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3例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以及X线、CT、MRI表现。结果:23例中,20例单发,3例多发。其中胫骨11例,股骨5例,肱骨4例,腓骨、桡骨、尺骨各1例。影像学特点为髓腔内密度或信号异常改变、起源于骨皮质内缘的骨质破坏及骨髓水肿、线状或层状骨膜反应、软组织肿胀和肿块。结论:长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理能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长骨 嗜酸细胞肉芽肿 诊断显像
  • 简介:摘要肌肉“骨通道原理”是祖国传统医学在治疗骨折整复中的核心理念,其强调筋骨并重。作者通过探讨肌肉“骨通道原理”在躯干长骨骨折整复中的作用,为中医在“骨通道原理”指导下开展躯干长骨骨折整复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中医 骨通道原理 躯干长骨 骨折整复 筋骨并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1月,在我院接收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96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带锁髓内钉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恢复时间、骨骼愈合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等等。结果观察组采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恢复时间都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带锁髓内钉 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四肢长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至2014年所收治的50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对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早日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 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应用可膨胀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四肢长骨骨折患者设为研究参与对象,共50例,均于2015年1月份到2016年2月份在我医院进行治疗。50例患者均应用可膨胀髓内钉进行治疗。观察和评价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用时(61.2±10.2)分钟。平均出血量为(147.2±10.3)毫升。随访显示50例患者骨折均愈合,随访时间平均为(18.9±1.4)个月。患者无感染并发症发生,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2.3±1.1)周。结论应用可膨胀髓内钉对四肢长骨骨折进行治疗,操作便捷,且创伤性小,手术用时短,并发症少,对患者骨折的愈合以及预后恢复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四肢长骨骨折 可膨胀髓内钉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在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折中的应用优势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01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儿童四肢长骨骨折患儿100例,将入组患儿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儿。观察组患儿给予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其手术时间显著较低、术中出血量显著较少、切口长度显著较小,P<0.0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其住院时间显著较短,P<0.0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相比,Flynn下肢骨折评价标准优良率显著较高,P<0.0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折具有临床疗效显著,手术创伤较小,可促进患儿快速恢复的临床优势。

  • 标签: 弹性髓内钉 儿童四肢长骨骨折 临床疗效 应用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钛制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儿童四肢长骨骨折患儿1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给予一般髓内钉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取钛制弹性髓内针疗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6.0%,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8.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患肢过度生长、下肢轻度对位不良、拔钉困难及骨质劈裂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的4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制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折能够显著天宫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并发症较少,临床治疗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钛制弹性髓内针 儿童四肢长骨骨折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四肢长骨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四肢长骨转移性骨肿瘤患者96例,其中32例进行手术治疗,对其手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术中顺利,术后无感染,随访36个月。本组患者2年生存率为34.6%,5年生存率为16.7%,术后6周Enneking评分,功能为优78.2%,中16.8%,差5%。结论手术治疗四肢长骨转移性骨肿瘤可以减缓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并有一定可能性延长生命。

  • 标签: 手术 四肢长骨转移性骨肿瘤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临床特点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68例长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100例)和研究组(68例),对照组行切开剥离内固定治疗,研究组行小切口经皮植入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经皮植入内固定治疗长骨骨折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钢板置入内固定 四肢 长骨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下肢长骨干骨折骨不连运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长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59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0个月-2年,除1例髓内钉折断外,其余患者均痊愈,痊愈率为98.31%,并且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均恢复肢体功能。结论临床上运用交锁髓内钉对下肢长骨干骨不连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具有稳定性好、安全性高以及疗效好等优点,还能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下肢 长骨干骨折 骨不连 交锁髓内钉
  • 简介:胍胶压裂返排具有高黏度、难固分离的特征。强化该类废液的固分离效果是开展深度处理的前提,去除废液中泥砂、岩屑、胍胶残渣等颗粒物,可确保处理后水水质达到再利用要求。通过室内试验得出影响该类废液固分离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废液黏度、颗粒物密度、粒径及混凝效果,并就延时混凝技术强化固分离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延时混凝形成的絮体粒径较常规絮凝物增加0.7~1.8mm,絮凝物沉淀速率由常规的18mm/s增加至25mm/s,该试验研究为胍胶压裂返排处理设备优化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

  • 标签: 胍胶压裂返排液 废水处理 固液分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刺抽出囊及乳头溢应用基溥层制片技术的细胞学形态特点、诊断意义。方法统计2012.5~2013.5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543例穿刺抽出囊及乳头溢应用基薄层技术与传统涂片两种方法诊断为恶性肿瘤、可疑恶性肿瘤细胞病例留存片进行回顾性对比,均采取双盲法由同一细胞医师诊断,同时追踪其手术切除病检结果及其免疫组化进行对照。结果对354例颈部抽出囊标本直接传统涂片及处理后基薄层制片二者对比,应用基薄层制片在颈部穿刺抽出囊标本中查到恶性肿瘤细胞13例,可疑恶性肿瘤细胞2例。传统涂片4例漏诊。基薄层制片法诊断灵敏度提高了26.67%;基薄层制片技术在171例乳腺抽出囊标本中查到恶性肿瘤细胞7例,可疑瘤细胞3例,传统涂片2例漏诊。基薄层制片法诊断灵敏度提高了20.00%;基薄层制片技术在18例乳头溢标本中查到恶性肿瘤细胞4例,可疑瘤细胞1例,传统涂片1例漏诊,基薄层制片法诊断灵敏度提高了20.00%。结论基薄层制片法在颈部、乳腺穿刺抽出囊及乳头溢标本的诊断中,灵敏度共提高了66.67%,优于传统细胞涂片法,且能确明诊断较适宜于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 标签: 液基薄层制片技术 恶性肿瘤 乳头溢液 穿刺抽出囊液标本 细胞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口服补和静脉补对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门诊诊断为病毒性肠炎的患儿85例,随机分为口服补组(41例)和静脉补组(4例),口服补组给予ORSIII补盐,静脉补组经静脉通道给予低张或等张。比较两组患儿的6小时内补成功率、发热消退、腹泻好转时间和病情恶化率等。结果两组患儿的6h内补成功率、发热消退、腹泻好转时间和病情恶化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病毒性肠炎患儿口服补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能替代静脉补

  • 标签: 口服补液 静脉补液 小儿病毒性腹泻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四肢长骨骨不连患者采用骨皮质剥脱术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120例我院2010.8~2015.6期间收治的四肢长骨骨不连患者,将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60例。其中60例患者采用骨皮质剥脱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另60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33%、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16.67%,均P<0.05。结论四肢长骨骨不连患者采用骨皮质剥脱术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骨不连 骨皮质剥脱术 锁定接骨板 内固定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