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科学开展风险评估是实施药用辅料风险管理的前提,由于辅料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目前缺乏具体的评估方法。本文在欧盟辅料风险评估指南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辅料属性参数的风险指数评分系统,用于总体评估辅料安全性、功能性和质量属性等与制剂质量相关的风险水平。该方法经过验证,具有普遍适用性,可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有效开展辅料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药用辅料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锂电池内部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本课题对锂电池进行参数辨识和建立等效模型,在Thevenin模型基础上增加了一组代表电池极化反应过程的RC回路,该模型能够更好地表征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动态性。二阶RC模型与其他等效模型相比能够更为精确的表征锂电池的动态响应特性,与高阶模型相比在精确度上没有明显差异,但辨识参数较少,运算量也较小,是该模型的优点。针对锂电池参数辨识,进行HPPC测试。根据辨识数据建立的模型,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误差小于6.2%,使其更逼近电池的物理特性为电池建模提供参考,说明模型有效且易用。

  • 标签: 参数辨识,电池建模,RC回路
  • 简介:摘要:花岗岩残积土是一种广泛分布,在我国多数地区都有出露的特殊性土层,它具有较强的结构联接和较高的结构强度,常呈超固结性状。残积土具有抗剪强度较高.孔隙比较大,液性指数较小,压缩模量较低的特点,常用作天然地基和桩基的持力层。但其又具有遇水易软化、崩解的特性,与一般黏性土性质不同。

  • 标签: 花岗岩残积土 沉降量 承载力 软化 崩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随机森林的参数响应图(PRM)定量参数对肺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长征医院接受胸部三大疾病筛查的受试者615例。根据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分为正常组、高危组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组。小气道CT定量参数主要为PRM参数,包括全肺、左肺、右肺及5个肺叶的肺体积、功能小气道疾病体积(PRMVfSAD)、肺气肿体积(PRMVEmph)、正常部分肺体积(PRMVNormal)、未分类部分肺体积(PRMVUncategorized)及后四者体积占全肺的百分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3组间基本临床特征(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肺功能参数和小气道CT定量参数的差异;采用Spearman检验评价PRM参数与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最后构建基于PRM联合4个基本临床特征的随机森林回归模型,预测肺功能。结果3组间全肺PRM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CT定量参数PRMVEmph、PRMVEmph%、PRMVNormal%与FEV1/FVC呈中度相关(P<0.001),全肺体积、PRMVNormal、PRMVUncategorized及PRMVUncategorized%与FVC呈强或中度正相关(P<0.001),余PRM参数与肺功能参数呈弱或极弱相关。基于以上参数建立预测FEV1/FVC的随机森林模型和预测FEV1%的随机森林模型。预测FEV1/FVC的随机森林模型预测FEV1/FVC与实际值在训练集中R2=0.864,验证集中R2=0.749;预测FEV1%的随机森林模型预测FEV1%与实际值在训练集中R2=0.888,验证集中R2=0.792。验证集中,随机森林FEV1%预测模型对正常组及高危组分类的灵敏度为0.85(34/40),特异度为0.90(65/72),准确度为0.88(99/112);随机森林FEV1/FVC预测模型对非COPD患者及COPD患者分类的灵敏度0.89(8/9),特异度1.00(112/112),准确度0.99(120/121);两个模型联合对COPD组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Ⅰ、GOLD Ⅱ、GOLD Ⅲ+Ⅳ]分类的准确度为0.44。结论小气道CT定量参数PRM可区分正常人群、高危及COPD人群;基于PRM参数结合临床特征的联合回归预测模型,对正常组及高危组、非COPD及COPD组的预测效果良好,进而实现一次CT扫描能够完成对功能小气道和肺功能的一次性评估。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肺功能检测 随机森林
  • 简介:摘 要: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碳排放权估值方法来保驾护航。本文将碳排放权界定为无形资产,并运用PCV碳交易生产函数模对其进行估值研究。另外,由于火电企业是碳排放权交易的代表性对象,本文选取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为评估对象对模型进行验证,最终取得的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相近,说明了模型的合理性,可以为其他行业的碳排放交易提供借鉴,并为碳交易市场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双碳”目标 碳排放交易 碳排放权估值 putty-clay vintage模型
  • 简介:摘要:现阶段,我国的铁道车辆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对铁道车辆车体的弹性振动有效降低,可以提高乘坐舒适度。为研究有效的减振方法,需建立高精确度的数值解析模型。本文首先分析了车体振动测试,其次探讨了扩展箱式模型,然后研究了参数确定法,最后就三维力-位移的统计模型的简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车体 弹性振动 解析模型 参数确定
  • 简介:摘要:电力的出现和使用在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经济和技术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各种引擎的技术水平有所提高,新的引擎更能发挥作用,更能满足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其中包括永久磁铁同步引擎。本文对具有参数辨识功能的永磁同步电机双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永磁同步电机 预测控制 双矢量 多参数辨识 模型参考自适应
  • 简介:摘要:离散元法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岩石等非均质材料的细观几何特点,而建立离散元数值模型首先要确定其细观参数。本文基于正交试验的方法确定了PFC3D平直节理模型的细观参数,通过设计正交试验方案,进行了多因素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了宏-细观参数表达式,最后开展了砂岩单轴压缩试验的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验证了参数标定方法的可靠性。

  • 标签: 平直节理模型 单轴压缩 参数标定 正交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代谢参数及临床参数的列线图生存预测模型,并验证其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9年11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以及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383例未经治疗的DLBCL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4例、女性179例,年龄19~93(47.3±14.9)岁。按照7∶3的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训练组(n=268例)和验证组(n=115例)。勾画并计算患者总肿瘤代谢体积(T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采用Kaplan Meier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患者无进展生存(PFS)期及总生存(OS)期进行预后分析并构建生存预测模型。通过训练组和验证组的校准曲线、一致性指数(C-index)以及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估。结果训练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行为状态(ECOG PS)评分、Ann Abor分期、大包块、TMTV及TLG为预测PFS期的危险影响因素(HR=1.670~3.277,均P<0.05);年龄、LDH水平、B症状、ECOG PS评分、Ann Abor分期、大包块、TMTV及TLG为预测OS期的危险影响因素(HR=1.661~4.193,均P<0.05)。训练组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LDH水平、Ann Abor分期及TLG是预测DLBCL患者PFS期和OS期的独立影响因素(HR=1.589~3.367,均P<0.05)。校准曲线显示,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一致性;C-index评估结果显示,训练组和验证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PFS期:0.724对0.762;OS期:0.749对0.753)。临床DCA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结论基于18F-FDG PET代谢参数TLG及临床参数(年龄、LDH水平、Ann Abor分期)生存预测模型能够很好地对DLBCL患者进行预后评估,为精准个性化治疗提供可能。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预后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新课改要求教师把“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科的思想性。运用案例法分析如何把思政教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将微课引入常态化教学中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总结如何实现微课融入数学课堂:转变教学观念,挖掘课程育人背景;钻研教材,开展微课教学设计;设计学习评价方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微课资源。

  • 标签: 思政教育 数学 数学微课设计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了激光主动制导武器实物仿真试验系统,介绍了激光主动制导实物仿真的试验目的和功能,对激光目标模拟系统及其分类进行了描述,介绍了激光主动制导武器实物仿真的系统组成、结构和仿真试验流程。

  • 标签: 激光半主动制导 半实物仿真 仿真系统
  • 简介:摘要:现阶段,为进一步发展城市空间,各级地区都相续开始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因城市区域内地面建筑物分布较为密集,市政道路车辆保有量非常大,城市隧道建设工程直接在繁华街道展开施工。实际施工基本上采用明挖法,导致施工占用市政道路面积比较大,促使市政交通受到巨大的干扰,城市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使用盖挖法则可以解决上述问题,降低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证车辆正常通行,但是这种施工方法会导致施工工期延长。而明挖盖挖则是基于盖挖施工法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施工方法,这种施工方法不但可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同时可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 标签: 市政隧道 半明挖半盖挖 支护体系 设计思路
  • 简介:摘要:本文讲述了在数模检测中,如何将数学模型与实际工件根据坐标系拟合。以三个测量案例为例,灵活使用迭代法建立坐标系,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且能够保证测量精度。为数字化测量建立测量条件与基础。

  • 标签: 数模检测    坐标系拟合  迭代法 
  • 作者: 曾朝强 王晶 张小明 汤梦月 郭志伟 陈天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2年第07期
  • 机构: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影像科,南充 637000 医学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南充 637000,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影像科,南充 637000,医学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南充 637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参数MRI中子宫肌瘤患者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术后无再干预危险因素,建立无再干预概率列线图预测模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诊断为子宫肌瘤并行HIFU治疗的患者MRI影像资料及临床特征。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HIFU术后再干预治疗情况。使用Kaplan-Meier、Cox比例风险回归筛选出子宫肌瘤HIFU术后再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预测子宫肌瘤HIFU术后3年、5年的无再干预概率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性能。结果共纳入191例患者,术后再干预率为23.6%(45/19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肌瘤体积、T2WI信号类型、T1WI强化类型、标准表观扩散系数(standard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StandardADC)值、慢速表观扩散系数(SlowADC)值为潜在危险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2WI信号类型、T1WI强化类型、SlowADC值是子宫肌瘤HIFU术后的独立预后因素,依此建立的列线图C-index为0.745(95%置信区间为0.672~0.818)。3年和5年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833、0.749,校准曲线也证实模型与实际再干预情况的一致性较好。结论基于MRI多参数指标与临床特征可预测子宫肌瘤HIFU术后3年、5年的再干预情况,可为临床个性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高强度聚焦超声 再干预 子宫肌瘤 风险预测 列线图 磁共振成像 多参数
  • 作者: 贾亚菊 杨晓棠 崔艳芬 全帅 侯丽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科,太原 030000 山西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太原 030000,山西省肿瘤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科,太原 030000,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参数MR的影像组学融合模型术前预测宫颈鳞癌脉管间隙浸润(LVSI)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6月—2019年3月山西省肿瘤医院宫颈鳞癌患者168例。患者年龄22~76(52.0±10.1)岁,临床分期为国际妇产联盟(FIGO)ⅠB期127例、ⅡA期41例。所有患者术前行多参数盆腔MR扫描,均接受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和多参数MRI数据,以7∶3的比例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训练集117例和验证集51例。在T2加权像(T2WI)、表观弥散系数[ADC,由2个b值的弥散加权成像数据自动生成]及增强T1加权像(cT1WI)3个序列的MRI上,对病灶进行手动分割勾画肿瘤轮廓感兴趣区(ROI),得到三维感兴趣区(VOI)并提取特征,通过以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和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回归为主的三步降维法筛选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临床特征并联合影像组学模型建立融合模型,制作列线图。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校正曲线、决策分析曲线评估列线图的效能及临床效益。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确诊LVSI阳性42例,阴性126例。训练集与验证集患者的年龄、FIGO分期、肿瘤最大径、肿瘤分化程度、LVSI状态等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基于T2WI、ADC及cT1WI多参数MRI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经特征筛选后得到7个关键特征,均与宫颈癌LVSI相关(P值均<0.05),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T2WI、ADC及cT1WI 3个序列独立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宫颈癌LVS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0[95%可信区间(CI)0.557~0.698]、0.686(95%CI 0.563~0.694)、0.761(95%CI 0.702~0.818),3个序列共同构建的联合影像组学模型对应的AUC为0.887(95%CI 0.842~0.925),诊断效能最优,并在验证集中得到验证。联合影像组学模型与肿瘤分化程度构建的融合模型列线图预测宫颈癌LVSI,在训练集与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893(95%CI 0.851~0.929)、0.854(95%CI 0.749~0.943),校正曲线显示出列线图有良好的校正性能;决策曲线表明当风险阈值概率范围在0.50~0.96时,采用影像组学融合模型预测宫颈癌LVSI的净收益优于“将所有患者视为宫颈癌LVSI阳性或阴性”。结论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与临床特征的融合模型对宫颈癌LVSI状态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宫颈肿瘤 脉管浸润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