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早期应用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1

颅内动脉瘤早期应用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评价

李春林

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中心医院神经外科155811

【摘要】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早期应用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2例。实验组予以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参照组予以血管内栓塞手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对比参照组更低,P<0.05。结论:为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早期显微手术治疗效果理想,且并发症少,术后不易复发,值得推广。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血管内栓塞术;复发率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属于恶性肿瘤,该病多发于颅内动脉管壁位置,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诱因,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复发率[1]。本文为颅内动脉瘤患者探寻更为理想的手术方法,对近两年收治的部分患者实施早期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较令人满意;现将研究过程及数据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数据

选择2014年7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4例;均经影像学检查结果、脑脊液或腰穿结果被确诊。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53例;最大年龄67岁,最小年龄26岁,中位年龄为(49.6±4.1)岁;前交通动脉瘤30例,后交通动脉瘤34例,基底动脉瘤17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2例。将两组患者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比较,P>0.05。

1.2方法

实验组:在患者发病后48h内进行显微手术治疗,全麻后取标准翼点入路,解剖侧裂池并打开视交叉池,将脑脊液释放出来,暴露出动脉瘤并剥离周围组织,取大小适中的动脉瘤夹夹住瘤颈,止血处理后,在已经分离的动脉瘤上覆盖含有婴粟碱的棉片,覆盖5min即可,如果患者的瘤颈部位较宽,可先利用弱电流缩小后再夹闭,最后关闭颅腔。

参照组:全麻后,为患者进行股动脉插管及血管造影,确定肿瘤位置。将微导管置于肿瘤颈的1/3部位,再将EDC可脱弹簧圈置入瘤体内,放好后解脱,继续依据残留动脉瘤的情况进行栓塞。

1.3疗效评价标准

依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OS)[2]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价。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有轻度缺陷,但日常生活及工作不受影响,记予5分;患者存在轻度残疾,能够独立生活,在保护措施下可工作,记予4分;患者意识清醒,但有重度残疾,不能够独立生活,记予3分;患者植物生存,记予2分;患者手术无效死亡,记予1分。

1.3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研究数据进行整理及统计,计量资料(±s)的比较结果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n,%)的比较结果行卡方值检验;以P<0.05作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的评定标准。

2研究结果

2.1手术疗效比较

实验组GOS评分为5分、4分的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参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3讨论

颅内动脉瘤在40--60岁的女性群体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当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可对患者的日后生活能力及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一旦患者的肿瘤发生破裂要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术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文中所用的早期显微手术是在患者发病后的48h内进行治疗,此时患者的出血时间较短,动脉瘤还尚未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这使手术操作更加简单,手术风险更小[3]。手术过程中,可在直观条件下对动脉瘤进行夹闭,又可将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内血肿清除干净,可有效减少血管性痉挛等并发症;联合去骨瓣减压术还可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复发率。血管内栓塞术虽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但手术操作受限,对高颅内压与严重脑肿胀患者治疗时,易发生弹簧圈解散、血栓等并发症,术后也比较容易复发。此外,早期显微手术的费用较比血管内栓塞术更低,易被大多数患者及家属接受。

此次研究中,实验组手术疗效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参照组,P<0.05;说明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更具优势。

总结上述研究结果,为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早期显微手术治疗效果理想,且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何巍,刘荣耀.不同时机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治疗病例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5):2529-2531.

[2]张青松,陈谦学,周毅等.颅内动脉瘤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10):1011-1013.

[3]韦玮,杨延庆,曹慧琴等.颅内动脉瘤手术中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对手术风险的影响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21):2132-2134,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