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颅骨修补患者围期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本院在2013年1月~2015年3月接收的42例行颅骨修补的患者,对其实施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结果全部患者在进行有效的治疗后,伤口都慢慢恢复,经过护理干预措施后没有相应的并发症发生,一段时间后都痊愈并办理出院。结论对颅骨修补患者的围期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颅骨修补术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钛网板颅骨修补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2012年~2016年收治的采取钛网板颅骨修补治疗颅骨缺损的患者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例,对两组患者手术后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究。结果手术后相同时间段内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比率为84.6%(11/13),对照组患者则为23.1%(3/13),两组患者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患者发生率为15.4%(2/13),对照组患者为53.8%(7/13),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钛网板颅骨修补对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钛网板 颅骨修补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脑室-腹腔分流,观察组同期行颅骨修补,对照组术后3个月行颅骨修补。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优良率(73.33%)明显低于观察组(93.33%),差异显著(P<0.05)。结论尽早行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治疗颅脑外伤疗效显著,能促使患者肢体功能早日恢复,避免脑组织塌陷,利于预后。

  • 标签: 脑室-腹腔分流术 颅骨修补术 颅脑外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疝修补,无张力疝修补与传统疝修补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疝修补的99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腹腔镜组、无张力组、传统组3组,每组33例患者。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无张力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对比3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传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腹腔镜组和无张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患者术后应用止痛药次数明显多于腹腔镜组和无张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传统组患者复发率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和无张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和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并且临床复发率低,可以作为临床治疗腹股沟疝的首选方法。而腹腔镜临床住院费用最高,推广依然受到限制。

  • 标签: 腹腔镜 疝修补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腹腔镜疝修补、无张力疝修补与传统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腹腔镜疝修补(腹腔镜组)30例,常规无张力疝修补(无张力组)31例,传统疝修补(对照组)28例,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复发率。结果三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腹腔镜组与无张力组随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腹腔镜疝修补可作为治疗腹股沟疝的首选式,尤其是腹腔镜疝修补具有更低的医源性创伤,患者术后康复速度更快,但手术费用较为昂贵,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以及经济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腹腔镜疝修补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 传统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采用脑室-腹腔分流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的适宜时机。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患者的住院资料,计算机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患者29例,采用早期同期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治疗;对照组患者29例,方法为分期治疗,即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后3~6月,再进行颅骨修补。追踪随访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患者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并记录,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相较于术前,患者的GCS和GOS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数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总数为7例,对照组患者为17例,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尤其表现在分流过度和硬膜下积液、血肿两方面,而其他如切口感染、切口脑脊液渗漏和脑水肿等项目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同期应用脑室-腹腔分流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相较于早期分期应用而言,具有更佳的临床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是该手术的较适宜时期,值得在临床上实施推广。

  • 标签: 脑室-腹腔分流 脑外伤 颅骨修补术 颅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张力疝修补与传统疝修补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72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运动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床时间。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45.7±20.3)min,平均住院(5.8±3.2)天;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77.5±29.6)min,平均住院(11.2±3.1)天。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对照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运动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疝修补,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着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无张力疝修补操作简单、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无张力疝修补术 传统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采取脑室-腹腔分流同期行颅骨修补的方法,对脑外伤后脑积水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在2012年12月到2015年12月脑外伤后行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脑积水患者资料4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均在药物治疗未缓解情况下,行手术治疗。将所选取的40例患者依照其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20例患者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颅骨修补,对照组20例患者先接受脑室-腹腔分流手术,3个月之后再为患者开展颅骨修补,统计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之后的GOS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之后的GO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出现几率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外伤后脑积水患者治疗采取同期脑室腹腔分流和颅骨修补手术与先接受脑室腹腔分流手术,3个月之后开展颅骨修补手术相比,对患者预后及神经功能恢复未见显著差异,并发症出现几率未见增加,但此类式可避免患者再次手术,为手术的选择提供临床参考。

  • 标签: 脑外伤 脑积水 颅骨修补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小儿腹腔镜疝修补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2014年一月至2015年十月间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接受疝修补的100例患儿(腹腔镜治疗组50例,开放式修补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的单侧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疝复发稍高于开放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具有切口小、创伤小、疼痛轻、术后康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同时可处理中发现的对侧腹股沟区隐匿性疝。

  • 标签: 小儿腹股沟疝 腹腔镜疝修补术 开放式疝修补术
  • 简介:目的分析经腹腹膜前疝修补(TAPP)与超普疝装置(UHS)疝修补的临床疗效,为合理选择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大庆油田总医院收治的287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将其分为二组,分别为采用腹腔镜下TAPP与UHS疝修补治疗组。结果TAPP组平均住院时间(2.1±0.8)d,平均离床活动时间(6.0±2.0)d,与UHS组平均住院时间(4.8±1.5)d、平均离床活动时间(15.0±8.0)d两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PP组13例(7.2%)发生并发症,UHS组9例(8.4%)发生,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均无复发患者;二组在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疾病时,TAPP与UHS疝修补均有良好的效果,但腹腔镜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相对较小,离床活动时间早,住院时间短,建议优先采用。

  • 标签: 腹股沟 腹腔镜 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无张力疝气修补与传统疝气修补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0年9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腹股沟疝的患者一共有12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采取传统疝气修补进行治疗,治疗组对患者采取无张力疝气修补进行治疗,对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给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抗生素治疗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手术当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无张力疝气修补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疝气修补,并且更加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结构,具有手术时间较短以及手术当中出血量较少等相关优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传统疝气修补术 无张力疝气修补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张力疝气修补与传统疝气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传统疝气修补,观察组患者行无张力疝气修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随访一年,比较两组患者疾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秀意义(P<0.05)。随访一年,观察组患者复发率10%显著低于对照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腹股沟疝患者可行无张力疝气修补,相较于传统的疝气修补,该手术方式能够帮助患者快速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且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无张力 疝气修补术 腹股沟疝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及分析腹股沟疝患者分别采用传统疝气修补和无张力疝修补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本科室2012年10月~2015年10月间接诊的患腹股沟疝的100例患者,随机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包含50例患者,给予传统疝气修补进行治疗;治疗组包含50例患者,给予无张力疝修补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及复发情况。结果与参考组相比,治疗组的手术操作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更短,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均明显较低(P<0.05)。结论腹股沟疝患者采用无张力疝气修补治疗的临床价值明显优于传统疝气修补,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穿孔修补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胃穿孔修补共计62例作研究对象,按手术日期单双号分两组。对照组手术采用常规护理,有31例。实验组手术采用优质护理,有31例。两组比较。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率相比对照组更低,住院日短,护理满意度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穿孔修补实施优质护理,效果较佳,并发症少,住院日较短,应推广使用。

  • 标签: 胃穿孔修补术 优质护理 效果
  • 简介: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开展至今20多年,经过不断研究和改进,操作技术已经成熟。腹腔镜疝修补具有术后恢复快、疼痛轻、修补效果好等优点,但因技术要求和设备原因,在基层医院开展并不多。本次研究回顾分析502例腹股沟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成人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transabdominaipreperitoneal,TAPP)与李金斯坦修补术前相关指标、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斯坦 TAPP 补片植入术 疝修补术 术后恢复情况 修补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中老年男性腹股沟疝患者采取局部麻醉下无张力疝手术治疗、观察临床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将我院普通外科所收治的60名腹股沟疝采用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进行治疗,麻醉安全性、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情况以及手术时间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数量、术后疼痛情况以及手术所需要的时间这些方面有比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对患者采用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对中老年男性腹股沟疝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并且对患者的预后产生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局麻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