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5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所致的淋巴结广泛转移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1)要重视“甲状腺瘤”的首次外科处理;(2)对淋巴结转移灶要慎用放疗,严格掌握适应证;(3)只条件许可应积极争取手术切除。切除原发灶能最大限度地清除转移灶。本组的切除率达100%,即便切不干净,仍能为下一步的治疗创造良好条件。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广泛转移 外科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病历摘要患者男,61岁,突发左上腹部疼痛4h入院。患者4h前,工作时突发左上腹部疼痛,为剧烈绞痛,伴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无畏寒发热、心慌胸闷、尿频尿急等表现,考虑泌尿系结石可能,给予解痉对症处理,症状无缓解,急诊收入院治疗。既往史:否认既往类似发作病史,无经常上腹部不适、嗳气、反酸史,无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肝炎、结核病病史。

  • 标签: 肾上腺皮质癌 广泛转移 胃肠道 上腹部疼痛 双侧 原发性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部放疗在不同转移部位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9年间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首诊ES-SCLC患者,其中化疗后病情无进展病例830例纳入分析。所有患者均一线接受了含铂方案化疗,341例患者接受了胸部放疗。主要观察终点为总生存(OS),采用卡方检验对性别、年龄等分类数据进行比较,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OS且log-rank检验,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影响患者OS的风险因素。结果与未接受胸部放疗组相比,胸部放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OS (中位OS为15.2个月∶10.8个月,P<0.001)。亚组分析中寡转移组无肝转移患者接受胸部放疗明显改善OS (中位OS为16.0月∶11.4月,P<0.001),有肝转移患者接受胸部放疗OS似乎有所提高(中位OS为14.2个月∶10.6个月,P=0.072)。多发转移组中无肝转移患者胸部放疗后OS明显改善(中位OS为14.5个月∶10.9个月,P<0.001),而有肝转移患者接受胸部放疗预后无明显改善(中位OS为10.2个月∶9.2个月,P=0.715)。结论在ES-SCLC患者中寡转移组无肝转移患者接受胸部放疗OS明显获益,肝转移患者在化疗有效基础上胸部放疗也有可能有生存获益;而在多发转移患者中胸部放疗仅改善了无肝转移患者OS,而未改善有肝转移患者预后。

  • 标签: 癌,小细胞肺/放射疗法 远处转移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现代诊疗条件下,全脑放疗(WBRT)能否延长小细胞肺癌(SCLC)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期。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0—2020年245例伴有脑转移广泛期SCLC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WBRT组168例(剂量30 Gy分10次),无WBRT组7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至少2个周期的化疗,化疗方案均为顺铂或卡铂联合依托泊苷,115例接受了胸部放疗。研究终点为脑转移后生存期(BM-OS),采用卡方检验对分类数据进行比较,采用稳健逆概率处理加权(sIPTW)方法对组间变量进行匹配,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曲线比较。结果全组患者中位BM-OS为9.1个月。有无WBRT患者的中位BM-OS分别为10.6、6.7个月(P=0.003),应用sIPTW平衡两组影响因素后,两组的BM-OS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其中,首诊广泛期伴脑转移患者118例,有无WBRT的中位BM-OS分别为13.0、9.6个月(P=0.007);广泛期疗中出现脑转移患者127例,有无WBRT的中位BM-OS分别为8.0、4.1个月(P=0.003)。在50例单纯脑转移患者中,有无WBRT的中位BM-OS为13.3、10.9个月(P=0.259);在195例伴有颅外转移的患者中,有无WBRT的中位BM-OS分别为9.5、5.9个月(P=0.009)。结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行全脑放疗能够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 标签: 癌,小细胞肺 脑转移 全脑放射疗法 总生存
  • 简介:目的:为了了解Ⅲ期肺癌的淋巴结转移的病理学特点和探讨如何处理。方法:本文将124例Ⅲ期肺癌的淋巴结转移作一分析。结果:淋巴转移与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有关;与原发肿瘤的大小无正比关系,大于1cm淋巴结只能给CT、MR1造成误诊,而病理检查并非一定呈阳性,小病灶大转移并非罕见,跳跃式转移及纵隔内交叉转移较多见;T3-4有外侵时淋巴转移十分活跃.结论:正确的临床分期必须依靠术后淋巴的病理检查,隆突下淋巴结是上下左右纵隔淋巴汇集处、向对侧纵隔转移的前哨站,淋巴清扫本身是解除症状的治疗措施,对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暂时延长生命都具积极意义.最佳的纵隔淋巴清扫应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 标签: 纵隔 Ⅲ期肺癌 淋巴转移 病理学特点 原发肿瘤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分析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相关的临床病理指标,从中筛选出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38例口腔鳞癌患者,对年龄、性别、发病部位、T分期、微血管密度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两组之间年龄、性别、病程、发病部位、病理分级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年龄(t=4.28)、性别(x^2=2.53)、病程(t=6.83)、发病部位(x^2=1.51)、病理分级(x^2=1.74),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组中T2期以上的例数及COX一2阳性表达率明显多于无淋巴结转移组(x^2分别=7.79、6.45,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肿瘤浸润深度和微血管密度明显大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分别=3.52、2-35,P均〈0.05)。结论临床T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微血管密度和COX-2表达的增加,是口腔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 标签: 口腔鳞状细胞癌 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 简介:患者,女17岁。反复进行性鼻塞8个月,鼻涕带血2个月,曾多次按“鼻息肉”行烧灼治疗,后仍反复鼻衄,在我校附属医院检查发现前后鼻孔均被肿物所填塞,其中最大一块肿物呈息肉状,由鼻腔顶部的鼻中隔侧突出至鼻前庭,基底宽,直径约4cm,质软,周围较小的肿物均呈暗红色,表面糜烂

  • 标签: 嗅神经母细胞瘤 全身广泛性转移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例喉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放疗后出现广泛感染的诊疗过程并进行了文献复习,该患者术后放疗后出现颈部软组织、咽旁间隙感染,后感染扩散至胸壁软组织、纵隔、胸腔及肺部,联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胸外科先后行颈部间隙切开引流、胸壁切开引流、胸腔穿刺引流、胸腔镜下纵隔引流等措施,协同重症医学科、感染科、临床药学科、内分泌科、营养科等多学科密切配合,经过77 d的积极治疗,救治成功。

  • 标签:
  • 简介:该文旨在对原发灶隐匿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1982—2002年间的,N1期16例(26%1,N2a18例(30%),N2b13例(22%),N2c7例(11%),N37例(11%)。20例行淋巴清扫术(11例根治性,9例功能性),41例行活检术。所有患者接受放疗,剂量为患侧64Gy,对侧60Gy。双侧治疗50例,同侧治疗11例.平均随访32个月。结果,5年和8年生存率分别为79%和67%活检和清患者在8年总生存率和局部无复发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颈淋巴清扫术 原发灶 颈部转移癌 隐匿 颈部淋巴结转移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2001年12月住院治疗的27例微小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其中23例行清扫术,并与同期住院治疗的144例非微小型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对比.结果微小型与非微小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分别为12/23(52.2%)、108/144(75.0%),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29.7%、37.8%;Ⅵ区淋巴结转移分别为9/23(39.1%)、43/58(74.1%),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32.0%、58.4%;Ⅰ-Ⅴ区淋巴结转移分别为11/23(47.8%)、93/144(64.6%),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15.2%、34.9%,三者统计学均有显著性意义.10例临床颈部N0微小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6例病理检查发现淋巴结转移.结论微小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比非微小型低,以颈静脉链为常见部位,其次是气管食管沟.对一个确诊为微小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都应行清扫术.

  • 标签: 临床研究 甲状腺 微小癌 乳头状 淋巴结转移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化锶89Sr注射液治疗鼻咽癌广泛性骨转移疼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鼻咽癌广泛性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氯化锶89Sr注射液治疗后疼痛缓解率90%。结论氯化锶89Sr注射液治疗鼻咽癌广泛性骨转移疗效良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氯化锶 广泛性骨转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术前彩超诊断甲状腺癌早期淋巴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早期淋巴转移患者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且术前均实施彩超诊断。对术前彩超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病理结果显示本组60例患者中2例为鳞癌、3例为髓样癌、5例为滤泡状癌、50例为乳头状癌。而术前彩超确诊58例,正确率96.67%,其中2例鳞癌、2例髓样癌、5例滤泡状癌、49例乳头状癌,漏诊2例,漏诊率3.33%。阳性率表现部位上颈部24例(41.38%)、中颈部43例(74.14%)、下颈部29例(50.0%)气管旁23例(39.66%),中颈部与其他部位相比阳性率最高,且差异对比P<0.05。超声特征(1)转移位置Ⅰ区3.45%、Ⅱ区50.0%、Ⅲ区72.41%、Ⅳ区53.45%、Ⅴ区43.1%、Ⅵ区29.31%,其中Ⅱ区、Ⅲ区、Ⅳ区等转移率较高,Ⅰ区、Ⅴ区、Ⅵ区转移率较低,而与其他转移区域相比,Ⅲ区转移率最高,且差异对比P<0.05。结论针对甲状腺癌早期淋巴转移患者实施术前彩超诊断的效果十分理想,既能清除显示病变转移位置,又能达到较高的确诊率,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甲状腺癌 早期颈淋巴转移 术前彩超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检测舌根鳞癌淋巴结的微转移灶,研究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50例经病理确诊的舌根鳞癌常规病理检测阴性的淋巴结(pN0),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角蛋白(CK)的表达,检测微转移灶的存在.分析CK+与术后复发、生存期的关系.结果:50例患者中,CK+和CK-患者术后复发率分别为424%(14/33)和11.8%(2/15)(P<0.05),而其生存期分别为(23.26±542)个月和(35.84±6.10)个月(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的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有无、病理分化程度均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而临床分期并不能作为一项独立的预后因素(P>0.5).结论:舌根鳞癌患者淋巴结有微转移灶者,预后比无微转移灶者差.

  • 标签: 舌肿瘤 鳞状细胞癌 淋巴结微转移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淋巴转移过程彩色多普勒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随机选取50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前给予50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的诊断,术后比较检查的病理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后判断其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行侧的淋巴清扫的患者结合超声显示结果与病理的诊断得出,发生淋巴转移的为24例,没有出现转移的为1例;行中央区的淋巴清扫患者的诊断得出,发生淋巴转移的为20例,没有出现转移的为5例,比较两组彩色多普勒诊断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癌患者淋巴转移的过程中给予术前彩色多普勒进行诊断,可以使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的转移更加准确,进而转移的位置更加明确,因此在临床上利用彩色多普勒诊断甲状腺癌患者为淋巴的清扫工作提供了较大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甲状腺癌 颈淋巴转移 彩色多普勒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患者逯××,男性,50岁,因乏力,中上腹饱胀不适2月余就诊,于2008年12月1日入我院肿瘤科进一步治疗,我科以楷莱为主联合化疗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胃癌楷莱化疗
  • 简介:【摘要】 背景 我国每年癌症发病人数约200万,平均每90个家庭中就有1个癌症患者。癌症已成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伤残和死亡的第一原因。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安宁疗护,提高生命末期生存质量,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要,已成为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该文总结了运用安宁疗护的理念、知识和技能对1例右股骨肉瘤伴广泛转移患者和家属进行安宁疗护的实践经验。目的 通过实施安宁疗护症状管理,为疾病终末期患者在临终前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等服务,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为今后继续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提供专业指导。方法 运用疼痛护理、腹胀、便秘症状护理及皮肤护理等护理技术;运用芳香和音乐疗法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运用SPIKES告知模式告知坏消息;把握好时机与方法告知患者真实病情,给予主要照顾者情感支持及丧亲者哀伤辅导等干预措施缓解家属的复杂性哀伤。结果 患者接受了安宁疗护服务,于最后一次入院11d出院后第3天在家里舒适、平静病逝。结论 通过安宁疗护的实施,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患者家属哀伤情绪较前减轻,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 标签: 骨肉瘤 终末期 安宁疗护 哀伤辅导
  • 简介:据史料记载,在我国佛教兴盛的南宋,劳动人民曾培育出体积较小、造型也比较简单的佛像珍珠,后来年久失传。从1974年起吴县车坊公社和斜塘公社的养珠能手们在县水产研究所的指导下,开始试验培育象形工艺珍珠,经过多年的摸索,终于在今年取得了成果。他们把事先设计好的图形用蜡、塑料等制成的各种模型插入蚌壳,让河蚌分泌出来的珍珠质将模型团团包围,经过一年多时间,就形成了晶莹透明的珍珠层。中秋时节,正是珍球的收获佳季。当人们打开珍珠蚌,蚌壳,看到的却不是通常的圆粒珍珠,而是千姿百态的花鸟和驾云飘游的“珍珠姑娘”时,惊异地赞美不止。车坊公社养珠

  • 标签: 新闻事实 象形 阅读兴趣 珍珠层 人与大自然 公社
  • 简介:摘要背景与目的广泛转移的腺样囊性癌(ACC)应用常规疗法(常规放疗、化疗或手术)疗效不佳,指南推荐首选参加临床试验。随着免疫治疗和立体定向放疗(SBRT)两项"非常规"治疗手段的应用日渐成熟以及远隔效应的发现,为这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研究拟采用开放标签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探索SBRT联合PD-1单抗对比单纯SBRT治疗对于广泛转移的ACC患者的疗效和远隔效应诱发概率,并验证这种全新的治疗模式应用在广泛期ACC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与分析本研究为验证SBRT联合PD-1单抗及单用SBRT两种疗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设计了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主要研究终点为1年治疗总有效率,次要终点为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等,将按意向性治疗人群作为统计材料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价以上指标。次要终点生活质量将应用单侧Wilcoxon秩检验比较FACT-G评分结果。伦理与发布本项研究将于近期提交北京医院伦理委员会进行审查。有关临床数据将发布在相关专业杂志期刊中。临床试验注册本研究拟于近期在ClinicalTrails.gov平台注册。

  • 标签: 腺样囊性癌/体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远隔效应 腺样囊性癌/免疫疗法 前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