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中国青年人群的面部对称。方法2017年5至12月在北京地区公开招募青年受试者。使用VECTRA H1三维立体照相机为所有受试者拍摄面部三维照片。将照片导入Geomagic Wrap 2017中,标记软组织标志点并建立坐标系,通过外眦点的水平面和过口角点的水平面将面部分为上、中、下3个部分。冠状面上,通过坐标计算双侧标志点到正中矢状面的距离以及睑裂高;面深度方面,通过坐标计算面深度指标,共13个测量指标。以配对t检验比较双侧测量值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并计算双侧绝对差值和非对称率。最后对男性和女性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招募到122名青年受试者,其中男性60名,年龄(25.1±3.8)岁,女性62名,年龄(27.3±4.3)岁。(1)冠状面上,男性双侧耳屏点和口角点到正中矢状面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双侧外眦点、上睑顶点以及耳屏点到正中矢状面距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标志点中(除外睑裂高),双侧外眦点到正中矢状面的距离绝对差值最小,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别为(1.00±0.88) mm和(1.08±0.79) mm(t=0.541,P=0.589),非对称率仅为2.1%和2.4%;双侧耳屏点到正中矢状面距离的绝对差值最大,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别达到(3.45±2.54) mm和(2.89±2.86) mm(t=-1.149,P=0.253),非对称率为4.6%和4.1%。(2)面深度方面,所有受试者双侧面深度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耳屏点到颏前点距离绝对差值最大,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别达到(2.62±1.69) mm和(2.45±1.69) mm(t=-0.491, P=0.625),非对称率均为1.8%;双侧耳屏点到眉间点距离绝对差值最小,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别为(1.77±1.25) mm和(1.91±1.54) mm(t=0.587,P=0.558),非对称率为1.4%和1.6%。结论中国青年人群中普遍存在一定的面部对称,双侧绝对差值一般不超过3.5 mm,上1/3面部对称较高,下1/3面部对称较低。

  • 标签: 面部不对称 摄影测量法 成像,三维 青年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高中物理中普遍存在着优美而和谐的对称现象,应用对称原理可以避免烦琐的数学推证,一下抓住问题的物理本质,迅速而简捷地解决问题。利用物理现象和规律的对称来分析解答问题,其过程简捷、明了、直观,同时对学生思维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和训练,达到启迪和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目的。

  • 标签: 对称性 直觉 思维能力
  • 简介:摘要进行对称红斑角化症(PSEK)包含一组临床及遗传学异质较强的疾病,既往研究认为GJB3和GJB4是其主要致病基因。随着遗传学研究快速进展,国内外团队近年陆续发现PSEK的全新致病基因GJA1、KDSR、KRT83、TRPM4,促使PSEK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发病机制得到进一步认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皮肤科医生既往普遍将长岛型掌跖角化症误诊为PSEK,随着长岛型掌跖角化症致病基因被发现,两种疾病的区别应逐步得到认识。

  • 标签: 红斑角化 单基因遗传病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导数是联系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纽带,是微积分中的核心概念之一。随着学生在学习中发展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越发显现,一些能体现导数核心应用的好试题不断呈现,成为这几年高考的热点与难点。本文通过实例,就函数对称和其导函数的关系,从试题应用的角度做一点归纳研究。

  • 标签: 高中数学 导数应用 函数对称性 命题分析
  • 简介:摘要多发对称脂肪瘤(MSL)临床主要表现为体表可见的大量脂肪组织弥散对称堆积在颈部、枕部、肩背部,并可沿颈部肌肉间隙向深部延续弥漫分布。本例MSL患者有嗜酒史,术后组织病理见较大而成熟的脂肪细胞,细胞分化良好,出院后随诊效果满意。

  • 标签: 多发对称性脂肪瘤 随诊 细胞分化
  • 简介:摘要:从函数中的热点问题出发,通过设置问题串为引导,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建立起基础知识与目标函数的自然迁移,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实现教学目标.

  • 标签: 对称函数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进行对称红斑角化症(PSEK)伴发症状进行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方法收集2016—2017年就诊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科2个蒙古族PSEK家系,并利用数据库检索1980—2020年国内外已发表的较为完整的40个PSEK家系和156例散发病例,分析PSEK伴发症状。结果共纳入较为完整的PSEK家系40个,共714例。PSEK伴发症状较多见,国外发生率为57.38%,国内发生率为37.42%;国外最常见的伴发症状为掌跖角化症(PPK),其次为甲改变、神经症状、发育异常、合并可变性红斑角化症(EKV)等,且伴发症状较重;国内最常见的伴发症状为甲改变,其次为PPK、潮湿多汗、瘙痒、疼痛及一些皮肤病等,且伴发症状较轻。结论PSEK伴发症状较多,分子遗传机制尚不明确,通过测序技术的发展和临床样本量的扩大可对该疾病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和认识。

  • 标签: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 皮肤角化病,掌跖 可变性红斑角化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进行对称红斑角化症(PSEK)伴发症状进行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方法收集2016—2017年就诊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科2个蒙古族PSEK家系,并利用数据库检索1980—2020年国内外已发表的较为完整的40个PSEK家系和156例散发病例,分析PSEK伴发症状。结果共纳入较为完整的PSEK家系40个,共714例。PSEK伴发症状较多见,国外发生率为57.38%,国内发生率为37.42%;国外最常见的伴发症状为掌跖角化症(PPK),其次为甲改变、神经症状、发育异常、合并可变性红斑角化症(EKV)等,且伴发症状较重;国内最常见的伴发症状为甲改变,其次为PPK、潮湿多汗、瘙痒、疼痛及一些皮肤病等,且伴发症状较轻。结论PSEK伴发症状较多,分子遗传机制尚不明确,通过测序技术的发展和临床样本量的扩大可对该疾病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和认识。

  • 标签: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 皮肤角化病,掌跖 可变性红斑角化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口腔面部间隙感染(oral and 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s,OMSI)是面部潜在筋膜间隙的感染,是口腔面部的常见疾病。OMSI病例具有耐药菌感染增多、重症感染增多、致死风险增加等特点。为提高OMSI的治愈率,其治疗原则与方法需与时俱进。因此,依据国内部分专家当前诊治OMSI的临床经验,结合国际同行治疗经验,本文从术前检查、检查结果解读、经验用药原则、手术处理原则、术后换药原则、智齿冠周炎相关间隙感染的防治策略、血糖监测与控制、物理因子治疗原则、路德维希咽峡炎治疗和围手术期护理等10个方面进行系统总结,形成共识,以期逐步实现我国口腔面外科同行诊治OMSI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最终达到提高我国OMSI的诊疗水平的目的。

  • 标签: 感染 口腔颌面部间隙 诊疗技术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本例为艾滋病患者,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和对称多关节肿痛,双侧关节腔积液抗酸染色均为阳性,关节腔积液以及血分枝杆菌培养均为阳性,诊断为艾滋病合并不典型播散鸟分枝杆菌病。经抗鸟分枝杆菌治疗后症状改善,其中经验或可为临床提供借鉴。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鸟分枝杆菌 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面部外伤软组织缺损的即刻整形修复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设立了对比实验,设立对比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研究的准确,实验首先对研究中所选68例口腔面部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小组区分,区分依据为两组治疗方式的不同,最终目的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即刻整形修复对口腔面部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应用效果明显,可以改善患者状况。

  • 标签: 口腔颌面部外伤性 软组织缺损 即刻整形修复
  • 简介:摘要面部疼痛多是严重的疼痛,多见于三叉神经痛与舌咽神经痛。本文对其疼痛特征、治疗方法、穿刺路径、麻醉技术、治疗效果及其优缺点进行评论,为其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意见。

  • 标签: 面部疼痛 三叉神经痛 舌咽神经 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面部腺样囊性癌(ACC)嗜神经侵袭(PNI)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55例口腔面部A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临床特征与PNI发生的相关。结果55例患者中发生PNI 25例(45.5%),其中腮腺7例、腭部2例、口底1例、颌下腺9例、口咽1例、颊黏膜2例、唇2例、舌下腺1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95% CI 1.013~16.270,P=0.048)、肿瘤部位(95% CI 1.253~17.019,P=0.022)是影响肿瘤PN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性别、肿瘤部位与ACC患者PNI发生有关,可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方向。

  • 标签: 癌,腺样囊性 嗜神经生长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口腔面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总计纳入70例病例,为本院收治的口腔面部肿瘤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选择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案,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 采取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放射治疗的对照组,且本组治疗过程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口腔面部肿瘤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治疗效果有保障,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口腔颌面部肿瘤 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面部缺损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2例口腔面部缺损患者,针对患者采用游离组织瓣修复,观察患者所获取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62例患者中60例患者组织瓣成活,总成活率是96.8%。在这其中,腓骨复合组织瓣的成活率是96.2%,前臂皮瓣的成活率是96.8%,股外侧皮瓣的成活率是100.0%。结论 在口腔面部缺损的修复中,前臂皮瓣可以作为首要选择方案,股前外侧皮瓣仅仅在患者出现大面积缺损都情况下予以应用,针对上颌骨和下颌骨缺损可以应用腓骨复合组织瓣予以修复。手术操作后一周对皮瓣加以监测,及时观察患者血管相关危象,同时进行手术探查,是确保游离组织瓣获取更高成活率的关键所在。

  • 标签: 游离组织瓣 口腔颌面部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口腔面创伤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研究就诊的100例口腔面创伤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闭合复位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是98%,对照组是76%,差异性显著(P

  • 标签: 口腔颌面创伤骨折 临床治疗效果 咀嚼功能
  • 作者: 孙丽莎1,马春凤2,姜绪森3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06-16
  • 出处:《当代介入医学》 2021年第12期
  • 机构:1.青岛市即墨区七级卫生院,山东 青岛266200;2.青岛市即墨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七级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站,山东 青岛266200;3.青岛市即墨区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2662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面部骨折应用CT影像技术的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00例面部骨折患者为对象,56例男性,44例女性;最小年龄13岁,最大年龄76岁,年龄平均(45.81±6.25)岁。研究时间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对患者均实施X线诊断、CT诊断,对比结果。结果:100例患者中,上颌骨骨折45例,下颌骨骨折50例,上下颌骨骨折5例。经对比,CT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诊断准确率,差异P

  • 标签: CT影像技术 颌面部骨折 X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