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导尿方式对改善患者尿潴留的区别。方法 入选时间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接收治疗的尿潴留患者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分为两组,即参照组与试验组各25例,参照组(保留导尿),试验组(间歇导尿),对比两组患者尿潴留的改善情况,并分析二者的区别。结果 试验组尿潴留改善效果高于参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试验组残余尿量低于参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相较保留导尿,间歇导尿对尿潴留患者改善更为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保留导尿 间歇性导尿 尿潴留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连续肾脏替代与间歇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的效果。方法:2022年2月到2023年3月,以80例重症急性肾衰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有40例。对照组采用间歇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SCr、BUN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Ccr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肾脏替代、间歇血液透析均可在重症急性肾衰治疗中发挥显著作用,前者肾功能改善幅度与治疗有效率更大,更具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症急性肾衰 间歇性血液透析 连续性肾脏替代 肾功能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超声指导间歇静脉-静脉血液滤过(IVVH)治疗心力衰竭(HF)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容量管理。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2年6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CU)收治的216例行IVVH治疗的HF合并AK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指导组(107例)和超声指导组(109例)。根据肾功能恢复情况拟每日12 h或隔日12 h行日间IVVH,常规指导组选择常规方法制定IVVH处方,超声指导组在常规指导组基础上加用重症超声技术调整IVVH治疗参数。分别于每次治疗前及治疗开始3、6、9 h应用超声记录下腔静脉(IVC)呼吸变异度(RVI)、右左心室舒张末期面积比值、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二尖瓣瓣环速度峰值比值(E/E')、主动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心排血量(CO)、双肺B线范围、双肾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I),根据综合结果实时调整净脱水速率。监测两组患者IVVH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3、7、10 d的尿量、血清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血B型脑钠肽(BNP)、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 C)水平,记录两组患者肾功能恢复及临床预后指标。结果IVVH开始时超声指导组脱水速率较慢,6 h后开始逐渐增加,总体脱水速率明显慢于常规指导组。超声指导组应用重症超声扫查显示,RVI逐渐增大,右左心室舒张末期面积比值逐渐减小,E/E'比值逐渐下降,双肺B线范围逐渐缩小,双肾叶间动脉RI明显下降。两组患者首次IVVH开始后3、7、10 d的肾功能相关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超声指导组β2-MG和Cys C在早期(3 d)的下降速度即快于常规指导组〔β2-MG(mg/L):3.69±1.31比3.99±1.45,Cys C(mg/L):2.91±0.95比3.14±0.96,均P<0.05〕,7 d时尿量、SCr和eGFR也较常规指导组明显改善〔24 h尿量(mL):1 128.23±153.92比1 015.01±114.18,SCr(μmol/L):145.86±32.25比155.64±28.42,eGFR(mL/min):50.26±11.24比46.51±10.61,均P<0.05〕。超声指导组SCr恢复时间、达多尿期时间、IVVH总治疗时间、无创机械通气时间、CCU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指导组,低血压发生率、需长期RRT率、28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28 d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指导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超声指导组28 d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常规指导组(Log-Rank检验:χ2=3.903,P=0.048)。结论重症超声指导IVVH治疗HF合并AKI策略具有独特优势。

  • 标签: 重症超声 间歇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急性肾损伤 容量管理
  • 作者: 滕欣然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31
  • 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与间歇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76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进行间歇血液透析,研究组给予连续血液透析,对比两组肾功能指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肾功能指标,较对照组优,组间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与间歇血液透析对比,在肾衰竭患者的治疗中,科学应用连续的血液透析,能够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血肌酐等指标水平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急性肾衰竭 连续性血液透析 间歇性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轻断食模式对超重及肥胖女性的减重效果。方法:在2021年8月到2022年8月期间,共选取64例超重及肥胖女性进行研究,以随机方法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方式,观察组采用间歇轻断食模式。对患者的减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不同方式的干预,两组血压、CPR、体重以及体脂百分比指标都有所改善,观察组的数据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间歇性轻断食 超重 肥胖 减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肾衰竭采用连续血液透析和间歇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68例肾衰竭患者,随机根据数据排序法分为参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参照组接受间歇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实施连贯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血液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Scr、BUN肾功能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肾衰竭患者采用连续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快速改善患者各项血液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连续性血液透析 间歇性血液透析 肾衰竭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重症护理联合间歇充气加压防止患者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调研,以2020.3-2022.3为时间节点,筛选院内接收的96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数字表抽签,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n=48),一组为观察组(n=48),对照组,进行一般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患者重症护理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对两组开展不同护理措施,对照组,综合满意度为84%(40/48),观察组,综合满意度为98%(47/48),对照组,DVT发生概率为2%(1/48),观察组,DVT发生概率为29%(14/48),对比两组数据,差值突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重症护理联合间歇充气加压干预,可以避免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出现,强化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护理;间歇性充气加压;联合干预;深静脉血栓;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间歇清洁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样本,采取对患者的随机分组,每一组均为30例。对照组留置尿管,试验组采取间歇清洁导尿术。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膀胱功能指标、WHOQOL-100量表评分及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结果 在干预前,2组患者膀胱功能各项指标、WHOQOL-100量表评分并无明显差异,在干预后,对比显著。并且,对照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更高。结论 对于脊髓损伤患者运用间歇清洁导尿术,能够使患者获得膀胱功能的改善,预防及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间歇性清洁导尿术 脊髓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间歇血液透析、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血液透析室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29例行间歇血液透析治疗者作为甲组,29例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者作为乙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甲组(P<0.05)。结论:在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间歇血液透析、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均能取得一定的效果,而后者更利于控制病情,故建议采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 标签: 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 连续性肾脏替代 间歇性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间歇血液透析、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血液透析室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29例行间歇血液透析治疗者作为甲组,29例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者作为乙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甲组(P<0.05)。结论:在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间歇血液透析、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均能取得一定的效果,而后者更利于控制病情,故建议采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 标签: 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 连续性肾脏替代 间歇性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连续肾脏替代与间歇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的效果。方法:在2022年1月到2023年9月期间选择70例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采用间歇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35例采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比较死亡率和病情好转率、治疗前后治疗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死亡率相对对照组明显下降,病情好转率相对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治疗指标包括BUN、Scr、HR三项,各项指标在治疗前的组间比较中没有差异,在治疗后呈现差异,观察组BUN、Scr、HR指标相对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连续肾脏替代与间歇血液透析都可以用于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两者比较,连续肾脏替代疗法的有效更高,相关治疗指标的改善效果更好,所以更值得推荐。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 重症急性肾衰竭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尔学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澜沧县中医医院   云南普洱   665600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与间歇血液透析疗法(HD)在救治初发尿毒症病患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澜沧县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挑选2022年1月—-2023年1月救治的初发尿毒症病患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CRRT组与HD组,观察两组病患的并发症出现率以及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结果 CRRT组病患的救治并发症出现率为10.00%,常规HD组为28.00%,两组对比,CRRT组明显优于HD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CRRT组病患的住院时间更短,且住院总费用少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肾脏替代疗法在基层医院初发尿毒症病患中救治成效明确,安全突出,且费用低下,值得临床广泛运用与推广。

  • 标签: CRRT   间歇性血液透析疗法    初发尿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床边间歇血液透析对老年重症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20例为老年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均给予患者床边间歇血液透析治疗,并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进行研究。结果 治疗后患者URR及Kt/V水平均低于治疗前,TG、LDL-C、HDL-C及CRP生化指标均高于治疗前,HGB与ALB生化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边间歇血液透析治疗老年重症肾功能衰竭具有显著疗效,值得在临床中被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床边间歇性血液透析 老年患者 重症肾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吞咽障碍患者,选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的效果。方法:选20例吞咽障碍患者,均接受行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对比干预前后自理能力、吞咽功能等指标。结果:干预前后相比,干预后吞咽功能、自理能力、营养指标均优(P<0.05)。结论: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干预,能改变营养指标,恢复吞咽功能,安全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吞咽障碍 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就脊髓损伤伴排尿障碍患者的康复形式进行探讨,分析间歇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收入本院的61例脊髓损伤伴排尿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对照组为间歇导尿治疗,观察组为间歇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患者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自行排尿频率和对照组相比均有更大幅度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统计尿路感染发生率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脊髓损伤伴排尿障碍患者,为其实施间歇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的有效良好,有助于患者排尿功能的改善,提升了康复训练水平,具备一定推广价值。

  • 标签: 间歇性导尿 膀胱功能训练 脊髓损伤 排尿障碍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就脊髓损伤伴排尿障碍患者的康复形式进行探讨,分析间歇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收入本院的61例脊髓损伤伴排尿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对照组为间歇导尿治疗,观察组为间歇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患者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自行排尿频率和对照组相比均有更大幅度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统计尿路感染发生率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脊髓损伤伴排尿障碍患者,为其实施间歇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的有效良好,有助于患者排尿功能的改善,提升了康复训练水平,具备一定推广价值。

  • 标签: 间歇性导尿 膀胱功能训练 脊髓损伤 排尿障碍 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