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详细阐述了转子一点接地和多点接地故障的原理、种类及危害;并且结合张家口发电厂1#-4#机组发生的具体接地案例对接地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具体讲述了接地点的几种查找方法。

  • 标签: 发电机 转子 接地故障 直流电阻比较法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NewTomVG锥形束CT的几例故障,并阐述了查找故障原因以及排除故障过程。

  • 标签: 锥形束CT 扫描 图像采集
  • 简介:啤酒发酵罐的形状、发酵状态、控温方法、排酵母操作等对啤酒发酵温度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本文介绍一罐法发酵控制发酵温度稳定的措施。

  • 标签: 啤酒 发酵罐 温度
  • 简介: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具有分辨率高、辐射剂量低等优点。CB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口腔种植术前评估、方案设计及种植手术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锥形束CT 种植术 骨密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调查正畸患者上颌恒侧切牙发生锥形牙的患病状况。方法对1612例在正畸科就诊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上颌侧切牙形态研究,对不同性别和不同错胎类型的患病率进行卡方检验。结果上颌锥形侧切牙的总体患病率为7.6%,男性患病率(8.3%)与女性患病率(7.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Ⅱ类错殆畸形中锥形牙的患病率(10.1%)显著高于I类(6.1%)和Ⅲ类(6.O%)(P〈0.05)。锥形侧切牙双侧发生者占40.2%,单侧发生者占59.8%,其中右侧(35.2%)多于左侧(24.6%)。结论上颌锥形侧切牙在正畸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其在安氏Ⅱ类错殆畸形患者中的患病率显著高于I类和Ⅲ类错胎畸形患者。

  • 标签: 患病率 口腔畸形 正畸学 锥形牙
  • 简介:摘要股骨转子间骨折在骨科中常见,在我国,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在升高,由于老年人容易罹患骨质疏松症而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主要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随着内固定材料研究的发展,治疗效果得到了提高。本文就治疗方式和内固定材料进行述评。

  • 标签: 股骨骨折骨折固定术文献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微创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旨在分析合理手术方式的选择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80例62岁以上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PFNA组4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优于股骨头置换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髋关节的优良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固定牢固、并发症少及术后患者可早期离床负重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的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 全髋置换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于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使用PFNA治疗23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男14例,女9例,年龄44-91岁,平均71岁,对该治疗方法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本组23例,全部病例都获得骨折愈合,无髋内翻或者退钉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PFNA具有切口小,允许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优点,是较理想的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物。

  • 标签: 闭合复位 PFNA内固定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加压钢板系统(PCC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10年3月我科采用PCCP治疗1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8例,女9例,年龄54~78岁(平均62.4岁),均为AO/OTA分型A1和A2型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5天,平均4.5天。观察并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疼痛程度、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Harris髋功能评分。结果术中出血量60~100ml,平均85ml,近端切口长2~3cm,远端切口3~4cm,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平均2分(1~3分),17例患者术后获6~28个月(平均13.8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2~3个月,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为87.2分(80~95分),其中1例,良好15例,可1例,优良率94.1%。结论PCCP治疗A1和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创口小、骨折固定稳定、术后切口疼痛轻、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是治疗AO/OTA分型A1和A2型骨折较理想的髓外固定方法。

  • 标签: 股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 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3月~2012年4月,对10例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使用PFNA内固定,骨折按Evans分型。结果所有患者获得8~54周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22周,平均16周,无感染、脂肪栓塞、深静脉血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骨折固定牢固、并发症少及患者可早期离床负重等优点,PFNA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

  • 标签: PFNA内固定 闭合复位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锥形柄用于非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的中期疗效。方法2004年1月到2007年5月我院采用锥形柄行非骨水泥型初次全髋置换术32例(37髋),男15例,女17例,年龄31-72岁,平均60岁。术前诊断髋关节骨关节炎1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9例,股骨颈骨折8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分别于置换后1、3、6、12个月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对髋关节功能和X片进行复查,假体的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结果2例失随访,余30例(35髋)获5-8年随访,平均6.7年。术后X片示所有病例初始固定质量均为优或良。X片示骨改建情况点焊征22髋,基座征5髋,股骨皮质肥大1髋,髓腔内骨化2髋,反应线3髋,股骨近端应力遮挡性骨吸收Ⅰ度20髋,Ⅱ度4髋,未见透亮线、骨溶解、髓腔扩大征。13髋发生假体下沉,平均下沉距离0.98mm,且均在术后1年内下沉。异位骨化Ⅰ度10髋,Ⅱ度2髋。1髋出现轻度大腿痛,疼痛率2.8%。Harris评分从术前40.16±7.26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90.52±5.68分,优20髋,良12髋,优良率91.4%。假体生存率1.0。结论锥形柄能获得良好的骨长入,术后大腿疼痛率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中期疗效满意。

  • 标签: 关节置换 股骨假体 锥形柄 随访
  • 简介:为揭示弹箭在高空飞行过程中由于重力持续作用产生大攻角的物理本质,建立了弹道平面内时变参数的弹体运动数学模型,并推导了弹体在高空飞行段的攻角响应方程.同时,为了分析弹道顶点附近锥形运动的稳定性,综合考虑弹体姿态运动和位移运动建立了旋转弹锥形运动的动力学模型.针对大攻角引起显著气动非线性效应的情况,采用李雅普诺夫一级近似方法,给出了弹道顶点附近弹体锥形运动的稳定判据,并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其正确性.

  • 标签: 旋转弹 锥形运动 复攻角 气动非线性 李雅普诺夫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给予综合护理措施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肺部感染4例,便秘3例,心绞痛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经积极治疗后好转;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综合护理,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动力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护理。方法对2005年10月~2009年10月通过DHS手术治疗的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48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整体护理护理要点。结果48例患者中全部随访时间6~10个月,平均8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优良率93.75%。结论DHS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对患者采取整体护理的护理方法,对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至关重要。

  • 标签: 转子间骨折 DHS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用闭合复位γ-Ⅲ型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方法我院骨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γ-Ⅲ型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1例,并总结其操作方法。结果11例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平均40min,术中出血平均50ml,术后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4周,术后随访11例,疗效评定优9例,良1例,中1例,差0例。结论采用闭合复位标准γ-Ⅲ型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方法简单易行,骨折复位良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较少,术后功能恢复好。

  • 标签: 标准&gamma -Ⅲ型带锁髓内钉 闭合复位 股骨转子间骨折
  • 简介:针对我公司F级绕线式转子线圈绝缘水平比较落后的现象,进行了长期的试验研究,完成了F级绕线式转子线圈绝缘厚度减薄的研究。减薄后的F级绕线式转子线圈电气绝缘性能满足相应电压等级的要求,提高了电机的技术指标。

  • 标签: 电机 转子线圈 绝缘厚度