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急救心肺复苏患者复苏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的114例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其心肺复苏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应用面罩通气、持续电除颤时长>5min、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长>10min、合并冠心病、年龄>60岁是导致复苏失败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面罩通气、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长>30min、年龄>60岁是导致复苏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救心肺复苏患者的复苏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面罩通气、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长>10min、年龄>60岁等,临床需根据其因素做好对症干预工作。

  • 标签: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68例心肺复苏者进行分析,以期提高院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心肺复苏术者68例,对其基础资料、发病时间、复苏开始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和复苏效果等情况进行观察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总结。结果:68例心肺复苏术者复苏成功率与年龄、复苏开始时间和除颤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急救心肺复苏效果可能与心血管疾病、复苏时间等因素相关,在急救中要注意对上述原因进行分析,尽可能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 标签: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救心肺复苏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某中心接诊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5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心肺复苏情况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均为现场没有目击者进行心肺复苏患者,治疗组均为现场有目击者进行心肺复苏患者,对比各组复苏总有效率差异性,比较两组患者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入院时血压、乳酸浓度,并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效果的因素。结果治疗组复苏总有效率73.08%明显高于对照组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48,P<0.05)。结论心跳、呼吸骤停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救治分秒必争,应向民众普及心肺复苏技术,为后续抢救治疗争取更多时间。

  • 标签: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影响因素 心脏骤停 复苏成功率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196例心肺复苏病例,探讨急救的措施。方法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予以现场心肺复苏,通过胸外按压、人工呼吸、药物后续治疗等措施,积极抢救。结果196例患者中抢救有效者17例。有9例完全康复出院,1例放弃治疗,7例在入院2周内死亡。有效率8.67%。结论倡导第一目击者实施CPR,确立复苏的医疗质量系统。及时有效的现场复苏和积极有效的后续治疗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

  • 标签: 心肺复苏 急救措施 心血管疾病 心跳呼吸骤停 危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救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因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由我中心急救人员实施急救心肺复苏的94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此次回顾性研究的对象,观察并统计上述患者经急救心肺复苏后的成功率,并针对影响心肺复苏效果的因素展开探析。结果:据统计,上述94例心脏骤停患者经急救心肺复苏后,成功复苏有32例,成功率为34.04%。据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效果的因素有年龄、基础疾病性质、现场除颤时间、心搏停止时间等。结论:影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的因素有很多,需要相关医务人员能够予以重点分析,并在实施急救心肺复苏过程中予以重视,尽可能降低各因素对复苏效果的影响,以此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 标签: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影响因素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 68例心肺复苏者进行分析,以期提高院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 :选取 2017年 7月至 2018年 6月心肺复苏术者 68例,对其基础资料、发病时间、复苏开始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和复苏效果等情况进行观察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总结。结果: 68例心肺复苏术者复苏成功率与年龄、复苏开始时间和除颤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 P< 0.05。结论:急救心肺复苏效果可能与心血管疾病、复苏时间等因素相关,在急救中要注意对上述原因进行分析,尽可能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 标签: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68例心肺复苏者进行分析,以期提高院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心肺复苏术者68例,对其基础资料、发病时间、复苏开始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和复苏效果等情况进行观察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总结。结果68例心肺复苏术者复苏成功率与年龄、复苏开始时间和除颤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急救心肺复苏效果可能与心血管疾病、复苏时间等因素相关,在急救中要注意对上述原因进行分析,尽可能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 标签: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肺复苏术在心脏骤停患者急救治疗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64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急救治疗中,对患者应用心肺复苏术,对患者抢救治疗效果以及现场不同因素对心肺复苏术生存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在对64例患者应用心肺复苏术进行院急救治疗后,患者成功率为(10/64)15.6%,生存率为(6/64)9.4%,有效率为(22/64)34.4%,无效率为(26/64)40.6%;心肺复苏术生存率主要包括基础疾病类型、心肺复苏时间、初期电除颤和人工气道插管的应用情况。结论:在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急救治疗时,及早对患者应用高质量心肺复苏术进行治疗,并采用规范化操作方式,能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 标签: 心脏骤停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因素及护理策略。 方法: 分析 2016 年 3 月至 2018 年 3 月我院急救的心脏骤停患者 98 例,分析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结果 : 心肺复苏成功率为 16.33 %,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年龄、电击复律、是否气管插管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而与患者性别及肾上腺素使用量差异 不明显 (P>0. 05)。 结论: 影响心肺复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心肺复苏开始越早,成功率越高; 年龄也是影响复苏成功的因素之一; 及早识别恶性心律失常,实施电击复律,能 提高成功率; 及时有效的气管插管是复苏成功的关键。

  • 标签: [ ]心脏骤停 院前心肺复苏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 急救的成功率关系到病人的预后,心肺复苏是OHCA患者最重要的急救措施。而我国目前心肺复苏普及率远远处于落后状态,因此提高我国居民心肺复苏的意识和急救技能的普及势在必行。本文通过查阅我国普通居民心肺复苏培训的相关文献,对国内居民急救技术的培训现状及模式进行概括分析,提出了提高居民普及率的相应对策,以期探索出一条更完善、更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急救知识培训模式,提高全民急救水平,提高OHCA患者抢救成功率。

  • 标签: [] 居民 心肺复苏 培训模式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救心肺复苏病人进行改进后的急诊护理流程,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观察。方法:对184名某一医院2年时间里的急救病人进行临床观察,并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采用最优的急诊护理程序和常规的急诊护理程序进行比较。结果:在两组急诊治疗中,实验组的出车时间为2.31±0.43,而参考组为4.36±0.64;实验组的抵达时间分别为17.64±3.83(分钟),参考组为22.95±4.15(分钟);(t=8.042,p=0.000),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结果不同。结论:急诊急救流程的优化应用对心肺复苏的急救处理有较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心肺复苏急诊 院前 急诊护理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应用于急救心脏骤停患者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救心脏骤停患者135例,划分为A组、B组与C组各45例,分别给予人工呼吸法、气管插管通气法以及气囊面罩通气法,比较三组患者急救效果。结果自主心跳恢复时间C组患者少于A组、B组;自主循环恢复B组26.7%(12/45)、C组44.4%(20/45)高于A组11.1%(5/45),C组高于B组;死亡率C组60.0%(27/45)低于B组84.4%(38/45)、C组88.9%(40/45)。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救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中,气囊面罩通气法的应用可取得显著效果,应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院前急救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急救心搏骤停的影响。方法 156例急救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每组 52例。第一组予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法,第二组予以气管插管通气法,第三组予以气囊面罩通气法,对比分析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急救心搏骤停的影响。结果 第三组自主循环恢复患者显著多于第一组、第二组, 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与死亡率显著低于第一组、第二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目前对急救心搏骤停的最理想的心肺复苏程序是气囊 -面罩通气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心肺复苏程序;急救;心搏骤停    入院治疗前发生心搏骤停的患者大都是情况危急,予以复苏程序抢救大部分患者已进展为生物死亡时期。特别是老年患者, 由于身体机能较为衰弱,心搏骤停所导致的死亡率要显著比年轻患者高。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急救心搏骤停的影响,选取 2013 年 8月~ 2015 年 10月收治的急救心搏骤停患者 156例作为研究的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3 年 8月~ 2015 年 10月收治的急救心搏骤停患者 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本次所选患者均存在突然意识缺失、脉搏消失等。将患者随机分为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 每组 52例。第一组患者中男 33例,女 19例,年龄 55~ 80岁,平均年龄( 68.5±3.8)岁;发生心搏骤停原因:猝死 12例, 重度颅脑损伤 12例,高处坠落 20例,其余 8例。第二组患者中男 35例,女 17例, 年龄 53~ 80岁,平均年龄( 67.6±4.1)岁;发生心搏骤停原因:猝死 10例,重度颅脑损伤 13例, 高处坠落 22例,其余 7例。第三组患者中男 34例,女 18例,年龄 56~ 82岁,平均年龄( 69.2±4.3)岁; 发生心搏骤停原因:猝死 11例,重度颅脑损伤 13例,高处坠落 21例,其余 7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心搏骤停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心肺复苏方法 第一组患者因为条件限制,实施口对口人工呼气法,徒手胸外心脏按压,至少 100次 /min的按压频率,深度至少 50mm,按压和放松比为 1: 1;再依据 30: 2的比例进行口对口呼吸法,按压更换为吹气时需要停止按压心脏,约为 10 s。第二组患者通过与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后,实施气管插管通气法,徒手胸外心脏按压,操作方法同于第一组;气管插管通气过程中,亦需停止心脏按压,约为 10 s。第三组患者实施气囊 -面罩通气法,按压操作同于第一组,再利用气囊 -面罩通气法予以通气换气支持。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三组患者的自主心跳恢复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情况以及死亡率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 结果    第一组患者: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为( 10.3±3.7) min;自主循环恢复 6例( 11.54%);死亡 46例,死亡率为 88.46%。第二组患者: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为( 13.3±3.9) min;自主循环恢复 13例( 25.00%);死亡 39例,死亡率为 75.00%。第三组患者: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为( 7.7±3.9) min;自主循环恢复 19例( 36.54%);死亡 33例,死亡率为 63.46%。三组心肺复苏情况对比:第三组自主循环恢复患者显著多于第一组、第二组, 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与死亡率要显著低于第一组、第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 讨论    心搏骤停是心脏由于多种急性因素突然失去有效的排血功能而导致循环与呼吸停顿的一种临床死亡状态,如果是老年人发生心搏骤停,则具有极高死亡率。因此需要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程序急救心搏骤停患者。心搏骤停状况通常是在院外环境,或是在马路等特殊环境中发生, 其抢救时间非常宝贵,患者的生死存亡受到抢救时间的影响,医护人员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和现场其余施救者按照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脏复苏程序。   现阶段主要的心肺复苏通气方法有三种,即气管插管通气法、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以及气囊 -面罩通气法,其中最为传统也最简易的方式是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而最常规的方式是气管插管通气法。但是在实际抢救情况中,因为插管过程相对复杂, 处理较为困难,使得复苏成功率显著降低。实施气囊 -面罩通气法具有技术要求低以及操作简便等优势,因此该方式是急救心搏骤停患者的最佳心肺复苏程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三组心肺复苏情况对比,第三组自主循环恢复患者显著多于第一组、第二组,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与死亡率要显著低于第一组、第二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果充分表明,气囊面罩通气法相比于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以及气管插管通气法,其心肺复苏效果更为理想。    综上所述,目前对急救心搏骤停的最理想心肺复苏程序是气囊 -面罩通气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喉罩通气技术在急诊急救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资料收集时间2019年4月-2022年4月,急诊急救开展心肺复苏的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通气方式的不同的分成两组,对照组开展气管插管,观察组应用喉罩通气技术;2组首次插管成功率,复苏成功率;2组各项指标情况比较,并发症发生率,临床通气改善情况,气道建立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比较。结果:通气后,两组患者PO2、SpO2 ,PCO2 均有改善,观察组略优于对照组,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气道建立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具有差异(P

  • 标签: 喉罩通气技术 急诊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气管插管协同电除颤对急救心肺复苏的影响作用。方法:中心急救心肺复苏患者76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8例)、研究组(38例)。两组均开展规范的心肺复苏,对照组在复苏期间配合气管插管操作技术,研究组在复苏期间配合气管插管与电除颤操作技术,比较两组救治情况及心肺复苏效果,对比急救60min内的血气指标及血压水平。结果:研究组救治情况较优,心搏恢复、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及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心肺复发循环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P

  • 标签: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气管插管 电除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气管插管、球囊辅助呼吸应用于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急救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救治80例心脏骤停患者,入院时间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按照心肺复苏方法将患者分为40例参照组(予以气管插管辅助呼吸)与40例试验组(予以球囊辅助呼吸),对两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比对两组通气建立时间、复苏10min后血氧饱和度,相比于参照组,试验组通气建立时间较短,复苏10min后血氧饱和度较高,均有显著差异,P<0.05;比对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相比于参照组,试验组较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治疗心脏骤停急救患者相比,球囊辅助呼吸可缩短通气建立时间,促进复苏成功率提升,可在临床有限推广、应用。

  • 标签: 球囊辅助呼吸 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心脏骤停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 简介:心搏骤停在急救中是常见急救之一,及时有效地现场心肺复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我院急诊科成立院急救中心后,为了在救护车这一空间狭小及医务人员有限的环境下给心搏骤停患者行心肺复苏,提高抢救成功率,引进了的新型的尤创自动心肺复苏系统(AutopulseTMMODEI.100型),该系统配合车载呼吸机(Dager2000型)装备在救护车上能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

  • 标签: 院前急救 无创自动心肺复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