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感染病人低压的产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27例感染继发低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全部27例感染继发低压病人中,有9例的脑脊液细胞数量正常,18例数量偏高;7例蛋白定量正常,20例偏高。6例病人伴低血钾,8例低血钠,5例低血氯。全部27例病人症状均缓解出院。出院前对其脑脊液压力与各生化指标进行复查,结果均正常者22例,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者13例。结论低压综合征在感染治疗过程中较为常见,应给以足够的重视。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需密切关注其病情改变,当出现与体位相关的头痛时,务必注意是否为低压,应通过腰穿测压进一步证实,给予合理的治疗措施,做到尽早发现,尽早诊断与治疗。

  • 标签: 颅内感染 颅内低压 颅内压增高 低颅内压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患损伤后,实行开颅手术之后非手术区延迟性血肿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实行颅脑损伤清除血肿手术的120例患者,并从中随机选择70例病患的临床资料作为分析对象。结果通过对病患进行头部的CT复查,并进行血肿清除手术,较好地使病患恢复身体的健康。结论实行手术的减压之后,应该对远隔部位的血肿出现的现象进行预防,并做好早期的诊断以及二次手术的准备,有效地改善DTCH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颅内损伤术 非手术区 延迟性颅内血肿 分析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内积气的原因,预防及对策,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微创血肿清除术出现内积气的原因,总结预防及处理方法。结果手术36例,出现内积气的22例,发生率61%。主要原因为手术治疗过程中操作不当。通过调整头位及穿刺针方位,引流管高度;检查并封闭穿刺通道,经引流管用震荡手法小负压抽吸处理,22例内积气全部吸收。结论内积气应该以预防为主,而且是能够避免,规范细致的手术操作是关键。一旦发生内积气应予恰当的方法处理。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颅内积气 脑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ICP增高是神经外科疾病常见的病理过程,是病情危重甚至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工作的不断需求,压监护应运而生,其重要性已在《美国严重颅脑损伤处理指南》中被肯定[1]。

  • 标签: 颅内压监护 神经外科疾病 病理过程 病情危重 临床工作 现代科技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血肿急诊开颅手术的麻醉处理体会。方法对我院56例颅脑损伤急诊开颅手术静吸麻醉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呼吸变化41例术毕自主呼吸恢复,咳嗽反射存在,拔除气管导管;13例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无咳嗽反射带管回病房;2例术毕自主呼吸未恢复送ICU接呼吸机。循环变化几乎所有病例,全麻诱导后血压较麻醉前有明显降低,但持续时间较短。撬开颅骨或打开硬脑膜后35例血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经补液、输血后恢复正常。术中无1例死亡。结论静吸麻醉适用于所有颅脑损伤急诊手术患者,术中保持呼吸道通畅,血压平稳,对维持压稳定避免加重病情尤为重要。

  • 标签: 颅内血肿 急诊手术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及总结经验。方法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64例(69个动脉瘤),均进行了颅脑DSA检查。选择不同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案,对动脉瘤进行栓塞,采用可脱性弹簧圈栓塞动脉瘤48例,球囊辅助栓塞10例,支架辅助栓塞11例。结果本组100%栓塞者32例,95%栓塞者18例,90%栓塞者14例。术后疗效(按GOS预后评分)恢复良好58例,轻残4例,重残2例,无死亡,随访64例病人,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2例轻残,1例重残,良好率95.3%。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安全、有效、微创,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肿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择38例血肿清除术患者,回顾其护理方法,2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我科38例病人的护理取得较满意效果,均预后良好,所以良好的护理质量与病人的预后有很大的联系,只要经过缜密的细心的整体护理工作,就可以大大降低病人的致死、致残率,提高手术后病人的治愈率。结论良好的护理是血肿围手术期治疗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 标签: 颅内血肿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压增高患者的监测与护理。方法配合治疗对患者进行监测并护理。结论精确测量压,以后连续测量。每小时记录压,压有改变时及时予以记录。评价压监测,证实该数的准确性。持续抬高床头15~30°。评估有变化或大脑灌注压<9.33kPa(70mmHg)或>12.0kPa(90mmHg)时报告医生。避免使胸腔压力增高避免在机械呼吸器上使用呼气末正压,避免髋部屈曲,避免咳嗽、恶心。

  • 标签: 颅内压增高患者 监测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了63例血肿清除术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及引流管通畅,重视基础护理,有效预防并发症及早期康复训练等护理。结果有效的护理对策,使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都有明显降低,提高其生存质量。结论血肿清除术后有效、及时的护理方案尤重要。

  • 标签: 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观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前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10例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情况。结果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操作,严密观察和细致护理,10例患者动脉瘤成功栓塞,围手术期内未出现动脉瘤破裂,均痊愈出院。结论采用栓塞介入治疗动脉瘤较传统开颅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有效降低死亡率特点,术前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和细致的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瘤 护理
  • 简介:摘要动脉瘤系动脉壁的囊性膨出,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本病多发40—60岁,2%动脉瘤幼时发病。随着介入治疗动脉瘤的技术不断发展,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术后护理尤其是并发症的出现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对我们护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以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60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压增高症的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0例压增高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愈36例,偏瘫3例,偏瘫伴失语1例。结论降低压,控制脑水肿,并治疗可能存在的原发病。临床治疗中以消除病因、降低压和防止视力障碍为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