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青海烟青是产于青海颜色烟青色的软玉,本文通过对青海烟青宝石学基本性质测试、激光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测试、红外光谱测试。常规仪器测试得出青海烟青光泽为玻璃光泽至蜡状光泽;折射率在1.61-1.62,相对密度在2.95左右。红外光谱测试分析得出青海烟青主要矿物是透闪石;拉曼光谱得出青海烟青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紫外-可见光谱显示Fe是青海烟青主要致色元素。

  • 标签: 青海烟青 软玉 Fe致色
  • 简介:摘要:随着21世纪社会迅速发展,各地经济都进入新常态。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之上,作为我国清洁能源大省,为国家的节能减排工作做出来突出贡献。青海省作为我国能源生产大省,水能、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但是清洁能源消纳问题突出。

  • 标签: 青海 清洁能源 消纳
  •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排放,青海省不断提高现有产能的技术升级的过程,提高外送通道建设,优化技术路线。在外送通道建设领域,科研投入不足、人才缺乏是我国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青海 清洁能源 消纳问题
  • 简介:摘要:青海云杉是青海省的特有乡土植物之一,生存能力强大,具有较强的环境改善与水土保持效用。随着我国生态环保政策的出台与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青海云杉逐渐成为荒山造林、城市绿化、森林更新等方面的常用植物之一。只有掌握青海云杉的育苗栽培与造林管理技术才能有效提升造林的水平。鉴于此,本文先是分析了青海云山的育苗栽培技术,又详细研究了青海云杉的造林管理技术,仅供相关人员进行借鉴与参考。

  • 标签: 青海云杉 育苗栽培 造林管理技术
  • 简介:摘要:近年来,青海省垃圾治理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青海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源地,担负着国家生态环境治理重要任务,习总书记2021年在青海省视察时明确,青海要打造高原生态示范地,这就要求加大对垃圾治理行业的发展和投入。

  • 标签: 青海省 垃圾治理
  • 简介:摘要:青海高新区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化,形成了以中藏药、特色生物和食品保健品加工、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本文通过对四大主导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产业发展存在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推动高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 标签: 青海高新区 产业规模 现状 高质量发展
  • 简介:摘要:2021年5月22日02时04分青海省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作为青海总队灭火救援指挥部作战指挥组成员,笔者闻令而动,第一时间跟随总队全勤指挥部于22日11时前抵达震区,全过程参加此次救援工作,并就高原地震救援实战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本文结合青海玛多“5.22”地震救援实践,对高原高海拔地区实战救援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进而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消防救援队伍参考。

  • 标签: 地震救灾 作战指挥 战勤保障
  • 简介:摘要:选取地形复杂区域青海省为研究区域,利用2016年50个国家站点气温,将高程作为独立协变量,采用Anusplin对其进行空间插值研究,并挑选出4个站点对其进行精度验证,气温预测对农林也有较好的支撑力,农林业的发展可以改善气候变暖带来的一切问题,提高对农林业的研究支撑,也是对全球变暖的长远策略。验证结果表明96.2%的误差在2.0℃以内的(含2.0℃),3.8%的误差在2.0℃以上,最冷月1月最低气温预测值误差较大,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误差均小于等于0.5℃,精度较好。

  • 标签: 青海 空间插值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平均气温 Anusplin
  • 简介:摘要:选取地形复杂区域青海省为研究区域,利用2016年50个国家站点气温,将高程作为独立协变量,采用Anusplin对其进行空间插值研究,并挑选出4个站点对其进行精度验证,气温预测对农林也有较好的支撑力,农林业的发展可以改善气候变暖带来的一切问题,提高对农林业的研究支撑,也是对全球变暖的长远策略。验证结果表明96.2%的误差在2.0℃以内的(含2.0℃),3.8%的误差在2.0℃以上,最冷月1月最低气温预测值误差较大,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误差均小于等于0.5℃,精度较好。

  • 标签: 青海 空间插值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平均气温 Anusplin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30多年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国家高新区火炬统计数据对青海高新区发展现状分析,找到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对青海高新区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 标签: 青海高新区 发展现状 对策建议
  • 简介:摘要:随着集中大力进行经济建设,我国环境污染的问题愈发严重,成为近年来社会大范围的热点话题,环境问题不断加剧将会威胁到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保护共有的人类自然环境以及加强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青海林业做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之一,在我国大范围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中承载着极其艰巨的任务。青海别具特色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当地有别于其他独树一帜的高原生态文明。基于青海林业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和脆弱性,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积极研究具体生态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维护。

  • 标签: 高原生态文明 青海林业 发展分析
  • 简介:摘要:2021年6月9日总书记视察青海时强调“青海的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能源安全地位显得更加重要。要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青海省是我国盐湖分布最为丰富的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盐湖资源储备基地,被列入国家“西部十大矿产资源集中区”。

  • 标签: 金融 盐湖资源 开发利用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青海省债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提升青海省发债主体评级的解决措施,为青海省债券市场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 标签: 债券市场 主体评级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青海省男护士的执业环境和离职意愿,为持续改进医院男护士执业环境提供思路与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9—10月,利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执业环境测评量表和离职意愿调查表对青海省男护士的执业环境和离职意愿进行调查。结果全省共155名注册男护士参与本次调查,青海省护士执业环境的总体评价得分为(74.38 ± 22.63)分,其中得分最高的条目为护士能及时书写护理记录(85.24 ± 20.99)分,得分最低的条目为护土有机会参与医院内部管理(55.03 ± 30.55)分。离职意愿的总得分为(14.34 ± 4.35)分。结论青海省男护士执业环境总体评价尚可,离职意愿较高,护理管理者应重视男护士对医院、对职业情感的培养,以期降低男护士离职意愿,稳定男护士护理团队。

  • 标签: 护士,男 执业环境 离职意愿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青海省男护士的执业环境和离职意愿,为持续改进医院男护士执业环境提供思路与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9—10月,利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执业环境测评量表和离职意愿调查表对青海省男护士的执业环境和离职意愿进行调查。结果全省共155名注册男护士参与本次调查,青海省护士执业环境的总体评价得分为(74.38 ± 22.63)分,其中得分最高的条目为护士能及时书写护理记录(85.24 ± 20.99)分,得分最低的条目为护土有机会参与医院内部管理(55.03 ± 30.55)分。离职意愿的总得分为(14.34 ± 4.35)分。结论青海省男护士执业环境总体评价尚可,离职意愿较高,护理管理者应重视男护士对医院、对职业情感的培养,以期降低男护士离职意愿,稳定男护士护理团队。

  • 标签: 护士,男 执业环境 离职意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海省肺结核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肺结核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9月于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确诊的208例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健康对照组为同期行体格检查的129名健康者,检测血清维生素D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肺结核组患者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率为11.06%(23/208),高于健康对照组的3.10%(4/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0,P=0.009)。肺结核组患者维生素D水平为(56.84±20.03) μg/L,低于健康对照组的(67.39±17.07)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4,P<0.01)。初治肺结核患者[(56.66±20.02) μg/L]与复治肺结核患者[(59.11±20.81) μg/L]的维生素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8,P=0.650)。单纯肺结核患者维生素D水平[(57.82±20.01) μg/L]高于肺结核合并其他疾病患者[(48.08±18.46)μ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2,P=0.034)。结论肺结核与维生素D水平减少存在相关性,肺结核患者更易出现维生素D水平减少或缺乏的情况,临床医师应关注肺结核患者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

  • 标签: 结核,肺 分枝杆菌,结核 维生素D
  • 简介:摘要:近年来,汶川、海地、智利、玉树、日本等地出现的大地震,均表明了全球处于地震多发的活跃期。由于我国地理位置较为特殊,位于太平洋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处,是地震频发区。在汶川地震出现后,我国建筑物的抗震形势较为严峻。玉树地震的出现使得未来我国抗震建筑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通过统计青海省玉树地区村镇地震灾害情况,对建筑物震害特点进行了汇总,并给出了几点抗震减灾措施,以营造出良好的安居环境。

  • 标签: 玉树 建筑物 地震灾害 抗震救灾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青海省不同地区人群膳食碘摄入量,为科学补碘、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提供依据。方法2018-2019年,依据青海省行政区划、自然地理区划、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共抽取14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抽取1个村,每个村抽取20户世居者,采集每户家庭盐样、每个家庭成员24 h尿样,检测盐碘、尿碘;在每个村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采集1份生活饮用水,检测水碘。盐碘检测采用直接滴定法,尿碘、水碘检测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同时,采用3日称量法进行膳食调查,计算日人均膳食碘摄入量(结果以表示)和尿碘中膳食碘占比,比较不同生产方式(农业区和牧业区),不同地理环境(河湟谷地、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地和青南高原),不同民族(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不同经济水平(< 8 000、8 000 ~、10 000 ~、≥12 000元)人群日人均膳食碘摄入量。结果共调查280个家庭999人,其中男性511人、女性488人。各调查点水碘中位数均< 10 μg/L,均为环境缺碘地区。共采集盐样280份,盐碘中位数为26.0 mg/kg,合格碘盐食用率为100%(280/280)。共检测尿样999份,人群尿碘中位数为192.5 μg/L,处于碘适宜水平。农业区(n = 643)、牧业区(n = 356)人群日人均膳食碘摄入量(28.53、33.44 μ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599,P > 0.05)。河湟谷地(n = 448)、柴达木盆地(n = 125)、祁连山地(n = 157)、青南高原(n = 269)人群日人均膳食碘摄入量(25.38、33.30、32.98、34.79 μ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883,P < 0.05);其中,河湟谷地日人均膳食碘摄入量低于青南高原(P < 0.05)。各民族人群日人均膳食碘摄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3.647,P < 0.05),撒拉族(n = 68)和藏族(n = 239)较高,分别为37.21和32.21 μg。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8 000、8 000 ~、10 000 ~、≥12 000元人群(n = 194、221、302、282)日人均膳食碘摄入量(38.97、17.01、30.86、33.14 μ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9.407,P < 0.05)。各类人群尿碘中膳食碘占比范围为5.35% ~ 15.54%。结论青海省人群碘营养适宜,人群膳食碘摄入量与地理环境、民族、经济水平有关。但尿碘中膳食碘占比较低,食用碘盐仍是人群的主要摄碘途径,也是青海省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的主要措施。

  • 标签: 盐类 膳食 尿 饮用水
  • 简介:摘要:利用常规高空、地面、卫星、雷达以及各物理量场和数值模式资料,对2019年7月28日出现在青海东部以暴雨、大风为主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亚欧地区中高纬度为处于两槽一脊型环流形势,西伯利亚大槽分裂的短波槽位于青藏高原地区,青藏高原位于副热带高压西北部边缘,副热带高压打开西南地区水汽输送通道;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有利于系统加深发展。高层南亚高压配合低层暖空气,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发生;湿空气配合系统过境造成本次强对流的必要条件。

  • 标签: 青海东部 强对流 暴雨 大风 形势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