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解剖切除解剖切除治疗肝细胞癌的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2月至2020年4月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完成腹腔镜下解剖切除治疗并3年随访的50例肝细胞癌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同期于医院完成腹腔镜下解剖切除治疗并3年随访的50例肝细胞癌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与术后7 d测定两组肝功能指标如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并比较;比较两组复发、存活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TBIL、AST、ALT、ALB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TBIL、AST、ALT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ALB较术前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存活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解剖切除治疗相较于解剖切除治疗肝细胞癌,延长了手术时间,但不会延长住院时间,且腹腔镜下解剖切除治疗更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肝功能损伤、减少术后复发,同时并发症少,安全高。

  • 标签: 肝细胞癌 解剖性肝切除 非解剖性肝切除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解剖切除术和解剖切除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前瞻随机对照试验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06例肝癌患者进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解剖组(行腹腔镜解剖切除术)和解剖组(行腹腔镜解剖切除术)各53例。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围术期指标、肝功能指标用(±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复发转移率和生存率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解剖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解剖组,但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显著短于解剖组(P<0.05)。解剖组术后第1、3、7天血清ALT、TBIL值明显高于解剖组(P<0.05);术后1、3天血清AST值解剖组低于解剖组(P<0.05)。解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低于解剖组22.6%(P<0.05)。解剖组与解剖组1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4.3%和88.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0.6%和75.5%(P=0.0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腹腔镜解剖切除术,腹腔镜解剖切除术临床疗效更好,并有效提高1年无瘤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肝肿瘤 腹腔镜 肝切除术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选择中国肝癌分期Ⅰa期肝细胞癌患者,评价解剖切除解剖切除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21年3月关于中国肝癌分期Ⅰa期肝细胞癌解剖切除解剖切除的文章,对患者特征、肿瘤特征、手术特征、术后病理特征和远期预后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9项病例对照研究,2 761例患者,其中解剖切除组1 727例,解剖切除组1 034例。与解剖切除组比较,解剖切除组基线特征为肝硬化占比更少、肝脏储备功能更好、Child-Pugh A级占比更多;另外,解剖切除组的肿瘤长径更大、微血管侵犯率更高、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失血量更多。长期预后方面,与解剖切除组相比,解剖切除组获得了更好的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比值比(OR)=1.54,95%CI:1.30~1.82,P<0.001]和5年总体生存[OR=1.27,95%CI:1.04~1.55,P=0.018]。结论解剖切除对于降低中国肝癌分期Ⅰa期肝细胞癌患者远期复发和改善长期生存显著优于解剖切除

  • 标签: 癌,肝细胞 预后 解剖性肝切除 非解剖性肝切除
  • 简介:摘要近年来,组织学证实了Laennec包膜的存在,发现Laennec包膜间隙可以作为解剖切除中手术分离的解剖入路。随着外科医师对肝脏手术认识的加深,Laennec包膜在解剖切除手术中的地位必将日益凸显,认识、重视、利用Laennec包膜,有助于解剖切除手术规范化,推动解剖切除手术向更加精准、更加安全的方向发展。本文对Laennec包膜作一系统介绍,并结合笔者在肝脏手术中相关的经验,总结Laennec包膜在入血流阻断和实质离断这两个解剖切除的关键技术中的应用,发现通过Laennec包膜与蒂及静脉之间的潜在间隙作为手术分离入路可以避免实质的破坏,减少出血,简化手术步骤,缩短门阻断时间和手术时间。

  • 标签: 肝切除术 解剖 治疗应用 Laennec包膜 解剖性肝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肺气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慢性阻塞肺气肿老年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65%;治疗后患者的PaO2明显高于治疗前,PaCO2明显低于治疗前,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肺气肿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抗生素 糖皮质激素 肺气肿
  • 简介:目的探讨单独保留尾状叶解剖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安全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4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肝胆管结石病合并萎缩-肥大复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石位于患者左、右半,受累肝脏萎缩纤维化,不含结石的尾状叶肥大。术前评估患者体表面积为1.65m^2,标准肝脏体积为1167.63mL。根据CT检查预计切除术后剩余肝脏(尾状叶)体积为706.12mL,剩余肝脏体积占标准肝脏体积的60.47%。剩余肝脏占体质量的1.21%。患者行再次胆道探查取石,单独保留尾状叶切除,胆总管T管引流术。术后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患者结石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4月。结果患者成功行单独保留尾状叶解剖切除术,手术时间为380min,术中出血量为350mL,未输血。术后第2天拔除腹腔引流管,肝功能恢复良好,第8天出院。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灶状胆管上皮乳头状增生伴轻.中度非典型增生,未见癌变。患者术后2个月T管造影检查胆管下端通畅,内外无结石残留,肝功能正常,拔除T管,恢复正常生活。随访1年,患者无寒战、发热、黄疸和腹痛;B超检查未发现结石,复查CT示剩余肝脏体积增大,内外胆管未见结石影。结论单独保留尾状叶解剖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安全可行,疗效优良。

  • 标签: 肝胆管结石病 解剖性肝切除术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病变行开腹精准解剖切除术的可行。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桂林市南溪山医院肝胆外科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肝脏病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手术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开腹精确解剖切除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脏病变行开腹精准解剖切除术有效可行。

  • 标签: 肝脏病变 开腹精确肝蒂解剖性肝切除术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切除患者术前以及术后的护理并与开腹解剖切除患者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9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切除者25例,作为实验组,以及同时期在我院进行开腹切除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将实验组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分析并与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下地所需的平均时间、肛门排气以及进食所需的平均时间、总住院平均时间均比对照组少;两组患者在术后1天、2天以及3天腹腔引流量情况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切除术相对较安全并且创伤较小,与手术护理密切配合,有利于患者安全通过围手术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模拟切除技术在腹腔镜解剖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因肝细胞肝癌接受术前行模拟切除后实施腹腔镜叶、段、亚段或联合切除病例22例。观察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信息。结果22例患者均在术前进行了模拟切除的规划,部分患者因术前规划改变原定手术方式,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中位手术时间170.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150.0 ml,中位阻断次数4次,中位术后住院时间6.5 d,所有病例均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模拟切除能精确规划出手术切除范围,显示重要的解剖结构,能够提高手术效率、保证足够的手术切缘。

  • 标签: 模拟训练 成像,三维 腹腔镜 解剖性肝切除
  • 简介:摘要通过回顾研究分析近4年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微创外科23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解剖后叶切除的临床资料,探讨腹腔镜解剖后叶切除的手术操作流程。23例解剖后叶切除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中位手术时间215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350 ml;无围手术期死亡。并发症3例,予以保守治疗后痊愈。平均住院时间(9.4±2.7)d。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复发9例,死亡4例,3年累积生存率76.1%。我们认为依靠术前3D重建、术中超声联合吲哚菁绿(ICG)荧光导航等技术,采用标准流程行腹腔镜下解剖后叶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良好的术野暴露和操作空间是完成腹腔镜切除手术的基础,对于Ⅶ段肿瘤的切除,腹腔镜手术存在较大困难和风险。本研究回顾分析7例完全腹腔镜下蒂优先背侧入路解剖Ⅶ段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病理结果提示肝细胞癌3例、局灶结节增生2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7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Clavien-Dindo Ⅲa级以上并发症。术后住院5~14(8.5±2.4)d。至随访截止日期,所有患者均存活,4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未见明显复发征象。本研究表明由熟练的手术团队施行蒂优先背侧入路腹腔镜解剖Ⅶ段切除安全可行,近期疗效优良。

  • 标签:
  • 简介:摘要腹腔镜解剖切除术已成为肝细胞癌的治愈治疗措施之一,从外科学和肿瘤学的角度,都被证实能给患者带来微创和生存双重获益。我国肝细胞癌患者>80%合并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受损,肿瘤常跨越段生长、累及多个段,传统腹腔镜解剖切除术因切除肝脏体积较大,容易导致术后衰竭而应用受限。基于肝细胞癌的肿瘤生物学特性和传统腹腔镜解剖切除术的局限性,腹腔镜限量解剖切除术的理念应运而生并用于实践。腹腔镜限量解剖切除术又称保留实质的解剖切除术,是指以肿瘤病灶为中心,以荷瘤门静脉流域为参考平面,根据肿瘤所在位置及其与亚段和(或)段的解剖关系,切除肿瘤及其所在亚段和(或)段门静脉流域,其核心理念是在保证肿瘤学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留功能实质。腹腔镜限量解剖切除的手术方式包括解剖切除切除和保留实质的联合亚段和(或)切除术,其适应证主要是位于(亚)段之间的小肝癌或微小肝癌,采用三维可视化、腹腔镜超声检查和吲哚菁绿融合荧光等导航技术,通过多个亚段的拼接组合,实现以肿瘤病灶为中心、以切缘为本的解剖切除术,可以达到既最大限度切除荷瘤门静脉流域的组织,又最大限度保留功能肝脏结构和体积的目的。目前腹腔镜限量解剖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尚处于探索阶段,其远期肿瘤学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技术进步和理念更新,腹腔镜限量解剖切除术将成为肝细胞癌微创精准治疗的核心手段。笔者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深入阐述腹腔镜限量解剖切除术的概念与发展沿革、理论和技术支持、肿瘤学安全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 标签: 肝肿瘤 限量肝切除 解剖性肝切除 外科 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板分离技术在腹腔镜解剖右叶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10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解剖右叶切除术的28例肝细胞癌(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22例,女6例;年龄25~71岁,中位年龄59岁。术中均采用门板分离技术行Glisson鞘外入血流阻断。观察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3、7 d肝功能,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解剖右叶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其中包括右半切除16例,右前叶切除3例,右后叶切除9例。术中出血量中位数425(300~775)ml,平均手术时间(358±72)min,术后住院时间(11±3)d。患者无术后出血及切口感染。术后发生右侧胸腔少量积液21例,保守治疗后治愈。胆漏1例,经通畅引流后治愈。术后7 d患者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门板分离技术在腹腔镜解剖右叶切除治疗肝癌中应用安全、可行,其简化了手术流程,对蒂进行预阻断可指导精准解剖右叶切除

  • 标签: 腹腔镜 肝切除术 肝门板 癌,肝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复杂肝脏肿瘤患者实施精准切除规则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复杂肝脏肿瘤患者66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实施规则切除治疗,观察组实施精准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9%、6.1%、6.1%,对照组分别为66.7%、18.2%、21.2%。结论精准切除治疗复杂肝脏肿瘤患者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复杂性肝脏肿瘤 精准肝切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肝脏CT三维重建后的影像信息,总结右静脉的空间分布规律,以期为解剖切除术的手术规划提供指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10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肝脏CT检查的77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35例,年龄(50.2±12.8)岁。收集受检查的CT原始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数据,利用三维重建软件将二维影像数据重建为三维模型,通过分析右静脉的分支数量和汇入主干的空间位置,对其特征和分型进行分析。结果77例受检者的肝脏CT三维重建模型中,观测到645条右静脉分支:268条(41.6%)右侧支,240条(37.2%)背侧支,70条(10.9%)左侧支,67条(10.3%)腹侧支。每支右静脉拥有的右侧分支数为3(3,4),背侧分支数为3(3,4),左侧分支数为1(0,1),腹侧分支数为1(0,1)。多组间比较显示四个方位的分支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75.89,P<0.001)。两组间比较显示,右侧分支数分别多于左侧(χ2=136.87)和腹侧(χ2=140.07)分支数,背侧分支数分别多于左侧(χ2=-123.36)和腹侧(χ2=126.57)分支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腹侧与左侧分支数比较、背侧与右侧分支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右静脉分支的腹侧支和左侧支较少,术中从腹侧或左侧解剖分离右静脉相对安全,涉及中或Ⅷ段切除时,循右静脉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 标签: 肝切除术 肝右静脉 三维重建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准切除规则切除术治疗肝癌的围术期效果。方法:抽选我院在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肝癌患者共计84例,使用双盲法进行分组,即实验A组(n=42,规则切除术)和实验B组(n=42,精准切除术)。医护人员要记录下需要进行观察的指标,以确保治疗的实际效果。结果:对比研究数据可知,实验B组患者围术期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实验A组,P<0.05。结论:在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需要采用精准切除术来展开具体的治疗工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围术期间情况,推动其康复进程,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保障患者就医期间的安全。各项数据对比发现,采用该治疗方式比之于规则切除术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可推广。

  • 标签: 精准肝切除术 非规则性肝切除术 肝癌 围术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