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减少类似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方法对我科成立到现在近一年的5例不良事件的原因、类型、发生时间及与护士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规章制度的落实、核心制度的执行、工作流程的规范、护士责任心不强、缺乏经验有关。结论加强安全风险管理、核心制度落实、重视工作流程的改进,强化低年资护士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护士的整体风险防范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途径。

  • 标签: 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湿免疫科出现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和诊断的方式。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以来,FUO案例通过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检测、病理学检测、影像学检测、临床或治疗反应观察等的诊断方法。结果通过多种诊断方式,可以得到的情况为30例FUO病患中,除了未治疗的为1例,最终确诊为FUO的为25例,确认率为84%;感染后,干燥综合症为9例(31.25%),炎症综合征为4例(12.5%),成人STILL病为4例(12.5%),肌炎4例(12.5%),布氏杆菌病2例(6.25%),大骨节病2例(6.25%),混合结缔组织病4例(12.5%),出院但没有确诊的为6例(18.75%)。结论通过临床的工作,占大比例的FUO通过多种诊断方式,可以确诊出来,并分析出FUO的具体原因。针对已经被确诊为FUO的患者,可以等体温稳定以后出院,但为了保险起见,也可以选择保持随诊,待进一步检查存在的其它隐藏疾病

  • 标签: 不明原因发热患者 诊断 风湿免疫 病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与类风湿因子(RF)检查在临床诊断类风湿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行ASO、RF检查患者的患者1361例,分析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男性ASO的阳性率高于女性,且阳性率受季节的影响相对较小。女性RF的检查阳性率高于男性,冬季的呈阳性的患者明显高于夏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O阳性检查结果无明显周期性变化,RF冬季阳性率明显较高,两种检查结果显示男女阳性率存在差异。

  • 标签: 类风湿疾病 抗链球菌溶血素&ldquo O&rdquo 类风湿因子 临床诊断
  • 简介:美同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和免疫生物学家发现,吃得太咸不仅会让血压升高,还会导致一系列自体免疫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如多发性硬化症、I型糖尿病、牛皮癣、类风湿性关竹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

  • 标签: 性疾病 免疫 诱发 强直性脊柱炎 生物学家 耶鲁大学
  • 简介:摘要明确现阶段眼科自身免疫疾病的研究进展与方向,探讨葡萄膜炎、角膜病、Graves眼病、交感性眼炎、干燥综合症、视神经炎等眼科疾病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关系,提示在临床中应多角度多层次探讨眼科自身免疫的研究,重视眼科自身免疫疾病的问题。

  • 标签: 自身免疫 角膜病 Graves眼病 交感性眼炎 葡萄膜炎 干燥综合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化指标及免疫学检查对肾脏疾病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调查74例肾病综合征疾病血栓形成的患者在我院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检查结果,探讨生化指标及免疫学检查对肾脏疾病诊断的意义。结果肾病综合征的病例分型在患者病例数目上及尿蛋白检查结果中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分型检查结果中,MN的抗凝血酶Ⅲ明显高于其它两种类型,FSGS的血清肌酐显著高于其它,P<0.05。结论生化指标及免疫学检查可提供诊断肾病综合征疾病的有利指标,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生化指标 免疫学检查 肾病综合征
  • 简介:摘要雷公藤作为一种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传统中药,临床广泛应用于各种免疫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如肾脏病、风湿疾病、皮肤病等。多年的临床应用实践显示该药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但是其毒副作用也不容忽视。如何做到更加合理应用该药,以及对该药的临床应用指征、剂量及疗程等均需进一步探讨。本文对雷公藤的药理作用,目前用于临床治疗的主要疾病及其疗效和毒副作用等进行系统综述,并对其临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雷公藤 肾脏风湿性疾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脏疾病患者的生化、免疫检查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肾内科治疗的肾病综合征患者31例作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人员的生化、免疫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血清尿素、肌酐、尿酸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清蛋白、C3、C4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肾脏疾病的生化、免疫检查项目也越来越完善,选用合适的项目检测,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肾脏疾病 生化 免疫检查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免疫学检验是依据免疫学原理,检测超微量,具有特异性的各种生理和病理的免疫学指标,在临床疾病诊断、检测及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随着免疫技术革新与发展,新的敏感性标记物、示踪物等出现,对检测超微量、特异性及敏感的抗原与抗体提供了新的方法。尤其是目前利用抗原与抗体反应原理检测感染性疾病甲型肝炎肝和乙型肝炎中得到广泛应用。

  • 标签: 免疫学 甲型肝炎肝 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对免疫比浊法测定肌钙蛋白I产生的干扰性假阳性及对策。方法选取类风湿因子在0-55IU/mL、56-109IU/mL、110IU/mL以上的患者标本各20例,且都无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冠心病等器质性疾病,CK、CK-MB、AST、肌红蛋白(MYO)均正常、无黄胆及高脂血症的患者标本,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肌钙蛋白I和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肌钙蛋白T,分析类风湿因子对测定的干扰作用。结果类风湿因子在0-55IU/mL时对肌钙蛋白I未造成干扰,在56-109IU/mL时可造成轻度干扰,在超过110IU/mL时可造成明显干扰。结论明显增高的类风湿因子会引起免疫比浊法测定肌钙蛋白I出现假阳性,通过联合和连续监测CK、CK-MB、AST、肌红蛋白(MYO)以及分析临床资料,可以识别这种假阳性,以避免对临床诊治造成干扰。

  • 标签: 类风湿因子 免疫比浊法 肌钙蛋白I 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免疫学检验感染性疾病甲肝乙肝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感染性疾病甲肝乙肝患者,其中甲肝30例,乙肝40例,随机选取15例甲肝患者和20例乙肝患者为A组,其余35例为B组,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结果A组检测出甲肝乙肝的人数及比例均比B组检测出甲肝乙肝的人数及比例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免疫学检验感染性疾病甲肝乙肝的检出率高,不宜漏诊,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免疫学检验 感染性 甲肝 乙肝
  • 简介:目的探讨孕母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对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82例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孕母的新生儿在出生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结果82例孕母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新生儿中,2.44%(2/82)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低下,30.49%(25/82)曾出现一过性高TSH血症,67.07%(55/82)甲状腺功能正常,未发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患儿。25例高TSH血症的新生儿全部在出生后3个月自动恢复正常。孕母甲状腺自身抗体和妊娠期间药物剂量调整与新生儿甲状腺功能无明显相关。结论患AITD的孕母分娩的新生儿常常在出生的第1~3个月轻微的TSH升高,FT4水平正常。但大多数的新生儿的TSH水平无需干预能完全恢复正常。对该类新生儿在出生1~3个月内进行甲状腺功能的监测,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妊娠 新生儿 甲状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麻疹、脊灰、流脑、乙脑的抗体水平及儿童免疫状况。方法检测古楚区、黄河区和三棵树乡1-10岁儿童2785人,比较四种疫苗免疫效果。结果麻疹、脊灰、流脑、乙脑四类疫苗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82%、99.32%、96.23%、97.92%。结论阳性率均在95%以上,说明儿童接种疫苗后,绝大部分均能产生抗体。

  • 标签: 抗体水平 免疫效果 监测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