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闭塞支架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72例病人在接受支架置入术治疗后,应给予细致的心理、术前及术后护理;包括出院指导和康复护理在内的综合性护理。结果:冠状动脉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病人在手术中均获得成功,并在病人的精心护理下,全部病人的动脉血流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治疗有效率为100%。手术后病人康复迅速,可显著减少卧床时间,全部治愈,获得良好疗效。结论:有效而细致的护理对下肢血管阻塞患者的临床受益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下肢动脉闭塞症 介入治疗 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轨道将继续高速发展,伴随着地铁线路的投入,大批新职工进入地铁行车组织,当前的地铁公司职工普遍面临着利用电话闭塞方式组织行车经验不足和组织流程不清晰等诸多问题,从而导致了重大的行车事故,对地铁交通运行的安全性构成了严峻的威胁。对此,本文将针对地方铁路铁路中的联锁子系统在出现事故情况下,采用电话闭塞方式进行行车组织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重点阐述采用电话闭塞方式的时间、组织程序以及具体内容及相关规定,为我国城市地铁运输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城轨交通 电话闭塞 行车组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地铁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电话闭塞法作为降级运营的一种特殊模式,对电话闭塞法的行车组织研究,有利于提高运行的安全性及安全效率。本篇主要研究了在市域铁路长大区间多、站点少的情况下,电话闭塞法在市域铁路行车组织中的优点及不足,并通过研究减少市域铁路的闭塞区间、路票优化,用以提升市域轨道交通的行车效率。提出了电话闭塞法行车组织优化方法。

  • 标签: 市域铁路 电话闭塞法 行车组织
  • 简介:摘要: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慢性疾病,是全身动脉硬化性疾病在下肢的表现,多见于中老年病人,并常伴有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病情发展至晚期,如已造成下肢干性坏疽,造成全身毒血症时,则需考虑截肢。患者截肢后,不仅使肢体外观遗留永久性缺陷,并且使肢体功能障碍或丧失,影响正常的劳动、生活、与社会交往,因此,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截肢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彩超与螺旋CT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诊断。方法:选取2018年5月到2021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96例下肢血管闭塞性疾病患者,对其开展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与螺旋CT检查,超声检查主要选择二维超声,同时与多普勒技术、加压技术进行结合;多层螺旋CT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和曲面重建等处理技术显示下肢动脉。结果:患者呈现出下肢动脉管壁增粗、不规则增厚,内中膜厚度在1.0mm以上;同时出现形态各异、大小不等的粥样硬化斑,很容易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出现。结果:结合CDFI频谱示三相波形中,类似于正常频谱,频带稍微增宽,同时存在声窗。诊断符合率在88.5%(85/96),误诊11例。结合CT显示患者通过一次检查后的成像较为清晰,其中闭塞血管段共检测出40条。结果:彩超和螺旋CT静脉成像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诊断结果差异无显著性,彩超设备可将动脉的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血栓、回声强弱、栓子大小等显示出来,根据彩色血流的充盈缺损和频谱的改变,可准确反映出狭窄或闭塞程度,还能诊断出部分病因。

  • 标签: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   彩超 螺旋CT  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肠系膜上动脉急性闭塞性疾病的CT诊断效果。方法 于2020年11月-2022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52例肠系膜上动脉急性闭塞性疾病患者纳入研究,均采取CT诊断,对诊断准确率进行分析。结果 CT检出肠系膜上动脉急性闭塞性疾病率为96.1%,与手术结果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CT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急性闭塞性疾病,效果好。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急性闭塞性疾病 CT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方式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影响。方法:在2022年3月到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选择64例分为干预组和参照组,并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血糖指标变化情况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施综合性护理的干预组患者血糖水平比实施常规护理的参照组患者更加稳定,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更好,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开展全方位的综合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综合性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应用早期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50例下肢ASO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介入治疗应用动脉扩张球囊导管(4.0mm~8.0mm×40.0mm~200.0mm)及动脉自膨式血管支架(5.0mm~6.0mm×80.0mm~200.0mm)。结果50例患者介入成功48例(96%),治愈35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4%。术后未见介入相关严重并发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介入治疗球囊扩张血管支架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9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参考数表法原则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方法为疼痛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以对照组为对比,观察组术后24h与术后48h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接受疼痛护理可显著减轻其疼痛度,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疼痛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疼痛评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式手术分期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的35例采用复合式手术分期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随访结果。结果:35例病人均在开通血管后,择期实施人工血管旁路引流,均手术成功,术后踝肱指数高于术前,住院时间(10.53.3)d。术后随访6~36个月,一期肢体通畅率85.71%(30/35)。结论:复合式手术分期的应用,可让复杂的手术变得简单,降低手术难度,减少病死及并发症的发生,一期肢体通畅率高。

  • 标签: 复合式手术 分期手术 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动脉硬化性病变在患者下肢的具体表现,可引起下肢发凉、无力、疼痛以及麻木等症状,并可伴随间歇性跛行,该疾病具有一定的致残风险。通过做好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及改善其预后,本文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常见护理措施和康复指导方法作一综述。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护理 康复指导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交通需求的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现代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传统的轨道交通调度系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高峰时段的交通拥堵、列车运行间隔的不稳定以及安全性问题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探索和应用先进的列车调度控制技术是至关重要的。移动闭塞自动列车控制系统(Moving Block Automatic Train Control System,简称移动闭塞ATC系统)是一种高效、智能和安全的列车控制系统,其关键特点是允许列车之间实现更紧密的操作间隔,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效率。传统的ATC系统依赖于静态的固定区域闭塞原则,而移动闭塞ATC系统则通过动态地根据列车位置和速度来实现运行间隔的控制。基于此,本文将对移动闭塞ATC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进行简单分析。

  • 标签: 移动闭塞ATC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进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患者开展术中配合和护理的作用。方法:从2022年6月到2023年3月在医院进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患者中选取59例,按照不同的护理干预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对观察组实施介入治疗术中配合措施和护理干预,对参照组患者则实施常规的介入治疗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以及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30例患者由于在手术中配合护理干预,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为96.67%,参照组的29例患者介入治疗成功率为89.66%,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比参照组更高,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进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患者开展术中配合和护理能够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减少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治疗 手中配合和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开展维修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收录于2022.6-2023.6,收治的72例行血管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摸球法规范性分为2组,每组分别纳入例36样本。对照组常规干预,研究组加强围术期护理,分组探究干预的效果。结果:对照组康复优良28例,优良率77.78%,研究组康复优良34例,优良率94.44%,结果比较P<0.05。干预前评估疼痛、生活质量评分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疼痛情况、生活质量科明显改善,结果比较P<0.05。干预前评估SAS、SDS评分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不良情绪明显好转,结果比较P<0.05。对照组发生9例并发症,发生率25.00%,研究组发生2例,发生率5.56%。结果比较P<0.05。结论: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实施介入治疗时,开展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促使病人尽早康复,预防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血管介入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护理
  • 作者: 尹丽  尹欣阳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5-26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21期
  • 机构: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  肿瘤科   61700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面康复护理措施对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下肢动脉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全面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焦虑(SAS)及抑郁(SDS)评分,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相关患者的病情。

  • 标签: 下肢动脉闭塞症 介入治疗 全面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总结分析1例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并发下肢溃疡的伤口护理,护理措施包括伤口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同时采用软聚硅酮银离子泡沫敷料结合湿性换药,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护理,患者局部皮肤红肿消退,渗液明显减少,创面面积较护理前明显缩小,疼痛消失,上皮爬行良好,且活动不受限,恢复情况良好。

  • 标签: 下肢动脉闭塞症 下肢溃疡 软聚硅酮银离子泡沫敷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