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连续锁边加缝合在会阴缝合中的效果及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分娩的自然足月产妇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会阴缝合术,观察组使用连续锁边加缝合术。记录缝合时间、伤口红肿、硬结等情况,并结合疼痛感和伤口愈合情况,评价2种缝合术的优劣。结果观察组缝合时间为10.2±1.9min,局部硬结例数1例,伤口红肿例数4例;无痛、轻微痛、中度痛和很痛例数分别有2、64、4和0例;伤后愈合甲级68例,乙级1例,丙级1例,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的会阴缝合术,连续锁边加缝合术可以更好的缩短缝合时间,减少分娩产妇的疼痛感,利于产妇的伤后愈合。

  • 标签: 连续锁边 褥式缝合 会阴缝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妇产科治疗中使用改良缝合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接收的80例腹部缝合手术患者,根据缝合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控制组(n=40)和改良组(n=40),比较两组患者切口疼痛程度和术中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各项对比指标均优于普通组(P<0.05)。结论:在妇产科临床进行腹部切口缝合时采用改良缝合法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褥式缝合法 妇产科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妇产科治疗中使用改良缝合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接收的80例腹部缝合手术患者,根据缝合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控制组(n=40)和改良组(n=40),比较两组患者切口疼痛程度和术中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各项对比指标均优于普通组(P<0.05)。结论:在妇产科临床进行腹部切口缝合时采用改良缝合法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褥式缝合法 妇产科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招风耳软骨平行切开与缝合的手术方式。方法采用耳软骨平行切开与软骨缝合相结合的术,观察近期及远期临床效果。结果对16例32只耳廓手术矫正后均取得满意效果,术后随访6-15个月,效果满意,无复发现象。结论该方法在招风耳矫正术中操作简单,效果理想,较传统方法更加可靠,且不易复发。

  • 标签: 招风耳 褥式缝合 矫正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辅助的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预防术后出血时采用连续缝合技术替代传统的术后鼻腔填塞技术的疗效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7年 5月至 2019年 5月期间收治,施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 108例,将其随机分为缝合组与填塞组,其中缝合组 58例,填塞组 50例。两组患者均在鼻内镜辅助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缝合组术后采用 4-0薇乔线连续缝合鼻中隔黏膜以预防中隔出血,填塞组患者术后采用膨胀海绵填塞鼻腔压迫止血。分别于术后第 1天和第 2天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1]( visual analogue scale , VAS)进行主观不适评分,同时比对两种止血方法的患者接受度、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第 1天、第 2天两组患者在鼻塞、头痛、口干、流泪、睡眠困难、 撤除填塞物时的疼痛感6个方面的 VAS评分均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两组患者在术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能降低面部除皱手术伤口张力并辅助悬吊上提重定位后的皮肤达到减轻瘢痕、预防秃发、维持长期提升效果的方法。方法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外科就诊的33例要求面部除皱术女性患者,年龄36~61岁,平均46岁。在额部或颞部开放切口除皱术后,在切口前方发际线与皮肤交界处,用2-0可吸收缝线穿过皮内,之后用翻转缝针,从缝线于皮肤出入口两个点分别垂直穿过皮瓣全层;缝固在颞深筋膜或帽状腱膜打结固定,使切口主要锚着点闭合张力降低,并辅助悬吊皮瓣的作用。结果33例患者术后早期发际线周围皮肤因缝线牵拉产生轻度堆积外观,随着时间延长逐渐消失。随访3~18个月,除2例患者出现切口附近脱发,毛发密度降低外,31例患者均无明显切口瘢痕增生和秃发,无长时间皮肤皱褶堆积等并发症出现,面部年轻化效果好,患者满意率高。结论皮内减张联合悬吊缝合技术使张力重新分布,明显减轻切口处的瘢痕增生和秃发。缝线起到了辅助悬吊的作用,增加面部组织上提的稳定度和持久性。

  • 标签: 面部 减张 悬吊 秃发 面部除皱
  • 简介:重度环形内痔是目前肛肠科较难处理的常见病之一.因具有临床复发率高,易水肿、术后肛门易狭窄等特点,治疗上有一定难度。作者对42例重度环形内痔患者均进行痔上黏膜环形交错缝合术.取得良好效果。并与Milligan—Morgan术比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环形内痔 临床观察 痔上黏膜 缝合术 治疗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中隔缝合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患者80例。根据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后的处理方法分为缝合组(40例)和填塞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2 d内渗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2、24 h舒适度,术后1周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缝合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2.36±5.87)h,长于填塞组的(35.62±5.13)h,术后住院时间为(4.31±0.42)d,短于填塞组的(8.05±0.37)d,P<0.05。缝合组患者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3.26±1.37)分,鼻塞VAS评分为(3.14±1.21)分,低于术后12 h的(4.16±1.48)分和(3.85±1.23)分(P<0.05);填塞组患者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为(6.64±1.53)分,鼻塞VAS评分为(6.27±1.46)分,高于术后12 h的(5.87±1.79)分和(5.31±1.59)分,P<0.05;缝合组患者术后12、24 h疼痛和鼻塞VAS评分均低于填塞组(P均<0.05)。术后1周,缝合组患者治愈率为92.5%,临床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填塞组的62.5%、85.0%(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457,P>0.05)。结论鼻中隔缝合应用于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中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和临床总有效率,且能够减轻术后疼痛和鼻塞等不适感,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且未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鼻中隔 褥式缝合 鼻腔填塞 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 简介:目的通过局部麻醉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后对鼻腔填塞或行鼻中隔连续缝合术的对比,证明鼻中隔矫正术后行鼻中隔连续缝合术更能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4月我科住院行鼻中隔矫正术的成年患者分为甲乙对照组,甲组行鼻中隔矫正术后立即行鼻中隔缝合术不伴鼻腔填塞,乙组行鼻中隔矫正术后行双侧鼻腔膨胀海绵填塞。术后第1、2、3d对患者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并随访3个月观察有无并发症。所得数据应用SPSSl8.0统计软件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乙2组患者在术后第1、2、3d的VA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5),两组术后\,AS在术后不同处理方法下随时间有交互作用。即鼻中隔术后鼻中隔缝合术的患者症状随时间减轻的更明显;术后3个月随访,甲乙两组均未发现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塌鼻等并发症。结论:通过鼻中隔术后对鼻腔填塞或行鼻中隔缝合术的对比,鼻中隔连续缝合术更能减轻鼻中隔术后的症状。

  • 标签: 鼻中隔 缝合技术 疼痛测定 耳鼻喉外科手术 内窥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应用注射器带线简易缝合法治疗无膈肌后缘新生儿膈疝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淮安市妇女儿童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采用胸腔镜下注射器针头带线的简易缝合法治疗无膈肌后缘膈疝患儿1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4例;入院年龄10 min至1 d。足月儿7例,早产儿3例。体质量2.3~3.5 kg(平均2.88 kg),均为左侧膈疝。在裂隙的体表投影处肋间取2~3个预备缝合部位,切开皮肤1 mm,两根2-0不可吸收缝线绕过相应肋骨,通过注射器针头分次插入膈肌缺损的前缘的肌肉之间,第一根线头由第二根线环带出体外进行打结,关闭后外侧裂隙,线结位于肋间皮下。结果在胸腔镜膈疝修补术的实施过程中,10例膈疝患儿均应用该简化技术成功修复无膈肌后缘的新生儿膈疝后外侧裂隙。手术时间为25~60 min(平均37.5 min)。10例患儿随访3~33个月(平均16.5个月),无死亡和复发病例。1例新生儿术后合并皮下气肿术后1周消失。结论胸腔镜下应用注射器带线简易缝合法治疗无膈肌后缘的新生儿膈疝是一个有效而且可靠的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效果确切等优点。

  • 标签: 疝,横膈 胸腔镜检查 修复外科手术 婴儿,新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腔镜下通过单层连续水平缝合技术关闭食管空肠吻合口共同开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胃肠外科,并由同一术者实施全腔镜下全胃切除后行食管空肠吻合的45例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45例患者,男性26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4.8(55~76)岁;平均体质指数22.6(19.8~28.6)kg/m2。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全腔镜下食管空肠吻合操作,通过单层连续水平缝合技术关闭食管空肠吻合口的共同开口,无中转开腹病例。全组手术时间(268.6±89.0)min,完成食管空肠吻合口重建的时间(28.5±16.4)min,关闭该吻合口共同开口的时间(15.5±8.0)min,术中出血量为(140.0±60.4)ml。术后肛门首次排气中位时间3(3~5)d,术后首次进流质食物中位时间3(3~5)d,术后住院期间无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发生。35例患者术后有效随访3~30个月,手术后6个月复查胃镜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吻合口未见狭窄病例,术后发生进食哽咽感6例,保守治疗后均好转。结论全腔镜下通过单层连续水平缝合技术关闭食管空肠吻合口的共同开口安全可行,近期疗效较好。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 胃肠吻合术,食管空肠 缝合技术,单层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阴道尿道膀胱颈筋膜缝合术和无张力网状阴道悬吊术—经闭孔系统(TensionFreeVaginalTapeObturatorTechnique,TVT—O)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采用经阴道尿道膀胱颈筋膜缝合术治疗SUI患者和42例采用TVT-O治疗SU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经阴道尿道膀胱颈筋膜缝合术相比,TVT—O治疗SUI住院时间短,疗效显著,手术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VT治疗SUI疗效可靠,手术创伤更小。

  • 标签: 无张力网状阴道悬吊术&mdash 经闭孔系统 压力性尿失禁 网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倒刺线改良内翻缝合相比传统Overlap在全腹腔镜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中的优势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为18~80岁;(2)术前病理证实为胃腺癌;(3)施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4)采用Overlap法行食管空肠吻合;(5)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Ⅰ~Ⅲ级;(6)随访资料完整。排除同时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或多源性肿瘤者、急症手术者、非R0切除者以及存在远处转移者。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89例接受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食管空肠吻合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32例采用双倒刺线改良内翻缝合关闭食管空肠吻合的共同开口(改良吻合组),57例采用传统Overlap吻合法(共同开口改用倒刺线关闭,传统吻合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切口长度、中转开腹情况、食管空肠吻合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进食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等吻合口并发症)。结果两组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性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正中切口长度、术后第1天进食比例以及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等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传统吻合组比较,改良吻合组食管空肠吻合时间[26(19~62)min比36(20~50)min,Z=-2.546,P=0.011]和术后住院时间[7(6~12)d比9(7~42)d,Z=-4.202,P<0.001]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肿瘤TNM分期为Ⅲ期和Siewert Ⅱ型及新辅助化疗等亚组分析中,两组的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但改良吻合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传统吻合组,其中SiewertⅡ型患者改良吻合组的食管空肠吻合时间也少于传统吻合组[26(19~62)min比38(21~50)min,Z=-2.105,P=0.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腹腔镜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采用双倒刺线改良内翻缝合关闭食管空肠共同开口安全可行,且具有操作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更快的优势。

  • 标签: 胃肿瘤 倒刺线 褥式内翻缝合 腹腔镜 食管空肠吻合 Overlap
  • 简介:今年年内,北京将根据城镇居民家庭用水量的多少实行阶梯水价,在保障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按照节约用水的要求,把用水量分成不同的档次,实行不同的价格。

  • 标签: “阶梯式水价” 北京 美国 供水价格 水资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会阴缝合中改良连续缝合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7月-2024年2月间,本院内产后需会阴缝合的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分娩日期单双号进行分组,分对照组(单号日期分娩,250例)、观察组(双号日期分娩,25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间断缝合技术,观察组应用改良连续缝合技术。比较两组产后会阴疼痛评分、会阴伤口愈合情况、会阴伤口线结反应、产后性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产后会阴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会阴伤口愈合甲级率、会阴伤口线结0级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性生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会阴缝合中,改良连续缝合技术可有效减少会阴线结反应,减轻产后会阴疼痛感,促进会阴伤口愈合,还可提高产后性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会阴缝合 改良式连续缝合技术 会阴疼痛 伤口愈合 伤口线结反应 产后性生活质量
  • 简介:物理实验课程是工科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一门独立和必修的基础课、是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后,受到系统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第一门实验课程,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扬州工学院物理实验室自一九八四年以来,

  • 标签: 物理实验课 课程 物理实验教学 教学时间 学院 物理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