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9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人。所有患者均在就诊30min内开始静脉溶栓,实验组给予治疗,将50mg溶于50ml专用溶剂中,先静脉推注8mg,剩余42mg在90min内滴注完毕。溶栓前后均给予一定量的低分子肝素钙进行皮下注射,每天2次。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治疗,先将150万U的尿激酶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然后于30min内滴完,随后进行APTT监测,并进行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每天2次。两组在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前提下均进行8天。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中胸痛症状缓解和冠状动脉再通的人数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情况中,实验组的心率失常、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的临床疗效与尿激酶相当,但不良反应低于尿激酶。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阿替普酶 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瑞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种药物在再通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出血率、死亡率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可靠、安全。

  • 标签: 瑞替普酶 阿替普酶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瑞与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将112例AMI病人随机分两组。瑞组56例,给予瑞20单位,分两次,每次10单位,间隔30分钟静脉推注;尿激酶组56例,给予尿激酶150万单位溶栓,30分钟内静点完成,两组均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单位皮下注射,其余治疗也相同。结果瑞组与尿激酶组的血管开通率、开通时间分别为85%与63%;(0.76±0.56)小时与(1.420±0.54)小时(P<0.05);CK和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副作用轻度出血率在瑞组与尿激酶组分别为4%与9%(P<0.05).结论应用瑞治疗ST段抬高型AMI的疗效优于尿激酶,且副作用小。

  • 标签: 瑞替普酶 尿激酶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急性ST段抬高心梗患者接受瑞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近年来收治应用瑞(rPA)溶栓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梗(STEMI)患者89例,设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本院同期应用重组链激酶治疗的STEMI患者75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79.8%高于对照组54.7%,1周内再闭塞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概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心梗患者应用瑞溶栓治疗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且出血性并发症少,不会对疗程和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 瑞替普酶 重组链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瑞(rt-PA)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方法、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2例符合溶栓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均经rt-PA15-18mg静脉溶栓治疗为治疗组;3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UK)溶栓治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论rt-PA可安全用于国人治疗AMI。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病死率高,发病危急,紧急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血流是治疗AMI的最有效方法,对于一些不具备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的基层医院,药物溶栓治疗仍然是首选2。rt-PA为第三代溶栓药物,此药主要采用基因工程,提高选择性溶栓的效果和血浆半衰期延长,减少药物剂量和不良反应,增加早期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再通率。近2年来建平县医院对5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rt-PA溶栓,取得了良好疗效。UK现在多采用基因技术合成,可直接激活血液循环中的纤溶酶原,因不具有纤维蛋白特异性,可导致循环中纤维蛋白(原)降解,有可能引起出血并发症。又因UK无抗原性和过敏反应,且价格低廉,目前国内常用此药溶栓治疗3。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及时实施静脉溶栓已成为有效的抢救措施之一。溶栓治疗可使阻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恢复濒死的心肌组织,缩小梗死面积,维持心肌功能1。我科选用瑞体静脉推注溶栓,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细心护理,取得满意疗效,并发症少,费用低,适用于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治疗。现将临床治疗及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使用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2月间来我科室就诊的68例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药雷尼替丁,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药瑞酮,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接近,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得到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替普瑞酮 慢性胃炎 老年患者 治疗效果
  • 简介:《J·尔弗瑞德·鲁弗洛克的情歌》是艾略特的早期成名作之一,名为"情歌",但在阅读"情歌"的过程中,却感受不到鲁弗洛克于其中要表达的"情"。是什么让鲁弗洛克有情却不能言?有爱却不能明?本文通过内外两方面的因素来浅析《J·尔弗瑞德·鲁弗洛克的情歌》不能言情的原因。

  • 标签: 爱情 “情歌” 普鲁弗洛克
  • 简介:尼(ponatinib)是一种多靶点的激酶抑制剂,已经被美国和欧盟批准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13年10月31日,鉴于“危及生命的血栓和血管重度狭窄”风险,FDA要求生产商暂停其销售和推广,这也是首个被撤市的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因尼未来我国申请进口,其撤市不会给我国造成直接影响,但会影响到其他在我国上市或正在研发的同类品种的市场销售或上市进度。因此,建议我国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激酶类小分子抗肿瘤药的不良反应事件的监管,并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国内相应仿制药企业。制药企业在新药上市前要进行充分的安全性评价,尽早发现潜在的风险,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损失。

  • 标签: 普纳替尼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抗肿瘤药 安全性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研究组口服文拉法辛治疗,对照组口服林治疗,观察6w。于治疗前及治疗1w、2w、4w、6w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治疗中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显效率为73.7%,有效率89.5%;对照组分别为68.4%及86.8%。两组治疗1w末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均<0.01),并随治疗时间的延续呈持续性下降之;治疗2w、4w末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6w末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程度均轻微,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可缓解。结论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疗效与林相当,但文拉法辛起效快,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 标签: 抑郁症 文拉法辛 阿米替林
  • 简介:摘要目的对瑞酮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从我院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选取422例患者研究,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211例,对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疾病临床上瑞酮联合奥美拉唑具有一定作用,对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具有良好改善作用。

  • 标签: 替普瑞酮 奥美拉唑 慢性浅表性胃炎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酮联合法莫替丁治疗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非萎缩性胃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瑞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69.7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8%,对照组4.6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酮联合法莫替丁治疗非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替普瑞酮 法莫替丁 非萎缩性胃炎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昔洛韦联合西咪丁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64例带状疱疹患者病例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以昔洛韦联合西咪丁治疗,对照组只应用昔洛韦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总有效率87.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昔洛韦联合西咪丁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昔洛韦 西咪替丁 联用 带状疱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偏头痛患者采用盐酸氟桂利嗪与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3例偏头痛患者按照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与林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独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8%、74.2%,观察组治疗疗效相对于对照组明显偏高(P<0.05)。经过12个月时间随访,观察组复发患者4例,对照组复发患者10例,观察组复发率(12.5%)相对于对照组(32.3%)明显偏低(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采用盐酸氟桂利嗪与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轻,且可有效降低复发率,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偏头痛 盐酸桂利嗪 阿米替林 联合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恩卡韦与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两组分别给予口服恩卡韦和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疗程至少52周,在0、24、48周检测HBV-DNA、ALT、HBeAg及药物安全性观察。结果①治疗组的HBV--DNA水平平均下降值显著大于观察组(6.31log10cp/mlvs.3.97log10cp/ml,7.24log10cp/mlvs.5.07log10cp/ml,P<0.01)。②两组患者的ALT水平复常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91%vs.73%,P>0.05)。③治疗组患者的HBeAg血清学转换情况在24周时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vs.7%,P>0.05),但在48周时,显著多于观察组,(33%vs.12,P<0.05图2)。④安全性分析观察组曾有一过性肌酐升高,治疗组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治疗24周和48周时,治疗组患者的血清学转换率和HBV--DNA达不可检测水平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观察组。

  • 标签: 恩替卡韦 阿德福韦酯 慢性乙型肝炎 HBVDNA HBeAg
  • 简介: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depression,PSD)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度洛西汀干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住院及门诊确诊为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的58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在治疗脑卒中的同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度洛西汀和林治疗.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率为42.6%,其发生率与卒中类型及卒中的病灶部位无关,两组药物均能快速起效,治疗1、2、4、8周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HAMD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TES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为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应重视卒中后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度洛西汀治疗PSD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症 度洛西汀 阿米替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培兰联合加环素治疗肺部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期间肺部感染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患者采取比培兰联合加环素抗感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肺部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共12例,均为医院获得性肺炎,比培兰联合加环素抗感染治疗时间7-20天,8例痊愈,2例好转,2例无效死亡。其中3例出现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均好转。结论比培兰联合加环素治疗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效果较好。

  • 标签: 比阿培兰 替加环素 鲍曼不动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