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肌保护一直是麻醉领域研究的重点,非药物治疗方式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发现适度的间歇低氧(intermittent hypoxia, IH)可动员心脏的内源保护机制。文章从IH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及目前相关临床研究成果两方面进行综述,并探讨IH可能的实施方式及发展前景。

  • 标签: 间歇性低氧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
  • 简介:1前言运用高原训练手段,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比赛成绩,己被广泛的认同和应用在国内外多种运动项目中,取得了显著效果。近年来,高住低练法、高住高练法、低住高练法、高一低交替训练法、高平原交替训练法、间歇低氧法等作为传统高原训练的补充手段和方法被提出和研究应用。间歇低氧法(Intermittenthypoxictraining)是一种较新的模拟高原的训练方法,它是每天将运动员人为的暴露于低氧混合气或低氧舱一段时间,以造成机体各组织适度缺氧,

  • 标签: 间歇性低氧训练 传统高原训练 运动员 肺功能 训练法 训练手段
  • 简介:研究目的:在于探究21天的间歇低氧训练对于篮球运动员的供氧能力的影响。研究方法:12名专业男篮球运动员,随机被分为低氧(H)组和对照(C)组,每组各6人。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低氧组在模拟2500m的海拔低氧环境下进行间歇低氧训练,而对照组则在正常氧气含量下进行训练。除此之外,两组的训练方法完全一致,并且两组的测试指标一致。结果:实验统计数据表明低氧训练会显著增加运动员跑台测试的总距离(起始速度为0,每分钟1km线性地增加,直到被测运动员心率达到180下/min以上)10%,并且,低氧组的最大摄氧量绝对值和相对值显著升高了6.5%和7.8%(p〈0.001)。结果显示,在模拟低氧条件下的高强度间歇训练是提高篮球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水平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

  • 标签: 间歇性低氧训练 供氧能力 篮球
  • 简介:目的旨在通过对高水平游泳运动员间歇低氧训练(IHT)中血液指标变化的研究,进一步探求IHT的有关机制,为游泳运动项目建立相应的IHT模型,使IHT成为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有效辅助训练方法,促进运动成绩提高发挥作用。方法以陕西省游泳队男运动员为受试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实施为期3W氧浓度逐周递减的间歇低氧训练,测试血液学指标、血乳酸、力竭时间、心率。结果(1)RBC、HB、HCT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但有个体差异;WBC、Lymph%均在正常生理含量;(2)在逐级递增负荷中,间歇低氧训练后运动员力竭时间延长,由1606.57s提高至1689s,力竭负荷由低氧训练前267.7w提高到281.5w;(3)乳酸阈功率在七位受试者中有一人下降,两人不变,四人提高,总体平均值提高12.25%。结论(1)血液指标检查结果IHT前后均在正常生理含量,说明IHT对于游泳运动员机能影响机制有别于高原训练;(2)经过IHT后,运动时间延长,表明IHT可以提高机体的耐力素质;(3)IHT后安静心率比训练前降低,且同级负荷时训练后心率始终低于训练前,表明心脏的输出功率增大;(4)乳酸阈强度提高充分显示IHT使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提高,运动能力增强。

  • 标签: 间歇性低氧训练 游泳 运动能力
  • 简介:采用间歇低氧复合常氧训练的方法,下高原调整后以25m/min的速度一次力竭,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骨骼肌匀浆液中SOD、MDA、SDH、CCO指标变化,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测定骨骼肌c-fos基因表达.结果表明:IHT组能明显提高大鼠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以及有氧代谢的能力,降低了c-fos表达,有效改善了大鼠对中等强度耐力运动的适应能力,旨在为运动员间歇低氧训练后平原耐力参赛提供参考.

  • 标签: 间歇性低氧训练 大鼠 骨骼肌 C-FOS表达
  • 简介:目的建立慢性间歇低氧(CIH)新西兰兔模型,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CIH早期(0~8周)新西兰兔右心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兔24只置于8%~21%氧浓度的CIH舱内,每天持续6h,6d/周,共8周。于CIH第0、1、2、4、6、8周超声心动图观察新西兰兔右心室结构和功能,同时随机处死1只,观察右心室心肌和肺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比较制模后0、1、2、4、6、8周右心结构及功能参数。结果右心结构参数与CIH0周比较,右心室前后径、长径、基底部横径、中部横径、右心室前壁厚度、右心室流出道内径、肺动脉内径、左肺动脉内径、右肺动脉内径、右心房前后径及右心房上下径8周时增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右心室收缩功能参数:与CIH0周相比,右心室心肌做功指数(RVMPI)于4周减小(F=3.46,P〈0.05),三尖瓣环平面收缩位移(TAPSE)于4、6、8周增大(F=3.11、3.41、3.86,P均〈0.05),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于8周增大(F=3.45,P〈0.05),心率校正的等容收缩时间(ICTc)于2、4周时缩短(F=3.13、3.33,P均〈0.05),8周时恢复至基础状态,肺动脉血流频谱射血时间(ET)于1、2周缩短(F=3.01、3.15,P均〈0.05),加速时间(AT)于1、2、4周缩短(F=3.13、3.15、3.32,P均〈0.05)。右心室舒张功能参数:与CIH0周相比,心率(HR)于1周、2周、4周加快(F=3.06、3.12、3.30,P均〈0.05),心率矫正的等容舒张时间(IRTc)于1、2、4周缩短(F=3.15、3.31、3.17,P均〈0.05),三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组织多普勒右心室侧壁三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E?)于1、2周时减小(F=3.13、3.44,P均〈0.05),三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三尖瓣口舒张晚期峰值流速(E/A)于4、6、8周时增大(F=4.01、3.82、3.37,P均〈0.05),组织多普勒右心室侧壁三尖瓣环舒张早�

  • 标签: 缺氧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低氧训练联合脑反射治疗仪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于许昌市人民医院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间歇低氧训练的35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对照组,另抽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35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间歇低氧训练联合脑反射治疗仪护理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观察组,回顾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结束时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巴氏量表(BI)评分]。结果干预3个月结束时,两组NIHSS评分低于干预前、MMSE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结束时,两组FMA、B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低氧训练联合脑反射治疗仪可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活动能力。

  • 标签: 脑梗死 恢复期 间歇性低氧训练 脑反射治疗仪 神经功能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隙导尿术在神经源膀胱排尿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1月间收治的22例NB患者,对其应用间歇导尿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22例NB患者应用6~10周的间歇导尿术后,其中20例(90.90%)完全自控,最终形成反射膀胱,且残余尿量<100ml,结束导尿;1例(4.55%)部分自控,采取辅助措施可自行排尿;1例(4.55%)排尿困难无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泌尿系统感染或继发肾损伤。结论间歇导尿术改善神经源膀胱患者排尿困难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较好。

  • 标签: 间歇性导尿术 残余尿量 排尿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眼视觉训练治疗间歇外斜视的效果分析。方法:通过回顾和分析我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所接受的间歇外斜视患者共60例,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30例)在常规基础上使用双眼视觉训练,了解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斜视情况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斜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着治疗后双眼视远立体视锐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进行比较,运用双眼视觉训练治疗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间歇外斜视患者治疗效果,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双眼视觉训练 间歇性外斜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低氧对脑缺血大鼠磷酸酰肌醇3激酶(PI3K)活性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O组)、单纯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间歇低氧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H+I/R组),每组20只。IH+I/R组给予间歇低氧21天后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脑缺血模型,HE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元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区PI3K表达。结果与SO组比较,I/R组大鼠神经元结构损伤,PI3K表达增强(P<0.05)。与I/R组比较,IH+I/R组大鼠神经元结构损伤加重,PI3K表达增强(P<0.05)。结论间歇低氧可增加PI3K表达,加重大鼠脑缺血后的神经元损伤。

  • 标签: 间歇性低氧 脑缺血 PI3K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中长跑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耐力等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在训练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学生的身体机能受到相应的影响。为保障中长跑训练实效,有关学者提出在实际的中长跑训练中应用间歇训练法,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体魄,另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心肺功能,使其意志力得以强化,对提升中长跑的训练实效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就针对这一主题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间歇性训练法 中长跑训练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辐辏训练间歇外斜视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将72例间歇外斜视术后患者分为2组,一组术后行辐辏训练,另一组术后未行任何训练,观察术后半年两组患者双眼视功能及眼位的变化。结果间歇外斜视术后远近立体视的比较与非训练组相比,训练组的近立体视及远立体视均有明显的恢复,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间歇外斜视术后眼位的比较间歇外斜视术后经辐辏训练后双眼眼位正位率明显增加,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在临床观察中发现非正位眼是以欠矫为主。结论间歇外斜视患者术后经辐辏训练能促进双眼视功能的恢复,而且能减少眼位的回退。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立体视 眼位
  • 简介:由于爸妈工作忙,假期一到,我就被送到了奶奶家。从小到现在,每年的寒暑假我都会在奶奶家度过。我也很乐意去奶奶家,因为在奶奶家,我的家庭地位很明显高人一等,处处被特殊照顾:有好吃的东西,都是我独自享用,爷爷奶奶总说他们不爱吃;如果我想看电视,爷爷奶奶也不会跟我去抢遥控器,从不会限制时间,我想看多久就可以看多久;如果早晨不想早起,我想赖床到几点都行,爷爷奶奶从不会推门进来催我起床;甚至连吃饭,我都不用下床,奶奶会直接把碗端到我面前,让我坐在被窝里吃。

  • 标签: 间歇性 公主 家庭地位 奶奶 爷爷 看电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慢性间歇低氧对大鼠左心功能的影响,探讨NF-κB在其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慢性间歇低氧组(CIH),CIH+PDTC(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NF-κB抑制剂)组。CIH组每天白天置于间歇低氧箱(最低氧浓度5%~7%)8h,共5周;CIH+PDTC组每天腹腔注射PDTC100mg/kg,饲养环境与CIH组相同;正常对照组给予相似的处理,但是维持空气氧浓度不变。测量大鼠体重、血压、心率,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最后提取大鼠心肌组织核蛋白,Westernblot法测量NF-κB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第5周时CIH组和CIH+PDTC组体重低于NC组。CIH组和CIH+PDTC组血压明显高于NC组[分别为(136.3±6.8)、(134.3±6.7)和(122.3±4.1)mmHg,P〈0.01],CIH组和CIH+PDTC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IH组LVEF低于NC组[分别为(73±6)%和(86±4)%,P〈0.001],CIH+PDTC组[(84±4)%]较CIH组明显升高(P〈0.001),与NC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117)。各组心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NF-κB蛋白水平的表达CIH组高于NC组和CIH+PDTC组,NC组与CIH+PDTC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慢性间歇低氧大鼠左心功能减低,NF-κB可能参与其作用机制。

  • 标签: 慢性间歇性低氧 心室功能障碍 核因子-ΚB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 简介:摘要间歇训练是近几年来体育界比较认同的一种科学的体能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ATP-CP供能和有氧供能,并且开始应用到运动员的专业训练中。随着国际乒联的改革发展,世界乒坛进入到“大球”时代,近几年无机胶水的推广使用和40+新塑料球的使用,使得乒乓球的速度和旋转有所下降,身体对抗增多,所以新时期对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有了新的要求。本文从介绍间歇训练的概念出发,为乒乓球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间歇训练 有氧供能 无氧供能 乒乓球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觉训练间歇外斜视术后患儿视功能重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间歇外斜视患儿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在术后不采取干预措施,观察组患儿在术后采取双眼视觉训练,比较这两种方法对该类患儿视功能重建的应用效果。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儿在术后的双眼视功能、斜视度数、治疗有效率,以及术后6个月内的眼位回退率,与对照组患儿的相关数据,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眼视觉训练,可以显著提高间歇外斜视患儿的整体治疗效果,使其术后的双眼视功能、斜视度数和眼位回退情况均得到较好的改善,促进该类患儿的健康茁壮成长,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双眼视觉训练 视功能重建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