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肥胖是儿童压升高的一个未被充分认识的危险因素,其病理生理仍不清楚。该研究旨在探讨特发性高压(IIH)与儿童体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三级儿童医院确诊为IIH的患儿,收集和分析其体重指数、临床表现、研究调查和治疗信息。结果研究共纳入病例数18例(男∶女为7∶11),年龄6~15岁,平均( 11±3.3)岁。平均BMI为30.3 kg/m2,平均BMI SDS为+2.5。其中12例(66.6%)同时出现头痛和眼部体征。3例在常规视力检查中发现视乳头水肿但无临床表现。在18例中,15例接受了药物治疗,2例接受了长期神经外科干预治疗,1例接受了保守治疗。结论结果表明,患IIH的肥胖儿童中,女性占大多数。需要加强对继发于肥胖的IIH的认识,确保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从而及早诊断和处理,避免永久性视力丧失等更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渗盐水治疗脑水肿和高压疗法在近年来有增加趋势,却缺乏专家共识。鉴于此,共识制定组邀请国内30余名一线神经外科重症专家,以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临床证据水平分级和推荐级别为依据,围绕高渗盐水治疗脑水肿和高压的治疗效果、禁忌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使用剂量、频次和给药方式等问题,筛选出初步推荐意见,再结合德尔菲法评价意见最终确定19条推荐意见,以进一步规范高渗盐水疗法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

  • 标签: 脑水肿 颅内高压 高渗盐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开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采用常规方式行开颅手术的肿瘤患者(常规组)和56例术前或术中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后行开颅手术的肿瘤患者(预防组)临床资料,对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再出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常规组32例(30.5%)术后再出血,预防组7例(12.5%)术后再出血;预防组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32例再出血患者中,采取保守治疗20例,其中3例残留神经功能障碍;9例二次手术患者中4例恢复良好,4例残留神经功能障碍(其中1例视力下降,1例一侧肢体肌力下降),1例长期植物人状态。预防组7例术后再出血患者中,6例采取保守治疗后恢复良好,1例二次手术后遗留一侧肢体肌力下降,无死亡病例。结论肿瘤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包括术中压剧烈波动、止血不可靠、术中操作不规范、术后肿瘤残留,而缓慢降压、操作轻柔、术中确切止血及术后保持血压稳定等措施有助于预防肿瘤术后出血。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复查头颅CT可尽早发现出血、及时处理,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脑肿瘤 开颅手术 脑出血 预防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感染的内科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重症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内科综合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0人。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临床症状、血清炎性因子、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治疗后压、NIHSS评分均较低(P

  • 标签: 重症颅内感染 内科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经多普勒超声(TCD)对评估脑出血患者压变化情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段2018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60例脑出血患者,均行经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测定记录患者颈内动脉终末段、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频谱参数,评估其反映压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经统计表明,患者的经多普勒超声搏动指数与压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中,观察经多普勒超声搏动指数的变化,可以粗略评估脑出血后压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信息。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出血 颅内压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针对性护理对于小儿感染降压的影响,进而探究分析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9-2022年收治的60例小儿感染高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分别对其采用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干预,从而观察两种干预方法对患者的影响。结果: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压等指标状况,结果发现治疗前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结论: 早期诊治与科学细致的护理是治疗小儿感染降压的重要前提与方法。为此,医护人员需要在开展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性的进行特殊护理工作,进而由此能够消除家长焦虑情绪,引导患儿更加密切的配合治疗,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情况。

  • 标签: 小儿颅内感染 颅压降低 护理要点 成效分析
  • 作者: 周龙江 王苇 张鑫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扬州 225012 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南京 210002,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扬州 225012,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南京 210002
  • 简介:摘要感染性动脉瘤(infectious intracranial aneurysms, IIA)是一种罕见的感染性神经系统血管病变。IIA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血肿,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未破裂IIA则临床表现隐匿,诊断较为困难。文章主要围绕IIA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颅内感染性动脉瘤 临床诊断 影像学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脑血管造影、栓塞术治疗后动脉瘤患者的护理需求。方法实验纳入的动脉瘤患者均实施了脑血管造影及栓塞术治疗,在2020年12月-2022年2月范围随机抽取100例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整体护理和常规护理两种方案的患者分别作进入整体组和常规组,比较护理方案实施各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住院时间、依从程度。结果 经护理,整体组SAS(22.75±2.46)/SDS(21.23±2.56)评分低于常规组(36.45±5.20/41.65±2.60);住院时间(3.69±1.22)和护理配合度评分(96.23±3.60)两个指标也优于常规组(5.77±2.18/82.20±3.05)。结论 整体化护理比常规护理在动脉瘤患者护理环节中更具推广应用优势,能够加速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护理配合积极性、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

  • 标签: 颅内动脉瘤脑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感染患者采取喉镜引导插管雾化表面麻醉对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0月本院62例重症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喉部喷雾表面麻醉)与观察组(喉镜引导插管雾化表面麻醉),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和压水平。结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压升高率方面,观察组(9.68%、64.52%)比对照组(32.26%、87.09%)低(P

  • 标签: 喉镜引导插管 重症颅内感染 雾化 表面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早期动脉瘤夹闭术与栓塞术治疗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间我院收入的64例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参照组(32例)与研究组(32例),参照组患者采用血管栓塞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结果:经过对比分析,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参照组,但住院时间较长,且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动脉瘤患者采取动脉瘤夹闭术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但住院时间相对较长,在选取术式时,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术者经验进行选取。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术 动脉瘤夹闭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多普勒超声对偏头痛患者血流的检测价值。方法: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46例偏头痛患者和47例健康体检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病例组和体检组,均予以经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病例组检查的异常率为97.82%,其明显高于体检组的4.25%(P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 偏头痛 颅内血流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乙状窦缩窄术后出现高压病例。患者,女,24岁,因“左耳搏动性耳鸣2年余”就诊,术前完善颞骨CT提示左侧乙状窦憩室,全身麻醉下行左侧乙状窦缩窄术,术后患者出现3次无明显诱因恶心呕吐、耳鸣等不适感,术后1个月复诊,查体视乳头水肿,提示压升高,予甘露醇等药物后未见明显改善,再次行手术取出填塞物,不适感消失。术后随访10个月,耳鸣消失。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多普勒超声(TCD)用于诊断脑梗死患者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诸暨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血管造影检测(CTA)和TCD检测,统计TCD和CTA检测对不同位置动脉的狭窄情况的诊断结果,以CT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统计TCD检测对不同位置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指标,评价TCD与CTA检测对不同位置动脉狭窄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TCD检测对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和颈内动脉虹吸段狭窄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9.47%、91.18%、85.00%、90.62%、81.82%和96.55%,TCD检测对不同位置动脉狭窄的诊断特异度分别为87.30%、95.35%、91.25%、94.32%、96.33%和87.88%。TCD与CTA检测对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和颈内动脉虹吸段狭窄诊断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66,0.858、0.758、0.833、0.800和0.852。结论TCD检测对于不同位置动脉狭窄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与CTA检测结果一致性好,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颅内动脉疾病 超声检查,多普勒,经颅 脑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诊断价值 灵敏度 特异性 一致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125I粒子治疗并发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介入医学中心2013年3月至2020年11月行肿瘤125I粒子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234例,按照术后是否并发内出血将患者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纳入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有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肿瘤125I粒子治疗并发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34例接受125I粒子治疗的肿瘤患者术后并发内出血者共计22例,内出血发生率为9.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类型、近1个月内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史可能是肿瘤125I粒子治疗并发内出血的影响因素(P<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近1个月内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史是肿瘤125I粒子治疗并发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近1个月内应用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是125I粒子治疗并发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上述指标对125I粒子治疗并发内出血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脑肿瘤 碘放射性同位素 颅内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外伤伴血肿治疗中微创引流术联合高压氧的可行性。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汾阳医院收治的脑外伤伴血肿患者84例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单一微创引流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以及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神经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40/42)高于对照组(88.10%,37/42),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愈率(76.19%,32/42)高于对照组(50.00%,21/42),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存质量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肢体运动、日常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伴血肿应用微创引流术与高压氧联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同时可更好地改善神经缺损程度,促进生存质量改善,但不会明显增加并发症,有较高的可行性。

  • 标签: 脑外伤 颅内血肿 微创引流术 高压氧 神经缺损 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