患者实施精心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骨缺损 开放性颗粒植骨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刮除术治疗孤立性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囊肿采用病灶清除加内固定治疗。结果: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切口一期愈合,无功能障碍及复发。结论:刮除术治疗囊肿效果较好。

  • 标签: 骨囊肿 手术治疗 植骨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磷酸钙水泥与自体治疗SanderⅢ型跟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3年5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42例SanderⅢ型跟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结合自体治疗,观察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结合磷酸钙水泥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内固定结合磷酸钙治疗SanderⅢ型跟骨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磷酸钙骨水泥 自体骨植骨治疗 SanderⅢ型跟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板联合同种异体治疗跟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入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跟骨折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两组均予以跟板内固定,观察组联合同种异体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aryland评分及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跟板联合同种异体治疗跟骨折疗效肯定,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跟骨骨折 跟骨板 同种异体骨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体开放疗法在胫骨感染性缺损的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2例胫骨感染性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应用自体开放,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2例患者中,治疗后5周游离植皮的患者共计4例,且其创面均完全闭合,治疗后10周创面得以愈合的患者共计38例;本组中,性愈合的患者共计41例,其愈合的平均时间为(7.3±1.5)个月,出现感染复发现象的患者共计1例,未良好愈合。结论在胫骨感染性缺损的治疗中,自体开放疗法的效果显著,属于一种行之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胫骨感染性骨缺损 自体骨开放植骨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